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三大“骂神”诸葛亮祢衡难入选骆宾王不大气海瑞很聪明

古代三大“骂神”诸葛亮祢衡难入选骆宾王不大气海瑞很聪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灰脸娱乐说 访问量:3520 更新时间:2023/12/21 11:11:18

一提起古代骂人高手,人们自然而然会想起击鼓骂曹的祢衡和骂死王朗的诸葛亮,认为这二位的骂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按照“骂出风格骂出水平”的标准来衡量,他俩还真算不上高手。

其实现在大家对诸葛亮骂死王朗一节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从未见过如此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但是就连《三国演义》原著里也没有这句话,是唐国强老师即兴发挥加上去的。而在正史中,诸葛亮可能跟王朗就没见过面,因为王朗“被骂死”的时候正在魏明帝曹叡的朝堂上当三公之一的司徒,每天忙着写《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根本就不会巴巴地跑到渭水前线去找骂。

至于祢衡,笔者认为那就是一条逮谁咬谁的疯狗,其实是求官不得到处发牢骚,骂曹操骂荀彧骂郭嘉没事,骂刘表就很危险,而军阀大老粗黄祖不惯着他的臭脾气,你骂我,我就宰你。祢衡实际是把自己骂死了,这就是犟嘴骡子卖了个驴价钱。

但是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汉语言博大精深,骂起人来也是荡气回肠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有些骂人话也被载入了史册,成为“千古绝骂”。今天笔者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古代三大骂神的经典之骂——全文太长,难以一一展示,就挑选一些经典骂段与读者诸君欣赏,没准咱们跟谁吵架的时候用得上呢。

演义骂法 陈琳檄文胜似灵丹妙药

曹操去打袁绍的时候,弄到了一张陈琳写的《为袁绍檄豫州文》。看这标题,不是专为曹操写的,而是号召豫州军民团结起来一起打曹操的,但是曹操看了浑身冒汗,连头风病都吓没了。

千古绝骂,笔者只服陈琳,他能把捕风捉影的事情说得言之凿凿,就像演绎一样,七分实三分虚,很容易让人认为这是满篇大实话。而那编造出来的三分虚,才是真正的主题。

陈琳先开列了曹操的履历:老爹曹腾是宦官的养子,而且还是低三下四求来的这么个养子身份,于是曹操就成了“赘阉遗丑”,因为出身低贱,所以干起坏事来也是亲历亲为:“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一副财迷心窍的猴急像跃然纸上——堂堂三军统帅亲自去剥死人的衣服,也真够猥琐的了,相比之下,什么“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都弱爆了。

其实曹操有没有设置“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正史中一直没有记载,就因为陈琳这一骂,就造就了现代盗墓行当的两大门派——发丘派和摸金派,至于有没有供奉曹操为盗墓行业的祖师爷,笔者没见过盗墓贼,所以也不知道。

而且陈琳替袁绍吹牛也吹到了极致:“幕府(这里指的就是袁绍)奉汉威灵,折冲宇宙;长戟百万,胡骑千群。”看来“宇宙大将军”也不是半岛独创,或者直接就是跟陈琳学的。

最为难得的是陈琳骂了曹操祖宗十八代,曹操居然很欣赏他的才能,抓住后也没杀,还让他当了自己的机要秘书(司空军谋祭酒,当时曹操就是司空),可见骂人也是要有真本事的,像祢衡那样胡骂乱嚼,只能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最后死在自己嘴上。

揭人隐私 骆宾王文笔稍逊一筹

在中国历史上,檄文写得好,骂人骂得毒,能跟陈琳骂曹操有一拼的,也就是骆宾王的《代徐敬业讨武曌檄》了。但是笔者仔细研读这篇檄文,总觉得似乎不如陈琳骂得酣畅琳琳大气磅礴,甚至字里行间还透着那么一股子小家子气。

因为骆宾王首先就揭武则天的隐私:你原先是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女人,又忽悠着得到了高宗皇帝李治的专宠,简直“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这话骂起来挺解气,但是仔细一琢磨:不对呀,这岂不是在责骂高宗皇帝乱伦吗?太宗高宗俩皇帝想把一个女人怎么样,那个女人可是没有反抗权力和能力的呀。

但是骆宾王毕竟是“初唐四杰”之一,那文章写的真是妙笔生花,现在还有几句话广为流传:“一抔之土未干(指的是李治刚死了不久),六尺之孤何托(指的是唐中宗李显这窝囊废,就是喊着要把江山送给老丈人韦玄贞,后来又被老婆女儿毒死的那家伙)?”

骆宾王在檄文最后抛出了重磅炸弹:“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虽然表面上是替江山由姓李变成了姓武而打抱不平,但是总给人一种“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和“彼可取而代之”的感觉。

武则天对骆宾王的文笔也是相当赏识,看完骂自己的檄文之后,还对满朝大臣说:“这样有才的人没有进入朝廷当官,是宰相的失职呀!”

骆宾王一骂成名,但是最终结局却成了千古谜团,有战败被斩首说,有投水自尽说,也有人说他逃掉了,隐姓埋名不知所终。估计他要是被俘虏,武则天也不会杀他。

天下第一《治安疏》 能看出海瑞是个聪明人

从小时候就记得海瑞刚直不阿的形象,什么打严嵩、骂嘉靖,都被编成了京剧广为传唱,郭德纲前两天还演了。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海瑞是打不着严嵩的,因为海瑞是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被提拔,嘉靖四十四年才进京当了六品户部云南司主事,那时候严嵩已经被徐阶扳倒了,正在返乡的路上挨饿呢,海瑞虽然好骂人,但也不会去打落水狗。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二月,海瑞就上了那道被称为天下第一奏疏的《治安疏》,于是惹恼了嘉庆皇帝: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意思是赶紧把他抓起来,别让他跑了。但是过了一会,嘉靖捡起奏疏来再看了三遍,气消了一半:“这个人跟比干差不多,但我可不是商纣王(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为什么海瑞的骂人文章还能越看越消气呢?这我们就不能不佩服海瑞的聪明劲了,那奏章绝不像某年明月写的畅销书那样,言辞犀利不留情面,反而处处透着成熟政治家的技巧与圆滑,又打又拉,先给几个甜枣,然后才打耳光。

海瑞先是把嘉靖夸了一通:就凭皇帝您的聪明劲(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干好了那就是舜禹汤周文王,最次也能达到汉宣帝刘询、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宋仁宗赵祯的水平,而且您刚即位的时候可是干了好几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好事,可比汉文帝刘恒高明多了(高汉文帝远甚)。特别是免了严嵩宰了严世蕃,那是满天下都称赞您的圣明呀(一时称清时焉)。

接下来才话锋一转,劝解嘉靖不要搞封建迷信,而且有理有据:您看您现在有二十年不上朝了,每天就修道炼丹。现在大臣们都在下面胡搞,弄得民不聊生,老百姓不了解情况,都以为责任在您这儿呢(海瑞连用了两个“人以为”,表示这话不是我说的),然后说出了那句著名的骂词:“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但是您要以为海瑞先生就这么直愣愣地骂出这句话,那就太小看海瑞先生的智商了,他老人家拐了个弯,用了一个词:“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意思是这句话是无知老百姓主观想象瞎猜的,臣也不是完全相信的。

嘉靖明知道这就是海瑞想骂自己的话,但是海瑞这么一说,他还真抓不住什么把柄,真有点七窍生烟但又无可奈何的感觉。

标签: 诸葛亮骆宾王海瑞曹操祢衡王朗

更多文章

  • 孔融和祢衡,曹操为何杀一放一?背后的原因其实一点也不复杂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孔融,曹操,祢衡,刘备,刘表,丞相,东汉,艺术家,史说三国

    曹操有容人之量,也有杀人之心,但总的来说,曹操的肚量还是很大的,这点他比他儿子曹丕强得太多了。曹操敬重名士,但是也杀过名士,他杀过一个最有名的名士就是孔融。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孔融其实也没做过什么很过分的事情,虽然讽刺过曹操,但是比起他的好友祢衡裸衣骂曹操,把曹操手下通通骂了个遍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

  • 俗话说文人相轻,那为什么三国两大牛人孔融和祢衡关系这么好?

    历史解密编辑:奔跑吧向阳光标签:孔融,曹操,祢衡,三国,曹丕,孔子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三国时间虽短,但涌现的名人之多、段位之高却真的让人惊叹。在三国名人朋友圈里,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两个特别自信常常看不起别人的牛人,却偏偏没有我们常说的文人相轻,反而彼此惺惺相惜。这两个人,一个是孔子二十世孙的孔融,一个是昨天我们详细说过的在大庭广众

  • 祢衡除了击鼓就会骂人只能算是个有才无德的真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祢衡,曹操,刘备,刘表,陈群,荀彧

    《三国演义》中,祢衡是一个不惧权贵,敢于破口大骂曹操的真英雄。但实际上,这个祢衡除了击鼓和骂人之外,似乎并没有做过真么利国利民的好事,只不过是个舌头刁毒的小人物,而且骂来骂去,把自己的脑袋都骂丢了。 原本祢衡是很想做官的,史书记载他建安初期,到许都来游学。刚到了颍川(今徐庶徐元直的老家),就“阴怀

  • 祢衡除了骂曹操还骂过司马懿的大哥:就是个杀猪卖酒的贩夫走卒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曹操,司马懿,祢衡,荀彧,刘表,陈群

    祢衡不是什么好人,而且就他的表现来看,也就能写写吹牛拍马的文章,治国安邦几乎一窍不通、人情世故几乎一点不懂。不要说跟荀彧荀攸程昱郭嘉相比,就是比许攸也要差上上好几个档次。读者诸君熟读史书,都知道一个有能力的人是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几点祢衡一样都没做到。但是目空一

  • 祢衡恃才傲物,曹操、刘表虽不容但亦不杀,用一计策祢衡26岁卒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刘表,祢衡,孔融,荀彧,黄祖,汉朝,三国,曹操麾下

    文/花开无田在中国古代,有一类知识分子是万万不能惹的——狂放不羁的名士。他们不像久居官场之人,有所忌惮,位高权重便可以堂而皇之地使之折服;虽然一样满腹才华,却大都恃才傲物,无所惧怕,他们是靠着影响力而活,一如当年汉高祖刘邦想着另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为太子,商山四皓的出山只好作罢,便是明证。杀之便是杀害

  • 【江湖】祢衡是“让梨”孔融的小伙伴,家中古井2006年曾“显灵”

    历史解密编辑:年之父标签:孔融,曹操,刘表,孔子,黄庭坚,孟郊

    祢衡公园小学有篇课文叫做《孔融让梨》。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生活在东汉末年,他有一个好朋友叫做祢衡。孔融比祢衡大二十岁,两人是忘年交。孔融曾经写下一篇《荐祢衡表》,向曹操举荐祢衡:“窃见处士平原祢衡,年二十四,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跞。初涉艺文,升堂睹奥,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暂闻,不忘于心,性

  • 鹦鹉洲地名由来与祢衡关系考辨

    历史解密编辑:江西地名研究标签:鹦鹉洲,祢衡,鹦鹉赋,李白,刘表,太平寰宇记

    鹦鹉洲曾是万里长江武汉段江面上一处著名的沙洲,唐代诗人崔颢一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这处沙洲妇孺皆知。除此之外,历代文人都留下过关于鹦鹉洲的记述,因此这处如今早已消失的沙洲成为承载重要历史文化内涵的地理坐标。一直以来,关于鹦鹉洲地名由来的主流说法是它和汉末名士祢衡(公元173~198年

  • 祢衡,三国时代最纯正的鸡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教研室标签:祢衡,曹操,孔融,刘表,司马懿,贾诩

    人性是复杂的,最能在曹操身上体现。曹丞相是个矛盾体,他既有宽阔的胸怀、沉郁的情绪;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短歌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又有不容人之处,如对孔融、对杨修的下手。曹操所杀的,都是恃才傲物又终不能为自己所用的人。这样

  • 为何说祢衡之死是时代的悲歌?探析汉末畸形士风的形成史

    历史解密编辑:思情讲故事标签:祢衡,曹操,孔融,刘表,士风,三国,汉朝,东汉末年

    引言提起汉朝末期名仕,"击鼓骂曹"的祢衡,是难以绕过的话题。祢衡一生放荡不羁,被杀时仅仅二十余岁,但是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渴望入朝,但又辱骂曹操的事情,引起了后世的广泛讨论。有人认为祢衡辱骂曹操,是因为他看不起这个篡汉的逆贼,有人认为祢衡辱骂曹操,是他的本性使然,但实际上,要理解祢衡那反常的

  • 狂士裸衣击鼓骂曹,曹操不杀祢衡,却用阴招没让他活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曹操,祢衡,孔融,刘表,司马懿,陈群

    说到祢衡,有些人可能感到陌生,说到孔融大家很熟悉吧?估计小时候都学过孔融让梨这篇课文。这样说吧,祢衡的文学水平不在孔融之下。孔融比祢衡大20岁,由于祢衡文采出众,二人成了忘年交。祢衡虽有才,却是三国里有名的狂士,狂到什么程度?他不把朝中的丞相放在眼里。东汉末年的曹操,名为国相实为皇帝,祢衡竟在众目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