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为西部和西南部并入华夏版图拉开了帷幕

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为西部和西南部并入华夏版图拉开了帷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2181 更新时间:2023/12/6 13:18:27

学五千年华夏历史,品个中百味人生;知天命,学古鉴今。本文为苏苏鉴史原创,感谢大家点赞、支持、关注!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13年归汉之后,汉武帝龙颜大悦,对于张骞带回来对西域国家的种种描述也是大开眼界、心驰神往。于是,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寓意“高瞻远瞩“。

图:张骞受汉武帝封为”博望侯“

虽然大月氏国不肯和汉朝联手,汉武帝灭匈奴的心意却丝毫没有改变。没有助手,就只能自己硬刚了。所幸几年之后,名将卫青霍去病横空出世,战功赫赫,接连击溃匈奴,收回河套、拿下河西走廊,把匈奴王庭赶到了漠北。

图:匈奴北遁

把匈奴打跑了,河西走廊也归附汉朝了,往西的障碍清除了。汉武帝想借此机会把汉朝的影响力和势力往西更扩张一些,巩固胜利果实,防止匈奴死灰复燃。

于是,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大捷之后,汉武帝派张骞率领300多人第二次出使西域。

图:张骞二出西域

张骞二出西域有两个目的:首先是斡旋一直跟匈奴有二心的乌孙国,东迁至已投降的匈奴浑邪王的旧地,和汉朝交好,继续和匈奴对抗,遏制匈奴残部的势力。

其次,就是和西域各国建立良好关系,当然了,也是想向西域诸国炫富,如果能让其中几个小国成为汉朝的附属国,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当时的西域诸国由于交通闭塞,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有些国家以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乌孙国王也一样。

剧照:乌孙国王

张骞初到乌孙国时,乌孙国国王很是傲慢,他对汉朝一无所知,对于东迁一事不予理睬。张骞一边停留在乌孙国,继续游说国王东迁,一边派副使到周边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等国家传达汉武帝对诸国的问候,得到了这些国家的盛情款待。

由于这次出使再无匈奴的侵扰,张骞一行人是比较惬意的。

四年后,公元前115年,乌孙国王仍不愿东迁,张骞一行人程回汉朝。为了向汉武帝礼节性的回礼,同时,也想了解汉朝究竟有多大,乌孙国王派遣几十名使者随张骞一起来到汉朝。

图:乌孙使臣到达汉朝

当时西汉王朝已是封建社会,当然比西域诸国的奴隶社会要先进得多。发展到汉武帝朝时,长安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都市。

到达长安后,乌孙使者眼花缭乱,回去禀报了乌孙国王之后,乌孙国王惊异于汉朝的繁荣和强大,终于表示愿意与汉朝和亲。从此,汉朝和乌孙国之间开始了互通。

图:乌孙国和汉朝和亲

虽然在第二年,公元前114年,张骞就因病去世了,但是他所打通的西进之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之后汉武帝派了几批使者出使西域各国,都受到了盛大的欢迎,双方互赠礼品,西域诸国也多次派遣使者回访汉朝,东西方的联系愈发地紧密起来。

汉武帝听说大宛国有很多名贵的汗血宝马。为了获得这些名贵马匹,汉武帝两次派军队攻打大宛,将其征服。

此举令周边的西域各国大受震动,他们纷纷派使者到达汉朝,向汉朝称臣纳贡,汉朝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控制。

汉武帝此举甚为英明,既得了宝马,又起到了震慑作用,将西域诸国统统收编,真雄主也!

图:汉武帝征服大宛国令西域诸国臣服

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又派使臣沿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路线,来到了今天伊朗国的境内,拜见了当时的安息国国王,给安息国国王献上了珍贵的丝绸。安息国王欣喜地回赠了丰厚的礼品。这个举动标志着东西方的贸易往来的“丝绸之路”正式建立。

图: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

张骞两次出西域,还有一个很大的功劳,就是触发了汉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在这之前,云贵地区并不为汉朝所知。

张骞向汉武帝禀报,发现在汉朝的西南面,还有一个大国,当时名为“身毒",就是今天的印度。

为了探究身毒国的具体情况,公元前121年,张骞带领四支队伍从四川出发,往青海,西藏和云方向寻找身毒国。这四路队伍走了约有两千公里,到了云南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受当地少数人民阻挠,无法再前进。

图:张骞带队向西南寻找身毒国

虽说张骞此次对身毒国的探寻以失败告终,然而却是汉朝开发西南地区的开始。也令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和西域诸国一样,和汉朝之间开始有了相互了解。

当时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还不属于我们的华夏民族。他们和西域诸国同样,以为这个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著名的成语“夜郎自大”就是出自于这个时期。

夜郎是一个小国。他们的国民初见张骞时,问他:”你们的汉朝跟我们的国家比较,哪一国比较大?“夜郎国的人们,在没有见到张骞之前,以为他们是全世界最大的国家。

图:张骞使汉朝和西南少数民族开始有联系

所以张骞出使西域,不仅打通了和西域各国交往的”丝绸之路“,同时让汉朝和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互相有了了解,加强了联系。也为以后西南地区慢慢地并进中原版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立即删除。)

更多文章

  • 王子今:张骞“浮槎”的故事是如何生成与传播的?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苏武,刘彻,织女,东方朔,拾遗记,王子今,张骞出使西域

    摘 要:汉武帝时代,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入新境界的背景下,张骞出使西域,走访远国异族,以“凿空”“使绝国”功绩,得封博望侯。张骞因奉使成功而史上留名。“张骞浮槎(chá)”“博望访星”传说,则反映了张骞及其功业在民间历史记忆中的地位。“浮槎”神异故事与织女以及严君平相关的情节,和丝绸之路史形成

  • 河南南阳出土一颗头颅骨,可能是张骞的?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张骞,张骞墓,南阳,墓葬

    从某种意义上讲,追寻墓主是张骞的张骞墓似乎还有个过程。全文4213字,阅读约需8分钟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吴兴发一颗疑似西汉外交大使张骞的头颅骨,出现在河南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一间仓库里。整个头颅骨呈褐色,脱落的下颚上还残留着白色的牙齿。在场参与检测鉴定的人员认为,这与张骞两次出

  • 探险西域:张骞被匈奴扣留十三年并逼其娶妻生子

    历史解密编辑:呆呆故事会标签:刘彻,匈奴人,大月氏,探险西域,张骞出使西域

    在讲到张骞之前,我们先弄清楚古代西域这一历史名词的真实意义。据著名历史学者柏杨的《中国人史纲》称:“西域,指现在的新-疆和中亚的东部,以及克什米尔地区。但大多数情形下,只指新-疆。”西域,是古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历史方位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国家和地区。《汉书西域传序》曰:西域以

  • 张骞:哥伦布得叫他前辈,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执节不屈的民族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刘彻,匈奴人,科学家,丝绸之路,地理学家,生物学家,张骞出使西域,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人的能力不同,平台各异,就决定了最终每个人获得的成就有差异。一个团队的领导对一个团队来讲非常重要,他的心胸要宽阔,视野要远大,也就是说要有足够大的格局。他不需要是某一方面的专家精英,但却可以把具备各种不同能力的人凝聚在一起,去做大事。人们常说秦皇汉武,就是充分肯定汉武帝的功绩。汉武帝的身边人才济济,

  • 汉朝为什么能经营西域?张骞凿空西域之功不可没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张骞,匈奴,刘彻,大宛,乌孙,汉朝,西域,大月氏,李广利,汉高祖刘邦

    虽然迟至殷商时代,西域就和中原有商贸往来,产自西域的玉石为王室贵族所喜爱,中原的丝绸和青铜器也出土于西域,甚至还留下了穆天子西游的传说。但是除了少数商人外,中原和西域尚不存在直接的官方往来。冒顿时代,匈奴帝国崛起,向西域扩张,匈奴的日逐王在西域置僮仆都尉,治所在焉耆、危须、尉黎间移动,向西域诸国征收

  •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3种水果,有1种风靡了2000年,我们至今仍在受惠

    历史解密编辑:萍姑娘说历史标签:张骞,匈奴,刘彻,乌孙,西域

    在古代封建王朝时期,蒙古草原大都被游牧民族控制,他们时常南下,与中原王朝争夺生存资源。就拿汉朝和匈奴这对冤家来说,自刘邦立国时便频繁交战,汉武帝继位后,为了一劳永逸解决边患,决定执行一项极为冒险的战略方针。当时的匈奴东抵大兴安岭,西抵天山,实力不在汉朝之下。汉武帝为了牵制对方,便派张骞去西域,联络与

  • 张骞为啥要凿空西域?历经十三年没能完成使命为啥还得到如此殊荣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张骞,匈奴,匈奴人,刘彻,月氏

    公元前126年,31岁充满朝气、英气勃发的汉武帝在未央宫的宣室殿,亲切接见了出使月氏国归来历尽沧桑、面容憔悴的使者张骞,君臣二人都激动不已、泪流满面。汉武帝和张骞第一次见面还是在十三年前。公元前138年,刚登上大汉帝国皇位不久,年仅十九岁的汉武帝目送着比他大不了几岁、同样年轻、充满活力和朝气、来自汉

  • 莫高窟第323窟:汉武帝的祭天金人与张骞出使西域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国家历史》标签:张骞,刘彻,匈奴,金人,莫高窟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全文共3754字 | 阅读需10分钟2022年8月19日,由敦煌研究院和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主办的“飞天神韵 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开展,展览将持续至10月中旬。敦煌石窟文化艺术这份灿烂的文明是我国优秀

  •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3种水果,有1种风靡世界2000年,至今我们仍受惠

    历史解密编辑:萍姑娘说历史标签:张骞,刘彻,中原,匈奴,大宛,西域,水果

    众所周知,汉武帝在军事谋略方面成就非凡,他战胜了强大的匈奴,开疆扩土,将大汉打造成了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之一。在汉武帝统治期间,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时期,那就是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其目的就是为了探索未知,和西域互通有无,从而扩大汉朝的对外贸易。除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考量,其实也有人说汉武帝是为了寻找长生不死

  • 张骞苏武李陵被俘后,都在匈奴娶妻生子,匈奴为何不杀被俘的汉将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张骞,苏武,李陵,匈奴,匈奴人

    匈奴是古代兴起于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历史上一直与中原王朝为敌,每当中原遭逢战乱时,匈奴就会趁机南下大肆劫掠一番。由于匈奴骑兵来去如风,中原王朝对此也很是头疼,在地广人稀的平原上,想要防御匈奴的侵扰,确实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根据王国维的分析,后世口中所谓的匈奴,其实就是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等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