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醉梦三国(四十七)任城王曹彰之死到底与曹丕有没有直接关系?

醉梦三国(四十七)任城王曹彰之死到底与曹丕有没有直接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1746 更新时间:2023/12/25 22:15:28

历史上的朝代更替往往伴随着阴谋诡计和骨肉相残,隋朝的仁寿宫变和唐朝的玄武门之变即是如此。在三国时代曹魏的政权更迭也隐藏着各种争权夺利的阴谋诡计,其中魏文帝曹丕从继承曹操王位到全盘掌握魏国政权的过程中对三个弟弟的处置更是充斥着各种骨肉相残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人们大多对于曹丕逼迫曹植的七步诗比较熟悉,而对曹丕的另外两个弟弟曹彰和曹熊却比较陌生。其实相对于被曹丕一步一步逼死的曹植,任城王曹彰的死亡更让人生疑。本章节我们就来剖析一下曹魏疑案中比较著名的任城王曹彰。

任城王曹彰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弟弟,陈王曹植的哥哥。在长子曹昂在宛城之战中战死后,曹操将卞氏扶为正妻,卞氏所生之子曹丕、曹彰、曹植和曹熊也就成为了曹操的嫡子。按照汉末时代嫡子继承家业的传统,这四个儿子都有继承曹操魏王爵位的资格。曹操在自己继承人的问题上一直很犹豫,最初倾向于曹植,后来也问过曹彰的想法,最后在贾诩的劝说下才立了曹丕为魏王世子。与早逝且在历史上默默无闻的曹熊不同,曹丕、曹彰和曹植这三人都很出色,在养儿子方面曹操甩了刘备和孙坚至少八条街。

在谈中国文学史的时候一定绕不开建安七子,而建安七子文学水平中最为杰出的卞氏曹氏父子三人。这个父子档可以和宋代的苏氏父子档媲美,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与曹操、曹丕和曹植不同,曹彰对文学并不感兴趣,他更喜欢打仗,做真正男子汉的事情。曹操曾经问过曹彰志向,曹彰的回答是"披坚执锐,身先士卒,建功立业"。曹彰天赋极强,弱冠之前就能徒手搏虎,双臂力大无穷,是天生的名将胚子。他爱好击剑和骑马,喜欢与人搏斗沙场血战,在军事上能力非常卓越。因此曹操对其非常看重,常常亲切的叫他"黄须儿"。

曹操文武双全,一生戎马生涯,除了自己的文学水平外,对自己的用兵之道也颇为自得,因此还写了本书叫《孟德新书》。曹彰继承了曹操在用兵打仗上的天赋,在个人武力上尤其出色,成为曹家二代中的佼佼者。当时在曹魏阵营中曹操总是拿曹氏和夏侯氏的将领与外姓将领对比,以激励他们奋勇作战。在这种比较和演武中,曹彰都表现得异常出色,甚至于力压家族老一辈的曹仁夏侯惇等人。有的人认为曹彰在内部比试中夺魁是因为大家看在他是曹操儿子的份上让他,然而曹彰在征战乌桓和匈奴时大破敌军就充分表现了其能力。

当时居住在并州以北,现在内蒙古附近的乌桓人造反,曹操派了曹彰去镇压。曹彰独自领兵北上,遇到乌桓人的军队后身先士卒,大破乌桓军队,一直追杀了两百里地。同时乌桓人请来帮忙的鲜卑人柯比能也被曹彰的作战威势吓到,率领几万大军请降,曹彰也就一举平定的北方的叛乱。后来东汉名臣蔡邕的女儿蔡文姬被匈奴王抓去当老婆,曹操与蔡邕是忘年交,与蔡文姬感情很深,于是去找匈奴要人。曹彰率领大军相随,在边境上与匈奴人对峙,几次小胜后让匈奴人知难而退,主动送还了蔡文姬。

可以说曹彰在军事上的能力超过了很多三国时候的名将,在三国第二代里面也只有马超和孙策能与之媲美,像刘禅、孙权、曹丕等人都弱爆了。由于他主动的向曹操表示对继承王位没有兴趣,而是更喜欢在外带兵征战,所以很早就推出了魏王世子的争夺。曹操封曹彰为鄢陵侯驻扎在长安,协助夏侯渊和张郃控制凉州、汉中和西域。在汉中之战时曹军连战连败,被人从天荡山一直打到斜谷口,几乎又是一个赤壁之战的结局。在最危难的时刻曹彰从长安带兵支援,在斜谷口大破追击来的刘封,并抵挡住了马超的追击,为曹操赢得喘息的机会。

曹操对曹彰的看重并不下于曹丕和曹植,即便已经决定曹丕为魏王世子,还是让曹彰统领长安十数万大军,可见对其的信任。曹操在洛阳去世后,曹丕在邺城即魏王位,曹彰带着自己的军马到洛阳奔丧。本来曹操去世前除了着急曹丕的班底贾诩、华歆、王朗等人嘱托外,还召了曹彰到洛阳的。可是还没等到曹彰抵达洛阳,曹操就去世了,所以曹彰并没有见到曹操最后一面。由于曹彰是带着军队前往洛阳的,所以后来流传出了曹彰意图夺位,在贾逵的劝说下退出的事情。在《三国演义》的这一段故事中,也沿用了这个说法。

在这个说法上,后来又流传出了曹彰意图扶曹植上位的谣言,这也为后来曹彰突然暴毙蒙上了一层阴影。《世说新语》上说曹彰之死是曹丕下毒毒杀的,而且还编造出了一则下棋时下毒的故事。故事说曹丕惧怕曹彰的用兵才能请曹彰下棋,并在下棋过程中吃的枣子上下毒。曹彰对其一无所知,吃了毒枣暴毙而亡。其实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因为曹彰到邺城朝拜曹丕是农业五月,那时候还不是吃枣的季节。而且故事中的破绽是卞夫人说"汝已杀我任城,勿复害我东阿。"曹植被封为东阿王是曹睿时代的事情,那时候曹丕已经死了。

事实上曹彰在洛阳奔丧以后就主动的交出了兵权,随着贾逵等大臣在邺城参加了曹操的葬礼后就回到了自己的封地鄢陵。他回到鄢陵后再也没有参与过国家大事,曹丕将其先后晋升为鄢陵公和任城王。在曹丕即位后的第三年,曹彰在鄢陵暴毙,于是又流传出了曹丕派人暗杀曹彰的事情。应该说从历史资料上来看,并没有曹丕派人暗杀曹彰的切实证据,可是身体最好的曹彰死在体弱多病且日理万机的曹丕和沉迷于酒色的曹植之前的确让人生疑。而且陈寿在《三国志》中对于曹彰在鄢陵用了"就国"这个特殊的词语就有些意思了。

众所周知陈寿在《三国志》中粉饰曹魏是政治正确的事情,而对曹彰却用了"就国"这种贬义的词语非常罕见。"就国"原意是让有爵位的人回他们的封地呆着,没有皇帝旨意不能离开。可是当时对"就国"的人管理极严,史书上常用"科禁甚严"来形容。在管理"就国"的方面,皇帝会派出"监国"的官员来监视王侯的一言一行。这里满包括日常行为、吃穿用住、甚至个人私生活都会一一向皇帝报告。试想曹彰在鄢陵过着这样的日子肯定很憋屈,甚至牢骚满腹。而曹丕是多疑且心狠手辣之辈,用七步诗的理由都想杀曹植的人,再派人杀曹彰也不意外。而且曹彰身体一向健壮,死时才三十五岁,没有过程记载,必定有人刻意掩盖其中缘由。因此即便没有切实的证据,但曹彰之死的事情上曹丕也脱不了干系。

标签: 曹丕曹彰任城王曹操曹植曹魏

更多文章

  • 曹操之子“黄须儿”曹彰,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曹操,曹彰,曹丕,张郃,徐晃,刘封,黄须儿,三国,汉朝,东汉,曹操麾下

    今天笔者就来和大家来聊聊曹彰这个年轻人。为什么说《三国演义》这部书特别值得大家一看呢,这里面可不仅仅是枭雄们战略的博弈,谋士们智慧的角逐,猛将们的捉对厮杀,还有许许多多人性上的东西。为什么我不喜欢《水浒传》呢?就是因为只有阴诡的出卖和残忍的屠戳,缺乏人性。而《三国演义》则充满了人性的光辉。曹彰也不例

  • 曹操死后,他的“黄须儿”曹彰拥兵10万,却为何不趁机反了曹丕?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曹操,曹彰,曹丕,黄须儿,曹植

    事实上,曹操去世后,曹彰确实是有反意的,他并不想曹丕继承大统!而他之所以最终并未付诸行动,和曹丕兵戈相见,则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确有反意的曹彰在不少的心目中,曹彰这个人就是个武夫,没什么弯弯绕绕,且曹丕和曹彰之间似乎关系还比较好,当年曹彰打了胜仗回来,曹丕还专门为他出谋划策,让他别在曹操面前太骄

  • 敢抓老虎尾巴揪大象鼻子的曹彰与蜀汉名将张飞赵云对决谁会赢?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曹彰,张飞,赵子龙,曹操,关羽

    在演义小说中,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而其中战功最卓著的,是过五关斩六将、一个人把河北四庭柱干掉了两个关羽关云长。当然赵云也是战绩骄人,长坂坡一战七进七出,“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而吕布在虎牢关前硬抗刘关张三人群殴而能逃活命,似乎更胜关羽一筹。但是演义毕竟是演义,在正史中,刘关张并没有参加虎

  • 曹操临死前为什么召曹彰而不是曹丕?-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曹操,曹彰,曹丕,曹魏,刘备

    公元220年,曹操抵达洛阳。在洛阳期间,曹操身患重疾,在临终前,曹操并没有召见太子曹丕,而是召在长安的曹彰来见。而曹彰未到,曹操已经病逝。曹操在临终前为什么不召太子曹丕而召了掌握兵权的曹彰?真的如有些演义中所写,是曹操临终改变了主意?想让曹彰扶持曹植即位嘛?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资治通鉴》里的相关记载。

  • 曹彰支持曹植继位,后来在洛阳暴毙,果真是曹丕用毒枣毒死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醉风文史标签:曹彰,曹植,曹操,诗人,曹丕用,洛阳市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在病重弥留之际,急召留守长安的曹彰前来洛阳,可惜未等曹彰到达,曹操就已经病逝。当时曹植在曹操身边,而曹丕在邺城,曹彰认为曹操急召自己返回洛阳,是为了让曹植继位,让自己手中的大军成为曹植继位的武力保障,于是曹彰劝曹植继位,但曹植却以袁绍兄弟旧事为由拒绝曹彰的提议。黄初四年

  • 曹彰作战勇猛,膂力超群,他单挑厮杀的武艺又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曹彰,武艺,曹操,刘备,徐晃,刘封,黄忠,汉朝,三国

    魏武有异子,壮哉曹子文。邺下黄须儿,猛力绝万人。千军共一呼,执锐不顾身。力伏乐浪虎,生降轲比能。只为问玺授,文皇忌刚锋。宝剑悬蛛迹,雕弓日生尘。惜我好男儿,蹉跎几青春?广大三国迷们心中都存有一个遗憾,我们不难发现,在三国后半段,那些武艺高强,擅长在阵前单挑的猛将是越来越少了,激烈厮杀的场面屈指可数。

  • 曹家老三 ‘黄须儿’—— 任城王曹彰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曹彰,曹操,曹丕,刘备,汉朝,曹魏,三国,黄须儿,霍去病,任城王

    众所周知曹老板在生儿子这方面确实是有自己独特的天赋,而且最有意思的是这几位公子都在不一样的领域有着不同的天赋。老大曹昂年少随父出征熟读兵法擅长军略;老二曹丕精于算计,城府深城;老三曹彰虽然不爱读书但是曹小就立志为将,天生勇武过人号称可搏猛虎,臂力过人;老四曹植大家都知道大文人、诗人,七步成诗。而今天

  • 三国中打败赵云的猛将,连赵云都自叹不如,可惜“站错队伍”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赵子龙,姜维,诸葛亮,蜀汉,刘备,钟会

    在三国时期,有一名著名的蜀汉名将,人们称他为“常胜将军”,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赵云。赵云自幼有名师教授,实力非凡,然而在随诸葛亮北伐之时输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姜维。姜维是何许人也?又因何要坚持北伐最后落的惨死的下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吧。常胜将军赵子龙,英风锐气敌胆寒。赵云为人忠义,又

  • 刘备不愧是一代枭雄,一生不肯重用赵云,临终才告诉赵云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树人闲谈标签:刘备,赵子龙,一代枭雄,曹操,庞统

    说起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那真是多如过江之鲫,文臣武将灿若繁星,每一位都有一段独特的传奇经历。虽然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很多,但是能称得上是枭雄的却屈指可数,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应该就是曹操了。曹操作为实力最强大的一方,他身边当真是谋臣如雨,猛将如云,尤其是他那句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更是

  • 他是赵云的跟班,赵云死后深得诸葛亮赏识,指出姜维的致命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赵子龙,诸葛亮,姜维,刘备,赵云,三国,天文学家

    要说把,人品、武艺、道德、法令,胆气,此5者集于一身的大将,在三国时期,恐怕也只有赵云可以担当。赵云这个人,不但有七出七进,两扶幼主的佳话。更有着,“大臣局量,有着统观全局的眼光与见识”,被后世称之为儒将。赵云虽然有着忠义之名,但其实他一辈子是没有得到蜀汉朝廷的重用的,特别是刘备在世之时,老是让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