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诸葛亮日后道出真相

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诸葛亮日后道出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生活磁场 访问量:3872 更新时间:2024/1/21 8:22:25

刘备先是用了几个分量很重的词去称赞诸葛亮的才华,而且对比的对象还是曹魏的皇帝曹丕,说君的才华十倍于曹丕,很显然,刘备没有把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个曹魏的军师或者和哪个国家的军师比,而是和曹魏的皇帝曹丕比,显然是暗示说诸葛亮有皇帝的才能,当军师有点委屈了你的才华。

刘备自己说他是汉室后裔,也是用这个起兵的他,他根本不能让江山在自己手中改姓,诸葛亮是有才能,他不是汉朝宗室呀,这是一个人才,他对我忠心,怎么能保证他一定会对我儿忠心呢,所以刘备导演了这么一出戏,问诸葛亮你愿意当皇帝吗?用来试探诸葛亮的心意,如果诸葛亮当场答应了,我想刘备不介意除掉他,毕竟在江山面前什么都不是,也许你会说,这不是自毁长城吗,那当年秦昭襄王也知道白起有能力,还不是一样杀了他,那是因为你不够听君主的话,所以刘备一方面是试探诸葛亮,另一方面是让诸葛亮死心塌地。

白帝托孤从本质上来看,始终是皇室权利更替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阶段,往上追索到汉武托孤、往下像顺治托孤、咸丰托孤,这些皇帝在临终的时候都有任命顾命大臣来辅佐新皇帝,以此来保证权利的正常的更替。诸葛亮就是蜀汉昭烈皇帝临终顾命大臣,当然一同承担这个重大任务的是尚书令李严。看到这,可能有人要说这是刘备不信任的表现了,为啥要有两个托孤大臣?这得从蜀汉的官制来说了,蜀汉的管制承袭东汉,但是又有所不同。

刘备把诸葛亮比作曹丕,是二人经过多年艰辛共事得出的结论,刘备知道诸葛亮和曹丕是一类人。诸葛亮少有大志,自称卧龙,纵横捭阖,非久居人下之流。他在刘备三五条枪十来个人狼狈如丧家之犬时放弃曹操孙权这种大公司选择刘备这支潜力股,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於危难之间,其性质更像入股而非打工。所以刘备也知道他所求非小,不是给几个工资就能养得住的。

那刘备为何还要把社稷江山和儿子的身家性命交给他呢。第一除了他再没有可交之人,这叫不得已而为之,只有他能挑起复兴汉室的大业,刘备是大英雄,有大情怀。第二刘氏兄弟在他手里生死有命,如果他是曹丕,曹丕都能让汉献帝平安到老。诸葛亮到时候做的未必会比曹丕更差。

有人说这是凭空污人清白,这里有诸葛亮和李严的对话为证。史书凿凿,非空言可破。《诸葛亮集》记载,同为托孤重臣的李严曾写信劝诸葛亮效曹操司马懿的做法,受九锡进爵称王。诸葛亮回信说,我跟你多年老朋友了,你为啥不理解我呢。我本一农民,现在位极人臣,先帝遗愿还没实现,这时候给我加王进爵真的好吗。如果我们能够灭了曹魏,杀了曹叡,让后主还都长安,到时候我和你们一起加官进爵,虽十命可受,况於九邪!

九锡是九千岁,十命就是万岁。万岁都“可受”,不是曹丕第二又是何人?只不过天不遂人愿,他的统一愿望未能实现,只能“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了。白居易有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到诸葛亮身上。是周公还是王莽,盖棺才能定论。历史证明诸葛亮是周公,不是王莽。

更多文章

  • 什么!诸葛亮也有三大致命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日远字不泯标签:马谡,刘备,关羽,蜀汉,三国,诸葛亮,毛主席,天文学家

    古往今来,很多人对诸葛亮的评价无不是赞美和敬佩。但同样作为军事家的毛主席却对诸葛亮有着不同的看法,并指出了诸葛亮身上有三项致命的错误,注定了他无法统一三国。并且毛主席根据诸葛亮的错误得到了启发,找到了我军发展的道路,使我军百战百胜。那么,毛主席发现诸葛亮的三个错误究竟是什么?毛主席又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 关羽很委屈,诸葛亮也无辜,是谁的疏忽大意导致了荆州之战溃败?

    历史解密编辑:木棉小故事标签:关羽,刘备,孙权,糜芳,三国,汉朝,诸葛亮,荆州之战,天文学家,五虎上将

    一提起武圣人关羽关云长,人们首先会想起演义小说虚构的过五关斩六将,接着就是正史有记载的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最后可能就是真假参半的大意失荆州了。之所以说关羽大意失荆州是真假参半,只因为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关羽败于骄傲自大,对东吴的狼子野心估计不足。但是我们细看《三国志》等相关史料,就会发

  • 诸葛亮最不该杀的2位名将,无论谁活下来,蜀汉都有机会统一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子范儿标签:刘备,蜀汉,刘封,关羽,马谡,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亮受感于刘备的三顾茅庐,所以才决定随,为其打天下,由此建立了蜀汉。他一生为刘备可谓是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不过直到诸葛亮自己死后,也没有实现刘备的复兴汉室大业的愿望。而历史也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离去而改变。事实上,在三国时期,如果当时诸葛亮没有把这两名大将杀了,其实蜀汉还是有更多的可能性实现一统在。第

  • 为什么赵云死后诸葛亮只是哭,而张苞死后,诸葛亮却吐血?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赵子龙,诸葛亮,张苞,蜀汉,刘备

    《三国演义》中有载:“魏兵大败,郭、孙二人弃马爬山而走。张苞望见,骤马赶来,不期连人带马,跌入涧内。不多日,忽报有人自成都来,说张苞身死。孔明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三国之中,曹魏、蜀汉、东吴,三国鼎立,名将众多,为逐鹿天下,战争频发。而战争避无可避的便是流血和牺牲,经历过太多的战争和

  • 中国历史上智商最高的5个人,诸葛亮排第五,你知道第一是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间史名人录标签:张良,刘邦,刘备,范蠡,智商,三国,诸葛亮,姜子牙,天文学家,霸王项羽

    诸葛亮是中国人心中智慧的化身,用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等词语来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从正史记载来看,诸葛亮无愧为顶级智谋、政治家、军事家。未出隆中便为刘备想好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而后推动孙刘联盟建立,将刘备集团从悬崖边缘拉了回来,帮助刘备巩固发展根据地乃至于三分天下有其一。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力挽狂澜,将蜀

  • 阿拉丁中文网:让刘备后悔一生的错误!痛失堪比诸葛亮的绝顶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雷哥商业阿拉丁标签:刘备,曹操,徐庶,汉朝,蜀汉,三国,诸葛亮,阿拉丁,五虎上将

    从桃园三结义开始,刘备和关张三兄弟的情谊之深就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后又经历了如三顾茅庐之类的佳话,这些都向我们表明了他有着独特的眼光和卓越的手段,能够准确判断和利用人才,不放过任何一个觅得贤者的机会。传统文化中有一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成功的人身边往往会有许多得力的助手,拿三国时期的

  • 诸葛亮既是忠臣,也是权臣,除他之外,历史上还有没有类似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肥羊标签:权臣,霍光,皇帝,伊尹,三国,诸葛亮,司马懿,张居正,天文学家

    权臣和忠臣,似乎是两种不同的属性,也似乎很难集于一身,绝大多数压倒皇权的权臣会主动或不由自主的走向反叛或篡位之路,这不仅仅是权臣个人和家族的需求,也是其追随者的需求,所以,权臣一般来说,很难成为忠臣。纵观历史,权臣因权力超过皇权,而逐渐变得不忠的例子太多了,王莽、曹操、司马懿、杨坚等,都是这一类型,

  • 宋杰:诸葛亮的丞相府是“霸府”吗?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宋杰,蜀汉,刘禅,孙权,三国,诸葛亮,丞相府,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一个重要历史特点,就是经常出现皇权衰微与权臣执政的现象,以及与其相适应的“霸府(霸朝)”政体形态。例如建安时期曹操架空汉献帝与朝廷,独揽国政的统治模式,史家袁宏称之为“霸朝”,胡三省称其为“霸府”。目前史学界对“霸府”的性质与含义的认识基本上趋于一致,即认为霸府是权臣建立的控制皇帝与

  • 诸葛亮去世前,阿斗问了他一个问题,诸葛亮才明白他傻都是装的

    历史解密编辑:蒙面小鸟哥标签:刘禅,蜀汉,刘备,曹操,阿斗,三国,诸葛亮,赵子龙,天文学家

    一句乐不思蜀,让后人纷纷感慨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殊不知,刘禅的乐不思蜀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正因如此他最终才能在乱世中保全自己,得以善终。不信你们就看诸葛亮临终前,刘禅让人问的一句话:“如果丞相病逝,您的后人该如何安排呢?”这句话吓得诸葛亮一个激灵,向来人说道:家中还有桑树800,足够家用。刘禅年

  • 评诸葛亮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聊聊身边的法律标签:诸葛亮,魏国,姜维,丞相

    真难以想象,蜀国的人口和面积都仅仅占魏国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蜀国的全国人口还不如魏国的兵多!这是一场一边倒的战争,就连三岁小孩用脚后跟都能猜出谁胜谁败。综合国力不及魏国十分之一的蜀国竟然连续发动了七次对强大魏国的战争!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一场中等战争至少花费五千万两银子!蜀国全年的国库收入也就五百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