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故事的最佳营销,不是陈寿和罗贯中,居然是一个宋朝人?

三国故事的最佳营销,不是陈寿和罗贯中,居然是一个宋朝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静颖讲故事 访问量:3709 更新时间:2023/12/28 9:58:24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六十五)裴松之

中国人对三国这一段历史的了解程度,几乎远超其之前的秦汉以及之后的两晋南北朝。其最主要的原因,当然就要属名列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的脍炙人口了。而《三国演义》则是将另一本书“通俗演义”化了,也就是名气同样不小的《三国志》。

在之前讲陈寿的时候,我们也曾交代过《三国志》这本书的历史地位——它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列为前四史,其史学和文学地位不可谓不高。但是,将它提高到这个高度的,却不仅仅是陈寿的功劳。在陈寿去世后一百多年,另一位史学家将《三国志》增删修订,最终成为了我们现今看到的样子,他就是裴松之。

裴松之和其同时代很多名字里带“之”的人一样,也出身于南渡士族。他们家所在的郡望——河东裴氏,在两百年后的唐朝大出风头,出了不少名臣。而在此时,裴氏显然还不是南朝一等大族,因此,裴松之在政坛上也就少有作为,而在史学界留下了千古美名。

裴松之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出仕为殿中将军,而后又担任过县令、尚书祠部郎等官职,还曾给刘裕做过主簿。正是这一层经历,使得刘裕称帝以后,意识到不能把裴松之这样的人才丢在边关等着北魏来砍,才将他调回建康入朝为官。

刘义隆登基以后,裴松之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在此期间,裴松之完成了他一生中最为伟大的事业,连皇帝看了也赞叹“裴世期为之不朽矣”的杰作——《三国志注》。

陈寿在写作《三国志》的时候,虽然距离三国时期较近,原始材料比较丰富,行文却过于简洁,许多重要事件大都草草一笔带过,使其文体更类似于《春秋》般简洁而非正史通用的《史记》。如果只读《三国志》的话,就很难接近历史的真实面目而只能留下一个模模糊糊的残影。而裴松之所做的工作,就是要将这个残影变成相对真实的历史真相。

在写作《三国志注》的时候,裴松之旁征博引地采集了多家史料(据说有二百一十部),对陈寿原著的字音、文义、校勘、名物、地理、典故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考据,既交代了陈寿许多没有交代的问题,更对陈寿的错误进行了勘定,使得原本“干干巴巴”的《三国志》变得圆润了。

叙述和摘取史书原文是枯燥的,但是在这里我还是要摘录《三国志》开头一段,来证明裴注的重要性和优美: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曹瞒传曰: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瞒。王沈魏书曰:其先出于黄帝。当高阳世,陆终之子曰安,是为曹姓。周武王克殷,存先世之后,封曹侠于邾。春秋之世,与于盟会,逮至战国,为楚所灭。子孙分流,或家于沛。汉高祖之起,曹参以功封平阳侯,世袭爵土,绝而复绍,至今适嗣国于容城。

第一段寥寥数语,简单介绍了曹操的籍贯、名讳和出身。然而这却显得过于简单,甚至都没有一般史书吹嘘一下皇帝祖上多牛的记载。裴注援引《曹瞒传》和《魏书》,既好好吹捧了一下从黄帝到曹参的曹家丰功伟业,又点出了曹操那个拿不出手的小名,从正反两方面对这位乱世枭雄的出身做了一个交代。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曹瞒传》还是《魏书》,如今早已散佚(现在二十四史里的《魏书》是记录北魏历史的史书),如果没有裴注的话,这些史料就会湮没,最终无人问津。而裴松之在援引史料的时候,除非对某事有一定的把握,否则就只将史料原文附录而不加以武断的判断,这也是其修史的优点。

应该说,如果仅仅依靠《三国志》的话,罗贯中是很难写出他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三国演义》中许多情节虽然都是“演义”,却都能够在裴注之中找到根据。

比如曹操杀吕伯奢全家这件事,在《三国志》之中并无所载,而是被裴松之援引《魏略》和《世语》两本书注解到书作里的。还有更著名的刘备跃马过檀溪,也是裴松之从《世语》里面摘出来做注解的。这些日后脍炙人口的三国典故,如果没有裴松之的发掘和保存,很有可能就随着史料的散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这段历史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怕也是要大打折扣了。

事实也是如此——作为魏晋南北朝这净四百年大乱世的开头六十年(曹丕篡位到晋灭孙吴),严格意义上的“三国”并没有多少意思,尤其是在诸葛亮去世以后。此后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尽管比三国更混乱复杂,却至今仍很难被读者熟悉。使三国历史进入寻常百姓家的功劳,必须有裴松之一份。

前面提到,《三国志注》里有不少材料都出自《世语》,这本书可能很多人都不大听过,但是它的另一个名字应该就如雷贯耳了——《世说新语》。然而,裴松之引用的却不是那个名震天下的《世语》,却是另一部《世语》。那么,这两部《世语》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世说新语》背后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咱们下回再说。

标签: 陈寿罗贯中三国志世语三国魏书

更多文章

  • 教科院专家陈寿林莅临衡阳市七中指导工作

    历史解密编辑:守信中心标签:教学,语文,衡阳市,陈寿林,教科院,副校长

    2023年4月14日,在这个半雨半晴的暮春之中,来自衡阳市教科院的中学语文教学专家——陈寿林老师为衡阳市七中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座谈会与作文讲座,座谈会由费少忠书记主持,汤克校长、肖军武副校长、王芳芳副校长及学校语文组教师与会。 费书记与陈老师亲切地漫谈了一些教育教学的心得。当

  • 三国称号弄错了看着蜀字大旗刘备很愤怒:陈寿这厮改了我的国号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刘备,陈寿,三国,曹丕,孙权,魏国

    魏蜀吴三国鼎立,几乎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事情,但是小编要告诉你,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蜀国,把刘备势力叫做蜀国,实际是对刘备的侮辱。 在电视剧上,经常看到蜀国军队穿着红不红黄不黄的军装,打着“蜀”字大旗。如果刘备地下有知,一定会怕案而起:朕继承大汉正统,什么时候叫过蜀国? 都说史官正直,一贯秉笔直书,但是陈

  • 刘备诸葛亮忌惮他,陈寿却说他名不副实,此三国猛将究竟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刘备,诸葛亮,陈寿,张郃,曹操,三国,科学家,曹操麾下

    刘备诸葛亮忌惮他,陈寿却说他名不副实,此三国猛将究竟有多厉害?事实上,张郃作为五子良将之一,在当时天下的知名度非常高,就连刘备诸葛亮都对他非常忌惮,然而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却对此颇有微词,认为张郃言过其实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五子良将之一说起三国名将,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便是蜀汉的五虎上将,不过在三国

  • 陈寿评价诸葛亮,是“以爱憎为凭”吗?《三国志》的可信度有多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陈寿,诸葛亮,三国志,曹操,司马懿,韩信,艺术家,科学家,历史学家,曹操麾下

    有两件事还都出自正史。《晋书陈寿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髡(剃头发),瞻又轻寿。裴注《三国志》引说法:蜀常璩说蜀长老云,陈寿尝为瞻吏,为瞻所辱,故因此事而云,瞻不能匡矫黄皓也。还有1人常璩是蜀人,《华阳国志》作者。《晋书》是官史,王隐成书时,距陈寿去世不过三十年。两段史料前后照

  • 孙权夸他堪比张辽,陈寿赞他江表虎臣,他的结局却是被一蛮王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孙权,张辽,甘宁,刘备,关羽,曹操,陈寿,科学家,历史学家

    东吴名将甘宁,那可是被孙权称作可以抗衡张辽的男人,战斗力非常强悍。而说到他的死,其实在正史中他并不是被沙摩柯斩杀的,沙摩柯射杀甘宁的这一情节,主要是发生在三国演义中的夷陵之战。夷陵之战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东吴却从背后偷袭,占领了荆州,还把关羽给打了个全军覆没,这一下刘备受不了了。关羽可是他拜过把子的兄

  • 东汉末年名将,身长八尺,溺水身亡让孙权痛哭,陈寿称其为虎臣

    历史解密编辑:夏觅一年标签:孙权,陈寿,曹操,东汉末年,凌统,董袭

    追溯三国时期的那一段历史,我们将能发现很多有趣的人物和事件。很多英雄人物在他们的生平,经历过了很多场的战役,他们在战场上勇猛的表现,让我们都为之惊叹,但是在战场之外,大将们的遭遇则是千奇百怪,今天我们所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位人物,此人就是董袭。董袭作为东吴重要的将之一,据史料记载可以得知,董袭身长八尺,

  • 史学家陈寿的父亲是马谡的参军?有什么令人信服的史料依据呢?

    历史解密编辑:多多生活馆标签:陈寿,马谡,诸葛亮,三国志,曹操,曹丕

    人们为什么会对“陈寿的父亲是谁”这个问题产生好奇呢?大概与一则记载有关。这则记载来自《晋书陈寿传》。该传写:丁仪、丁廙兄弟都是魏国很有名望的人物,陈寿向他们的儿子索贿说:“你们送我一千斛米,我就给你们的父亲写篇好传。”丁仪、丁廙的儿子没有送,陈寿就没有给丁仪、丁廙立传。陈寿的父亲是马谡的参军,马谡被

  • 三国:率意才子费诗,陈寿为他叫屈,刘备、诸葛亮为何不重用他?

    历史解密编辑:孤寡老人讲历史标签:陈寿,刘备,费诗,蒋琬,诸葛亮,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本文聊一个非特别知名的三国时期的人物,他名叫费诗,是蜀汉官员。为什么聊他?因为那个时代有人觉得费诗很有才,但不得重用,在刘备、诸葛亮手下做事时受委屈了。如《华阳国志》中说:“诗终刘氏之世,官位不尽其才。”陈寿在《三国志》中也为其叫屈:“费诗率意而言,皆有可纪焉。以先主之广济,诸葛之准绳,诗吐直言,犹

  • 陈寿评价黄忠、赵云“其灌、滕之徒欤”,“灌、滕”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插画觉视标签:陈寿,黄忠,刘邦,三国,赵子龙,夏侯婴,赵云“,滕之徒,科学家,五虎上将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蜀汉英雄,说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说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那么“灌、滕”指的是谁呢?这是褒是贬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刘备的五虎上将剧照“灌”指的是灌婴。灌婴是汉朝的开国功臣,是早期加入刘邦阵营的将

  • 陈寿写《诸葛亮传》刻意贬低诸葛亮,是不是在公报私仇?

    历史解密编辑:多多生活馆标签:陈寿,诸葛亮,三国志,诸葛亮传,晋书

    说《三国志》作者陈寿公报私仇,主要是围绕《晋书陈寿传》里说的两件事展开的。第一件,说丁仪、丁廙兄弟都是魏国很有名望的人,陈寿想给他们立传的,但又想以这个事来捞一把。他找到了丁仪、丁廙的儿子,公开索贿,说:“你们给我一千斛米,我就替你们父亲写篇好传。”丁仪、丁廙的儿子穷,拿不出这一千斛米,陈寿就坚决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