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间故事:葛洪背母逃难

民间故事:葛洪背母逃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萌的很呐 访问量:3848 更新时间:2023/12/20 19:22:22

很久很久以前,在东海的一个海岛上,连年战争,兵荒马乱,弄得人心不正,世风日下。结果,惊动天庭,玉帝降旨,派八仙中的吕洞宾下凡查访。

吕洞宾下凡后化身成银须白发,弯腰驼背的老翁,来到岛上开了一家油店。店前高高挂一块招牌,上写四个大字:“如海油店”。大门上还贴了对联一副:进门买油随君灌,解囊付钱任尔愿。

不久,整个岛上都传开了,远近人家,提瓶拿罐,背壶担桶,纷至沓来。一进油店,都争先恐后地把油灌得满满的,只三两个人拿出些零星铜钱,其余人都分文不给。老翁看后,心里感叹不已,果然,世上贪心之人多如,清白的人有几个?但也不声张,静观变化。

一天,油店来了个十二三岁的男孩,衣服破旧,右手拿着一只缺口的碗,左手拿着五个铜钱。他先把铜钱一个一个地放在柜上,然后盛了值五个铜钱的油就走出店堂。老翁看到这孩子的举动,急忙拉住他和气地问道:

“小哥,你怎么只盛这点油啊?”

“我只拿出五个铜钱,所以只能盛这些。”小孩回答说。

老翁见他人小气正,说话有理,试探道:“哟,这油店的油随你盛,随你灌,付不付钱随你便,你为什么不多盛点去?”

“我娘说过,穷要穷得清白,人要做得正派,一个钱只能换一个钱的货,不能有非分之想。”小孩很认真地说。

老翁微微一笑,暗暗钦佩。他又问道:“小哥,你姓甚名谁,家住何方?府上还有何人?”

“小的姓葛名洪,俺娘给人家帮佣,家里只有我娘儿两个。"

老翁听了,连连叹息。走近小孩身旁低声道:“小哥啊,你可知道,不久这里就要发生大劫难。以后你若看到街后大石坟前两只石狮子的眼睛出血,就立即背上你娘向西逃奔,切记切记。”

葛洪听了,将信将疑,但看到老翁的神态诚恳,也就记在心上,回家去了。

第二天,油店就歇业了,老翁也不知去向。

葛洪回到家里,把老翁说的话,告诉了娘。他娘也感到奇怪,于是就天天叫葛洪去看那两只石狮子。

正巧,有个屠夫,看到葛洪每天在坟前察看石狮子,觉得奇怪,于是就问他为啥如此。葛洪把事情的始末说了一遍。

屠夫听了,哈哈大笑说:“天下哪有这样奇事?”边说边走了。就在第二天一早,屠夫故意将猪血抹在石狮子的眼睛上,想取笑和捉弄葛洪。不多久,葛洪果然来了,当他走到坟前,不禁“啊”的一声惊叫,不好了,石狮子眼睛果真出血了!边说边急忙掉转头,直奔回家里背起老母,拔脚朝西飞奔。这时,天空忽然阴云密布,罩得大地一片昏暗。刹时间,电光闪闪,雷声隆隆,狂风骤起,暴雨如注。阵阵巨响,山倾屋倒。回首张望,所过之处,顿成汪洋,汹涌的波浪,由东而西滚滚而来。

葛洪惊得脚不点地地背着娘急步而逃,顾不得山高路险,接连奔了三天三夜,直累得气喘如牛,汗流如注,头晕眼花,简直快要垮了。可背后的大水滚滚而来。他娘见此状,凄声叫道:“儿啊,你背着娘,跑不快,连累你,娘已这般年纪了,你还是独自逃生去吧,不要管娘了!”

“娘,快别说这样的话,不管是死是活,娘儿俩总得在一起啊,我决不会把娘丢下不管!”葛洪说完仍背着娘向西疾走。

不知道走了多少路程,也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迎面见一座峻岭,母子俩疲惫不堪,倒在岭下。说也奇怪,这时乌云四散,雷声转弱,背后的汪洋波涛也渐趋平静。等到母子俩走上山顶,已是天空明净,阳光普照,风平浪静了。

葛洪娘俩再往南行,走到灵峰山麓,看到这里山清水秀,林木苍郁,山花遍野,是一个幽深的好去处。于是,就在山腰搭间茅屋,定居下来。但异乡客地,举目无亲,家里又空无一物,做娘的难免伤心犯愁。葛洪忙宽慰道:“娘,你不要着急难过,孩儿已是十多岁的人了,即日上山打柴卖钱,侍奉母亲,也就是了。”自此,葛洪母子就以打柴为生。

这年冬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分外寒冷。满山的柴草都被冻得枯萎。为着生计,葛洪还得上山打柴。谁知跑遍了大山小沟,却找不到一束可砍的柴草。没奈何,葛洪只得懒洋洋地走下山来。走着,走着,不意看到下面溪坑旁长着一丛芦草,郁郁葱葱,十分茂盛,心里不禁一热,立刻奔过去,把它砍下来。不多不少,刚够一担,于是就喜滋滋地挑回家来。第二天,葛洪上山路过那里,不觉呆了一下:只见这丛昨天曾被砍得精光的芦草,今天又长得如昨天一样郁郁葱葱。于是葛洪又把它砍了下来,挑回家去。就这样,他天天到那里,天天砍一担复生的芦草挑回家来。

几天以后,葛洪就把这一奇事告诉了娘。他娘听了也感到新奇,给儿子出了个主意:“儿啊,我看索性把它连根掘来,种到我家屋前,砍卖起来,岂不方便多了?”葛洪一听,觉得有理,遂点头应允。高高兴兴地上山来到这丛芦草前轮起板锄就掘呀,掏呀,掏呀,掘呀。一会儿,“蓬”的一声响,被掘的土坑里冲出白光一道。葛洪定睛一看,土坑正中有一颗晶莹透亮、滚圆溜顺、银光熠熠的明珠,足有鸡蛋那么大。葛洪惊喜不已,小心翼翼地拿起这颗明珠,藏进怀里,跑回家来告诉娘亲。

说起这颗大明珠,来历委实匪浅。其实是吕洞宾见葛洪至诚至孝,决心度他成仙,便向龙那里要来龙珠一颗,埋于芦苇根下。

葛洪娘见儿得奇宝,欢喜非常,嘱其藏放在破柜里。没想到第二天拉开柜门一看,竟都是黄澄澄的金,白花花的银。把它放到空衣箱里,过一天,衣衫满箱。把它放在谷仓里,谷满仓,把它放到米缸里,米满缸……葛洪家里骤然富了起来。但母子俩仍是和过去一样勤勤俭俭过生活,家里的金银财宝,衣衫粮米,全部救济给贫苦的人们。就这样,冬施被,春舍布,病捐药,荒年赈米粥,平日修桥、铺路造凉亭,方圆百里,人人传诵,个个敬仰。

谁知祸从天降。当地有个姓傅的老财,闻听葛洪家里有颗稀世明珠,能要啥有啥,不禁眼红手痒,就与官府相勾结,企图抢夺明珠,占为己有。

那天,傅老财率领打手、差役,各拿刀枪棍棒,如狼如虎,直扑葛洪门前。葛洪走出门外,拱手说道:“各位驾到,不知有何见教?”

“嘿,装什么蒜?你施用妖法,笼络百姓,煽动民变,图谋不轨。如今奉了县太爷之命到此,你快把那妖珠交上来!”傅老财气势汹汹地威吓着。

“我那珠子,一不是抢的,二不是偷的,乃上天所赐,于王法有什么相干呢?”葛洪据理力争。

傅老财一听他家里果然有明珠藏着,心中大喜,吩咐手下道:“快给我进去搜!”众打手差役一拥而入,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翻箱倒柜,掀缸揭锅,闹得个鸡飞狗上屋,却不见那珠子的一点踪影。傅老财贼眉一皱,贼眼一溜,心想屋里搜遍不见,莫非那明珠在他娘儿俩身上?于是又喝令打手往葛洪身上搜查。这一下可把葛洪急坏了,因为前一天,葛洪风闻傅老财串通官府,要来搜抄明珠,所以把它紧紧藏在贴胸的袋里。现在众打手真要搜身,不由得情急生智,猛地朝山上奔去,边奔边把袋里的那颗明珠拿出来含在嘴里,以防被夺走。

葛洪心急火燎,拼命奔跑,刚想喘口大气,谁知“咕噜”一声把明珠咽进了肚里。顿时,身体猛地长高,脚下就像生了风一样,把那伙追来的人甩得远远的。但他马上感到浑身燥热,口中渴得似要喷出火来,就径自奔到溪边,伏下身大口大口地喝起水来,没几口竟把那条溪水喝得精光。整个身体又宛如堕在云中,摇摇晃晃,飘飘荡荡。葛洪就地一滚,忽地变成了一条五色金龙,浑身鳞光灿灿,两目闪闪如电,昂首摆尾,掉头往回飞。那伙人还闹不清是怎么回事,金龙已飞到他们的头上,张开大口,“呼——”地喷出一道水柱来。其白如练,其急如瀑,劈头盖脑地喷得这班恶棍们头破血流,折腿断臂。那个贪心的傅老财,被喷得跌下深谷,撞在岩石上,一命呜呼。

葛洪娘也颤巍巍地赶了上来。一见儿子化成金龙,斗倒了老财,心中惊、喜、悲、急交集一起。那条五色金龙从云端里飞舞而下,来到娘的跟前,摇了三次头,摆了三次尾,复又扭转龙头,腾空飞去。葛洪娘连声招手高喊:“葛洪我儿,你莫走呀,你莫走呀!”金龙听了娘的话,频频回首,大有依依不舍之情。不久便一声长吟,径直朝东海飞腾而去。

从此,葛洪娘日夜想念儿子,常常来到山岗上眺望呼喊:“我儿啊,你在哪里?葛洪啊,你在哪里?”说也奇怪,每次娘一喊叫,海上就云雾升腾,白浪排空,一条五色金龙跃出水面,矫健如飞地越过金塘江,游至下三山,来与娘遥遥相会。这其间,娘叫几声儿,金龙就点几次头,然后回首入海。

以后,人们就把葛洪娘眺望金龙的那个山岗,取名为“望洋岗”,别称“茅洋岗”。

很多年过去了,葛洪娘也早已过世。然而,他娘儿俩的故事,却被世代传诵。后人为表示崇敬和纪念,在灵峰山建起禅寺,敬奉葛洪为仙,尊称葛仙翁;又在望洋岗上建起了望洋庙,敬奉葛洪之母,香火历千百年而不衰……

标签: 葛洪明珠屠夫民间故事吕洞宾

更多文章

  • 魏晋修仙传:大佬葛洪的“两把刷子”,带着举国上下做神仙美梦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葛洪,道教,神仙,抱朴子内篇,道家,成仙

    中国道教对飞升长生的信仰始于战国时代,随着朝代更迭、时间流逝而逐渐成为华夏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其中,东晋著名道教学者和炼丹家葛洪就是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葛洪的著作《抱朴子》涉及道教、养生、哲学、医药、体育、军事等多个不同的领域,素有“小道藏”之称,是一部集大成之作,为后人研究道教文化提供了丰富且全面的

  • 没有狂犬疫苗的古代,人被疯狗咬了怎么办?葛洪:别慌,我有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葛洪,狂犬病,狂犬疫苗,疫苗,疯狗,病毒

    引言中国医学在世界上一直享有盛誉。从古至今,我国医术高明的大师级人物有很多,比如张仲景、扁鹊、华佗等等。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有过记载;“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由此可见,古代医学之高深精妙

  • 民间故事:葛洪寻井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葛洪,仙翁,泉水,住持,方丈

    在南明山雄伟的石梁后面,有一口清澈见底的水井,名叫“仙翁井”,也叫“炼丹井”。据传,这就是葛洪当年在这里炼丹时所用的水井。这一年,葛洪来到浙江,在杭州葛岭住了一些日子,后又沿括苍山脉来到浙南的南明山,南明山的景色十分秀丽,有无数奇洞妙穴,是炼丹的好地方。炼丹首先要有好泉。葛洪为了寻觅一口好泉眼,就折

  • 屠呦呦发明疟疾方受他的医学著作的启发,将军医生葛洪的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葛洪,屠呦呦,肘后备急方,疟疾,道家

    晋永兴元年(304年),葛洪加入吴兴太守顾秘的军队,任将兵都尉,击败了乱军石冰所部,升为伏波将军。此时他只有20几岁,无意于功名,只想前往洛阳,“搜求异书,以广其学”。葛洪是东晋时期道教领袖,也是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他出身于江南士族,祖父曾任三国吴国太子的老师,父亲做过晋朝太守,

  • 乌龟示意包公跟着它,来到枯井跳了进去,发现早就去世的葛洪

    历史解密编辑:煮茶论史标签:葛洪,乌龟,银子,包公,农夫,尸身

    煮茶论史,专注民间故事分享,关注账号,欣赏更多故事!北宋时候,在浙江有一人名叫葛洪(此人不是炼丹的那位),葛家也算是小康之家,平日里吃喝不愁。葛洪并不像一些人,仗着有钱不做好事,恰恰相反,这个人心地善良,乐善好施。乌龟流泪,葛洪善心放生有一天,葛洪到街市上闲逛,碰到一个农夫提着篮子在卖乌龟。只见那乌

  • 姜维群 | 葛洪和诺贝尔奖青蒿素

    历史解密编辑:艺趣观察标签:葛洪,中药,姜维群,青蒿素,屠呦呦,肘后方,医学家,科学家,诺贝尔奖,历史学家,肘后备急方

    《空山知春图》欣缘道人 作葛洪和诺贝尔奖青蒿素作者:姜维群我们总喜欢说中医神奇、中药神奇,其实中国的古人神奇。试看第一位获诺贝尔获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就是翻阅了大量的中医药古代典籍,发现了1700年前的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一句话,提取出来抗击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神奇吧?其实是生于西晋死于东晋

  • 敬葛堂: “小仙翁” 葛洪

    历史解密编辑:肖克喜欢吃美食标签:葛洪,道教,小仙翁,抱朴子,葛仙翁,敬葛堂,医学家,科学家,化学家,历史学家,肘后备急方

    敬葛堂: “小仙翁” 葛洪葛洪的简介葛洪(283—363),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市)人,东晋时期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你能相信一个人入世可以封侯拜将,济世可以医道救民,出世可以修道成仙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探寻葛洪传奇的一生。葛洪的传奇故事葛洪少小就嗜好学习

  • 我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应该感谢1600多年前的葛洪

    历史解密编辑:手腕绣花吗标签:屠呦呦,葛洪,诺贝尔奖,青蒿素,获得者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幸运小太阳:“幸运旭日d”,一个【专注生活】【热爱生活】的自媒体写作者。点击右上方“关注”,让我们一起,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吧!大家都知道,诺贝尔奖,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个奖项,每年颁发给在相应领域为人类做出重大大贡献的人。诺贝尔奖牌诺贝尔奖(瑞典语:Nobelpriset,英语:

  • 国鼎竹盐文化起源:葛洪老祖的传奇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国鼎天养标签:葛洪,道家,葛仙翁,神仙传,抱朴子,肘后备急方

    葛洪老祖,作为竹盐的发明人,一直是竹盐文化的精神符号和图腾。今天,当我们回首1700多年的时光,再次审视葛洪老祖的一生点滴,仍不免深受震撼。少时多磨难:破败世家的麒麟子葛洪出身江南士族,是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原本是名门望族,但是东晋的改朝换代,让这一前朝老臣之家渐趋没落。投胎到破败世家,葛洪正赶上高

  • 葛洪升:浙江原省长,主政宁波,活到90岁,离世百姓自发为他送行

    历史解密编辑:影子的历史标签:山东,百姓,葛洪升,宁波市,浙江省委

    他的一生,是看着新中国成长的一生。15岁参加工作。17岁加入党组织,一生都为了中国的解放和发展发光发热。他就是以九十岁高龄离世后获得百姓自发送行的浙江省长,葛洪升。你要说国家的发展就不能只说个别官员的努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因为党培养出一批一批又一批的好干部,继往开来,才得以神州大地又重新唤起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