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古画中看汉代苏武漂泊的一生

在古画中看汉代苏武漂泊的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画赏读 访问量:3370 更新时间:2023/12/16 16:05:17

汉朝四百年,可圈可点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很多。由于汉朝与匈奴在不同时期的整体实力不同,两者相爱相杀,既有势不两立的对抗阶段,也有友好附属的和平共处阶段。如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作为抗击匈奴的历史人物家喻户晓;“苏武牧羊”是坚贞不屈的象征。而在不同民族的交流交往与交融中,也留下了昭君出塞、张骞出使西域等佳话。这些汉朝杰出的精神财富,如珍珠、碧玉般造就了汉代文化的精彩和珍贵。

苏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在汉武帝时担任郎官。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时年40岁。不料,匈奴上层发生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了下来。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想要使苏武投降,但是苏武誓死不认。随之,苏武被匈奴首领单于放逐北海(今西伯利亚贝加尔湖附近)牧羊。尽管环境恶劣,苏武受尽了磨难,但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屈服。后来,汉朝提出要苏武归汉,苏武终于在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还朝,这期间历时19年。据《汉书·苏武传》记载,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旌尽落”,表现了苏武强烈的爱国精神。

苏武爱国忠贞的操守不仅使其名著当时,对后世的影响也很深远,“苏武牧羊”的故事在历代诗歌、小说、绘画等艺术形式中不断被演绎。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苏武》提及“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唐代诗人温庭筠的《苏武庙》“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等讲述苏武在寒冷之地牧羊的故事。“苏武牧羊”也是历代众多绘画作品里常见的表现对象,画作者们借这一题材,歌颂高尚的爱国情操。

南宋 李 迪(传)《苏武牧羊图》

南宋 李 迪(传)《苏武牧羊图》局部

在南宋李迪(传)的《苏武牧羊图》中,苏武头上戴着布巾,手中持着汉节,双眉紧锁,好像是在思念故乡。在他的身旁有两只羊,四周是山石,表现出了环境的恶劣和苏武坚定不屈的意志。画面设色淡雅,构图简洁疏朗,人物勾线简劲有力。在陈子和的《苏武牧羊图》中,苏武微仰着面部,侧立于寒柯之下,两袖拱在胸前,不仅扶节,而且腰挂佩刀。背景用淡墨烘染,天色阴沉,寒气迫人。画作者以这样的用意来衬托出苏武威武不屈的忠贞气质。画中不论是荒草、老树,还是人物、羊群,笔墨挥洒纵横,奔放中不失法度,画风与明代早期浙派绘画代表人物吴伟相似。

明代 陈子和 《苏武牧羊图》

清代 黄 慎 《苏武牧羊图》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画过多幅《苏武牧羊图》,他笔下的苏武身着汉装,须发尽白,双手紧握着汉节,观之无不为之动容。在清代励宗万的《雪景人物即事御题图》中,大幅笔墨渲染天寒地冻,而苏武趺坐于山洞中,从其题跋:“寂寞穷荒北,飘飖冻雪凝”可知苏武生活环境的严寒残酷。清代画家苏六朋在其画作中,寥寥数笔,便将苏武的形象跃然纸上,着重突出了苏武饱经沧桑却刚毅坚韧的眼神。

清代 苏六朋 《苏武牧羊图》

清代 任 颐 《苏武牧羊图》

清代 任 颐 《苏武牧羊图》局部

在清代任颐众多的人物故事画中,“苏武牧羊”也是他描绘较多的题材之一。在他的多幅《苏武牧羊图》中,苏武位于画面中心,手持汉节,目光坚定且望于画外,表现出了苏武遥望汉朝的心理活动。任颐画中的苏武,保持了陈洪绶人物伟岸奇古的特点,同时还融合了西洋画速写、素描的技法,线条具有力度,与主题相统一。尤其是在羊群的色墨运用上,既描绘出了羊群的造型,又描绘了羊群因寒冷而挤作一团的状态,从而更加强了苏武不畏艰难的气节。

身处清末的任颐之所以画多幅《苏武牧羊图》,歌颂苏武高尚的爱国情操,与他的人生经历相关。任颐出身于市民,一生未入仕途,后以卖画为生,深感“身住十里洋场,无异置身异域”,所以他内心常存忧患意识,画作中流露着哀思。

清代 任 颐 《苏武牧羊图》

清代 任 颐 《苏武牧羊图》

在历代画作中,除了描绘苏武牧羊的情节,与之相关的还有李陵等人入画。汉武帝时期,李陵曾被派往讨伐匈奴。后因陷入匈奴大军包围之中,寡不敌众,李陵兵败被俘。据史料传,起初李陵并不投降,直到后来,汉朝以为李陵投降便将其家人杀害,这一晴天霹雳促使了李陵成为匈奴首领单于的部下。李陵投降后,单于得知他与苏武曾是知交好友,就利用李陵劝苏武投降。李陵和苏武相见后,畅叙旧情,挥泪拥抱,但苏武并没有接受李陵的劝降之意。《汉书•苏武传》记载,在苏武得以归汉时,李陵置酒祝贺苏武,两人留泪永别。苏李泣别的故事,也作为一种艺术题材,不断地出现在诗歌、绘画作品中。

五代 周文矩 《苏李别意卷》局部

南宋 陈居中 《苏李别意图卷》局部

五代周文矩、南宋陈居中、晚明陈洪绶都绘过“苏李别意”图。在周文矩的《苏李别意卷》中,冰天雪地,朔风狂吹,随从们瑟缩发抖,苏武与李陵两人执手相握,似乎有满腹的话要诉于对方说。明末清初的画家陈洪绶,生逢时局动荡之际,一生经历坎坷。明亡后,他一度剃发为僧,内心充满了痛苦与矛盾,心情沉郁,时而吞声饮泣,时而纵酒狂呼。在陈洪绶的《苏李泣别图》中,我们能感受得到他笔端下的悲怆与失意。

明代 陈洪绶 《苏李泣别图》局部

在清代华嵒的《苏武牧羊图》中,作者把“苏武牧羊”与“文姬赴匈奴”的场景放在了一幅画作中。蔡文姬是东汉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东汉末年,中原大乱诸侯割据,蔡文姬于兵荒马乱中为南匈奴所掳。画作中山峦边绵,风雪满天。苏武手持节杖,在冻溪上牧羊。画作的后方大漠如烟,一支骑行队几十人冒雪前行,在队伍的中部,蔡文姬在胡骑簇拥下策马前行。

清代 华 嵒 《苏武牧羊图》局部

清代 华 嵒 《苏武牧羊图》局部

此外,傅抱石也作过一幅《苏武牧羊图》,画中须眉染白的苏武手执汉节傲然而立,汉将鞠躬以示对前朝使节的敬重,身后的匈奴官员或交头接耳,或注目审视,钦佩苏武的铮铮铁骨。此图作于抗战晚期,画家借助苏武的故事表达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意义深远。

近现代 傅抱石 《苏武牧羊图》

更多文章

  • 苏武出使匈奴前,给妻子留下一首情诗,开头和结尾都是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长风文史标签:苏武,刘彻,卫青,情诗,匈奴人,霍去病,汉高祖刘邦

    匈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游牧民族之一,同时也是令中原王朝比较头疼的存在。在匈奴活跃了几百年里,他们常常南下而牧马,与中原王朝发生战争。基于游牧民族强大的机动能力和骑射能力,历代中原政权和他们作战时,吃亏的次数比较多。汉朝时汉高祖刘邦就被围住差点死在匈奴人手中。无奈之下中原王朝都会采取忍气吞声的政策,比如

  • 苏武被困匈奴19年,是如何在匈奴娶妻生子的?他的妻与子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苏武,匈奴,匈奴人,霍去病,刘彻,李广

    常言道,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塑造了我们这个国家的根骨,更是塑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尤其是西汉时期,寇可往,我亦可往,汉武帝将汉人的荣誉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很多伟大的英雄登场,其中有卫青,霍去病的战争传奇,同时也有卜式捐全家家产为国的热血,更有苏武牧羊19

  • 苏武牧羊是中国历史上最深沉的爱国和最坚决的守望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苏武,匈奴,李陵,刘彻,霍光,匈奴人

    西汉建立之初,除高祖刘邦对匈奴短暂的用兵之后,一直到“文景之治”结束,整个国家一直都处于战略守势中。到汉武帝刘彻即位时,西汉的国力已经在长期的与民休息中基本恢复。加之,刘彻本人的雄心勃勃,因而决定彻底结束对匈奴的长期战略守势,结束屈辱的“和亲”政策,推行积极的主动军事攻势。公元前133年,以“马邑之

  • 苏武牧羊携带“神秘”包袱,他归国后将其打开,随行人员都感动了

    历史解密编辑:壹线故事汇标签:匈奴,刘彻,李陵,汉昭帝,苏武牧羊

    苏武牧羊的故事,相信很多读者都知道,可是苏武从匈奴处回来,曾经带回来一个包袱,当他来到长安城外,打开了包袱,接苏武回来的汉朝使臣们看到包袱里的东西,他们全都被感动了。您想要知道包袱里装着什么东西,那就让小编给您从头揭秘吧:(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 苏武被救回汉朝时,带回一个小随从,日后竟成为了匈奴人的噩梦

    历史解密编辑:居居同学标签:苏武,龟兹,大军,乌孙,汉朝,匈奴人,汉宣帝,张骞出使西域

    同样是被匈奴囚禁19年,苏武持节不屈的英雄事迹流传千古。而当时跟随苏武一起被囚禁的一个默默无闻的随从,回到汉朝之后,竟发展成为了匈奴的噩梦!他就是西汉外交家常惠。当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带了一个100多人的使团,而年轻的常惠就是其中之一。常惠是一个非常有抱负的人,贫苦出生的他希望能在这次出使过程中能够有

  • 苏武在北海牧羊19年,天寒地冻,他是怎么活下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爱哭的晓一标签:苏武,匈奴,李陵,刘彻,张胜,李广利

    汉武帝在位54年,与匈奴交战四十四年,当时武帝为了刺探匈奴的动向,多次派使者出使匈奴,却被匈奴扣押起来,苏武就是其中的一位。汉匈交战,战败的汉将投降匈奴的不在少数,比如李陵,李广利,除此之外投降匈奴的使者也不在少数,然而苏武却是个例外。匈奴单于为了逼他投降,把他放逐于北海,让他自生自灭,非常奇妙的是

  • 历史上,苏武牧羊过的那么苦,为什么不吃羊?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苏武,苏武牧羊,匈奴,匈奴人

    匈奴人不是要弄死苏武,是想通过艰苦的生活迫使苏武变节。很多人不知道,苏武其实有一个匈奴的老婆,还生了孩子。都有了老婆孩子,可见日常生活还是可以维持的,只是非常艰苦罢了。其实,单于最初确实对待苏武很恶劣:单于越发想使他投降,就囚禁苏武,置于大地窖内,不供给吃喝。碰到下雪天,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这十年】苏武镇:乡村美了村民富了

    历史解密编辑:大美民勤标签:苏武镇,现代农业,养殖业,苏武,乡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苏武镇积极抢抓重大战略机遇,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打造了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的新局面,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村美民富成为现实。一大早,家住苏武镇西茨村的李玉得便开始打扫自家房前屋后和门口街巷的卫生,这是他每天的固定“动作”。农家小院里,漂亮的砖瓦房、明净的窗户

  • 苏武回国时,为何不效仿张骞,而是狠心抛弃了自己的匈奴妻儿?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苏武,张骞,匈奴,匈奴人,李陵,皇帝

    “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班固《汉书·苏武传》苏武(前140年~前60年),杜陵人(今属陕西西安),是我国西汉时期杰出的政治外交家和民族英雄。在年少求学时,想必大家都对《苏武牧羊》这篇课文印象深刻,他那面临匈奴刁难却忠贞不屈,不惧强权,不向任何势力低头的形象

  • 明台为什么非逼着明楼唱“苏武牧羊”?

    历史解密编辑:六月的自留地标签:明楼,苏武,李陵,刘彻,匈奴,明台

    除夕夜,正是一家欢乐的时候,明台突然说他想听戏,并且要大哥明楼唱戏给大家听。大姐明镜虽然不赞成,但是为了让明台高兴,就与明楼商量,唱一小段,明楼不想除夕夜一家人不愉快,就同意了。架势摆好,明诚拉二胡,明楼准备开唱《状元媒》,可是明台突然又提要求,他想听“苏武牧羊”,并且在大姐迁就地劝说大过年的,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