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之子“黄须儿”曹彰,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曹操之子“黄须儿”曹彰,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533 更新时间:2024/1/9 17:27:49

今天笔者就来和大家来聊聊曹彰这个年轻人。

为什么说《三国演义》这部书特别值得大家一看呢,这里面可不仅仅是枭雄们战略的博弈,谋士们智慧的角逐,猛将们的捉对厮杀,还有许许多多人性上的东西。为什么我不喜欢《水浒传》呢?就是因为只有阴诡的出卖和残忍的屠戳,缺乏人性。而《三国演义》则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曹彰也不例外。咱们今从另一个角度――人性方面来分析一下这个年轻的勇士。

受当时的环境影响,曹彰这孩子从小就不爱读书,而是喜欢舞刀弄剑,“少善骑射,膂力过人,能手格猛兽”。这可是相当厉害了,赤手空拳能格杀猛兽,可见曹彰的勇力之强悍程度,隐隐然有当年“逐虎过涧”之典韦的风采。

与他的两位兄弟曹丕、曹植不同,两个兄弟都是文学家,肚子里有学问,能诗善赋,曹彰没有什么文化,只喜欢打仗。他的理想是“好为将”,在战场上策马奔腾,冲锋在前,“披坚执锐,临难不顾,身先士卒;赏必行,罚必信”。

曹彰很崇拜本朝的卫青霍去病两位名将,立志要像他们一样“立功沙漠,长驱数十万众,纵横天下”,在疆场上建功立业,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代郡北部的乌桓发动了叛乱,曹操命令曹彰前去征讨。曹彰亲率五万大军远赴代北,他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冲锋在战场的最前线,“身先战阵,直杀至桑干”,一举粉碎了乌桓的叛乱,平定了代北。这说明曹彰很有领兵打仗的将才,擅长指挥大规模的骑兵集团,战斗风格凌厉迅猛,犹如雷霆。

北方平定后,曹彰率部南下到汉中战场,支援在汉中争夺战中屡屡失利的曹操。曹操非常高兴,有了曹彰率领的这支强悍骑兵部队的加入,就将战线稳固在了阳平关一带。

在前面的五界山之战中,刘封曾经与曹军猛将徐晃交锋,是“战不数合”,抵敌不住,败退回阵。以曹彰与刘封交战的表现来看,比徐晃的威力更大,也就是说曹彰的武力值应该至少不会低于徐晃。

曹彰“不数合”刺死吴兰。如果吴兰与雷铜武艺相近的话,那么曹彰的表现还要优于“战不数合”诈败回马杀死雷铜的张郃,他的攻击力也在张郃之上。

以此看来,如果曹彰继续能够在战场上发挥他的才能的话,他将是曹魏阵营中向典韦、许褚这类超级猛将迈进的新生一代,前途无可限量,至少能够成为独当一面的战区级主将。以他的身世和威望,也不至于后来曹家让司马懿夺了大权,因为曹彰毕竟还年轻。

有人认为曹彰是个有勇无谋的匹夫之辈。未必,曹彰能够独领一军远征乌桓,大部队尚未集结完毕,只有先锋一部千余人,但当乌桓军露出破绽,曹彰当机立断,认为“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而后抓住战机,率兵进击,获得大胜,这岂能是一介勇夫所为?

曹操死后,诸子争王,曹彰率兵而回,将兵权全部交还给曹丕,被曹丕命“回鄢陵自守”,从此卸甲放马,告别了他心爱的战场,郁郁而终。

曹彰思想单纯,并不意味着他是个有勇无谋之辈。如果他当时反对曹丕继承魏王之位,以他的军事才能和在军队中的威望,当时曹魏军中谁敢去讨伐他?又有谁能与之一战?被张飞挑伤的许褚?还是被张飞屡次欺凌的张郃?退一万步来说,他就算不交兵权,曹丕又能奈他何呢?

但曹彰是个率真的孩子,为了家族和国家不陷入内斗,兄弟阋墙,内斗纷起。曹彰选择了交出兵权,放弃了自己最后一层保护。但你可以真诚对待别人,别人就一定会真诚地对待你吗?曹彰一交出兵马,曹丕顺坡下驴,解除了他的一切兵权,派他去鄢陵自守。

当曹彰在洛阳城外向着这雄伟的城池望去最后一眼,夕阳下单人匹马向鄢陵而去的时候,他的眼中一定充满了泪水。因为他知道自己将来不会再有机会踏上战场了,但他是曹操的儿子,他必须做出这样的抉择,才无愧于英伟一生的父王的期望。

他多么希望自己并非出身于这样的家世,他宁愿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家的孩子,那样即使不能做统率千军万马的将领,也至少能够以一介普通战士的身份继续策马奔腾于疆场,继续披着自己的铁甲,继续执着自己的剑,在枪林箭雨中一马当先,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支流矢击中,以一个战士的宿命倒在心爱的沙场上。

仅四年后,任城王曹彰突然暴病而亡,终年尚不及35岁。最是无情帝王家!

更多文章

  • 曹操死后,他的“黄须儿”曹彰拥兵10万,却为何不趁机反了曹丕?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曹操,曹彰,曹丕,黄须儿,曹植

    事实上,曹操去世后,曹彰确实是有反意的,他并不想曹丕继承大统!而他之所以最终并未付诸行动,和曹丕兵戈相见,则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确有反意的曹彰在不少的心目中,曹彰这个人就是个武夫,没什么弯弯绕绕,且曹丕和曹彰之间似乎关系还比较好,当年曹彰打了胜仗回来,曹丕还专门为他出谋划策,让他别在曹操面前太骄

  • 敢抓老虎尾巴揪大象鼻子的曹彰与蜀汉名将张飞赵云对决谁会赢?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曹彰,张飞,赵子龙,曹操,关羽

    在演义小说中,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而其中战功最卓著的,是过五关斩六将、一个人把河北四庭柱干掉了两个关羽关云长。当然赵云也是战绩骄人,长坂坡一战七进七出,“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而吕布在虎牢关前硬抗刘关张三人群殴而能逃活命,似乎更胜关羽一筹。但是演义毕竟是演义,在正史中,刘关张并没有参加虎

  • 曹操临死前为什么召曹彰而不是曹丕?-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曹操,曹彰,曹丕,曹魏,刘备

    公元220年,曹操抵达洛阳。在洛阳期间,曹操身患重疾,在临终前,曹操并没有召见太子曹丕,而是召在长安的曹彰来见。而曹彰未到,曹操已经病逝。曹操在临终前为什么不召太子曹丕而召了掌握兵权的曹彰?真的如有些演义中所写,是曹操临终改变了主意?想让曹彰扶持曹植即位嘛?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资治通鉴》里的相关记载。

  • 曹彰支持曹植继位,后来在洛阳暴毙,果真是曹丕用毒枣毒死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醉风文史标签:曹彰,曹植,曹操,诗人,曹丕用,洛阳市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在病重弥留之际,急召留守长安的曹彰前来洛阳,可惜未等曹彰到达,曹操就已经病逝。当时曹植在曹操身边,而曹丕在邺城,曹彰认为曹操急召自己返回洛阳,是为了让曹植继位,让自己手中的大军成为曹植继位的武力保障,于是曹彰劝曹植继位,但曹植却以袁绍兄弟旧事为由拒绝曹彰的提议。黄初四年

  • 曹彰作战勇猛,膂力超群,他单挑厮杀的武艺又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曹彰,武艺,曹操,刘备,徐晃,刘封,黄忠,汉朝,三国

    魏武有异子,壮哉曹子文。邺下黄须儿,猛力绝万人。千军共一呼,执锐不顾身。力伏乐浪虎,生降轲比能。只为问玺授,文皇忌刚锋。宝剑悬蛛迹,雕弓日生尘。惜我好男儿,蹉跎几青春?广大三国迷们心中都存有一个遗憾,我们不难发现,在三国后半段,那些武艺高强,擅长在阵前单挑的猛将是越来越少了,激烈厮杀的场面屈指可数。

  • 曹家老三 ‘黄须儿’—— 任城王曹彰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曹彰,曹操,曹丕,刘备,汉朝,曹魏,三国,黄须儿,霍去病,任城王

    众所周知曹老板在生儿子这方面确实是有自己独特的天赋,而且最有意思的是这几位公子都在不一样的领域有着不同的天赋。老大曹昂年少随父出征熟读兵法擅长军略;老二曹丕精于算计,城府深城;老三曹彰虽然不爱读书但是曹小就立志为将,天生勇武过人号称可搏猛虎,臂力过人;老四曹植大家都知道大文人、诗人,七步成诗。而今天

  • 三国中打败赵云的猛将,连赵云都自叹不如,可惜“站错队伍”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赵子龙,姜维,诸葛亮,蜀汉,刘备,钟会

    在三国时期,有一名著名的蜀汉名将,人们称他为“常胜将军”,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赵云。赵云自幼有名师教授,实力非凡,然而在随诸葛亮北伐之时输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姜维。姜维是何许人也?又因何要坚持北伐最后落的惨死的下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吧。常胜将军赵子龙,英风锐气敌胆寒。赵云为人忠义,又

  • 刘备不愧是一代枭雄,一生不肯重用赵云,临终才告诉赵云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树人闲谈标签:刘备,赵子龙,一代枭雄,曹操,庞统

    说起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那真是多如过江之鲫,文臣武将灿若繁星,每一位都有一段独特的传奇经历。虽然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很多,但是能称得上是枭雄的却屈指可数,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应该就是曹操了。曹操作为实力最强大的一方,他身边当真是谋臣如雨,猛将如云,尤其是他那句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更是

  • 他是赵云的跟班,赵云死后深得诸葛亮赏识,指出姜维的致命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赵子龙,诸葛亮,姜维,刘备,赵云,三国,天文学家

    要说把,人品、武艺、道德、法令,胆气,此5者集于一身的大将,在三国时期,恐怕也只有赵云可以担当。赵云这个人,不但有七出七进,两扶幼主的佳话。更有着,“大臣局量,有着统观全局的眼光与见识”,被后世称之为儒将。赵云虽然有着忠义之名,但其实他一辈子是没有得到蜀汉朝廷的重用的,特别是刘备在世之时,老是让赵云

  • 赵云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别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始曼冬看萌娃标签:蜀汉,姜维,刘备,刘禅,关羽,黄忠,赵云,三国,赵子龙,曹操手下

    五虎上将,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的五位将军。分别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陈寿最早作《三国志》时,将五人并列合为一传,但还并未提出五虎上将的概念,而后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这五人被塑造成五虎将。在蜀汉五虎上将中,关羽和黄忠都在公元220年去世了。在关羽和黄忠之后,张飞于公元221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