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只顾寻找诸葛亮,最终错失了3位将才,最后以失败告终

刘备只顾寻找诸葛亮,最终错失了3位将才,最后以失败告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寒山远殆 访问量:2912 更新时间:2024/2/12 2:37:25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被视为最为动荡的时代之一,其间的争斗和纷争引发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而其中最为著名的人物之一便是刘备,他是一个英雄豪杰,充满了仁义之心,一心想要重振汉室,平定天下。

在那个时代,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而刘备的兴起也离不开他对人才的重视。他明白,只有拥有了出色的谋略家和勇猛的将领,才能在那个充满战乱的年代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他时常寻找有才华的人才加入自己的队伍。

然而,刘备并非是一位完美的统帅。他虽然有着高尚的品德和远大的理想,但也存在一些致命的缺点。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他缺乏对人的洞察力。他往往无法看清一个人的真实面貌,因此在选人方面也时常出现偏差。

这个问题最为明显的体现在他与三位英才的遗憾错过上。这三位人才分别是谁呢?

陈群

在刘备初入徐州的时候,陈群投靠了他,希望能够在他的麾下成就一番事业。毕竟,当时刘备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刺史,但是已经小有名气,有着高贵的血统和忠厚的品性,这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投奔他。陈群也不例外,他对刘备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够有所作为,为天下苍生谋福利。

然而,当刘备决定要占领徐州的时候,陈群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刘备的举动太过冒险,容易惹来袁术吕布的反击,这样的话,不仅会失去占领徐州的机会,还可能会被打败,导致更大的损失。

刘备听了陈群的意见,虽然心里有些不满,但还是决定先暂缓行动,等待时机。但是,他的弟弟刘表却不同意,他认为徐州是自己的领地,不能让刘备抢走。于是,刘表自作主张,派人率领部队进攻徐州。这个举动让刘备非常生气,他觉得刘表的行为不仅不合时宜,而且有失公正。

陈群看到刘备的愤怒,便主动站出来为刘表辩护,说:“刘表这样做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为何不能理解呢?”但是,刘备听了之后,却怒斥陈群:“你这个忠奸小人,居然替他说话!你既然不支持我的决策,那就不要再留在我的麾下了!”

陈群被刘备驱逐出了部队,他感到十分失望和痛心。他本来对刘备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能够和他一起建功立业,但是却因为一个小小的分歧而被赶出了队伍。他感到刘备不仅任意妄为,而且不够明智公正。

最终,陈群投靠了曹操,并且展现出了他的才能和能力。他在曹操的麾下成为了一名重要的将军,多次立下战功。他一度升为镇国大将军,成为了曹魏政权的三朝元老之一。

陈群的转变表明,一个人的才能是无所不在的,但是只有在正确的环境和机会下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刘备能够看到陈群的价值并留住他,那么整个历史的走向也许会发生改变。

田豫

田豫,一个年轻的军事天才,自幼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智慧和勇气。他最初投靠公孙瓒,但很快就转而投奔了刘备。田豫在刘备麾下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和军事天赋,让刘备对他刮目相看。然而,老母患病的消息让田豫不得不告别刘备,离开了他心爱的主公。

田豫离开刘备后,投靠了曹操。这个时候曹操已经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势力之一,他不仅拥有雄厚的军事实力,还善于识别和利用人才。田豫因此决定拜入曹操麾下,成为曹魏政权的一员。曹操对田豫的才华赞不绝口,看重他的智谋和勇气,将他视为重要的幕僚和将领,赋予了他众多头衔和职责。

可惜的是,田豫和刘备因为种种原因分道扬镳,错失了共同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或许刘备也没有看出田豫真正的才华和潜力,或者田豫自己也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的实力。无论如何,田豫最终在曹魏政权中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位备受推崇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彰显了他惊人的才华和勇气。

太史慈

故事发生在乱世之中,这个时代充斥着英雄豪杰和战乱烽火。太史慈是当时名列前茅的武将,拥有绝对的实力和才能,加之百步穿杨的骑射本领和仪表堂堂的气质,使得他备受瞩目。然而,刘备却没能够将他收入麾下,最终失去了这位猛将,让人遗憾不已。

曾经,太史慈因救孔融而被黄巾军围攻,他向刘备求援,刘备带领三千精锐前来解围,成功救出孔融。

原本有着较好的情义基础,两人本可以互相拉拢,但是刘备并没有太过重视太史慈,也没有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和实力,而太史慈则把自己的才华投靠了吴国孙权。这个决定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因为太史慈成为了孙权的得力干将,为吴国立下了不少功劳。

最终,刘备和太史慈的故事是一段失之交臂的遗憾。他们的缘分虽然短暂,但是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以说在三国时期,太史慈是一位极具天赋的武将。虽然他最初为曹操效力,但他对于曹操的残暴行径感到厌恶,因此转投了孙权。孙权对于太史慈的能力非常赞赏,甚至将南方的大小事务全部交给了他。太史慈也没有让孙权失望,他在江东战役中发挥出色,帮助孙权扫荡了其他势力,为吴国奠定了政治基础。

太史慈是一位非常勇猛的将领,他的勇气和战斗力在三国时期是数一数二的。他曾经与黄盖交过手,最终取得了胜利,成为了一名备受敬重的英雄。他还与关羽一战,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也让关羽深受震撼,赞叹他是一位真正的猛将。

太史慈的才华也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他还是一位非常有文化修养的人。他曾经向孙权建议加强治水工作,孙权听从了他的建议,使得江南地区的灾害得到了很好的缓解。在吴国成立之后,太史慈受到了孙权的大力提拔,成为了一位重要的官员,负责管理吴国南方地区的事务。

可惜的是,太史慈的生命并不长久,他在年仅四十多岁时英勇牺牲。他的早逝让人惋惜,但他所留下的影响却深深地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一个不朽的传奇。

如果当初刘备能够得到太史慈这位猛将,那么蜀国将会拥有更强大的武力,或许五虎上将就会有多一个位置了。可惜的是,刘备失去了太史慈,而太史慈的生命也短暂得令人唏嘘,他在年仅四十多岁时便英年早逝。

这段历史,充满了悲剧色彩。如果刘备能够珍惜太史慈,或许三国历史的走向会有所不同,但人生就是如此,缘分来了就要好好珍惜,否则转瞬即逝。

结语

三国时期,刘备、曹操、孙权三家势力并立,谁能得到更多的猛将,就能占据更有利的地位。而刘备错失了太史慈、关羽和张飞这三位猛将,使得他的势力逐渐衰弱,面临着孙权和曹操的双重威胁。

若是刘备能得到这三个人,他的实力必然大增,可能还能打破三国势力的平衡,一统天下,实现兴复汉室的伟业。但是命运多舛,刘备失去了这三位猛将,让三国的格局注定了。然而,正是这种不可预知的命运,才让三国时期的故事充满了悬念和戏剧性,引人入胜,流传至今。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子龙不可重用!”刘备究竟为何如此不喜赵子龙?

    历史解密编辑:家里的小懒猪标签:刘备,关羽,孙权,赵云,三国,蜀汉,汉朝,赵子龙,“子龙,五虎上将

    “子龙不可重用!”公元223年4月,刘备弥留之际,费尽全力也要给诸葛亮和刘禅留下这句遗言。刘备究竟为何如此不喜赵子龙?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与关羽、张飞桃源三结义,亲如兄弟。但对和他一见如故,追随他南征北战近30年,直至建立蜀汉政权的赵云,却极为不公。刘备以“贤德仁义”著称于世,张飞因其“

  • 赵云这句话激怒了刘备,原来赵云真正忠心并不是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动物世界大乱斗标签:赵子龙,刘备,关羽,曹操

    文:历史茶馆儿【欢迎关注茶馆儿,喝上一壶茶,品读历史】说起三国那段历史,我们一定能说出几个名人的名字,毕竟,在中国众多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比较有名的,从古至今,有些人就非常热衷于给三国时期这些将军排名,说起这些人,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赵子龙。赵子龙是忠勇的典范,他的军事武力值很高,在很多情况下,当刘备非

  • 刘备窃取曹操五万精兵,为啥无人叛变?背后原因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零点历史说标签:刘备,吕布,袁术,关羽,陶谦,蜀汉,曹魏,汉朝,曹操手下

    在乱世中,刘备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他没有名气,也没有领地,甚至没有自己的军队。但他却有一颗不服输的心,一直在寻找机会,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一天,刘备听说曹操正打算攻打徐州。他知道如果徐州失陷,自己的机会就彻底没了。于是,他决定去向曹操求援。可曹操对刘备并不熟悉,他只知道这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所以

  • 关羽死后,若刘备隐而不发,坚持北上伐魏,曹魏能被击败吗?

    历史解密编辑:威言晓史标签:关羽,刘备,曹魏,魏国,东吴,吴国,汉朝,蜀汉,三国,曹操手下

    大汉王朝立国四百余年,历经二十九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如今不少人都对汉王朝没能延续而感到遗憾,那我们不禁要问,如果刘备没有夷陵之败,或者他压根没有讨伐东吴,而是暂时隐忍选择北伐曹魏,历史是否会改变?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分析刘备这个人,然后再看看当时天下局势。白手起家,有帝王之资刘备

  • 刘备一生最大的失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却错失一位绝世高人

    历史解密编辑:丙润老师标签:刘备,袁绍,出山,徐庶,袁术,三国,蜀汉,诸葛亮,三顾茅庐,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与史料更接近的三国志,都会发现刘备的一生有三个得力助手,分别是自己的二弟三弟和诸葛亮。关于诸葛亮和刘备也有一段美谈,那就是刘备三顾茅庐,最终请出了诸葛亮。可是谁也不知道的是刘备虽然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可祸兮福所倚也,正因如此错失了一位绝世高人。01刘备与崔州平的初次相遇崔州平究

  • 关羽信任尊重的两位将军在西川赋闲,刘备为何不派他们协防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关羽,刘备,孙权,荆州,蜀汉,三国,汉朝,赵子龙,诸葛亮,曹操手下

    关羽失荆州,跟大意无关,他事先已经对东吴做好了防范工作,沿江构筑了很多烽火台,并派了足够的兵力防守,但是很遗憾,负责警戒的潘濬一向与关羽不和,这才疏于防范,被吕蒙钻了空子。关羽败亡于荆州的过程,《三国演义》的描述与《三国志》的记载大同小异:关云长刮骨疗毒确有其事,谁动的手术不详;庞德箭射关羽也是真的

  • 刘备一生犯了两个大错,漏杀一奸臣错杀一忠臣,否则蜀汉可能一统

    历史解密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刘备,蜀汉,李严,关羽,刘封,庞统,汉朝,三国,诸葛亮,曹操手下

    刘备一生犯了两个大错,漏杀一奸臣错杀一忠臣,否则蜀汉可能一统,在世人眼中,刘备无疑是一位英勇善良,深得民心的人物。他的身世本是曾经辉煌的汉朝的贵族后代,然而家境的败落使他失去了所有贵族的尊荣和权利,甚至在生计艰难之下,不得不为了生存而选择卖草鞋以维生。然而,他并不因此而自怨自艾,反而深入民间,亲身感

  • 三国11位皇帝:在位时间最短的是刘备,最长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远征团标签:刘备,皇帝,曹魏,蜀汉,曹叡,孙权,刘禅,三国,汉朝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东汉时代正式结束,三国时代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

  • 刘备口中的真正好将,你猜是哪四位?看看这篇文章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落水的焱燚标签:刘备,蜀汉,关羽,魏延,黄忠,刘璋,汉朝,三国,曹操手下

    三国时期,社会动荡,涌现了无数的英雄豪杰,我们熟悉的小说《三国演义》里面无数的武将,演绎了各种英雄的故事,只是小说和现实中人物事迹,有的却大相径庭。《三国演义》流传广泛,渐渐地正史中那些大将的事迹,变得模糊了。三国中刘备手下猛将虽多,但他真正欣赏的大将,其实只有四人,魏延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

  • 三国:曹操的冷静和刘备的意气用事,两人的成就差距大是有道理的

    历史解密编辑:米薇史小范标签:刘备,张绣,蜀汉,孙权,汉朝,赵子龙,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三国故事中,有一则著名的典故,叫“煮酒论英雄”。这是发生在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当时,寄人篱下的刘备,被曹操喊去喝酒聊天,两人纵论天下英雄,曹操一语定音:“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不管曹操当时说这番话是真心还是假意,他看人还是很准的,刘备确实是一定程度上能跟曹操相提并论的枭雄。当然,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