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董卓为何一手好牌打烂了?看清历史真相,才发现董卓根本没有胜机

董卓为何一手好牌打烂了?看清历史真相,才发现董卓根本没有胜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1229 更新时间:2024/2/17 6:17:52

客观讲,董卓的形象有很大被妖化的成分(喜欢拿道德说事的人先别急着开喷),他的失败有个人的失误,但从根子上讲,他出现在了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因此,历史赋予董卓的使命是破坏,而不是重建。

通常认为,董卓亡于人心离散,理由无非以下几点:擅权专政,失去臣僚之心;残忍好杀,失去百姓之心;取代皇权,失去天下人心;自私好色,失去拥趸之心。

其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曹操专权玩弄皇帝一点不逊色于董卓;底层百姓只在生存底线起作用,从来不是政治的主人;看看董卓死后,关西军阀祸乱天下,才知道董卓的领导力有多强。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别表面现象迷惑,更不能轻信史书脸谱化的记载方式,“刨根能力”是我们洞悉历史真相,实现“读史明智”的唯一途径。

从董卓失败的几个关键事件说起

1.废立皇帝

董卓挟持少帝刘辩进驻洛阳后,最骇人听闻的一件事,就是废掉少帝改立刘协,同时处死了何太后。

有人说董卓想立一个傀儡皇帝,便于擅权,同时以此树立个人权威。

这个说法漏洞很大,其一,董卓进京后,急需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支持,以他的兵威,树立权威顶多是锦上添花。事实上,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要远远大于权威的建立,董卓有那么蠢吗?

其二,董卓立汉献帝刘协,其中有一个理由是刘协更聪慧,比刘辩更具人君气度。问题来了,既然想立傀儡,刘辩不是更适合吗?为何要改立聪明的刘协?逻辑不通。

2.滥杀士大夫

其实董卓的初衷,是想拉拢士大夫阶级对他的支持,为此他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他第一时间解除党禁,大力提拔在党锢之祸中受到贬黜的士大夫。有些人不愿意配合,比如蔡邕,董卓不惜以恐吓的手段,强迫他为朝廷效力。

面对跟他翻脸的袁绍、袁术等人,董卓也拿出了极大的耐心,不光没有追责,还对外逃的他们授以官职,企图让他们回心转意。

即便如此,士大夫阶层对他的反对声依然强烈,有些人外逃,有些人勾结地方势力,企图以武装推翻董卓。董卓由此大开杀戒,准确说,不能指责他滥杀,比如袁隗被灭族,时间节点选择就很玩味。

其实历史上权臣遍地,他们为何不像董卓那么悲催呢?

3.屠戮京师

董卓最惨绝人寰的一件事,就是迁都长安前,对京师洛阳,及周边地区实行“三光政策”。大军离开洛阳后,曾经的花花世界洛阳变成了鬼城,从皇宫到民宅一片焦土,从官宦到百姓,人去屋空。

几年后,汉献帝还都,不得不挖野菜充饥,官员们大量饿死。这个细节也表明,洛阳被董卓搞成了货真价实的废墟。

纵兵劫掠不罕见,可是董卓为何要把洛阳变成鬼城?驱赶老百姓到关中,其实是一件很费力的事,他为何要这么做?劫掠财物肯定是解释不通的!

4.困守郿坞

坞堡是民间用于防守盗贼的防御性建筑,董卓修建了占地相当于今天四十亩地大的郿坞,这个举动实在太烧脑,他就是帝国第一人,皇宫几乎都是他家后院,哪个盗贼敢抢他?

更难以理解的是,董卓从洛阳杀到长安,一直屠刀不停,是什么导致他“精神失常”?

甚至董卓的死,也充满谜团,吕布真的会因为一个婢女跟董卓翻脸?王允的离间计真的那么管用?

以上事件,是董卓败亡的几个关键点,如果目光仅仅盯在肤浅的解释上,根本看不清历史真相。

关键事件的真相解析

我以个人的理解,对已上事件作如下解读:

1.废立皇帝,是董卓砍断皇权政治基础的一步妙棋

其实刘辩和刘协,从个人角度来说差异不大,所谓聪明愚笨都是借口。刘辩有一个刘协不具备的优势——何氏外戚势力。

董卓进京后,虽然何进、何苗都死了,别忘了何太后还在,围绕在何氏周边的士族集团势力还在。按照东汉的惯例,太后有临朝听政权,只要何太后在,何氏势力可以重建,这显然不符合董卓的利益诉求。

刘协则不一样,他的母亲早被何太后杀害,他的舅族是平民,汉献帝登基后多方寻找,才找到自己的舅舅。所以,刘协就是政治孤儿,便于控制。

这才是董卓立刘协,并且杀掉何太后的原因。

以事后的眼光看,董卓这一步犯了个错,他没有认识到废立皇帝,会让他与士族集团矛盾走向不可调和。他也高估了武力对政治的影响力,满以为屠刀之下,所有人都会低头。

2.关东豪门士族集团,是董卓无法媾和的政治势力

有人可以低头,但是只有一类人不可能低头——关东豪门士族集团。

东汉跟任何一朝都不同,它是皇权与豪门士族共治天下的模式。这些豪门士族的待遇也不一样,洛阳周边的关东集团,才是帝国的政治核心,比如袁氏、杨氏、荀氏、陈氏等。

关东豪门集团是一个利益整体,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抱团与排外。董卓很不幸,他是西凉陇西士族集团一员,跟关东士族尿不到一个壶里。

董卓以武力挟持皇帝,不光创造了军阀势力干预政治的恶例,还强行夺取了原本属于关东集团分享皇权的政治待遇。所以,无论董卓做什么努力,关东豪门士族都不可能对董卓低头,无关品行。

董卓最后杀了袁隗,就是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干脆决裂!

3.洛阳变废墟,是董卓对关东豪门集团的釜底抽薪

把洛阳彻底摧毁,虽然很丧心病狂,但符合董卓的政治利益,他要彻底毁掉关东士族集团的政治大本营。

拉拢不行,董卓只有一个办法,迁都长安,把政治中心迁到离陇西(西凉)集团更近的关中。为了彻底除根,他决定让洛阳变废墟,把百姓全都强迁关中。这一招狠毒,相当于为了抓捕猎物,不惜放火烧山。

所以,我们不能把董卓的劫掠,仅仅看作是贪财,其目的远比谋财还要歹毒!

4.郿坞是董卓失去西凉集团支持后的最后疯狂

跑到长安的董卓,为何依旧疯狂呢?很简单,他发现“家乡人民”也不支持他。

再次重申,东汉的政权基础是豪门士族集团,董卓迁都长安,就是希望得到关中豪门士族集团的支持。那么,关中集团为何也对他紧闭大门呢?

因为董卓犯了一个忌讳,他依靠武装干预政治,破坏了豪门士族集团政治斗争的潜规则。豪门集团之间有冲突,也有合作,都是在规则可控范围内,基本的诉求是天下不能乱,天下乱就损害了豪门集团的集体利益。

董卓的行为,让他已经变质为军阀势力,军阀的介入,必然导致政治环境的破坏,动了豪门集团利益的根。

最典型的就是皇甫嵩,虽然表面臣服于董卓,其实心怀不甘。同样的还有盖勋、李肃等人。董卓曾经在宴席上,一次性处死数百名北地郡反叛者,又以反叛为罪名,大量诛杀关中旧贵族。可见董卓与西凉集团、关中集团已经彻底翻脸。

王允之所以被董卓选中出任司徒,就是因为他是河东人,不属于关东集团,从地缘上看,属于西凉集团。

愈演愈烈的反对声,令董卓也胆寒,修建郿坞,很显然是在做最坏的打算,所谓要东征,只是骗人的口号,亦或是给自己打气而已。

吕布是安定郡人,同属西凉集团。我们发现,董卓阵营的核心骨干,基本都是西凉寒族,甚至包括他自己,也算不上西凉豪族。

个人认为,王允、吕布、李肃等人之所以要刺杀董卓,就是见到董卓离豪门集团远走越远,成了没有根基的浮萍,失败在所难免。所谓桃色新闻,只是文学作品的点缀,怎么能左右得了政治走向呢?

董卓败亡的历史根源

到此,我们可以用三句话总结董卓的失败:

董卓的身份,决定了他融入不了东汉政治生活的核心层,失去关东豪门士族集团支持的他,注定他只能做东汉秩序的破坏者,而不是建设者。

董卓以军阀介入政治的做法,让他站在了关中豪门士族集团的对立面,所以董卓虽然离开了洛阳虎穴,却又掉进了关中狼窝,他的失败是必然的。

在失去政治基础的情况下,董卓错误地站在了帝国政治的制高点,又采取了种种激化矛盾的做法,等于给自己的脚下点了一把火,烧焦的是自己!

标签: 董卓吕布王允刘协汉献帝刘辩三国汉朝

更多文章

  • 董卓讨伐战:不是关东诸侯围攻董卓,而是董卓吊打关东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减水书生标签:董卓,关东,袁绍,袁术,三国,汉朝,曹操手下

    关东诸侯推举袁绍为联军盟主。但诸侯们并不是集兵于盟主麾下,然后围攻董卓,而是各自为战。大方向是打董卓,但从哪打、怎么打,袁绍管不了。所以,围攻董卓,不仅不是六国攻秦的模式,甚至连七王之乱的模式都算不上。是时绍屯河内,邈、岱、瑁、遗屯酸枣,术屯南阳,伷屯颍川,馥在邺。袁绍的力量,主要来自冀州和渤海郡。

  • 董卓董仲颖:第一个军阀第一个死,凉州军事集团走向崩溃

    历史解密编辑:减水书生标签:董卓,袁绍,王允,吕布,刘备,军阀,三国,汉朝,董仲颖,曹操手下,凉州军事集团

    董卓这个人,工于权谋但不懂政治。工于权谋,所以当了权臣;不懂政治,所以搞乱天下。在两汉四百年的历史中,权臣废立皇帝的事常有,但地方反对中央的事不常有。恰是董卓的一通神操,掀起了地方反对中央的序幕,而且序幕即高潮。东汉皇帝和东汉朝廷残存不多的统治权威,全被董卓挥霍一空。董卓之前,士族集团站仅是在道德制

  • 董卓乱政:运气爆表的董卓高歌猛进,入主了朝堂也搞乱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减水书生标签:宦官,何进,丁原,吕布,三国,汉朝,汉献帝,董卓乱政

    狭义三国,从公元220年曹丕受禅起算;广义三国,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起算。一般采取广义三国,也就是从黄巾起义起算。黄巾起义虽然影响巨大,但远没达到摧垮东汉的程度。真正摧垮东汉这座大厦的,是董卓乱政。标志性事件是董卓废少立献。这已经到了公元189年。那么,区区一个西凉军阀董卓又是怎么乱政的?没太多高

  • 董卓死后,西凉军为何直接崩溃了?董卓没有儿子继承他的位置吗?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远征团标签:董卓,吕布,何进,袁绍,刘辩,汉朝,三国,西凉军

    董卓死后,西凉军之所以会群龙无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董卓没有儿子。如果董卓有儿子的话,那董卓被刺杀之后,他的儿子完全可以继承董卓的权力和地位,继续把持朝政。但可惜的是,董卓唯一的儿子,早早就死掉了,只留下了一个孙女。所以,董卓能挑选的继承人,就只剩下了他的两个女婿,以及几个侄子。但可惜的是,和儿

  • 三国之熵三:董卓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董卓,袁绍,袁术,曹操,皇甫嵩,吕布

    三国之熵三:董卓董卓,在历史上,是个有意思的人。董卓,祖籍凉州(涵盖今天新疆、宁夏、青海、甘肃各部分)临洮县,与今甘肃定西临洮或有出入,也不会太远,离今天的新疆很近,但其出生在豫州颍川郡轮氏县(河南登封附近),因为董卓之父在轮氏县任县尉。当时,羌人占领了凉州不少地方,董卓生下不久就被带回凉州,与羌人

  • 讨伐董卓的关东诸侯,为何没有推举袁术当盟主?

    历史解密编辑:减水书生标签:董卓,袁术,袁绍,孙坚,三国,汉朝,关东诸侯,曹操手下

    所谓关东诸侯,实际就是二州加二袁。二州是兖州和豫州。在当时,青徐兖豫四州是士族集团的主要根据地。但青州闹了黄巾军,徐州出了老油条。所以,青州有心无力、徐州有力无心。豫州实际也不怎么样。但豫州是四战之地,不管谁要打仗,豫州都无法置身事外。于是,豫州被裹挟进讨董联盟。兖州是讨董的实力担当。虽然兖州刺史不

  • 汉末三国历史回顾——祸国太师董卓的传奇人生(一)

    历史解密编辑:二禅师标签:董卓,袁绍,何进,吕布,汉朝,皇甫嵩,汉灵帝,汉末三国,三国演义,曹操手下,中国古文献

    在小说中,董卓无疑是前期最大的反派,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火烧雒阳、连环计、凤仪亭等耳熟能详的精彩故事皆是以他为主线展开。然而,小说终究不是正史,我们今天就来看看真实的董卓身上到底发生过哪些事情,他又是如何一步步将自己送上历史的审判台,继而遗臭万年。能征善战,仕途不顺董卓,表字仲

  • 董卓死后,西凉军为什么群龙无首?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董卓,吕布,何进,袁绍,三国,汉朝,西凉军,汉灵帝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郡临洮县人,东汉末年军阀、权臣。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董卓死后,西凉军之所以会群龙无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董卓没有儿子。如果董卓有儿子的话,那董卓被刺杀之后,他的儿子完全可以继承董卓的权力和地位,继续把持朝政。但可惜的是,

  • 董卓没有儿子吗,为啥他一死,西凉军就群龙无首了?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董卓,吕布,王允,贾诩,何进,李傕,汉朝,三国,西凉军

    董卓之死,可以说是东汉末年的一场经典斩首作战!现代社会我们经常听到西方鼓吹斩首作战,殊不知在我们的东汉时期,古人就已经这么干了,当时的王允采用出其不意的策略,一举干掉了董卓的指挥中枢,整个局面其实是非常利好东汉朝廷的,只不过王允这个人,实在是太愚笨了,面对西凉军群龙无首的局面,竟然没有拉拢分化,反而

  • 细数董卓夜宿龙榻,秽乱后宫的种种暴行

    历史解密编辑:思思段子手标签:董卓,吕布,少帝,宦官,袁绍,何进

    董卓,字仲颖,凉州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出生于颇为殷富的地方豪族家庭,文献记载,董卓体魄雄壮,力气奇大,还精通武艺,擅长骑射。少年任侠,善于交际董卓青年时期十分善于交际,三国志有载:“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董卓经常在羌人地界游历,因骑射了得,武艺不凡,结交了很多羌人首领。后董卓的县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