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鬼扯东汉(十一)刘玄陷害刘縯和刘秀,为何南阳刘氏宗族袖手旁观

鬼扯东汉(十一)刘玄陷害刘縯和刘秀,为何南阳刘氏宗族袖手旁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说新史 访问量:3246 更新时间:2023/12/31 12:35:19

对于光武帝刘秀来说,一辈子最大的遗憾或许就是哥哥刘縯被人陷害而死。这是刘秀最为低潮的时候,哪怕是他们兄弟俩兵败小长安,刘仲刘元战死沙场也没这么痛苦。要知道,当时刘縯和刘秀的舂陵军虽然不如绿林军,但也不是能被人随意拿捏的。尤其是刘秀在昆阳之战中大败王莽四十万大军,让他们兄弟俩在军中声名鹊起,其地位对刘玄的陷害计划是有很大的阻吓力度。在这样的环境下,刘玄还联合朱鲔李轶杀死刘縯,实在让人难以置信。而在更始政权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刘氏宗族,其态度也显得耐人寻味。

从现有的历史资料来看,南阳刘氏在更始政权的势力不小,掌控的资源仅次于绿林军,可他们却在刘縯被害一事上选择了袖手旁观。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合情理的,也不符合中国人数千年来的宗族传统。要知道当初汉高祖刘邦废除了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扶持自己的儿子做诸侯王,其目的就是让刘氏皇族能够全面的掌控国家资源。南阳刘氏是中原刘氏皇族后裔中最大的一支,其掌控的资源也是最多的。起初刘縯和刘秀起兵,除了得到南阳李氏的支持外,刘氏宗族也出了很多的力,其中舂陵军中刘氏的子弟就有过半的数量。

虽然在组建更始政权时,南阳刘氏输给了绿林军,刘縯没能成为更始政权的皇帝。可是上位的刘玄也是南阳刘氏的子弟,很多地方也受到南阳刘氏的控制。按道理,刘玄陷害刘縯必然引起南阳刘氏的不满,这对刚刚上位的刘玄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然而刘玄的确选择了与绿林军联合陷害刘縯,而南阳刘氏宗族却也反常的默认了这个阴谋。最离谱的是,当刘玄等人想杀刘秀以绝后患时,出来保住刘秀的不是南阳刘氏,而是刘氏以外的南阳豪强门阀。比如新野的阴氏和邓氏,宛城李氏的李通,父城冯异,甚至有绿林军的王常。

这种自己族人被陷害时袖手旁观,而外人却想尽办法营救的奇葩现象,的确非常不合情理。这从侧面证明了南阳刘氏宗族和刘縯刘秀产生了很大的隔阂,而这个隔阂让他们默认了刘縯被刘玄陷害的事实。从后来刘玄对南阳刘氏宗族大肆封王的情况看,这里面很可能存在着利益交换。

南阳刘氏宗族与刘縯刘秀兄弟的矛盾在哪里呢?从历史资料来看,我认为出自于既得利益分配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与刘縯刘秀起兵反董王莽是为了匡扶汉室不同,南阳刘氏的目标是夺取新朝政权在中原各处的土地和资源。因此在消灭了王莽在中原的势力,建立更始政权后,他们便要求瓜分胜利果实。

而这种要求与刘縯和刘秀的目标相背离,双方于是产生了隔阂。刘氏宗族的老人对彻底消灭王莽政权没有信心,也不认为更始政权能够攻占关中。他们想的是偏安一隅以获取既得利益,刘秀的叔叔刘良满足于现状的态度就证明了这一点。而当时义军四起的环境下,河北和山东地面上的豪强都在瓜分土地和资源,其中也有不少是当地的刘氏宗族。南阳刘氏看着别的兄弟家族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大量的利益,自然眼红心热,对瓜分中原肯定是有着很大欲望的。而刘縯和刘秀的目标是集合力量攻打关中,消灭王莽,这与南阳刘氏的想法相背离。

实际上这种想法不仅存在于南阳刘氏中,绿林军的大部分人也是这种想法。后来刘秀被派往河北抚军,邓禹千里投靠刘秀,他分析当时天下大势时也提出了这种推论。他说,"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髃聚。更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四方分崩离析,形势可见。"从这里可以看出,南阳刘氏和绿林军都是目光短浅之辈,只看到了眼前的权势和财货,其志并不在安汉兴刘。

因此在刘縯被害后,李轶和李松兄弟很快提出了分封诸侯王的想法,而更始帝刘玄本人也强烈支持。反倒是绿林军的朱鲔持反对态度,提出了汉高祖刘邦的制度"非刘氏,不能为诸侯王"。可朱鲔的反对并没有用,刘玄还是对更始政权大肆封王。这其中不但有大量的南阳刘氏宗族,还有十三个异姓诸侯王。由此可见,更始政权内部对分配既得利益是多么迫切,连攻占关中长安都没有这个积极。而朱鲔拒绝为诸侯王,和南阳刘氏抢着当诸侯王的现象,却成为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更加正面了,在权势和利益面前,兄弟亲族之间的薄情。

而与南阳刘氏宗族和绿林军上层忙着瓜分权势利益不同,绿林军的中下层和南阳豪强门阀却是刘秀的坚定支持者。他们不但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支持刘秀,还从绿林军的各部出走,逐渐聚集到了刘秀麾下。而这批人则最后成了刘秀在河北崛起的根本,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云台二十八将。

刘縯的死也让刘秀与刘氏宗族的矛盾公开化,所以他在返回宛城后闭门谢客。这一方面是为了避嫌自保,另一方面也是对这些冷漠的亲戚死了心。后来刘秀当了光武帝,将刘氏诸侯王都降为侯爵和公爵,连他的叔叔刘良也不例外。在刘秀眼中,刘氏宗族只是有着血缘关系的豪强门阀,他们的壮大对东汉没有好处。

标签: 刘縯刘秀刘玄刘氏王莽南阳

更多文章

  • 哥哥刘縯被冤杀,小弟刘秀怎么玩?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刘縯,刘秀,刘玄,王莽,高祖,皇帝,汉朝

    地皇四年(公元23年)五月,绿林军副游击队长刘秀,率九千队员死守昆阳(今河南叶县),浴血奋战数昼夜,竟以少胜多,彻底粉碎新莽百万国军大围剿。虎口脱险的刘秀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儿,南阳总部传来消息:亲哥哥刘縯(字伯升)被杀了。刘队副闻之如五雷轰顶,惊讶万分。再一细问,“舂陵军”统帅出身、现任更始政府总理的

  • 汉初梁王彭越死于“被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彭越,梁王,刘邦,项羽,吕雉,魏王豹,韩信,汉初,春秋战国,汉朝,秦朝

    作者:许云辉( 彭越 )“启奏皇后:梁王彭越拦车喊冤!”“梁王?他因何至此?宣!”“臣彭越拜见皇后娘娘!”“梁王请起。梁王为何涕泗交流,狼狈如斯?”“回禀娘娘:臣彭越遭小人诬陷谋反,被圣上废为平民,流放蜀地青衣县。臣恳请娘娘代为求情,允许臣落叶归根,回老家昌邑(今山东潍坊下辖县级市)养老!”吕后嘴角

  • 汉初人物志:彭越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彭越,项羽,刘邦,韩信,黥布,张良

    楚汉争霸时,张良建议刘邦把韩信、黥布和彭越这三位名将收为麾下,则争天下必胜,事实证明,在楚汉争霸过程中,这三人功不可没,而且《史记》说这三人是“同功一体”。之前的文章已经介绍了韩信和黥布,本文介绍下彭越的主要记载(资料来源:《史记》的《魏豹彭越列传》、《田儋列传》、《黥布列传》和《汉书》的《韩彭英卢

  • 彭越最后的结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泥腿看客标签:彭越,刘邦,韩信,吕雉,张良,项羽

    刘邦与项羽争天下成功后,当上皇帝,并大封刘家人为王。在刘邦眼里,只要同姓王就不会出事,权力会牢牢掌握在刘氏家族里。但刘邦当皇帝后,也封了一些异姓王,比如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这三人是汉初三员名将,为汉朝建立贡献最多,这三人功勋卓著,刘邦不封都不行。但对异姓王,刘邦心里始终是块心病。刘邦很清

  • 【文史丰沛】沛县安国镇灌婴村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心选标签:沛县,丞相,周勃,安国镇,灌婴村,汉高祖刘邦

    文、图:小王说丰沛沛县安国镇灌婴村,是因汉初大将颖阴侯灌婴而命名的村庄。灌婴是河南睢阳(商丘)人,相传灌婴随父贩缯来沛时,就落脚在这里。缯是一种丝绸。后来灌婴跟随高祖刘邦在沛起事,南征北战,东讨西杀,跟从刘邦转战各地,后任车骑将军。公元前202年,灌婴跟随刘邦击项羽于垓下,功不可没。大汉建立后,封灌

  • 跟着典故看南昌 | 灌婴筑城,开启古豫章建城史

    历史解密编辑:南昌发布标签:灌婴,南昌,刘邦,高祖,平定,英布,豫章,建城史

    星光熠熠,长河璀璨。南昌,一片被王勃赞誉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神奇热土,洪崖先生创音律,灌婴大将筑新城,滕王阁里荟群英,海昏侯墓藏玄机,“八一起义”响四方,“小平小道”孕思想一张张历史图景,一道道辉煌印记,绘就南昌斑斓的历史画卷。今日,我们推出“跟着典故看南昌”第②篇《西汉大将灌婴筑城,开启古豫

  • 灌婴啊灌婴,你才是破解楚汉战争所有“时间线”的关键钥匙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灌婴,韩信,刘邦,项羽,英布

    【楚汉大决战研究2:决战的时间线】《史记》因为纪传体的体例原因,人物只重点记叙其主要经历,且有些经历如果在本纪或其它人物的传记中有提及,便会被省略掉,这导致一个典型现象:事件时间因解读、对照不够而容易出现错乱,从而对整体历史产生不小误读。楚汉史这段更是误读频出,但好在,因为有灌婴这个特殊存在,楚汉战

  • 都说赵云只是灌婴之辈,乃是刘备的亲卫,那正史中赵云究竟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赵子龙,刘备,灌婴,刘邦,公孙瓒

    现在有一种广泛的说法,说赵云只是被小说《三国演义》所夸大的而已,其实正史中的赵云战绩泛善可陈,只不过是刘备的亲卫头子,地位比陈到略高;和西汉初年时期的灌婴一样,那就来看看赵云和灌婴吧。秦朝时期,灌婴在睢阳以贩卖丝织品为营生。刘邦在刚刚起兵反秦、自立为沛公的时候,攻城略地来到雍丘县城下,章邯击败了项梁

  • 汉初人物志:灌婴

    历史解密编辑:午夜墨水标签:灌婴,刘邦,项羽,黥布,韩信,匈奴,秦军,龙且,汉初人物志

    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争天下,最终刘邦获胜,作为胜者,刘邦手下的文臣武将的光辉事迹就广为流传下来。刘邦曾经亲自说了三位功劳最大的人,分别是萧何、韩信和张良,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汉初三杰。除了这三人之外,还有很多能人,比如与韩信齐名的黥布和彭越,与张良齐名的陈平等,这些人的历史记载我都已写完,今天写一写韩

  • 汉武帝失一韩嫣,总觉得太后不肯留情,未免介意

    历史解密编辑:奔跑吧向阳光标签:韩嫣,刘彻,田蚡,丞相,窦婴,灌夫,汉朝,汉武帝

    汉武帝失一韩嫣,总觉得太后不肯留情,未免介意汉武帝常宠遇韩嫣累给厚赏,韩嫣坐拥资财,任情挥霍,甚至用黄金为丸,弹取鸟雀。长安儿童,待韩嫣出猎,往往随去,韩嫣一弹射,弹丸辄坠落远处,不复觅取。一班儿童,乐得奔往寻觅,运气好的拾得一丸,值钱数十缗当然怀归,韩嫣亦不过问。时人有歌谣:“苦饥寒,逐金丸。”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