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很多人对诸葛亮的评价无不是赞美和敬佩。但同样作为军事家的毛主席却对诸葛亮有着不同的看法,并指出了诸葛亮身上有三项致命的错误,注定了他无法统一三国。并且毛主席根据诸葛亮的错误得到了启发,找到了我军发展的道路,使我军百战百胜。那么,毛主席发现诸葛亮的三个错误究竟是什么?毛主席又从中得到什么启发,让我军百战百胜?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史上不可或缺的军事家。很多人对他的智慧都是赞叹不已。但毛主席却认为诸葛亮的治国能力比其军事能力更强,主要原因在于诸葛亮的军事生涯犯了三个重要错误。这也导致了后来诸葛亮未能统一三国。
这第一错误就在于诸葛亮不懂战略。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因此留下了传世的隆中对。其中建议刘备想要完成统一大业,就必须先取荆州、益州,然后以此两地为根本,辐射周边的战略方针更是让后世称赞。
但毛主席则对诸葛亮建议并不认同。首先,先从地理位置上来讲,荆州与益州相距甚远。加之当时蜀汉兵力本就不多,刚刚将荆州占领便着急取益州,未免太过着急。如果在攻取益州之时,荆州遭到攻击,益州之兵很难快速前往救援。事实也是如此,关羽大意失荆州,最后死在东吴之手,而刘备的援军却因为路程太远,根本来不及前往支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荆州失守,兄弟身死。这也导致了后来刘备急于复仇,却遭大败,最后死在了白帝城。就是从这时起,蜀汉军事实力开始衰退,最终遗憾无法完成统一大业。
毛主席认为诸葛亮的战略错误就在于他太过着急建功立业,而不是在得到荆州后养精蓄锐,发展实力。等自身实力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再出兵益州,进而一步步地完成匡扶汉室的伟业。
毛主席便是从这中间得到了启发,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政策。当时红军势单力薄,面对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很难取得胜利。所以毛主席将目光瞄准农村,率领红军与农民打成一片。这让百姓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红军自然而然就得到了诸多老百姓的支持。红军在农村得到了发展,队伍也不断扩大。等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更是将这一战略发展到极致。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的军队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人数方面,可以说都是远超解放军的。所以毛主席提出解放战争初期时应是战略防守阶段,以战养战,使解放军不断扩大。果不其然,面对国民党的攻势,解放军通过一个个小战役不断消耗国民党的兵力,而解放军却在后方不断发展自身实力。一直到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在人数方面已经相差无几了。
随后,毛主席一声令下,三大战役打响。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最终中国人民获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毛主席就是这样不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从大局出发,在保护好革命根据地的同时发展实力,最终率领人民获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诸葛亮犯的第二个错误则是用错了人。
其实,诸葛亮北伐时是有机会取得成功,但却因为一个人导致整个北伐的失败。这个人就是马谡。不得不承认,马谡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他却有一个缺点,就是太过于刚愎自负。诸葛亮一再强调街亭的重要性,这里关乎着整个北伐的战局,并且告诉他一定要在有水源的地方安营扎寨。士兵应该24小时不间断巡逻,时刻保持警惕。可是马谡到达街亭之后,却完全将诸葛亮的命令抛在脑后,甚至认为诸葛亮太过谨慎。魏军绝对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厉害。于是他自作主张,将守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魏军看后,立刻将街亭的水源切断,并将所有能运输物资的道路全部掐断,然后放火烧山。没有了粮草与水源的补给,马谡最终不战而败。面对街亭的失守,最后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
但毛主席却认为,这次北伐的失利不是马谡失了街亭,主要是诸葛亮用人的失误。马谡是一个十分骄傲自大的人,虽然他精通兵法,但平时提意见和战术还可以,让他率兵打仗,以他的性格,不可能不败。可是,诸葛亮却认为马谡性格上的缺陷可以改正。最终才导致街亭失守,北伐失利。
还有就是庞统死于落凤坡后,诸葛亮前往西川帮助刘备,需留下一人镇守荆州。诸葛亮留的是关羽,这完全是一手臭棋。要知道,关羽性格骄傲,甚至有些目中无人。这就使他完全看不上孙权等人。因此,他完全不能贯彻诸葛亮所制定的“联吴抗曹”的政策,从根本上否定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最后导致荆州失守,自己被东吴杀害。
而毛主席用人总是各尽其才。我们可以看看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军的很多将领都是农民出身,没上过几天学。但毛主席却发挥出了他们各自的特长,让他们百战百胜。尤其是抗日军政大学的建立,解决了许多部队指挥官在战场上的错误。毛主席的未雨绸缪,也让“失街亭”之事从未出现在解放军的身上。
诸葛亮第三个错误就是他临机处置能力的缺陷。
而在马谡失街亭这件事上,其实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毛主席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他认为诸葛亮应该亲自指挥大军,而不是分散兵力,将责任委托给别人。毛主席认为街亭失守,主要责任其实在诸葛亮。诸葛亮并未能及时掌握整个战局的战况,没有及时出兵保街亭。这才导致街亭最终的失守。
一个战场指挥家如果不能掌握战争的局势,他与瞎子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在解放战争期间,毛主席率领的解放军部队指挥员几乎都会处在最前线。这也让指战员们能清楚地看见战场上的局势,从而做出分析。而毛主席更是通过电报将各个战场的详细信息进行汇总,然后与各个领导人一起分析最佳战略,最终取得整个战役的胜利。
虽然毛主席指出了诸葛亮的三个错误,但毛主席对诸葛亮的评价其实还是很高的。他认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每个共产党人都应该具备的精神。共产党人应该用这种精神去服务人民。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的一生足够伟大,而他的伟大离不开他对前人的学习。毛主席真正做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句话。这也让他获得了古人成功的秘诀和失败的教训。这样才让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变得无懈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