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骞被困西域13载,期间他已结婚生子,为何还执意要回西汉

张骞被困西域13载,期间他已结婚生子,为何还执意要回西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3394 更新时间:2024/1/22 0:33:29

文|四季文史

公元前126年的夏天,天气异常炎热,汉武帝刘彻批阅奏折后,正在大殿上小憩,此时一位太监兴冲冲地跑进大殿,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回……来……了,他回来了!太监口里说的这个人,正是出使西域13年杳无音信的张骞。汉武帝热泪盈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当刘彻看到两位衣衫褴褛、形似乞丐的人出现在眼前时,他还是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当那个人把零乱的头发整理了之后,汉武帝这才看清了眼前之人,他正是满朝文武热切期盼的张骞。

张骞扑通跪倒在刘彻跟前,嚎啕大哭,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君臣二人随即陷入了一段久违的回忆。

主动请缨,出使西域

自汉朝成立以来,匈奴的势力逐渐扩张,他们不断地侵占汉朝领土,骚扰边境上的居民,掠夺百姓的财物,成为汉朝的头号敌人和最大的威胁。虽然汉朝与匈奴是甥舅之国,但匈奴人根本没有婚姻概念,毫无亲戚之情,他们的铁蹄始终横行霸道。

武帝刚刚即位不过4年,为了树立威信,加强中央集权,同时为了扩张版图,刘彻心里也萌生了主动攻打匈奴的想法,以示强硬,毕竟在此之前,都是匈奴主动侵犯,这一次他想主动出击,杀杀匈奴的威风。不过,刘彻虽然是新帝,然而他的文韬武略也是首屈一指的。在他看来,必须要打有把握之仗,如果说能找到一个盟友的话,取胜的几率就会大一些。

恰恰在此时,有一个投降西汉的匈奴人对汉武帝透露了一个消息。原来,大月氏曾经非常强盛,匈奴刚刚建国时,慑于大月氏的威胁,头曼单于便将太子送到大月氏充当人质。而这位差点死在异国他乡的太子当上匈奴单于后,壮大了匈奴的实力,同时对大月氏展开了报复行动。月氏人不得不西迁,迫于双方力量悬殊,大月氏也想找一个盟友一起抵抗匈奴的侵扰。

刘彻听到这个消息后很兴奋,不过这位匈奴人也提醒汉武帝,要想到达大月氏,匈奴是必经之地,如果采取绕道行驶的话,恐怕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会阻挡去路。因此,能不能顺利通过匈奴就成了关键。

为了巩固大汉政权,也为了征服匈奴,汉武帝觉得必须要尝试一把,当务之急就是出使西域人选的问题。如果从今天的地图就不难看出,此去西域,得从今天敦煌附近的玉门关和阳关两个关口一直往西到葱岭(帕米尔高原),这一片地区古人称之为西域,月氏国就是西北边陲的游牧民族。满朝的文武大臣都知道,此去路途遥远,即便是匈奴人不追杀,自然条件也是非常残酷的,可谓九死一生。

西行之路虽然多灾多难,不过有一人却主动请缨,他就是张骞。他表示,愿意替汉武帝效犬马之劳,为打通西域之路做出自己的努力。

不幸被囚,娶妻生子

因路途遥远,所以张骞此行并没有大动干戈。他出行前武帝给他安排了一位名叫堂邑父的助手,他是归附大汉的胡人,他主动提出给张骞当向导和翻译。张骞随后只挑选了100余人,从今天甘肃临洮开始出发(古陇西,今甘肃),踏上了去往西域的探险之旅。

众所周知,张骞出使西域主要的目的无外乎有2个:首先,联合大月氏国和乌孙国共同对抗匈奴,拓展西汉的版图;其次,向西域各国宣扬国威。

汉武帝对张骞寄予无限厚望,张骞此行也发下宏愿,定要完成皇帝交给的任务。不过,当路过匈奴时,发生的一系列状况让张骞始料不及。当张骞一行来到河西走廊时,这里原本是大月氏的地盘现在已经被匈奴霸占,匈奴人随即扣押了张骞一行。

张骞等人被带到匈奴庭时,匈奴单于很快便掌握了张骞此行的目的。单于对张骞说,大月氏就在匈奴北边,想借道匈奴到大月氏是断然不会同意的。不过,限于大汉特使的身份,单于没有加害张骞,只是将这些人全部软禁了起来。

单于也会精打细算,他也想通过张骞,跟大汉搞好关系,为了笼络张骞,单于时不时通过各种手段威逼利诱,甚至将匈奴的女子嫁给张骞。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对于单于的安排,张骞不得不从。

张骞这位妻子(历史上称为张氏),历史资料中几乎没有她的纪录,但之后推断匈奴人女性性情温顺,聪慧得体,对张骞后来逃离匈奴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可以说,两人虽然是一桩政治联姻,但两人一定是真心相爱的,婚后,两人还育有2个孩子。

图画麒麟他日事,不将行乐负初心。虽然衣食无忧,也有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张骞一颗初心始终没有变化,十年来,张骞始终“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并且一直在寻找逃跑的机会。最终在元光六年(前129年),匈奴监视渐有松弛,张骞趁匈奴人不备带领其随从,逃出了匈奴人的控制区。

不改符节,心向大汉

时光荏苒,待在匈奴的十年,中原与西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逃了出来,但他不能就这么回去,如果做事没有始终的话,此行将毫无意义。所以张骞决定依旧向北前行,去寻找大月氏国。

张骞不知道的是,大月氏在匈奴的逼迫下已经离开了伊犁河流域,继续西迁至咸海附近的妫水地区,在那儿月氏征服了大夏,重新建立新家园。在得到消息后,张骞改变了路线,开始从西南方向出发。

这一路大都是戈壁,流沙千里、飞沙走石,虽然困难重重,但张骞早已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所幸的是,他们沿途路过大宛国,得到了及时的补给。后来在大宛国向导的指引下,历经千辛万苦的张骞终于来到大月氏。

自从大月氏到了阿姆河,不仅用武力臣服了大夏,由于新的国土物产丰饶,加上距匈奴很远,此时的大月氏国王已经无意东还,更不想再与匈奴为敌。

所以当张骞说明来意后,大月氏国王婉绝了张骞的请求。张骞等人在月氏逗留了一年多,但始终未能说服月氏人与汉朝联盟,夹击匈奴。张骞无奈,准备返回长安向汉武帝复命。

为了避开匈奴人,张骞改变了撤退路线,准备走南道,通过羌人的地区回到汉朝,没想到羌人地区也被匈奴人控制,张骞在返回途中又被匈奴人掳走。张骞本以为回国无望,然而一年后,由于匈奴内战,最后单于病逝。后来,匈奴太子兵败归顺汉朝,刘彻封其为涉安侯。就在匈奴内讧的时候,张骞和甘夫再一次趁乱逃走。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无论是白天的酷热还是夜间的寒冷,每每走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张骞都没有丝毫的畏惧,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执着成了最好的防守,毅力成了最强劲的动力。这般恶劣的天气,根本没有动摇张骞的恒心和对国家的信仰。

关于张骞的夫人,有人说在张骞第一次逃走时,因获罪,被族人摧残致死;还有一种说法是,她跟着张骞历经千辛万苦也返回了长安。很多人倾向于第二个结局,毕竟糟糠之妻不可弃,而且张骞也不是忘恩负义之人。

见到汉武帝后,张骞向皇帝汇报了自身在西域的所闻所见,因感念张骞的功劳,汉武帝封其为太中大夫,甘夫被授于奉使君。

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汉武帝再任张骞为中郎将,率300多名随员,携带金币丝帛等财物数千巨万,牛羊万头,第二次出使西域。此行的目的大抵和第一次一样,打算与乌孙国结盟,彻底消灭匈奴。

只可惜,当张骞到达乌孙国时,国内正发生内乱,没有达到劝说乌孙东归的目的。不过,此行的效果与第一次截然不同。第二次出使西域,汉朝将领将匈奴赶到了漠北。通往西域的道路就此通畅。

司马迁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凿空”之行,张骞西行几万里路,带回不少有价值的东西,让汉朝人民对西域有了新的认识,丰富了国人的地理知识,打开了汉朝的通向世界大门。而这条“丝绸之路”,也让大汉王朝威名远扬,张骞本人也因此成为沟通西域第一人,名留青史的探险家。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标签: 张骞匈奴匈奴人大月氏刘彻

更多文章

  • 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为西部和西南部并入华夏版图拉开了帷幕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张骞,匈奴,刘彻,丝绸之路,乌孙,西域,华夏版图,华夏(明朝),明朝

    学五千年华夏历史,品个中百味人生;知天命,学古鉴今。本文为苏苏鉴史原创,感谢大家点赞、支持、关注!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13年归汉之后,汉武帝龙颜大悦,对于张骞带回来对西域国家的种种描述也是大开眼界、心驰神往。于是,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寓意“高瞻远瞩“。图:张骞受汉武帝封为”博望侯“虽然大月氏国不肯和

  • 王子今:张骞“浮槎”的故事是如何生成与传播的?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苏武,刘彻,织女,东方朔,拾遗记,王子今,张骞出使西域

    摘 要:汉武帝时代,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入新境界的背景下,张骞出使西域,走访远国异族,以“凿空”“使绝国”功绩,得封博望侯。张骞因奉使成功而史上留名。“张骞浮槎(chá)”“博望访星”传说,则反映了张骞及其功业在民间历史记忆中的地位。“浮槎”神异故事与织女以及严君平相关的情节,和丝绸之路史形成

  • 河南南阳出土一颗头颅骨,可能是张骞的?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张骞,张骞墓,南阳,墓葬

    从某种意义上讲,追寻墓主是张骞的张骞墓似乎还有个过程。全文4213字,阅读约需8分钟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吴兴发一颗疑似西汉外交大使张骞的头颅骨,出现在河南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一间仓库里。整个头颅骨呈褐色,脱落的下颚上还残留着白色的牙齿。在场参与检测鉴定的人员认为,这与张骞两次出

  • 探险西域:张骞被匈奴扣留十三年并逼其娶妻生子

    历史解密编辑:呆呆故事会标签:刘彻,匈奴人,大月氏,探险西域,张骞出使西域

    在讲到张骞之前,我们先弄清楚古代西域这一历史名词的真实意义。据著名历史学者柏杨的《中国人史纲》称:“西域,指现在的新-疆和中亚的东部,以及克什米尔地区。但大多数情形下,只指新-疆。”西域,是古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历史方位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国家和地区。《汉书西域传序》曰:西域以

  • 张骞:哥伦布得叫他前辈,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执节不屈的民族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刘彻,匈奴人,科学家,丝绸之路,地理学家,生物学家,张骞出使西域,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人的能力不同,平台各异,就决定了最终每个人获得的成就有差异。一个团队的领导对一个团队来讲非常重要,他的心胸要宽阔,视野要远大,也就是说要有足够大的格局。他不需要是某一方面的专家精英,但却可以把具备各种不同能力的人凝聚在一起,去做大事。人们常说秦皇汉武,就是充分肯定汉武帝的功绩。汉武帝的身边人才济济,

  • 汉朝为什么能经营西域?张骞凿空西域之功不可没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张骞,匈奴,刘彻,大宛,乌孙,汉朝,西域,大月氏,李广利,汉高祖刘邦

    虽然迟至殷商时代,西域就和中原有商贸往来,产自西域的玉石为王室贵族所喜爱,中原的丝绸和青铜器也出土于西域,甚至还留下了穆天子西游的传说。但是除了少数商人外,中原和西域尚不存在直接的官方往来。冒顿时代,匈奴帝国崛起,向西域扩张,匈奴的日逐王在西域置僮仆都尉,治所在焉耆、危须、尉黎间移动,向西域诸国征收

  •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3种水果,有1种风靡了2000年,我们至今仍在受惠

    历史解密编辑:萍姑娘说历史标签:张骞,匈奴,刘彻,乌孙,西域

    在古代封建王朝时期,蒙古草原大都被游牧民族控制,他们时常南下,与中原王朝争夺生存资源。就拿汉朝和匈奴这对冤家来说,自刘邦立国时便频繁交战,汉武帝继位后,为了一劳永逸解决边患,决定执行一项极为冒险的战略方针。当时的匈奴东抵大兴安岭,西抵天山,实力不在汉朝之下。汉武帝为了牵制对方,便派张骞去西域,联络与

  • 张骞为啥要凿空西域?历经十三年没能完成使命为啥还得到如此殊荣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张骞,匈奴,匈奴人,刘彻,月氏

    公元前126年,31岁充满朝气、英气勃发的汉武帝在未央宫的宣室殿,亲切接见了出使月氏国归来历尽沧桑、面容憔悴的使者张骞,君臣二人都激动不已、泪流满面。汉武帝和张骞第一次见面还是在十三年前。公元前138年,刚登上大汉帝国皇位不久,年仅十九岁的汉武帝目送着比他大不了几岁、同样年轻、充满活力和朝气、来自汉

  • 莫高窟第323窟:汉武帝的祭天金人与张骞出使西域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国家历史》标签:张骞,刘彻,匈奴,金人,莫高窟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全文共3754字 | 阅读需10分钟2022年8月19日,由敦煌研究院和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主办的“飞天神韵 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开展,展览将持续至10月中旬。敦煌石窟文化艺术这份灿烂的文明是我国优秀

  •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3种水果,有1种风靡世界2000年,至今我们仍受惠

    历史解密编辑:萍姑娘说历史标签:张骞,刘彻,中原,匈奴,大宛,西域,水果

    众所周知,汉武帝在军事谋略方面成就非凡,他战胜了强大的匈奴,开疆扩土,将大汉打造成了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之一。在汉武帝统治期间,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时期,那就是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其目的就是为了探索未知,和西域互通有无,从而扩大汉朝的对外贸易。除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考量,其实也有人说汉武帝是为了寻找长生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