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父异母的亲兄弟!
不过,嫡出的袁术从来就看不上庶出的袁绍。
但是,就是这个庶出的袁绍,因为一件事情的发生,成了袁氏家族的带头大哥,后来的家族地位比袁术还要“高”。
要把这些问题说清楚,就得从袁家的“四世三公”说起。
1、袁家的四世三公
袁家的四世三公,很牛逼,当时被无数人艳羡。
四世指的是袁绍之前的四世。
三公,则指的是袁家人在四世都有当三公的人,而三公指的是司徒、司空、太尉,担任这其中任何一个职务,都可以叫三公。
四世中的袁家第一世,掌舵者是袁安,此人是袁绍的高祖。
其实,在袁安这一代,已经是官三代了,爷爷是个县令。
因为受了爷爷的影响,袁安此人书读得很好,同时,对于人情世故、工作处理,都很有一套。
后来,袁安担任了汉明帝时期的司空、司徒。这就是袁家人的第一个显赫时期。可谁曾想,还能显赫四代。
四十世中的第二世,成就最高的是袁敞。
袁安有三个出众的儿子,分别是:袁裳、袁京、袁敞。
其中,长子袁裳最高担任了车骑都尉,次子袁京最高担任了蜀郡太守。
这两位都没有达到父亲的高度,可是,三子袁敞最高担任了司空。司空是三公之一。
所以,第二世的杰出代表是袁敞。
四世中的第三世,门面人物是绝对的天才。
第二世的袁裳、袁敞,子女还不如他们出色。
但是,袁京生了两个出众的儿子,大儿子叫袁彭,二儿子叫袁汤,袁彭也就当了个南阳太守,但袁汤太牛逼了,最高官位竟然做到了司空、司徒、太尉。
这是袁家人当中唯一一位将三个高层位置都坐了的人。
这个袁汤就是袁绍、袁术的亲爷爷。
四世中的第四世,出现两个三公。
袁汤有三个出众的儿子,大儿子叫袁成,最高官至左中郎将。
二儿子叫袁逢,这位最高官至司空。三儿子叫袁(yuán)隗(wěi),最高官至司徒、太傅。
这是袁家第一次出现同一辈里有两个三公。
而袁绍、袁术都是袁逢之子。可他俩地位完全不同。
2、袁绍本是庶出,可是命运转变了
在古代,一个家族势力的掌舵者一般就是长子,如果长子是庶出的,那就低一档次了。
袁逢有三个出众的儿子,分别是袁绍、袁基、袁术。
三个人当中,只有袁绍是庶出。
可想而知,袁绍一出生就要比袁术低一个等级。
但是,情况出现了,袁绍的伯父袁成没有子女,袁绍就此过继给了袁成。
于是,袁绍就成了长子长孙,而且算是“嫡出”,这地位,在袁氏家族不比袁术低。
从家族的嫡系情况来看,袁绍这一辈里,嫡出的兄弟中,袁术不是老大,是袁基。
因此,可以这么说,袁绍和袁基的家族地位可能都比袁术高。
但是,袁术不认同啊,庶出的同父异母的哥哥比“奴仆”的地位高不了多少。
袁绍本来是过继过去的,如果他的新爹袁成活得久一些,那么地位就会更高一些。
可是,继父兼伯父袁成早早就死了。
袁逢和袁隗的实力较强,活得比较久。因此,袁绍的地位在家族中看似不低,但对家族的实际影响力,还是不如袁术。
不怪乎,袁术要长期踩这个庶出的哥哥。
正因为,袁绍的身份略微尴尬一点,就决定了他必须自己努力奋斗。
当袁术过着锦衣玉食公子哥的时候,袁绍已经是年轻一辈中的翘楚了。
当袁术对于大的趋势还不太明了的时候,袁绍已经和曹操等人联合,形成了小团体,并开始反对宦官势力等。
袁绍带人诛杀了宦官,成为那个年代最有魄力的年轻人。
可是,董卓来了。有勇无谋的袁绍,和董卓撕破脸,跑出京城洛阳。
担心袁绍出去对自己不利,董卓封了袁绍一个渤海太守的职位。
很快,董卓失去了民心,十八路诸侯伐董卓,而袁绍因为一直和董卓对着干,而被推选为盟主。
袁绍当了盟主不要紧,京城里的袁家人,包括叔叔袁隗,弟弟袁基等人,统统命丧董卓之手。
十八路诸侯伐董卓没有成功,但袁绍却趁此机会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并雄踞河北,成为天下第一大军阀。
对于大哥袁绍的崛起,一个人不服,那就是袁术。
3、兄弟反目
袁绍当年和董卓闹翻后,逃出洛阳城。
而董卓为了拉拢袁术,要封为后将军,袁术也跑了。总之,弟兄两个都不愿意和董卓为伍。
袁术逃出京城后,利用袁家的影响力,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势力。
十八路诸侯伐董卓时,就有袁术的一支军马。
因为袁术家族实力雄厚,孙坚曾一度成为袁术的合作者兼第一号打手。
终于,袁绍和袁术闹翻了。
袁绍想立汉宗室刘虞新帝,而袁术看来,刘家气数已尽,自己有机会取而代之,因此拒绝另立新帝。
就此,袁绍和袁术彻底闹翻了。
当时,公孙瓒和陶谦和袁术站在了一起,但多数诸侯都站在了袁绍那边。
就此,袁术气得大骂:这些竖子不跟随我,反而跟随我家的奴仆吗?
不仅如此,袁术还写信给公孙瓒等人,讲述袁绍的庶出地位。
就此,兄弟俩不死不休,开战多次。
而袁术“麾下”第一号大将孙坚,和支持袁绍的刘表开战时,战死。就此,埋下了孙家和袁术分开的伏笔。
公元197年,袁术公然称帝,就此惹恼了天下英雄。
从这开始,先是孙策叛盟,接着吕布、曹操,先后攻击袁术。袁术大败,就如同丧家之犬。
此时,袁术后悔了,如果早早和哥哥在一起,该多好!
于是,袁术写信给袁绍,想要和哥哥袁绍联合,他宁愿成为哥哥辅助,并愿意将玉玺和帝号都归到袁绍那里。
袁绍同意了,并让袁术先和他的大儿子青州刺史袁谭汇合。此时,河北袁绍兵强马壮,如果袁术投奔成功,势力将再大一圈。
可惜,有人看出了其中的名堂,安排了拦截者,让袁术失去了北上的机会。这个安排拦截者的人就是枭雄曹操。
公元1999年夏,袁术在各种压力之下,看前途无望,急火攻心,口吐鲜血而亡。
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那看似实力强大的哥哥袁绍,也被曹操大败于官渡,最后死于202年。
兄弟两人的死期,只差三年。
如果,袁术早早看清楚了大局,或许,天下就是袁家的了,就没有后面的三国了,毕竟,袁绍、袁术发达的时候,曹操、刘备等人还不够看。
从古以来,最怕的就是窝里斗,最怕的就是兄弟反目,如此,就会便宜了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