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容人之量,也有杀人之心,但总的来说,曹操的肚量还是很大的,这点他比他儿子曹丕强得太多了。曹操敬重名士,但是也杀过名士,他杀过一个最有名的名士就是孔融。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孔融其实也没做过什么很过分的事情,虽然讽刺过曹操,但是比起他的好友祢衡裸衣骂曹操,把曹操手下通通骂了个遍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然而曹操偏偏没有为难祢衡,只是祸水东移,把祢衡送去了刘表那里,但是对孔融曹操就没那么客气了,以不孝的罪名杀了孔融。
曹操不杀祢衡,是担心背上擅杀名士的罪名,但是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而且名气也比祢衡要大,杀了孔融岂不是更会背上杀名士的罪名,可是为何曹操杀一放一?背后的原因其实一点也不复杂。
第一,两人身份不同,祢衡只是个名士和一介狂生而已,在朝廷没有职务,朝野没有声望,骂了曹操也就骂了,杀了他曹操白担个擅杀名士的恶名,不杀祢衡还能得个大度善待名士的美名。孔融不同,一方面他是孔子后裔,最重要的是他还是朝廷重臣,在朝野有声望。孔融被杀于208年9月,而在3个月前,曹操刚刚恢复丞相制度自己出任丞相。朝野上下对此看法不一,反对的也不少,杀了处处讥讽自己和自己作对的孔融,可以极大的震慑反对他的人。
第二,当时正是曹操南下荆州讨伐刘备和刘表的关键时刻,刘备和孔融关系很好:孔融为北海相时被黄巾军的管亥所围,是刘备出兵帮他解的围,其后刘备上表推荐兼领青州刺史。而孔融也视皇叔刘备为汉室的希望,曹操南下荆州,孔融就表示反对,在此关键时刻杀了孔融,至少朝中就少了反对之声。
第三,直接的原因就是孔融此人也确实有点讨厌,讥讽曹操不说,还一次次跟曹操作对:阻止了曹操加害杨彪是一回,反对曹操禁酒令又是一回,而且自恃名士,对曹操态度傲慢,一次两次曹操能忍受,次次都如此,曹操实在受不了,干脆杀了。
第四,杀祢衡没有合适的理由,杀孔融有理由。仅仅因为人家骂你,你就杀了人家,理由说不过去。孔融不同,怎么说呢,虽然他是孔子后裔,但是孔融此人常常会说些出格的话,比如他和祢衡两人就互相吹捧:祢衡说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说祢衡是"颜回复生",这两人脸皮有点厚,被曹操抓住了一个把柄说孔融”不尊重先哲“;在闹饥荒的时候,孔融曾说,"如果父亲不好,宁肯把东西让给别人吃,让父亲饿死";孔融还认为“母亲和儿子没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双方就毫无关系了”。这些话放在当时实在是有点叛经离道,现成的第二个把柄”不尊孝道"送到了曹操的手中。要知道,在古代,这两个罪名是很严重的,曹操借此杀人立威,旁人还真说不出什么。
曹操很聪明,以孝道入手杀了孔融,但是孔融虽有不是,但是罪不至死,而且曹操杀孔融从长远来看实在是有点得不偿失,毕竟孔融是孔子后裔,是天下读书人的表率,杀了孔融其实对曹操的“唯才是举”和求贤令是一个打击。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后来司马氏代魏,士族和士大夫反对声音很小,也未尝没有曹操杀孔融的原因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