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寿写《诸葛亮传》刻意贬低诸葛亮,是不是在公报私仇?

陈寿写《诸葛亮传》刻意贬低诸葛亮,是不是在公报私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多多生活馆 访问量:3509 更新时间:2023/12/7 20:00:10

说《三国志》作者陈寿公报私仇,主要是围绕《晋书陈寿传》里说的两件事展开的。

第一件,说丁仪、丁廙兄弟都是魏国很有名望的人,陈寿想给他们立传的,但又想以这个事来捞一把。他找到了丁仪、丁廙的儿子,公开索贿,说:“你们给我一千斛米,我就替你们父亲写篇好传。”丁仪、丁廙的儿子穷,拿不出这一千斛米,陈寿就坚决没有给丁仪、丁廙写传记。

第二件,说陈寿的父亲曾是马谡的参军,马谡被诸葛亮杀了,陈寿的父亲也遭受牵连被追究责任,被处以剃头之刑。另外,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又经常轻慢陈寿。于是,陈寿在为诸葛亮写传记时,就着力唱衰诸葛亮,说诸葛亮无谋断略,没有应对敌人的才能。写完了诸葛亮,在提到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时,也非常轻慢地说诸葛瞻只写得一手好书法,有名无实。

大家要注意,陈寿写《三国志》,接近于当时人写当时事;但房玄龄等人写《晋书》,时间上差了三百多年!

所以,《晋书》里面关于陈寿这两段记载是非常可疑的。

先来说丁仪、丁廙这哥俩,他们是否当时影响巨大的人物?陈寿没有在《三国志》给他们立传,有没有造成了重大史事缺失呢?

并没有!

参考裴松之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大致可考这哥俩的事迹,都是些可以直接忽视的小事,他们根本就是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而且品行很差。

不给他们立传,是非常正常的。

还想立好传,做梦。

清朝人潘眉在《三国志考证》说,丁仪、丁廙,官不过右刺奸掾及黄门侍郎,又无尺寸之功,不得立传是明摆着的事儿嘛。

实际上,《晋书》在记载“陈寿索贿不成”这一段时,还是打了伏笔的,说是“或云”——即有人这么说。这可不就是一则民间传闻嘛,没有多少可信度。

接着来说陈寿“黑诸葛亮”事。

陈寿的父亲是谁呢?

《晋书》没说,大家只好靠猜。

有人说,陈寿的父亲是蜀汉征西将军陈到

但陈到病逝于建兴八年(公元230年),而陈寿出生于建兴十一年(公元233年),二者隔了三年,不可能。

又有人说,陈寿之父是蜀汉将军陈式。

但陈式曾在建兴七年(公元229年)有“攻魏武都、阴平二郡,克定之”的功绩。

如果陈式是陈寿的父亲,陈寿势必要大书特书一笔。

事实上,《三国志》并未为陈式立传,当然,也没为陈到立传。

好吧,且不去管陈寿的父亲到底是谁,如果是因为马谡因失街亭而受株连被罚剃头,这也不冤啊。这又不是什么深仇大恨,陈寿还真犯不上因为这个而恨上诸葛亮。

事实上,现在读《三国志诸葛亮传》,我只能说,陈寿不但没黑诸葛亮,反而给予了诸葛亮的极高的评价。

知道吗?在《三国志》的传记规格中,只有八个人有资格单独成传,且多数是为开国之君。但诸葛亮却得以单独立传,足以证明诸葛亮在陈寿心中地位之高。

而且,对《三国志》中每个人物,陈寿除了记其事,还要评其人。他给诸葛亮的总评,是全书中字数最多的,超过了刘备刘禅,也超过曹操、曹丕曹睿,且多为溢美之词,甚至认为诸葛亮是治世良才,堪比管仲萧何

当然,里面也的确说诸葛亮的不中,但尽显维护之意。

他说,诸葛亮连年出兵北伐,都没有成功,大概临阵应变打仗不是他的特长吧?

说这话的语气,分明是诸葛亮的死忠粉嘛。

最后说一下,《三国志》的史学地位是非常高的,它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中国史书中的“前四史”,都是不世之良史。

更多文章

  • 新书发布 | 中作协会员陈寿才诗集《从南方到北方》出版发行

    历史解密编辑:中原源流标签:长诗,散文,诗集,陈寿才,诗歌精神,中作协会员,从南方到北方,中国作家协会

    近日,河北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寿才撰著现代诗集《从南方到北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分四辑:爱,永不搁浅;写给你的情诗;赤子情怀;宽窄人生。共选自作者2020——2022年诗歌创作精选238首(组),其中组诗23首(含1800多行的长诗《跪您六十六个台阶》)。规格:170*240.页码:3

  • 陈寿“索米立传”一事辨析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陈寿,三国志,晋书,崔琰,曹丕,诸葛亮

    临江仙(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陈寿是《三国志》的作者,三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三国志》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从《裴注三国志》与《三国志》的对比中也能看出陈寿在选取史料上的谨慎

  • 讲述四川历史名人陈寿故事《笔墨著三国》获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

    历史解密编辑:封面新闻标签:陈寿,四川省,科学家,历史学家,笔墨著三国,中国歌剧节

    来源:封面新闻封面新闻记者 谢杰5月26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四川南充市文广旅局获悉,第五届中国歌剧节上,大型原创民族歌剧《笔墨著三国》获优秀剧目奖。5月24日晚,第五届中国歌剧节在浙江嘉兴闭幕,闭幕式上对获得“优秀剧目奖”“优秀组织奖”的剧目及单位进行了授牌。其中,由南充市文化艺术交流发展中心、四川爱

  • 蜀汉明明有史官,为什么陈寿还说诸葛亮“国不置史”?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陈寿,诸葛亮,蜀汉,三国志,诸葛瞻,蜀书

    宿刘温书斋(张乔)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调高。凉风移蟋蟀,落叶在离骚。回笔挑灯烬,悬图见海涛。因论三国志,空载几英豪。《三国志》作为《二十四史》当中的头四史,也是后人研究三国历史的最原始、最权威的资料。不过《三国志》有一个公认的缺点,就是过于简略。尤其是其中的《蜀书》。《魏书》当中有三十卷;《吴书》二十

  • 建议陈寿路万卷楼景区门口设置车辆调头和人行红绿灯

    历史解密编辑:南充新视角标签:红绿灯,陈寿路,万卷楼,人行道

    陈寿路西河桥头,万卷楼门口,建议设置红绿灯,家住玉屏花苑和翠竹园的住户回家开车还要到大西门掉头,多走4公里路回家。万卷楼景区门口人行道也是没红绿灯,这里车速快,年轻人还好,很多老年人过马路站半天要等到没车才敢走。这里可以设置红绿灯,人行可以走车可以掉头,同时设置红绿要走滨河路路的车也可以直接从桥上过

  • 他是三国真正的第一谋士,几次献计让曹操稳定大局,陈寿评价很高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曹操,陈寿,贾诩,袁绍,郭嘉,马超

    贾诩,字文和,因为计出奇谋,自保善终而出名于后世。在《三国演义》中,前前后后都有写贾诩出计奇胜敌军的情节。那么,这样一个经历过起起伏伏,最后自保善终的谋士,究竟聪明在哪?陈寿先生所写的《三国志》中这样评价贾诩:“乱世中的智者。”三国时期,其他谋士的下场可和贾诩不同,像是十分出名的诸葛亮,最后的下场因

  • 陈寿作为蜀汉人,对蜀汉的态度如何?对蜀汉不感冒但很尊崇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陈寿,刘备,蜀汉,曹魏,孙权,诸葛亮

    《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头四史,作者叫做陈寿,他是三国末期、西晋初期的人物,勉强也算是时人写时事。历代对陈寿有很多私德上的争议,无论是正史、地方志还是杂书都有,这个小编不在这里赘述。下面小编主要是根据个人对《三国志》的内容的看法,来揣测一下陈寿对蜀汉这个政权的态度。当然这篇文章仅代表小编个人观点,提前

  • 正史中,诸葛亮究竟有多厉害?看看司马懿,陈寿如何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诸葛亮,司马懿,陈寿,刘备,蜀汉,正史,三国,艺术家,曹操麾下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一一《蜀相》唐朝杜甫的《蜀相》把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是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由于他尽心尽力的辅佐蜀汉政权,是后来所有的统治者所期待的,他们都希望有一个这样的臣子对皇室忠心耿耿,这也是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初忠

  • 到底是姜维公报私仇,还是杨戏疯狂作死?史学家陈寿是否夹带私货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姜维,杨戏,陈寿,谯周,蒋琬

    本次主人公有两位,一位是蜀汉的大将军姜维,另外一位就是蜀汉的小主簿、射声校尉杨戏,而看似职位大小悬殊的两个人,却因为一件影响恶劣的事件,被《三国志》陈寿狠狠记上一笔,而且言语之间暗搓搓地踩了受害人大将军姜维一脚。事情是这样:大约是在公元258年时期,大将军姜维出征茫水地区,没有什么收获,而随大将军姜

  • 陈寿对诸葛亮父子的评价,是携私报复的结果吗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陈寿,诸葛亮,谯周,蜀汉,司马懿,三国志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的政治上的才能,应该是没有太多争议的。不过对诸葛亮的军事上的才能,历来的争议很多。首先人们对诸葛亮的历史形象的了解,应该就是《二十四史》头四史的《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