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灌婴啊灌婴,你才是破解楚汉战争所有“时间线”的关键钥匙

灌婴啊灌婴,你才是破解楚汉战争所有“时间线”的关键钥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年华名人汇 访问量:4355 更新时间:2023/12/5 4:33:12

【楚汉大决战研究2:决战的时间线】

《史记》因为纪传体的体例原因,人物只重点记叙其主要经历,且有些经历如果在本纪或其它人物的传记中有提及,便会被省略掉,这导致一个典型现象:事件时间因解读、对照不够而容易出现错乱,从而对整体历史产生不小误读。

楚汉史这段更是误读频出,但好在,因为有灌婴这个特殊存在,楚汉战争的所有时间线都可以依凭他而梳理出来。

灌婴的“特殊”就在于,他是刘邦骑兵军团的主将,依靠这个特殊优势,他在刘邦和韩信之间“来回穿梭”,起到了很好的桥梁及相互联系、对照作用。

(《灌婴列传》:汉王遁而西,婴从还,军於雍丘。……西收兵,军於荥陽。楚骑来众,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灌婴虽少,然数力战,乃拜灌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郎中骑兵击楚骑於荥陽东,大破之。)

灌婴被拜为骑兵主将的时间,应该是在刘邦彭城惨败回到荥阳的前205年5月左右。这是之后灌婴辉煌军事履历的真正起点。

前205年8月,灌婴跟随韩信开辟北方战场,但他参与平魏之战是《汉书》记载的,《史记》没有。至于灌婴有没有参加平代之战,尤其是井陉之战“两千骑兵”到底和他这个骑兵主将有没有关系,就既有的史料其实是无法定论的。

至于前205年8月平魏至前204年6月刘邦修武偷兵符这一阶段,灌婴有没有回到过荥阳,更是一笔糊涂账。好在刘邦、韩信这一段的战争,大的时间线都无疑问。

前204年8月,灌婴执行刘邦命令骚扰楚国后方,这属于郎中郑忠所提战略建议的一部分。

(《高祖本纪》:郎中郑忠乃说止汉王,使高垒深堑,勿与战。汉王听其计,使卢绾、刘贾将卒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与彭越复击破楚军燕郭西,遂复下梁地十馀城。)

(《靳歙列传》:还军敖仓,破项籍军成皋南,击绝楚饟道,起荥陽至襄邑。破项冠军鲁下。略地东至缯、郯、下邳,南至蕲、竹邑。击项悍济陽下。)

(《灌婴列传》:受诏别击楚军後,绝其饷道,起陽武至襄邑。击项羽之将项冠於鲁下,破之,所将卒斩右司马、骑将各一人。击破柘公王武,军於燕西,所将卒斩楼烦将五人,连尹一人。击王武别将桓婴白马下,破之,所将卒斩都尉一人。)

对照下来,灌婴和靳歙都参与了“鲁下之战”,灌婴和刘贾、彭越都参与了“燕西之战”,这说明刘邦在前204年8月先后派出了刘贾、靳歙、灌婴共三支部队执行扰楚行动,灌婴因为是骑兵,能够做到“后发先至”,所以他应该是最晚一批出发的。

这里扩散说一下靳歙之前的“攻赵”行动。

(《靳歙列传》:别之河内,击赵将贲郝军朝歌,破之,所将卒得骑将二人,车马二百五十匹。从攻安陽以东,至棘蒲,下七县。别攻破赵军,得其将司马二人,候四人,降吏卒二千四百人。从攻下邯郸。别下平陽,身斩守相,所将卒斩兵守、郡守各一人,降鄴。从攻朝歌、邯郸,及别击破赵军,降邯郸郡六县。)

常见误读是把它定位在前205年10月即井陉之战前后,从而推导出“刘邦韩信两路攻赵”的说法。

但是,前204年5月辕生还有“使韩信等得安辑河北赵地”的建议,说明在此之前赵地并未完全平定,所以靳歙的攻赵行动,只能是刘邦修武夺兵符事件之后、靳歙骚扰楚国后方之前,即前204年6-8月间。

只有如此,刘贾等人才能顺利渡过白马津骚扰楚国,韩信要想进攻齐国,更是要先解除这个后顾之忧。所以井陉之战前后“两路攻赵”说法是站不住的,原因恰恰是搞错了靳歙的时间线。

(《灌婴列传》:以骑渡河南,送汉王到雒陽,使北迎相国韩信军於邯郸。还至敖仓,婴迁为御史大夫。)

回到灌婴。扰楚之后,灌婴干了一次“护驾”的事,鉴于灌婴明确参加了前204年10月的历下之战,这说明他不可能参与几乎同时的成皋之战,所以将刘邦从修武送到河南,只能是前204年9月的事。

(《灌婴列传》:三年,……以御史大夫受诏将郎中骑兵东属相国韩信,击破齐军於历下……降下临菑,得齐守相田光。……东从韩信攻龙且、留公旋於高密,卒斩龙且,……身生得亚将周兰。)

灌婴参与了历下、临淄以及潍水之战,之后参与分兵平定齐国。

前203年2月,刘邦正式立韩信为齐王,说明齐国已大致平定。

(《灌婴列传》:齐地已定,韩信自立为齐王,使婴别将击楚将公杲於鲁北,破之。转南,破薛郡长,身虏骑将一人。攻陽,前至下相以东南僮、取虑、徐。度淮,尽降其城邑,至广陵。项羽使项声、薛公、郯公复定淮北。婴度淮北,击破项声、郯公下邳,斩薛公,下下邳,击破楚骑於平陽,遂降彭城,虏柱国项佗,降留、薛、沛、酂、萧、相。攻苦、谯,复得亚将周兰。与汉王会颐乡。)

灌婴这段进攻鲁南、淮北的战事,尤其是攻占下邳、迫降彭城,究竟是不是和韩信同一时间行动,一直是有争议的。

但是,从整体局势看,前203年9月刘邦项羽达成“鸿沟之约”,在此之前,彭城被迫降几乎不可能,毕竟它是项羽的都城,项羽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必须会采取救援或者反制动作。

所以,它只能是发生在前203年10月后,也就是韩信答应刘邦的出兵请求之后,所谓“使婴别将击楚”,主导者只能是韩信。

灌婴其实是在配合韩信的整体军事行动,作为先锋,执行机动突击作战任务,先把项羽的大后方彻底“搅动”一番。

(《淮阴侯列传》: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

韩信这一段的历史记载严重缺失,但他明确参加了垓下之战,至于兵力,《史记》有“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的记载,看上去很不靠谱,但实际兵力规模总要在10万级数。

韩信必然也有实际的进军路线,从胡陵、鲁直到垓下之战后才被攻下、迫降看,再加上下邳城位于沂水东侧,所以韩信大军沿沂水东岸南下的可能性最大。

而且,作为迫降彭城前规模最大的“下邳之战”,消灭项声、薛公、郯公等人率领的彭城区域内的楚军主力军团,既然韩信、灌婴是同时行动、相互配合,那就不该让灌婴独立完成下邳之战,韩信主力齐军势必要参与到这一大战中来。

攻占下邳、迫降彭城后,灌婴很快西进和刘邦会和,彭城、下邳等要地显然也需要兵力镇守,实际上这个工作恰恰就是韩信齐军接手的。韩信此时已到了彭城。

(《灌婴列传》:与汉王会颐乡。从击项籍军於陈下,破之,所将卒斩楼烦将二人,虏骑将八人。赐益食邑二千五百户。)

考虑到彭城是项羽都城,他必然不会坐视其沦陷,所以在下邳鏖战、彭城投降前的这一段时间里,刘邦的“固陵”防线实际一直向南延伸,目的就是拖住项羽的陈县主力,切断、阻击其回援彭城的战略意图。

灌婴赶到颐乡和刘邦会师的时间,陈下之战应该已经开打一段时间了,此前项羽的目的主要是向东北方向突击、回援彭城,但是没有突破刘邦的防线。

等到项羽得知彭城投降后,他已经没有了再回彭城的想法,不是不想,而是实际上既做不到,更不明智,因为他将起码陷入刘邦和韩信等人的联合包围。

此时周殷反水、英布等人突然北上攻打城父,基本是切断了项羽撤往淮南的退路,所以接下来项羽彻底拼命了,陈下之战才进入到真正决战阶段。

项羽从陈县突然秘密“夜遁”后,其他人也就罢了,灌婴的记载缺失是个极其奇怪的事情,作为骑兵,他肯定会被第一个命令前往追击项羽,但是灌婴的个人传记丝毫没提到这一点。

当然,也不是不能解释,按照《史记》的记载,追击项羽时“皇帝在後,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後”,刘邦是跑在最前面的,灌婴应该就是和刘邦一起行动,或者反过来说更恰当,刘邦是跟着灌婴骑兵追击项羽的。灌婴记载缺失,其实是被刘邦“代表”了。

(《灌婴列传》:项籍败垓下去也,婴以御史大夫受诏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降左右司马各一人,卒万二千人,尽得其军将吏。下东城、历陽。渡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还定淮北,凡五十二县。)

灌婴最终能够实现击杀项羽的“最后一功”,恰恰也要归因于他的骑兵优势。

以上。楚汉大决战的“完整时间线”应该是——

一、前203年10月。

1、刘邦兵败固陵,双方开始对峙。

2、韩信出兵,灌婴南下流动作战,韩信目标直指下邳、彭城。

3、彭越出兵,目标直指睢阳。

二、前203年11月。

1、韩信、灌婴下邳之战,迫降彭城。

2、同时,刘邦防线南移,陈下之战开

3、周殷反水、英布北上,城父之战开启。

4、陈下之战由此进入真正决战阶段。当时韩信在彭城,彭越在睢阳。

三、前203年12月。

1、项羽率军逃离陈县,陈下之战基本结束。

2、城父之战、固陵之战随之很快结束。

3、项羽被韩信堵截、刘邦追击,被困垓下。彭越、英布前来会攻项羽。垓下最终决战。

4、项羽突围而出,灌婴追击斩杀于东城。

看到了没?如果没有灌婴“四处乱窜”,且不说之前的战争,只看楚汉大决战这最终阶段,都会没有解读、梳理、对照的基本抓手。

标签: 灌婴韩信刘邦项羽英布

更多文章

  • 都说赵云只是灌婴之辈,乃是刘备的亲卫,那正史中赵云究竟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赵子龙,刘备,灌婴,刘邦,公孙瓒

    现在有一种广泛的说法,说赵云只是被小说《三国演义》所夸大的而已,其实正史中的赵云战绩泛善可陈,只不过是刘备的亲卫头子,地位比陈到略高;和西汉初年时期的灌婴一样,那就来看看赵云和灌婴吧。秦朝时期,灌婴在睢阳以贩卖丝织品为营生。刘邦在刚刚起兵反秦、自立为沛公的时候,攻城略地来到雍丘县城下,章邯击败了项梁

  • 汉初人物志:灌婴

    历史解密编辑:午夜墨水标签:灌婴,刘邦,项羽,黥布,韩信,匈奴,秦军,龙且,汉初人物志

    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争天下,最终刘邦获胜,作为胜者,刘邦手下的文臣武将的光辉事迹就广为流传下来。刘邦曾经亲自说了三位功劳最大的人,分别是萧何、韩信和张良,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汉初三杰。除了这三人之外,还有很多能人,比如与韩信齐名的黥布和彭越,与张良齐名的陈平等,这些人的历史记载我都已写完,今天写一写韩

  • 汉武帝失一韩嫣,总觉得太后不肯留情,未免介意

    历史解密编辑:奔跑吧向阳光标签:韩嫣,刘彻,田蚡,丞相,窦婴,灌夫,汉朝,汉武帝

    汉武帝失一韩嫣,总觉得太后不肯留情,未免介意汉武帝常宠遇韩嫣累给厚赏,韩嫣坐拥资财,任情挥霍,甚至用黄金为丸,弹取鸟雀。长安儿童,待韩嫣出猎,往往随去,韩嫣一弹射,弹丸辄坠落远处,不复觅取。一班儿童,乐得奔往寻觅,运气好的拾得一丸,值钱数十缗当然怀归,韩嫣亦不过问。时人有歌谣:“苦饥寒,逐金丸。”武

  • 《资治通鉴》116:汉成帝转凶给翟方进,只不过是欺骗自己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静嘉小可爱说故事标签:翟方进,孝成皇帝,翟方,资治通鉴,皇上,晏婴

    学习内容:汉成帝君臣合谋,逼死了翟方进时荧惑守心,丞相府议曹平陵李寻奏记方进,言:“灾变迫切,大责日加,安得保斥逐之戮!阖府三百余人,唯君侯择其中,与尽节转凶。”方进忧之,不知所出。会郎贲丽善为星,言大臣宜当之。上乃召见方进。还归,未及引决,上遂赐册,责让以政事不治,灾害并臻,百姓穷困,曰:“欲退君

  • 荧惑守心与翟方进之死,天子明而大臣诛,简论古代星占学的弊端!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翟方进,星占学,孝成皇帝,丞相,天象,荧惑

    公元前七年,也就是西汉时期汉成帝绥和二年,那一年的华夏大地之上,接连发生了很多山崩、水灾、日蚀等天象,一时间人心惶惶,甚至于朝廷之上的大佬们也都恐慌了起来。但是他们恐慌的不是自然灾害,更不是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的伤害,而是上书汉成帝,说天象和自然灾害是天意的震怒,是老天爷对人间的惩罚,可见当时是多么的

  • 丞相翟方进被赐死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李姐历史标签:丞相,太守,翟方进,孝成皇帝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和科技的落后,人们对于一些异常的自然现象往往感到十分恐惧。这些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多数会被古人们看作是上天带来的启示。在人们眼中,通常来说,如果天降异象或是发生自然灾害,往往是和皇帝的德行直接挂钩的。但在汉朝汉成帝时期,一系列异常的自然现象发生后,却直接赐死了当时的丞相翟方进。这是

  • 幽默笑话-是曹参还是曾参?

    历史解密编辑:流泪的牛排标签:曹参,曾参,先祖,义士,京城

    相传在明朝时,一年举行科举考试,四海八方的学子都纷纷赶往京城考试,其中有两名学子结伴而行,一名姓曾,一名姓曹。他们两个在赶往京城的路上,看见了一座坟墓。墓前立有石碑,姓曾的望见石碑上的字,连忙跪拜,说:“此乃本家先祖大圣人曾参之墓也。”姓曹的也不甘示弱,只见他探头细看,慌忙跪拜,口称:“此乃本家先人

  • 上海最“仙境”的寺院,曹王禅寺,纪念汉相曹参,一半是花园

    历史解密编辑:末路433里标签:曹参,曹王禅寺,寺庙,天王殿,大雄宝殿,照壁

    曹王禅寺位于上海嘉定区徐行镇,史传为曹王祠,有纪念汉相曹参、曹植、李唐等说法,并未有史料佐证。曹王为中国古代王爵之一,历朝封曹王者22人。唐太宗李世民之子李明也被封为曹王,其后代世袭,历七任。无论如何,寺庙总是老百姓希望和寄托所在,所有神灵都值得膜拜。第一次去曹王禅寺,看看大门就感觉这个寺庙不简单。

  • 曹操的爷爷曹腾真的是宦官?他为何能辅佐5代君王?先祖是曹参

    历史解密编辑:抱抱空气标签:曹操,曹腾,曹参,宦官,梁冀

    古代非常看重嗣子,也就是说,不管是不是亲生的孩子,只要能继承香火,那么就是自己家的孩子。所以袁绍之所以在原来家里地位低,那是因为他是庶出,无法继承香火,没有任何地位。可是过继给叔叔袁成以后,在老袁家地位就高了。过去袁术瞧不起自己的亲哥哥,可是后来必须要尊称自己亲哥哥一声堂兄。同样的道理,宦官曹腾以曹

  • 曹氏名将:曹参、曹彬、曹真、曹友闻、曹文诏,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曹彬,曹真,曹文诏,曹参,曹操

    10、曹休,魏国名将,骁勇善战,掌管“虎豹骑”。218年汉中之战,曹休识破张飞的计谋,主动进攻吴兰,将其打败,张飞的伏击计划失败,只能退走。曹丕病逝,曹叡继位,曹休担任辅政大臣,都督扬州军务,多次击败吴军,威名远扬。228年,曹叡轻敌冒进,孙权御驾亲征,魏军在石亭之战中失败,但主力返回。09、曹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