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两本史料的差异,揭示刘縯与刘玄皇位之争的隐秘,刘玄被丑化了

两本史料的差异,揭示刘縯与刘玄皇位之争的隐秘,刘玄被丑化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多角镜头 访问量:231 更新时间:2023/12/31 14:03:38

刘秀的东汉政权本不该存在,因为在他之前,刘玄已经推翻新朝,建立了汉政权(史称玄汉政权或更始政权),刘秀就是刘玄的部将。可惜刘玄没守住,不到三年,他就败在赤眉军和刘秀的夹攻之下。

刘玄登基后,形势一片大好,全国各地望风而拜,眼看就要天下统一之际,玄汉政权内部出了大问题,结果导致天下重新陷入战火。

《后汉书》将刘玄的失败,归结为刘玄得位不正,说他能得天下是占了汉室中兴的光,不是真龙天子,终归还要丢掉天下:

“汉起,驱轻黠乌合之众,不当天下万分之一,而旌旃之所撝及,书文之所通被,莫不折戈顿顙,争受职命。非唯汉人餘思,固亦几运之会也......圣公(刘玄)靡闻,假我风云,始顺归歷,终然崩分。”

所谓“圣公靡闻,假我风云”,是指刘玄被绿林三部,从一位碌碌无为者,一朝推选为皇帝,窃取了革命元勋刘縯的功劳。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另一本由班固等人编撰的《东观汉记》,记载的很多内容与《后汉书》却不一致。从史料的继承性上看,《后汉书》是根据《东观汉记》编撰的,按理来说,后者只能对前者删减,不能增添,可是对照两本史料,或许我们会得出大吃一惊的结论。

被吹气的刘縯与被缩水的刘玄

按《后汉书》介绍,刘縯舂陵起义后,主动联合绿林新市、平林二部,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使宗室刘嘉往诱新市、平林兵王匡、陈牧等,合军而进,屠长聚及唐子乡,杀湖阳尉,进拔棘阳,因欲攻宛。”

请注意措辞,“诱”和“合军”,意思很清晰,就是说服别人跟自己联合行动。但是《东观汉记》的记载却略有差异:

“皆合会,共劳飨新市、平林兵王凤、王匡等,因率舂陵子弟随之,兵合七八千人。”

意思刘縯汇合了宛城李氏、新野邓氏部众,组成了人数七八千的舂陵军后,率领他们加入了新市、平林二部。

这两个表述上看起来差异很细微,其实在性质上截然不同。《后汉书》的意思是三方联合,从后来的记载内容看,刘縯还成了联军的最高指挥官;而《东观汉记》则认为,刘縯只是绿林军的下属,领导指挥权在王凤、王匡、陈牧等人手上。

从一开始,两本史料对刘縯在联军中的地位表述,就截然不同。再看蓝乡大捷之战的记载,更是黑白颠倒,《后汉书》的记载是:

“新市、平林见汉兵数败,阜、赐军大至,各欲解去,伯升(刘縯)甚患之。会下江兵五千余人至宜秋,乃往为说合从之势,下江从之。伯升于是大飨军士,设盟约......”

因为小长安惨败,新市、平林二部想打退堂鼓,解散了各玩各的。碰巧绿林军的另一部下江兵就在附近,于是刘縯说服了下江,进而稳定了新市平林二部。在他的领导下,终于斩杀甄阜、梁丘赐,消灭了新朝在南阳最精锐的两万多政府军。

蓝乡之战是绿林军的转折点之战,这一战过后,义军声威大震,迅速扩展到十几万人,为最终推翻新朝奠定了基础。刘縯被誉为革命元勋,跟他在绝境中率领义军打出了这场逆转之战有很大关系。不过,《东观汉记》的记载令人惊讶:

“圣公入平林中,与伯升会,遂共围宛。圣公号更始将军,自破甄阜等,众庶来降十余万。”

这段记载,跟《后汉书》中,刘玄仅仅是个默默无闻的安集掾不一样,他是更始将军,率领军队和刘縯并肩作战,破甄阜大战,他很可能才是主力军。同时,在《东观汉记》中,根本没有刘縯说服下江兵,并率领大家击败甄阜、梁丘赐的记录!

要知道,班固等人是在汉明帝指示下修《东观汉记》,他们不可能站在刘玄的立场,贬抑刘縯。所以,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刘縯在绿林起义中的地位,根本不是最高领导者,只能算作领导者之一,他的贡献率也远没有《后汉书》中描述的那么大;而刘玄则是被故意隐没了贡献,被刻意歪曲成碌碌无为,窃取革命成果的人!

刘縯与刘玄的皇位之争的真相

请注意,这么说并不否认刘縯的元勋地位,事实上,作为组织了宛城李氏、新野邓氏和舂陵刘氏联军的领导人,刘縯的贡献还是要远大于刘玄的,只是不像《后汉书》中那么夸大而已。

所以,在推选皇帝时,刘縯的排位应该要比刘玄高,没想到最后胜出的却是刘玄。事件经过,《后汉书》的记载是,绿林三部除了王常,都意属懦弱可欺的刘玄,背着刘縯定好方案后,逼刘縯当众承认结果:

“诸将会议立刘氏以从人望,豪杰咸归于伯升,而新市、平林将帅乐放纵,惮怕伯升威明而贪圣公懦弱,先共定策立之,然后使骑召伯升,示其议......将军张卬拔剑击地曰:‘疑事无功。近日之议,不得有二。’众皆从之。”

而《东观汉记》却是另一种记载:

“诸将立刘氏,南阳英雄皆归望于伯升。然汉兵以新市、平林为本,其将帅素习圣公,因欲立之。而朱鲔立坛城南淯水上,诣伯升。吕植通礼经,为谒者,将立圣公为天子仪以示诸将。马武、王匡以为王莽未灭,不如且称王。张卬拔剑击地曰......于是圣公乃拜,冠,南面而立,改元为更始元年。”

从这段记录可以看出这么几点:

其一,为立谁做皇帝,南阳派和新市、平林有争议;其二,争议是公开的,不存在背着刘縯私立;其三,绿林内部虽然对刘玄没有异议,但是对称帝还是称王有异议;其四,最后一次商议会刘縯在场,讨论的焦点不是立谁,说明刘縯在此之前已经出局;其五,张卬快刀斩乱麻的方式,逼所有人对这件事做出终决。显然,《东观汉记》的记录,从逻辑性上比《后汉书》更可信。首先,议立皇帝这么大的事,想瞒住军队一把手,几乎是天方夜谭的事,况且绿林内部还有王常这样的刘縯拥趸。其次,威逼军队一把手认账,同时又不能解除他的兵权,这种承诺连孔子都不认,刘縯能认?实在不行,刘縯还可以把自己的队伍带走,跟绿林以军事一决高下,以他的军事才能,绿林能是他的对手吗?总之,按《后汉书》的记载,疑问太多。

用《东观汉记》就非常好解释了:刘縯个人贡献虽大,但是谁做皇帝比的是背后的政治势力,一旦上升到这个层面,刘縯的跟刘玄相比,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劣势:1. 南阳派势力远不及绿林三部四部联合之初,舂陵军一共只有七八千人,其余三部五万多人,而且三部人马原本就是一体。如果按《后汉书》所说,刘縯获得了领导权还好,可事实上刘縯处于被领导地位。随着蓝乡之战后队伍的扩充,毫无疑问,这种差距更会被拉大。少数派的刘縯,在绿林军面前不具备话语权,除非绿林军主动选择刘縯。2. 刘玄的身份可以与南阳势力媾和刘玄和刘縯其实是族兄弟,他们都是长沙王刘发的后人,舂陵侯刘买这一支,只不过刘縯起兵时,刘玄流亡在外,加盟了平林军。从血缘关系上,刘玄与现任舂陵侯刘祉,是同一个曾祖,刘縯与刘祉是同一个高祖。也就是说,刘玄与舂陵嫡系的血缘关系更近。

刘玄的这个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与南阳派之间是可以媾和的,舂陵刘氏在支持刘玄的态度上,不可能那么决绝。同时,宛城李氏一族,兄弟三人除了李通支持刘縯,李轶和李松迅速倒向了刘玄,原因人家起义的目的是辅佐“刘氏”,而不一定非得是“刘縯”。3. 刘縯的身份难以与绿林势力媾和刘縯是南阳士族豪门的代表人物,绿林军则是农民阶级,这两类人群本就是油水难溶。虽然从军事上,刘縯与绿林军达成了合作,但是他的政治高度,远不是绿林军能理解和接受的。而刘玄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利益,与绿林绑定在了一起。所以,刘縯与刘玄的皇位之争,就是一场实力悬殊的竞争,刘縯根本不是刘玄的对手,不是刘玄窃取了刘縯的革命成果,而是刘玄在绿林三部的支持下,名正言顺地登上了皇位!相同的结局描述,映衬的却是两种不同的人性

刘玄的登基,没有给双方的皇位之争画上句号,一场内部杀戮,将矛盾差点上升为内讧。在刘縯遇害的原因上,《后汉书》与《东观汉记》的表述基本相近,归纳起来无非以下几点:1. 刘玄对刘縯的忌惮作为一方势力的代表,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很难避免遭到猜忌,这是铁律。刘玄和他的拥趸们,以朱鲔和李轶为代表,三番五次怂恿刘玄对刘縯斩草除根。在一次会议上,本来已经定好以行刺为名,斩杀刘縯,但是刘玄关键时刻手软了。不过,刘玄的忌惮心理暴露无遗。2. 刘縯对刘玄的不恭刘縯遇害,他自己要承担相当大的一部分责任。既然失败了,夹起尾巴做人,是生存的必要态度,但是刘縯脾性不改。刘秀曾经提醒大哥,刘玄不怀好意,李轶也不可靠了。刘縯的态度是一笑了之,对弟弟的提醒不接受。

由此可见,刘縯不具备政治家该有的韬略,他打心眼里也没把刘玄当回事,依然以第一元勋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全然无视刘玄与他已经变成了君臣关系。3. 刘稷事件的引爆刘稷是刘縯的铁杆粉丝,刘玄登基后,刘稷公开表示不服,口出僭语。刘玄本着拉拢的态度,授予刘稷抗威将军,刘稷竟然抗命不受。刘玄二话不说,直接抓捕了刘稷。刘縯得到消息,又在大火上浇了一桶油,他不是替刘稷认错求情,而是跟刘玄“固争”,一副压倒刘玄的气势。已经手软过一次的刘玄,这次终于下了决心,将刘縯与刘稷一同处死!在《后汉书》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胆小猥琐,且心底阴暗的刘玄,与之对应的刘縯是伟岸正直,刚烈不阿的形象。情节虽是色彩鲜明,夺人眼球,可惜不可信。

而在《东观汉记》里,刘玄则是一个缺乏自信,心存仁爱的“小男人”,没有做大事的恢弘气度,也谈不上卑劣小人。刘縯也不是一个伟丈夫,而是一个心胸狭隘,自视其高,有能力无格局的“矮男人”。总之,《东观汉记》没有《后汉书》留给我们的痛惜,也没有痛恨,平淡得就像一张苍白的素描。历史留下的苍白,注定要有人去着色我们也没必要为《东观汉记》留下的苍白而遗憾,它仿佛在为另一个人物的出场做沉重的铺垫,一个为那个时代添上浓墨重彩的伟人,光武大帝即将炫目登场。

刘玄的“小”,注定他与宽大厚重的龙椅不匹配,刘縯的“矮”,历史没给他把那个时代做成夹生饭的机会,两个人的争斗,却让把刘秀挤进了炼丹炉。从那一刻起,刘秀不再是刘縯的跟班,他被迫在和着大哥鲜血的炼丹炉里浴火重生!从此,真龙出世!

标签: 刘玄刘縯刘秀皇位东观汉记王凤

更多文章

  • 刘秀的哥哥刘縯,才是推翻新莽政权的第一功臣,为何他没能做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刘秀,刘縯,刘玄,刘邦,绿林军

    众所周知,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原来只是个热衷于耕读的年轻人,硬是被哥哥刘縯强拉着,参与了新朝末年的起义。刘縯曾经自比先祖刘邦,嘲笑刘秀就是个伺候庄稼的刘交(刘邦的弟弟)。历史开了个大玩笑,这一次成功的不是“刘邦”,恰恰是庄稼汉“刘交”!在率领绿林军歼灭新莽政权主力军团后,刘縯没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族兄

  • 东汉版的“鸿门宴”,逃不过的刘縯终究为光武帝做了嫁衣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刘縯,刘玄,刘秀,刘邦,东汉,汉朝,更始帝,鸿门宴,汉光武帝,霸王项羽

    光荣与艰辛——努力中兴汉光武(20)主笔:江湖闲乐生当初,更始帝刘玄被拥立为帝之后,很快就为汉军的发展做出了重要决策:他一面令竞选皇位失败的大司徒刘縯率汉军主力十万继续围攻宛城,另一面则让王凤、王常两位绿林老前辈带着刘秀邓晨等南阳小青年领军数万北上,攻略颍川、昆阳等郡县,开辟第二战场,进而直取洛阳。

  • 刘縯被杀,弟弟刘秀却当了皇帝,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结局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刘縯,刘秀,皇帝,刘玄,王莽,汉平帝

    关于刘秀当上皇帝的经历,千万不要上评书、演义、小说的当。评书、演义、小说一类产生于民间老百姓的戏说作品,往往混杂有浓重的封建糟粕思想。比如张少佐和田连元的评书《东汉演义》,就把刘秀说成是汉平帝和王皇后的遗腹子了,说是窦融丞相偷龙转凤,救出了皇宫,长大后走潼关、走南阳,收集了“云台二十八将”,走上了复

  • 鬼扯东汉(五章)哥哥刘縯被盟友出卖暗害,迫使刘秀与豪强决裂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刘縯,刘秀,刘玄,王莽,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中兴皇帝,他建立了东汉王朝,延续了汉朝两百余年的国祚,受到古代史学家们的高度评价。可是他在随哥哥起兵之初声望并不大,也不受义军中的将领重视,反而是他的哥哥刘縯在义军中声望最高。那时候没有义军将领认为刘秀能够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反而是刘縯得到了义军中很多人的支持,有极大的成

  • 鬼扯东汉(十一)刘玄陷害刘縯和刘秀,为何南阳刘氏宗族袖手旁观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刘縯,刘秀,刘玄,刘氏,王莽,南阳

    对于光武帝刘秀来说,一辈子最大的遗憾或许就是哥哥刘縯被人陷害而死。这是刘秀最为低潮的时候,哪怕是他们兄弟俩兵败小长安,刘仲和刘元战死沙场也没这么痛苦。要知道,当时刘縯和刘秀的舂陵军虽然不如绿林军,但也不是能被人随意拿捏的。尤其是刘秀在昆阳之战中大败王莽四十万大军,让他们兄弟俩在军中声名鹊起,其地位对

  • 哥哥刘縯被冤杀,小弟刘秀怎么玩?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刘縯,刘秀,刘玄,王莽,高祖,皇帝,汉朝

    地皇四年(公元23年)五月,绿林军副游击队长刘秀,率九千队员死守昆阳(今河南叶县),浴血奋战数昼夜,竟以少胜多,彻底粉碎新莽百万国军大围剿。虎口脱险的刘秀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儿,南阳总部传来消息:亲哥哥刘縯(字伯升)被杀了。刘队副闻之如五雷轰顶,惊讶万分。再一细问,“舂陵军”统帅出身、现任更始政府总理的

  • 汉初梁王彭越死于“被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彭越,梁王,刘邦,项羽,吕雉,魏王豹,韩信,汉初,春秋战国,汉朝,秦朝

    作者:许云辉( 彭越 )“启奏皇后:梁王彭越拦车喊冤!”“梁王?他因何至此?宣!”“臣彭越拜见皇后娘娘!”“梁王请起。梁王为何涕泗交流,狼狈如斯?”“回禀娘娘:臣彭越遭小人诬陷谋反,被圣上废为平民,流放蜀地青衣县。臣恳请娘娘代为求情,允许臣落叶归根,回老家昌邑(今山东潍坊下辖县级市)养老!”吕后嘴角

  • 汉初人物志:彭越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彭越,项羽,刘邦,韩信,黥布,张良

    楚汉争霸时,张良建议刘邦把韩信、黥布和彭越这三位名将收为麾下,则争天下必胜,事实证明,在楚汉争霸过程中,这三人功不可没,而且《史记》说这三人是“同功一体”。之前的文章已经介绍了韩信和黥布,本文介绍下彭越的主要记载(资料来源:《史记》的《魏豹彭越列传》、《田儋列传》、《黥布列传》和《汉书》的《韩彭英卢

  • 彭越最后的结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泥腿看客标签:彭越,刘邦,韩信,吕雉,张良,项羽

    刘邦与项羽争天下成功后,当上皇帝,并大封刘家人为王。在刘邦眼里,只要同姓王就不会出事,权力会牢牢掌握在刘氏家族里。但刘邦当皇帝后,也封了一些异姓王,比如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这三人是汉初三员名将,为汉朝建立贡献最多,这三人功勋卓著,刘邦不封都不行。但对异姓王,刘邦心里始终是块心病。刘邦很清

  • 【文史丰沛】沛县安国镇灌婴村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心选标签:沛县,丞相,周勃,安国镇,灌婴村,汉高祖刘邦

    文、图:小王说丰沛沛县安国镇灌婴村,是因汉初大将颖阴侯灌婴而命名的村庄。灌婴是河南睢阳(商丘)人,相传灌婴随父贩缯来沛时,就落脚在这里。缯是一种丝绸。后来灌婴跟随高祖刘邦在沛起事,南征北战,东讨西杀,跟从刘邦转战各地,后任车骑将军。公元前202年,灌婴跟随刘邦击项羽于垓下,功不可没。大汉建立后,封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