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耿恭:不为大汉耻

耿恭:不为大汉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的百态 访问量:4375 更新时间:2024/1/4 20:10:27

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为将门之后,耿恭生活的年代东汉内部政权相对平稳,国力日渐强盛,朝廷开始重新经营西域,并且进军西域清缴匈奴在西域的军事力量,之后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大军撤退之后,耿恭被朝廷任命为戊己校尉,带领数百人作为屯垦部队驻扎,成为大汉最西侧的军事力量存在。故事就此开始。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东汉大部队撤退之后,第二年匈奴两万军队进攻当时的车师国,之后车师国被占领,军队到达耿恭驻守的金浦城,此时耿恭城内只有区区数百人,而匈奴军队两万人,但是耿恭临危不惧,认真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之后,决定率领部队主动出击,偷袭匈奴军营,匈奴军队仓皇退兵。之后耿恭认为匈奴不会就此罢手肯定会卷土重来,而且金浦城不利于防守,之后率领部队移师疏勒城(今新疆奇台县),并且储备大量粮草,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

四个月后匈奴大军到达疏勒城下开始进攻,耿恭据险而守,双方形成对峙局面,匈奴见一时无法破城便想到长期围困汉军,为逼迫汉军投降,匈奴将流经疏勒城的河流截断改道,数日之后城内饮水告急甚至达到从马的粪便中榨取水来喝的地步,为了生存耿恭带领部队在城内凿井,经过数日挖掘终于苍天有眼,挖出水来。维有首诗写到“誓令疏勒出飞泉”即是这个典故,并且为了回敬匈奴的断水计谋,耿恭还命人往城下泼水,从心理上挫败敌军。匈奴见断水失败变开始长期围困,经过半年多的围困疏勒城内粮食告急,战士们也一个个开始倒下,耿恭只好率领部队将弓弩盔甲上的皮革制品煮了来充饥,但依然拒匈奴的招降。在匈奴派使者到城内招降时,耿恭故意将使者放进城内,之后在城墙上当着城下匈奴士兵的面将该使者分而食之,岳飞的《满江红》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正是来源于这个典故。双方都已相持近一年,匈奴誓要攻下疏勒城。

此时朝廷汉章帝刚刚即位,在是否派兵救援问题上文武百官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一方主张西域距离中原较远,行军困难,救援耗费巨大,并且耿恭部队被围困时间较长,等援军到达时说不定早已经破城,为了那可能存在的一点希望而付出几十倍的牺牲得不偿失,而此时司徒鲍坚持要救,他说了这样一段话“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此际若不救之,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最后皇帝决定发兵救援。援军最终翻过天山,到达疏勒城,此时疏勒城守军只剩下二十六人,随汉军到达玉门时只剩下十三人,十三人衣衫褴褛,鞋履洞穿,面容憔悴,形销骨立。中郎将郑众亲自为耿恭及其部下洗浴更换衣帽,并且上书朝廷:“恭以单兵守孤城,当匈奴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前后杀伤丑虏数百千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宜蒙显爵,以厉将帅。”朝廷救回来的不仅仅是十三个人,还向世人宣誓了大汉的国威,告诉每一个人,大汉绝不会放弃每一个为大汉战斗的英雄,也支撑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

不用羡慕外国的斯巴达三百勇士、拯救大兵瑞恩,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上演了史诗般的抵抗和救援行动。耿恭守疏勒城,这只是东汉王朝一场小规模的战斗,但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传奇的故事之一,同时也表现出当时身为汉朝将士爆棚的战斗力和睥睨他国军队的魄力,耿恭及其部下在战斗中表现出的史诗般的英雄主义精神,足以光耀史册,彪炳千秋。

标签: 耿恭匈奴汉军军队疏勒

更多文章

  • 拯救校尉耿恭:汉军将士坚守绝域一年,最后只剩26人,救不救?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耿恭,匈奴,汉军,匈奴人,西域

    神箭震天山——大汉军魂与耿恭的救赎(6)公元74年,东汉王朝重新开始经营西域,设西域都护府。第二年,西征军班师凯旋。留校尉耿恭守疏勒城。大军刚撤,匈奴单于就卷土重来,联合车师国叛军数万,围攻疏勒一年,耿恭等人粮尽援绝,最后只能把把弓弩、铠甲上的筋革制的配件取下来,放在水里煮烂了吃。匈奴单于见久攻不下

  • 少陵塬上故事多|走近凤栖塬上的张安世墓地及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网易陕西标签:张安世,少陵,墓地,墓葬,陪葬

    萦绕古长安的“八水”切割深厚的黄土,造就了关中边缘高陡、顶部平旷的巨大高地——塬。西安之塬,从不缺诗意的名号,洪渎塬、白鹿塬、龙首塬、少陵塬……塬上也名副其实地分布着密集的古代遗迹,埋藏着古长安一层层数不尽的历史秘密。航天基地,便坐落于城南少陵樊川之上。古时少陵塬,源起西周杜伯国,名动秦汉上林苑,兴

  • “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张安世

    历史解密编辑:呆呆故事会标签:霍光,尚书,汉朝,张安世,汉宣帝,大司马,麒麟阁

    张安世,他的父亲是当年深受汉武帝信任的酷吏张汤。张安世靠父亲张汤的地位出任郎官。因为擅长书法而供职尚书,张安世记忆力出众,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执政,由于张安世忠厚,霍光十分器重他,奏请任命张安世为右将军、光禄勋,辅助自己。在任13年间,国家

  • 张安世究竟是汉廷一朵圣洁白莲花,还是一根官场老油条?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张安世,汉廷一朵,霍光,刘彻,汉昭帝,汉宣帝

    作者:许云辉西汉时某日,一个宫廷侍卫值班时喝到找不着北,居然把金殿当厕所,痛痛快快尿了一阵。卫队长唯恐受到连累,气急败坏请求光禄勋(九卿之一,专司守卫宫殿门户的宿卫之臣)张安世依法严惩这个醉鬼。此事可大可小。如果穷追不舍上纲上线,侍卫必然以藐视朝廷罪被斩首;如果将他视为酒后失德,亦可小事化了。张安世

  • 酷吏张汤之子张安世,用一种极其“油腻”的方式,活成了职场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张安世,张汤,霍光,汉宣帝,刘彻,皇帝,汉昭帝,汉朝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可是在西汉张汤和张安世这对父子身上,似乎完全看不任何关于基因遗传影响的任何痕迹。张汤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酷吏,性格阴冷、手段狠辣,但他的儿子张安世却得到了史学家班固“满而不溢”的高度评价。明朝的王世贞则是更为直接地比较了这对父子,他说:张汤之于安世,父子也。其才智

  • 软心肠的刀笔吏丙吉:成就了宣帝中兴,惊演了一出狸猫换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丙吉,丞相,宣帝,狸猫换太子,刘病已,刘彻

    图/来源网络比赵氏孤儿更励志春秋时期,晋国大将赵朔,被司寇屠岸贾诬陷。于是,赵氏家族被满门抄斩,侥幸留下了一个襁褓婴儿——赵武。赵氏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友人程婴,一个为之死、一个养之生,他们保住了赵氏孤儿。15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列为晋国公卿,于是族灭屠岸贾、为家族复仇。赵氏孤儿,是一个家族蒙难

  • 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丙吉:向来小事不过问,从来大事不糊涂。

    历史解密编辑:梦归秋辰标签:丙吉,刘彻,卫太子,霍光,刘病己,汉昭帝

    梦归陇原东,文史尽秋辰(梦归秋辰:第430期)在西汉后期,丙吉的功绩就相当于前期的萧何、陈平等人,汉代经学家褚少孙评价丙吉:明于事、有大智,后世称之。在清中期,康熙皇帝将丙吉以及历代名臣40人放入帝王庙接受供奉,这对于一个大臣来说莫过于最大的荣耀和认可。丙吉一个人的才能就像一柄宝剑,可以快意恩仇,但

  • 空降老板“丙吉问牛”选总裁,是选会当领导的,还是会干事的?

    历史解密编辑:蓓蓓职场经验标签:张华,丙吉,大林,任命

    一家企业兼并了另一家企业,董事长鹿含到被兼并企业兼任总裁。鹿含对这家企业的管理层不熟悉,不着急烧三把火,继续保持经营节奏,耐心地观察原来的几位副总和中层。其中,有两位副总慢慢进入他的视野。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洗思路必洗人,公司里变得很平静,平静之下是静水流深。鹿含一改过去习惯,白天到各个部门转

  • 丙吉救孤——汉武帝唯一的皇曾孙

    历史解密编辑:宝宝爱我标签:刘彻,丙吉,皇帝,江充,刘询,汉宣帝,汉武帝

    赵氏孤儿是世界闻名的中国古典悲剧。其实在汉代,也曾发生过这样一个类似的故事。里面被救的孤儿,竟然是汉武帝的曾皇孙,未来的皇帝。汉武帝晚年发生了一桩重大的历史事件。江充陷害太子,说太子意欲谋反,用迷信的方式诅咒皇帝,最后导致汉武帝父子兵戎相见。太子一门几乎被斩尽杀绝,唯独一个刚出生的两个月的孩子逃过一

  • 全网首发•折狱龟鉴•辨诬卷•041丙吉断财

    历史解密编辑:智囊智囊标签:丙吉,刘询,霍光,宰相,廷尉,汉宣帝,辨诬卷,折狱龟鉴

    01译文汉朝丙吉担任廷尉的时候,陈留有一个老头,已经八十多岁了。他和自己的前妻有一个女儿,已经嫁人了。后来又和自己的现任生了一个儿子。这个老头家里非常阔气,老头死的时候这个儿子才几岁。老头的闺女就像抢家产,于是到官府诬告说:“后妈生的儿子并不是我父亲的亲生儿子。”当地官府没办法判决,这个事都上传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