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什么!诸葛亮也有三大致命错误!

什么!诸葛亮也有三大致命错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日远字不泯 访问量:660 更新时间:2024/1/20 13:19:15

古往今来,很多人对诸葛亮的评价无不是赞美和敬佩。但同样作为军事家的毛主席却对诸葛亮有着不同的看法,并指出了诸葛亮身上有三项致命的错误,注定了他无法统一三国。并且毛主席根据诸葛亮的错误得到了发,找到了我军发展的道路,使我军百战百胜。那么,毛主席发现诸葛亮的三个错误究竟是什么?毛主席又从中得到什么启发,让我军百战百胜?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史上不可或缺的军事家。很多人对他的智慧都是赞叹不已。但毛主席却认为诸葛亮的治国能力比其军事能力更强,主要原因在于诸葛亮的军事生涯犯了三个重要错误。这也导致了后来诸葛亮未能统一三国。

这第一错误就在于诸葛亮不懂战略。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因此留下了传世的隆中对。其中建议刘备想要完成统一大业,就必须先取荆州、益州,然后以此两地为根本,辐射周边的战略方针更是让后世称赞。

但毛主席则对诸葛亮建议并不认同。首先,先从地理位置上来讲,荆州与益州相距甚远。加之当时蜀汉兵力本就不多,刚刚将荆州占领便着急取益州,未免太过着急。如果在攻取益州之时,荆州遭到攻击,益州之兵很难快速前往救援。事实也是如此,关羽大意失荆州,最后死在东吴之手,而刘备的援军却因为路程太远,根本来不及前往支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荆州失守,兄弟身死。这也导致了后来刘备急于复仇,却遭大败,最后死在了白帝城。就是从这时起,蜀汉军事实力开始衰退,最终遗憾无法完成统一大业。

毛主席认为诸葛亮的战略错误就在于他太过着急建功立业,而不是在得到荆州后养精蓄锐,发展实力。等自身实力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再出兵益州,进而一步步地完成匡扶汉室的伟业。

毛主席便是从这中间得到了启发,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政策。当时红军势单力薄,面对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很难取得胜利。所以毛主席将目光瞄准农村,率领红军与农民打成一片。这让百姓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红军自然而然就得到了诸多老百姓的支持。红军在农村得到了发展,队伍也不断扩大。等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更是将这一战略发展到极致。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的军队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人数方面,可以说都是远超解放军的。所以毛主席提出解放战争初期时应是战略防守阶段,以战养战,使解放军不断扩大。果不其然,面对国民党的攻势,解放军通过一个个小战役不断消耗国民党的兵力,而解放军却在后方不断发展自身实力。一直到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在人数方面已经相差无几了。

随后,毛主席一声令下,三大战役打响。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最终中国人民获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毛主席就是这样不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从大局出发,在保护好革命根据地的同时发展实力,最终率领人民获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诸葛亮犯的第二个错误则是用错了人。

其实,诸葛亮北伐时是有机会取得成功,但却因为一个人导致整个北伐的失败。这个人就是马谡。不得不承认,马谡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他却有一个缺点,就是太过于刚愎自负。诸葛亮一再强调街亭的重要性,这里关乎着整个北伐的战局,并且告诉他一定要在有水源的地方安营扎寨。士兵应该24小时不间断巡逻,时刻保持警惕。可是马谡到达街亭之后,却完全将诸葛亮的命令抛在脑后,甚至认为诸葛亮太过谨慎。魏军绝对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厉害。于是他自作主张,将守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魏军看后,立刻将街亭的水源切断,并将所有能运输物资的道路全部掐断,然后放火烧山。没有了粮草与水源的补给,马谡最终不战而败。面对街亭的失守,最后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

但毛主席却认为,这次北伐的失利不是马谡失了街亭,主要是诸葛亮用人的失误。马谡是一个十分骄傲自大的人,虽然他精通兵法,但平时提意见和战术还可以,让他率兵打仗,以他的性格,不可能不败。可是,诸葛亮却认为马谡性格上的缺陷可以改正。最终才导致街亭失守,北伐失利。

还有就是庞统死于落凤坡后,诸葛亮前往西川帮助刘备,需留下一人镇守荆州。诸葛亮留的是关羽,这完全是一手臭棋。要知道,关羽性格骄傲,甚至有些目中无人。这就使他完全看不上孙权等人。因此,他完全不能贯彻诸葛亮所制定的“联吴抗曹”的政策,从根本上否定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最后导致荆州失守,自己被东吴杀害。

而毛主席用人总是各尽其才。我们可以看看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军的很多将领都是农民出身,没上过几天学。但毛主席却发挥出了他们各自的特长,让他们百战百胜。尤其是抗日军政大学的建立,解决了许多部队指挥官在战场上的错误。毛主席的未雨绸缪,也让“失街亭”之事从未出现在解放军的身上。

诸葛亮第三个错误就是他临机处置能力的缺陷。

而在马谡失街亭这件事上,其实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毛主席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他认为诸葛亮应该亲自指挥大军,而不是分散兵力,将责任委托给别人。毛主席认为街亭失守,主要责任其实在诸葛亮。诸葛亮并未能及时掌握整个战局的战况,没有及时出兵保街亭。这才导致街亭最终的失守。

一个战场指挥家如果不能掌握战争的局势,他与瞎子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在解放战争期间,毛主席率领的解放军部队指挥员几乎都会处在最前线。这也让指战员们能清楚地看见战场上的局势,从而做出分析。而毛主席更是通过电报将各个战场的详细信息进行汇总,然后与各个领导人一起分析最佳战略,最终取得整个战役的胜利。

虽然毛主席指出了诸葛亮的三个错误,但毛主席对诸葛亮的评价其实还是很高的。他认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每个共产党人都应该具备的精神。共产党人应该用这种精神去服务人民。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的一生足够伟大,而他的伟大离不开他对前人的学习。毛主席真正做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句话。这也让他获得了古人成功的秘诀和失败的教训。这样才让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变得无懈可击。

更多文章

  • 关羽很委屈,诸葛亮也无辜,是谁的疏忽大意导致了荆州之战溃败?

    历史解密编辑:木棉小故事标签:关羽,刘备,孙权,糜芳,三国,汉朝,诸葛亮,荆州之战,天文学家,五虎上将

    一提起武圣人关羽关云长,人们首先会想起演义小说虚构的过五关斩六将,接着就是正史有记载的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最后可能就是真假参半的大意失荆州了。之所以说关羽大意失荆州是真假参半,只因为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关羽败于骄傲自大,对东吴的狼子野心估计不足。但是我们细看《三国志》等相关史料,就会发

  • 诸葛亮最不该杀的2位名将,无论谁活下来,蜀汉都有机会统一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子范儿标签:刘备,蜀汉,刘封,关羽,马谡,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亮受感于刘备的三顾茅庐,所以才决定随,为其打天下,由此建立了蜀汉。他一生为刘备可谓是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不过直到诸葛亮自己死后,也没有实现刘备的复兴汉室大业的愿望。而历史也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离去而改变。事实上,在三国时期,如果当时诸葛亮没有把这两名大将杀了,其实蜀汉还是有更多的可能性实现一统在。第

  • 为什么赵云死后诸葛亮只是哭,而张苞死后,诸葛亮却吐血?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赵子龙,诸葛亮,张苞,蜀汉,刘备

    《三国演义》中有载:“魏兵大败,郭、孙二人弃马爬山而走。张苞望见,骤马赶来,不期连人带马,跌入涧内。不多日,忽报有人自成都来,说张苞身死。孔明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三国之中,曹魏、蜀汉、东吴,三国鼎立,名将众多,为逐鹿天下,战争频发。而战争避无可避的便是流血和牺牲,经历过太多的战争和

  • 中国历史上智商最高的5个人,诸葛亮排第五,你知道第一是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间史名人录标签:张良,刘邦,刘备,范蠡,智商,三国,诸葛亮,姜子牙,天文学家,霸王项羽

    诸葛亮是中国人心中智慧的化身,用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等词语来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从正史记载来看,诸葛亮无愧为顶级智谋、政治家、军事家。未出隆中便为刘备想好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而后推动孙刘联盟建立,将刘备集团从悬崖边缘拉了回来,帮助刘备巩固发展根据地乃至于三分天下有其一。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力挽狂澜,将蜀

  • 阿拉丁中文网:让刘备后悔一生的错误!痛失堪比诸葛亮的绝顶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雷哥商业阿拉丁标签:刘备,曹操,徐庶,汉朝,蜀汉,三国,诸葛亮,阿拉丁,五虎上将

    从桃园三结义开始,刘备和关张三兄弟的情谊之深就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后又经历了如三顾茅庐之类的佳话,这些都向我们表明了他有着独特的眼光和卓越的手段,能够准确判断和利用人才,不放过任何一个觅得贤者的机会。传统文化中有一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成功的人身边往往会有许多得力的助手,拿三国时期的

  • 诸葛亮既是忠臣,也是权臣,除他之外,历史上还有没有类似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肥羊标签:权臣,霍光,皇帝,伊尹,三国,诸葛亮,司马懿,张居正,天文学家

    权臣和忠臣,似乎是两种不同的属性,也似乎很难集于一身,绝大多数压倒皇权的权臣会主动或不由自主的走向反叛或篡位之路,这不仅仅是权臣个人和家族的需求,也是其追随者的需求,所以,权臣一般来说,很难成为忠臣。纵观历史,权臣因权力超过皇权,而逐渐变得不忠的例子太多了,王莽、曹操、司马懿、杨坚等,都是这一类型,

  • 宋杰:诸葛亮的丞相府是“霸府”吗?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宋杰,蜀汉,刘禅,孙权,三国,诸葛亮,丞相府,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一个重要历史特点,就是经常出现皇权衰微与权臣执政的现象,以及与其相适应的“霸府(霸朝)”政体形态。例如建安时期曹操架空汉献帝与朝廷,独揽国政的统治模式,史家袁宏称之为“霸朝”,胡三省称其为“霸府”。目前史学界对“霸府”的性质与含义的认识基本上趋于一致,即认为霸府是权臣建立的控制皇帝与

  • 诸葛亮去世前,阿斗问了他一个问题,诸葛亮才明白他傻都是装的

    历史解密编辑:蒙面小鸟哥标签:刘禅,蜀汉,刘备,曹操,阿斗,三国,诸葛亮,赵子龙,天文学家

    一句乐不思蜀,让后人纷纷感慨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殊不知,刘禅的乐不思蜀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正因如此他最终才能在乱世中保全自己,得以善终。不信你们就看诸葛亮临终前,刘禅让人问的一句话:“如果丞相病逝,您的后人该如何安排呢?”这句话吓得诸葛亮一个激灵,向来人说道:家中还有桑树800,足够家用。刘禅年

  • 评诸葛亮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聊聊身边的法律标签:诸葛亮,魏国,姜维,丞相

    真难以想象,蜀国的人口和面积都仅仅占魏国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蜀国的全国人口还不如魏国的兵多!这是一场一边倒的战争,就连三岁小孩用脚后跟都能猜出谁胜谁败。综合国力不及魏国十分之一的蜀国竟然连续发动了七次对强大魏国的战争!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一场中等战争至少花费五千万两银子!蜀国全年的国库收入也就五百万两

  • 诸葛亮的一生有两大败笔:放了1个该杀的小人,杀了1个该放的

    历史解密编辑:青寒墨客标签:魏延,刘备,蜀汉,蒋琬,马谡,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识人不明青黄不接都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诸葛亮在蜀汉掌权十一年,期间六出祁山,几乎全是无功而返。为何诸葛亮没能兴复汉室呢?其实这跟他的错误决定有着极大的关系。他放了一个小人,导致间接害死一员大将;同时他又错杀了一员良将,致使蜀汉军事人才青黄不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诸葛亮看人一直有问题,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