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死前,刘禅问了一句,诸葛亮吓得后背发抖:你不傻。救国济民。不过,就影响深远而言,最被世人认可的还是三国时期那个能呼风唤雨、言杀人的智囊团。他就是诸葛亮。孔明的才干里有水吗?其实很简单,很好理解。当时与东吴、周瑜、孙权的结盟弹指一挥间,之前多次化险为夷。这足以说明,孔明绝对不是白出生的人。
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的信任也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证明他非常信任诸葛亮。当时,诸葛亮含泪看着刘备,承诺会好好照顾刘禅。但是,刘禅被后人认为是傻子,没有比他更傻的了。因此,他也被称为“起不来的阿斗”。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因为历史上有很多人为了保命而装傻。事实上,刘禅就是其中之一。
诸葛亮为抗魏,身心俱疲,战死五丈原。在五丈原的时候,诸葛亮觉得自己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于是给刘禅写了一封信。刘禅看到这封信后,派了一名亲信到诸葛亮身边。这也给诸葛亮带来了致命的问题。刘禅派出的特使问诸葛亮一个问题,就是:“陛下问你,你死后对你的儿子有什么看法?”
诸葛亮听后明白了刘禅的智慧,对刘禅说:“老部长的家乡有800多亩桑树,我的后代可以在家乡养桑。”从这段谈话中可以看出,刘禅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怕诸葛亮去世后,诸葛亮的后代会仗着父亲在蜀地的威望继续掌权。这样问,他的回答让刘禅放心了。
后来蜀汉多地请求为诸葛亮建庙,朝廷不同意,百姓只能私自祭祀。直到景耀六年(263年),刘禅才同意为诸葛亮建庙。从刘禅一个人执政来看,他并不傻。要不是刘禅不愿意念蜀,恐怕他很快就会死去,而司马昭也是从那时起,不再怀疑他了。所以不思蜀,未必不思进。至少作为一个亡国之王,他这辈子都过得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