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病已称帝后,为何将爷爷刘据的谥号定为“戾太子”,是怨恨吗?

刘病已称帝后,为何将爷爷刘据的谥号定为“戾太子”,是怨恨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2859 更新时间:2023/12/8 12:08:15

根据周朝的《谥法解》是这样解释的:

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

从这里面可以看出“戾”这个谥号是一个不好的谥号,是指这个人生前脾气暴躁且犯有大罪过而不知悔过。

刘据生前跟这个谥号所表达的是完全相反的,根据史料记载,刘据性情温厚且宽厚谨慎,因为这一点汉武帝甚至觉得刘据不像自己。

不过这也能从侧面说明刘据的性格,那么这样的人为何会被封谥号为“戾”,这个人还是自己的曾孙。

其实就是这里面有一段不好的往事,刘据的谥号可能就是因为这件事而进行改变,这件事就是震惊西汉一时的巫蛊之祸。

巫蛊之祸

刘据是汉武帝的第一个儿子,在此之前汉武帝一直没有一个儿子,所以刘据的出生对汉武帝的意义可想而知,生下刘据的卫子夫也因此直接登顶皇后之位。

刘据一出生就受到了汉武帝的重视,对刘据培养可以说是倾尽所能,不过刘据也没让汉武帝失望,在刘据长大之后就多次监国代政。

那么这样优秀的一位太子为何最终会落得一个自杀谢罪的下场呢?

起因

汉武帝一生都沉迷于女色当中,他的后宫是扩充了再扩充,这就导致有新人进来,也不断有妃嫔失宠。

为了能再获得汉武帝的宠爱,很多妃嫔就想到一个办法,就是用巫术让汉武帝重拾对自己的宠爱。

在卫子夫之前的陈皇后就曾用过这一办法,目的就是为了将汉武帝的目光从卫子夫转移到自己身上。

巫术的出现就导致后宫争斗不断,不过都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利用巫术制作出来一个木偶人,然后在木偶人身上贴上自己所讨厌的人进行诅咒。

汉武帝发现这个情况后大怒,就将这些涉嫌使用巫蛊的妃嫔全部杀害,不过也因此做了噩梦,梦到有无数的木偶人想要击杀他。

梦醒后的汉武帝是后怕不已,为了彻底杜绝这种现象汉武帝就命大臣江充带上士兵前去追查这个事件,势必要杜绝这种情况。

于是江充就在京城中找出一大堆所谓的巫师开始寻找巫蛊的来源,凡是有不顺从江充的人都被他用参与巫蛊的罪名而杀害。

一时间朝堂之上还有民间都是乱作一片,只要看谁不顺眼就去举报对方用巫蛊,导致数万人因此遭难。

拥有权力的江充就想到了跟自己不对付的太子刘据,刘据性情温顺一直不喜江充的奸猾圆润。

于是江充就担心刘据登基之后秋后算账,最终决定先下手为强,说干就干,直接带人去了太子的寝宫寻找巫蛊。

结果自然令他非常满意,就是太子的宫里发现了诅咒他人用的稻草人,如果被汉武帝知道那后果可想而知。

高潮

刘据也因为这件事害怕不已,于是就去请教自己的老师,刘据的老师石德就告诉刘据应当先缉拿江充再去甘泉宫向汉武帝请罪。

刘据听从老师的建议开始抓捕江充,在处死江充的过程中他的同党宦官苏文侥幸逃脱前往汉武帝所在的甘泉宫。

苏文在禀告之后汉武帝还是清醒的,准备先把刘据叫过来问话,于是就遣了使者前去长安找刘据。

但这个使者胆子太小再加上当时长安城中乱作一片,于是使者到了长安城并未入内就返回了,回来后就告诉汉武帝说刘据已经造反还要杀自己。

此时的汉武帝哪里还有清醒可言,当即下令让丞相刘屈氂带兵镇压刘据的反军,由于民间一直盛传太子谋反的消息,于是刘据这边的士气就越来越低落而刘屈氂那边则是越来越强壮。

两军在长乐宫大战五天五夜,可以说血流成河来形容,最终刘据大败。

结束

刘据兵败之后就开始逃离长安城,最终硬生生是逃到了河南的胡县,在一农户家中休息。

后来刘据在联系胡县旧识的时候不幸消息走漏,地方官兵就开始围剿刘据,此时的刘据已经无路可退。

外表忠厚但内心骄傲的刘据不愿就此被羞辱的抓住,直接自裁谢罪,远在王城的刘据家人也都遇害,此事就此结束。

纵观整个事件来看的话,刘据都是身不由己被冤枉的,起兵造反也完全是为了保命,但这其实完全符合了“戾”这个谥号。

不思顺受曰戾

虽说刘据在整个事件中是被冤枉的,但刘据并没有选择所谓的“顺受”而是直接进行了反抗。

虽说按照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看是没有问题的,但当时是古代,而且刘据还有一个身份是太子。

这就相当于太子带头杀害皇帝的大臣进行造反,这在古代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提倡的。

如果当时刘据选择的是逆来顺受,那最终无疑谥号会好上很多,最起码绝对不是“戾”这个下等谥号。

知过不改曰戾

在起兵之后刘据就已经明白自己犯错了,但刘据选择的是什么?没错,就是知错就错继续错下去。

这一点可以解释为丞相刘屈氂带人镇压刘据的时候,刘据并没有选择投降见汉武帝,而是继续反抗。

并且在失败之后刘据也依旧没有选择投降,哪怕最终自裁于郊外也不愿意回京面见汉武帝。

这就是妥妥的知过不改,但凡刘据低下头等汉武帝清醒过来都不会是这样的结局,但刘据却选择抵抗到底。

这种抵抗到底的精神放到现在来看的话是值得提倡的,但在那个以儒家为主要思想的年代中,这便是错的。

一般情况下,只要中了谥号中的其中一条,那这个谥号就基本定下来了,刘据则是连中两条,这“戾”自然就落到他头上了。

不过在西汉之后的东汉又对“戾”这个谥号进行了全新的解释:

戾,曲也,从犬出户下,戾者身曲戾也——《说文》

这里面对戾的理解就是蒙受冤屈的意思,这个意思用在刘据身上也是刚刚好。

不过东汉晚了西汉几百年,所以当时刘洵封刘据这个谥号很有可能就是按照周朝的《谥号解》。

至于刘洵为什么不给自己曾祖父封一个好谥号,只能说刘洵尽力了,首先刘洵能登基是过继到了刘弗陵一脉作为他的孙子

再加上刘据的种种行为也确实符合戾这个谥号,刘洵作为一国之君还是仁君,自然不会因为这事而失了民心让大臣失望。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文章不错,就给点个关注或赞吧,感谢~

标签: 卫太子刘彻江充刘病已卫子夫

更多文章

  • 刘病已的瓜

    历史解密编辑:十锤星人标签:孙耀威,刘病已,陈浩民,应采儿,陈小春,陈志朋

    咱们继续翻牌!今晚的男主角,正是之前大家提名的孙耀威,说起来也是暴露年龄的童年回忆啊~今年8月份,孙耀威和陈浩民现身给网红国岳夫妇站台,作为伴舞请出夫妇俩。科普下,国岳夫妇是一对富豪夫妻,平常发的视频多是夫妻俩恩爱又奢靡的生活日常。之前陈志朋被曝给网红推蛋糕,就是国岳夫妇的生日宴~前有陈志朋推蛋糕,

  • 汉宣帝刘病已继位之后,为何称自己的爷爷刘据为戾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卫太子,刘病已,汉宣帝,汉昭帝,刘彻,霍光

    古代的谥号,称得上是对一个人生前的总结,因此,其中讲究颇多,按照种类,分为上谥、平谥以及下谥。上谥自不用说,属于表扬类谥号,比如代表具备经天纬地之才能,或者慈惠爱民者的“文”,以及表示谏争不威的“德”,还有安民立政的“成”等,这些都属于是谥号中的“上谥”。平谥,一般是指同情类的谥号,像“怀”、“愍”

  • 除了昭君,呼韩邪还向汉朝要此物,元帝本想给,为何最后又不给?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呼韩邪,元帝,匈奴,匈奴人,阏氏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前面已经提到过,呼韩邪单于前来长安的目的,迎娶汉女只是其一,另外还请求汉朝撤去上谷至敦煌的边防,由匈奴来防卫西北边疆。这一要求引起了汉朝公卿大臣们的讨论,大部分大臣都认为这个提议对汉朝有利,可以休息民

  • 瀚大黎众|文化版连环画《三国故事系列》之《荐祢衡》王志强绘画

    历史解密编辑:瀚大黎众连环画标签:连环画,王志强,三国故事系列,荐祢衡,绘画

    点击瀚大黎众,免费关注,每天有不一样的连环画等着您!

  • 诸葛亮在曹操阵营能排第几位?会变成荀彧,还是会变成孔融祢衡?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诸葛亮,曹操,荀彧,孔融,祢衡,郭嘉

    曹操是很欣赏诸葛亮的,还曾经送给诸葛亮五斤鸡舌香示好,不管是邀请他来参详熹平石经,还是让他含着鸡舌香与自己一同上朝,曹操对诸葛亮还是有诚意的。这时候我们就会产生一些疑问:以诸葛亮的水平,在曹魏阵营诸多谋士之间,会排在什么位置?他是会成为荀彧,还是会成为孔融祢衡?如果诸葛亮投奔曹营,是不能与郭嘉郭奉孝

  • 古代三大“骂神”诸葛亮祢衡难入选骆宾王不大气海瑞很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诸葛亮,骆宾王,海瑞,曹操,祢衡,王朗

    一提起古代骂人高手,人们自然而然会想起击鼓骂曹的祢衡和骂死王朗的诸葛亮,认为这二位的骂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按照“骂出风格骂出水平”的标准来衡量,他俩还真算不上高手。其实现在大家对诸葛亮骂死王朗一节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从未见过如此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但是就连《三国演义》原

  • 孔融和祢衡,曹操为何杀一放一?背后的原因其实一点也不复杂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孔融,曹操,祢衡,刘备,刘表,丞相,东汉,艺术家,史说三国

    曹操有容人之量,也有杀人之心,但总的来说,曹操的肚量还是很大的,这点他比他儿子曹丕强得太多了。曹操敬重名士,但是也杀过名士,他杀过一个最有名的名士就是孔融。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孔融其实也没做过什么很过分的事情,虽然讽刺过曹操,但是比起他的好友祢衡裸衣骂曹操,把曹操手下通通骂了个遍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

  • 俗话说文人相轻,那为什么三国两大牛人孔融和祢衡关系这么好?

    历史解密编辑:奔跑吧向阳光标签:孔融,曹操,祢衡,三国,曹丕,孔子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三国时间虽短,但涌现的名人之多、段位之高却真的让人惊叹。在三国名人朋友圈里,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两个特别自信常常看不起别人的牛人,却偏偏没有我们常说的文人相轻,反而彼此惺惺相惜。这两个人,一个是孔子二十世孙的孔融,一个是昨天我们详细说过的在大庭广众

  • 祢衡除了击鼓就会骂人只能算是个有才无德的真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祢衡,曹操,刘备,刘表,陈群,荀彧

    《三国演义》中,祢衡是一个不惧权贵,敢于破口大骂曹操的真英雄。但实际上,这个祢衡除了击鼓和骂人之外,似乎并没有做过真么利国利民的好事,只不过是个舌头刁毒的小人物,而且骂来骂去,把自己的脑袋都骂丢了。 原本祢衡是很想做官的,史书记载他建安初期,到许都来游学。刚到了颍川(今徐庶徐元直的老家),就“阴怀

  • 祢衡除了骂曹操还骂过司马懿的大哥:就是个杀猪卖酒的贩夫走卒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曹操,司马懿,祢衡,荀彧,刘表,陈群

    祢衡不是什么好人,而且就他的表现来看,也就能写写吹牛拍马的文章,治国安邦几乎一窍不通、人情世故几乎一点不懂。不要说跟荀彧荀攸程昱郭嘉相比,就是比许攸也要差上上好几个档次。读者诸君熟读史书,都知道一个有能力的人是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几点祢衡一样都没做到。但是目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