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五千年华夏历史,品个中百味人生;知天命,学古鉴今。本文为苏苏鉴史原创,感谢大家点赞、支持、关注!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13年归汉之后,汉武帝龙颜大悦,对于张骞带回来对西域国家的种种描述也是大开眼界、心驰神往。于是,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寓意“高瞻远瞩“。
图:张骞受汉武帝封为”博望侯“
虽然大月氏国不肯和汉朝联手,汉武帝灭匈奴的心意却丝毫没有改变。没有助手,就只能自己硬刚了。所幸几年之后,名将卫青、霍去病横空出世,战功赫赫,接连击溃匈奴,收回河套、拿下河西走廊,把匈奴王庭赶到了漠北。
图:匈奴北遁
把匈奴打跑了,河西走廊也归附汉朝了,往西的障碍清除了。汉武帝想借此机会把汉朝的影响力和势力往西更扩张一些,巩固胜利果实,防止匈奴死灰复燃。
于是,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大捷之后,汉武帝派张骞率领300多人第二次出使西域。
图:张骞二出西域
张骞二出西域有两个目的:首先是斡旋一直跟匈奴有二心的乌孙国,东迁至已投降的匈奴浑邪王的旧地,和汉朝交好,继续和匈奴对抗,遏制匈奴残部的势力。
其次,就是和西域各国建立良好关系,当然了,也是想向西域诸国炫富,如果能让其中几个小国成为汉朝的附属国,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当时的西域诸国由于交通闭塞,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有些国家以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乌孙国王也一样。
剧照:乌孙国王
张骞初到乌孙国时,乌孙国国王很是傲慢,他对汉朝一无所知,对于东迁一事不予理睬。张骞一边停留在乌孙国,继续游说国王东迁,一边派副使到周边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等国家传达汉武帝对诸国的问候,得到了这些国家的盛情款待。
由于这次出使再无匈奴的侵扰,张骞一行人是比较惬意的。
四年后,公元前115年,乌孙国王仍不愿东迁,张骞一行人启程回汉朝。为了向汉武帝礼节性的回礼,同时,也想了解汉朝究竟有多大,乌孙国王派遣几十名使者随张骞一起来到汉朝。
图:乌孙使臣到达汉朝
当时西汉王朝已是封建社会,当然比西域诸国的奴隶社会要先进得多。发展到汉武帝朝时,长安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都市。
到达长安后,乌孙使者眼花缭乱,回去禀报了乌孙国王之后,乌孙国王惊异于汉朝的繁荣和强大,终于表示愿意与汉朝和亲。从此,汉朝和乌孙国之间开始了互通。
图:乌孙国和汉朝和亲
虽然在第二年,公元前114年,张骞就因病去世了,但是他所打通的西进之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之后汉武帝派了几批使者出使西域各国,都受到了盛大的欢迎,双方互赠礼品,西域诸国也多次派遣使者回访汉朝,东西方的联系愈发地紧密起来。
汉武帝听说大宛国有很多名贵的汗血宝马。为了获得这些名贵马匹,汉武帝两次派军队攻打大宛,将其征服。
此举令周边的西域各国大受震动,他们纷纷派使者到达汉朝,向汉朝称臣纳贡,汉朝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控制。
汉武帝此举甚为英明,既得了宝马,又起到了震慑作用,将西域诸国统统收编,真雄主也!
图:汉武帝征服大宛国令西域诸国臣服
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又派使臣沿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路线,来到了今天伊朗国的境内,拜见了当时的安息国国王,给安息国国王献上了珍贵的丝绸。安息国王欣喜地回赠了丰厚的礼品。这个举动标志着东西方的贸易往来的“丝绸之路”正式建立。
图: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
张骞两次出西域,还有一个很大的功劳,就是触发了汉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在这之前,云贵地区并不为汉朝所知。
张骞向汉武帝禀报,发现在汉朝的西南面,还有一个大国,当时名为“身毒",就是今天的印度。
为了探究身毒国的具体情况,公元前121年,张骞带领四支队伍从四川出发,往青海,西藏和云方向寻找身毒国。这四路队伍走了约有两千公里,到了云南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受当地少数人民阻挠,无法再前进。
图:张骞带队向西南寻找身毒国
虽说张骞此次对身毒国的探寻以失败告终,然而却是汉朝开发西南地区的开始。也令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和西域诸国一样,和汉朝之间开始有了相互了解。
当时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还不属于我们的华夏民族。他们和西域诸国同样,以为这个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著名的成语“夜郎自大”就是出自于这个时期。
夜郎是一个小国。他们的国民初见张骞时,问他:”你们的汉朝跟我们的国家比较,哪一国比较大?“夜郎国的人们,在没有见到张骞之前,以为他们是全世界最大的国家。
图:张骞使汉朝和西南少数民族开始有联系
所以张骞出使西域,不仅打通了和西域各国交往的”丝绸之路“,同时让汉朝和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互相有了了解,加强了联系。也为以后西南地区慢慢地并进中原版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