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晋修仙传:大佬葛洪的“两把刷子”,带着举国上下做神仙美梦

魏晋修仙传:大佬葛洪的“两把刷子”,带着举国上下做神仙美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1284 更新时间:2024/1/19 23:49:20

中国道教对飞升长生的信仰始于战国时代,随着朝代更迭、时间流逝而逐渐成为华夏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其中,东晋著名道教学者和炼丹家葛洪就是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葛洪的著作《抱朴子》涉及道教、养生、哲学、医药、体育、军事等多个不同的领域,素有“小道藏”之称,是一部集大成之作,为后人研究道教文化提供了丰富且全面的一手文献材料。最重要的是,在《抱朴子·内篇》中,葛洪对前代的修仙方术、理论和炼丹方法进行了归纳整理,为魏晋时期神仙道教的建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抱朴子内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介绍道教理论、思想、仪式和方法,并对宇宙本体、人类本质、生活哲学、神仙之说、凡人修仙、养生之道、金丹炼制及斋醮科仪作出详细阐述和论证的道教经典。这部经典在我国道教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抱朴子内篇》可划分为五个大方面:首先,第一部分说的是道教的理论;其次,第二部分论证了神仙实有和修仙的可能性;接着,第三部分具体讲述了成仙的方式;然后,第四部分对儒道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第五部分详细列举了道教常用的典籍、符咒和法器。这部经典也是葛洪在魏晋时期,掀起修仙潮流的一个利器,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魏晋门阀的“求仙之路”

由于汉末灾祸频生,统治者的救灾举措频频失败,使中下层百姓对上层统治阶层产生了怀疑,以“天人感应”为中心的儒学神学体系不攻自破。为维护王朝的统治,统治者唯有寻找新的出路。而《抱朴子·内篇》所创建的神仙道教为迎合门阀士族,向上层统治阶级献上了一剂“良方”,那就是“长生”之说。

1、葛洪的“神仙”操作其一

新思想总是在政治分裂、军事动荡、思想崩溃的年代才能兴起和发展。因为正是这样的大背景下,孕育了新思想赖以成长和发展的土壤。政治集团内部的分裂使得新思想的萌芽得以幸存,而不被统治阶层直接扼杀在襁褓之中。

时局的动荡则使各个利益集团无暇顾及思想的传播所带来的后果,反而从各种思想中选择更符合自己的政治需求并加以利用,来完善自己的统治体系。旧思想体系的崩溃则使更多新的观点从旧的思想中吸取教训,使自己的思想体系更加的完善。纵观中国思想史,思想的繁盛时期往往处在时势动荡的年代,如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清末民初等等。

道教就是在某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创立,并在其后数个混乱的局势中加以稳固,最终得到盛行。道教创立之时,春秋战国时期的道教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老庄之学”。

道教发展到东汉末年,已演化为与农民起义活动紧密相关的道教思想,黄巾军起义就是以道家的《太平要术》的理论为基础,打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直至道教发展到魏晋南北朝,以葛洪为代表的神仙道教,将具有民间宗教性质的原始道教摇身一变,转化为符合豪强门阀士族利益的神仙道教思想。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强调单纯依靠外修方术和食用金丹是不能飞升成仙的,修仙还要讲究内修。也就是以忠孝仁和为本,积功行善,方可成就大道。正所谓“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又一说“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复中行一恶,则尽失前善,乃当复更起善数耳。故善不在大,恶不在小也”。

葛洪认为若是一人行善积德,“若不服仙药,并行好事虽未便得仙,亦可无卒死之祸矣”,即使不服丹药,不能飞升成仙,也能长生不死。

2、士族的“长生”心理

葛洪的另一个举措,是在《抱朴子》中强调出身的重要性。葛洪认为“仙骨”是修仙的首要条件,有“仙骨”之人才有修仙的资格。至于“仙骨”该如何判断,葛洪认为这取决于“结胎受气”之时所值的“星宿”。《塞难篇》有云:“命之脩短,实由所值,受气结胎,各有星宿”。

为了迎合魏晋世家大族的利益需求,葛洪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也就是推出“贵族道教”。在《抱朴子内篇》中葛洪解释,只有出身世家或贵族的人才“命属生星”,星宿为“生星”之人具有修仙的资质,就好比修仙小说里的“灵根”,灵根上等之人修炼速度快,也能够真正地飞升成仙。

这意味着葛洪所提出的神仙道教思想是在和封建纲常密切结合的情况下,也把握了世家大族的心理。第一,葛洪的所谓“神仙道教”,其实和董仲舒的“儒术”别无二致,都是披着一层宗教的皮,变相地宣传向百姓宣传三纲五常。比董仲舒的“儒学”更进阶的地方在于,葛洪的神仙道教结合了民间道教信仰的信众基础,加上迎合上层统治阶层利益的纲常伦理“教学”,成为上层统治者巩固统治的思想手段。

第二,葛洪的“贵族道教”理论,紧紧抓住了世家大族的心理,强调士族门阀的“高贵”之处,拉大了上层贵族阶级和中下层平民的距离,暗合了世家“高高在上”的心理。

中下平民的“长生祈愿”

魏晋南北朝时代,割据战争不断,连年的战火使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人口急速下降。在这令人窒息的黑暗中,却出现了一些微光。新的思想正是在如此混乱的时局中迸发出来。从百姓的角度出发,越是混乱的时局,更执着于追求心理寄托;这种寄托通常是宗教上的信仰和支撑,神仙道教就因此应运而生,最终成为魏晋百姓心中的终生寄托。

1、葛洪的“神仙”操作其二

在葛洪生活的东晋时代,司马氏与北方十六国屡次发生小规模战争,连年战火不断,很多百姓被迫背井离乡,走上流亡之路。在这种前路渺茫的情况下,中下层百姓的物质生活无法得到保障,只能寄托于满足精神上的诉求。

若是没有了得以寄托的精神诉求,那么这种环境下的人会因失去了精神依托而陷入极度的恐惧,中下层的百姓无不被迷惘、烦恼、焦虑、痛苦折磨的无法自拔。

也正是受到时代因素的影响,宣扬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才能够重新焕发生机,神仙思想给予中下层百姓一个可以追寻的目标——飞升成仙。“飞升”之梦的出现使人们可以摆脱长期被死亡的风险笼罩的阴影,同时被这个切实的、操作性强的目标所驱动,客观上缓解了人们心灵上的恐惧感。为了追求长生,中下层百姓也纷纷做起了“修仙梦”,模仿汉代帝王炼制丹药以服用,修习《抱朴子内篇》中所记载的各种神仙方术,长生不老成为了他们生活的原动力。

2、百姓的“长生”需求

与民间道教不同的是,葛洪所创立的神仙道教最大的成功在于售卖所谓的“长生不老”这一概念。民间道教从早期道教中脱胎,时至今日仍在我国民间盛行,核心思想就是主张解除信众的病痛,同时还能使信众的下一代多子多孙、家族繁荣。

也就是说,民间道教售卖的是“家族利益”这一概念,而神仙道教的“长生”却适用于所有人,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儿,卖的是一个“个人利益”的服务。自然而然,切合所有人的心理,神仙道教由此在民间迅速崛起。

同时《抱朴子内篇》所倡导的纲常伦理,由于披上了一层“长生”的外衣,时人莫不争相追求。中下层百姓重拾了生活的希望,争相行善积功,争做孝子贤孙。可以说,葛洪向百姓售卖的“神仙思想”从大方向上重整了混乱的社会秩序,使社会风气为之一肃。

葛洪就像是道家业内的“最佳销售员工”,用同一个概念,以不同的方式向两类不同的“顾客群体”展现,完美地抓住了两者的共同心理,成功将神仙道教推上了巅峰,一时风头无量。在其后的时间里,神仙道教不断壮大,信众遍布全国,出现了人人修习神仙方术,服用金丹的奇景。

总结

魏晋时期利益集团内部斗争,时局混乱动荡,百姓流离失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物质文化停滞不前,新的思想却不断从黑暗中迸发出火花。以葛洪为代表的神仙道教从中脱颖而出。为满足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需求,它宣扬纲常伦理,从而获得贵族认可。

同时紧紧抓住士族门阀和平民百姓的共同心理需求,宣传“修仙长生”的理论和方法,促使更多的人修习神仙方术,炼制并服用丹药,一时间修仙之学风靡东晋社会的各个角落。世人无不祈愿长生不死,纷纷追求飞升成仙。

参考文献:

1、《皇甫嵩朱儁列传》

2、《葛洪神仙道教教育思想探微》

3、《抱朴子内篇》

4、《塞难》

标签: 葛洪道教神仙抱朴子内篇道家成仙

更多文章

  • 没有狂犬疫苗的古代,人被疯狗咬了怎么办?葛洪:别慌,我有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葛洪,狂犬病,狂犬疫苗,疫苗,疯狗,病毒

    引言中国医学在世界上一直享有盛誉。从古至今,我国医术高明的大师级人物有很多,比如张仲景、扁鹊、华佗等等。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有过记载;“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由此可见,古代医学之高深精妙

  • 民间故事:葛洪寻井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葛洪,仙翁,泉水,住持,方丈

    在南明山雄伟的石梁后面,有一口清澈见底的水井,名叫“仙翁井”,也叫“炼丹井”。据传,这就是葛洪当年在这里炼丹时所用的水井。这一年,葛洪来到浙江,在杭州葛岭住了一些日子,后又沿括苍山脉来到浙南的南明山,南明山的景色十分秀丽,有无数奇洞妙穴,是炼丹的好地方。炼丹首先要有好泉。葛洪为了寻觅一口好泉眼,就折

  • 屠呦呦发明疟疾方受他的医学著作的启发,将军医生葛洪的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葛洪,屠呦呦,肘后备急方,疟疾,道家

    晋永兴元年(304年),葛洪加入吴兴太守顾秘的军队,任将兵都尉,击败了乱军石冰所部,升为伏波将军。此时他只有20几岁,无意于功名,只想前往洛阳,“搜求异书,以广其学”。葛洪是东晋时期道教领袖,也是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他出身于江南士族,祖父曾任三国吴国太子的老师,父亲做过晋朝太守,

  • 乌龟示意包公跟着它,来到枯井跳了进去,发现早就去世的葛洪

    历史解密编辑:煮茶论史标签:葛洪,乌龟,银子,包公,农夫,尸身

    煮茶论史,专注民间故事分享,关注账号,欣赏更多故事!北宋时候,在浙江有一人名叫葛洪(此人不是炼丹的那位),葛家也算是小康之家,平日里吃喝不愁。葛洪并不像一些人,仗着有钱不做好事,恰恰相反,这个人心地善良,乐善好施。乌龟流泪,葛洪善心放生有一天,葛洪到街市上闲逛,碰到一个农夫提着篮子在卖乌龟。只见那乌

  • 姜维群 | 葛洪和诺贝尔奖青蒿素

    历史解密编辑:艺趣观察标签:葛洪,中药,姜维群,青蒿素,屠呦呦,肘后方,医学家,科学家,诺贝尔奖,历史学家,肘后备急方

    《空山知春图》欣缘道人 作葛洪和诺贝尔奖青蒿素作者:姜维群我们总喜欢说中医神奇、中药神奇,其实中国的古人神奇。试看第一位获诺贝尔获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就是翻阅了大量的中医药古代典籍,发现了1700年前的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一句话,提取出来抗击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神奇吧?其实是生于西晋死于东晋

  • 敬葛堂: “小仙翁” 葛洪

    历史解密编辑:肖克喜欢吃美食标签:葛洪,道教,小仙翁,抱朴子,葛仙翁,敬葛堂,医学家,科学家,化学家,历史学家,肘后备急方

    敬葛堂: “小仙翁” 葛洪葛洪的简介葛洪(283—363),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市)人,东晋时期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你能相信一个人入世可以封侯拜将,济世可以医道救民,出世可以修道成仙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探寻葛洪传奇的一生。葛洪的传奇故事葛洪少小就嗜好学习

  • 我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应该感谢1600多年前的葛洪

    历史解密编辑:手腕绣花吗标签:屠呦呦,葛洪,诺贝尔奖,青蒿素,获得者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幸运小太阳:“幸运旭日d”,一个【专注生活】【热爱生活】的自媒体写作者。点击右上方“关注”,让我们一起,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吧!大家都知道,诺贝尔奖,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个奖项,每年颁发给在相应领域为人类做出重大大贡献的人。诺贝尔奖牌诺贝尔奖(瑞典语:Nobelpriset,英语:

  • 国鼎竹盐文化起源:葛洪老祖的传奇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国鼎天养标签:葛洪,道家,葛仙翁,神仙传,抱朴子,肘后备急方

    葛洪老祖,作为竹盐的发明人,一直是竹盐文化的精神符号和图腾。今天,当我们回首1700多年的时光,再次审视葛洪老祖的一生点滴,仍不免深受震撼。少时多磨难:破败世家的麒麟子葛洪出身江南士族,是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原本是名门望族,但是东晋的改朝换代,让这一前朝老臣之家渐趋没落。投胎到破败世家,葛洪正赶上高

  • 葛洪升:浙江原省长,主政宁波,活到90岁,离世百姓自发为他送行

    历史解密编辑:影子的历史标签:山东,百姓,葛洪升,宁波市,浙江省委

    他的一生,是看着新中国成长的一生。15岁参加工作。17岁加入党组织,一生都为了中国的解放和发展发光发热。他就是以九十岁高龄离世后获得百姓自发送行的浙江省长,葛洪升。你要说国家的发展就不能只说个别官员的努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因为党培养出一批一批又一批的好干部,继往开来,才得以神州大地又重新唤起生机。

  • 吴都故里新“葛洪” 一根银针治百病

    历史解密编辑:鸣逺之声标签:葛洪,吴都,针灸,抑郁症,治疗

    吴都故里新“葛洪” 一根银针治百病-------来自湖北省中医院武东院区针灸科的报道(一)公元 307-312 年(东晋永嘉年间),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术家葛洪(人称葛仙人),在湖北鄂州市葛店结庐炼丹,“葛仙镇”由此得名。葛洪在流寓鄂州的几年里,在洪道乡(现石山、新庙、燕矶、泽林一带)和神山乡(现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