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丕见两头牛打架 ,逼曹植以牛作诗不能有牛字,曹植随即写出妙作

曹丕见两头牛打架 ,逼曹植以牛作诗不能有牛字,曹植随即写出妙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锵锵文史局 访问量:4278 更新时间:2023/12/6 2:46:25

说起曹丕曹植这两兄弟,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曹植所写的《七步诗》。

虽说曹丕、曹植都是曹操的儿子,然而这两兄弟性格,特长都截然不同。

曹丕性格沉着内向,擅长于政治,在军事少有涉足,在文学成就上,曹丕虽然和曹操、曹植并称为三曹,但并没有什么作品流传下来。

而曹植性格率真直爽,在政治方面并没有过于热衷,而多以诗才闻名。

曹操去世后,曹丕继承了魏王的爵位,建立了魏国。

所谓最是无情帝王家,在历史上,曹丕和曹植两兄弟之间发生过很多故事。

曹操、曹丕、曹植三人都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并称为三曹。

虽然其中以曹植的文学造诣最高,但是在政治方面,曹植却没有继承曹操的敏锐嗅觉。

尽管曹操也喜爱曹植的才华横溢,甚至有传位给他的想法,但是曹丕最终还是夺得了魏王的爵位,成为了魏国的皇帝。

作为曾经的竞争对手,曹丕心中对曹植极为忌惮,所以曹丕在继位之后,一直想方设法要杀害曹植以绝后患。

后来更是逼迫曹植,要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也就是《世说新语》记载的《七步诗》。

《死牛诗》的故事

曹植的才华不必多说,一向以狂傲闻名的谢灵运夸赞他说:“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独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现如今。曹植流传的大量文学作品,如《白马篇》《洛神赋》等才华横溢的文章里也能窥见一斑。

其中的《七步诗》更是千古名篇,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故事,将曹丕和曹植之间的危险关系刻画得淋漓尽致。

比起《七步诗》,其实曹植还写过一首难度更高,更加惊险的《死牛诗》。

这个故事更加传奇,但是相比于《世说新语》中记载的《七步诗》,出自《太平广记》中的《死牛诗》因为其书多取材于民间故事,所以可信性相对较低,也不那么广为人知。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也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太平广记》中是这样记载的:“魏文帝尝与陈思王植同辇出游,逢见两牛在墙间斗,一牛不如,坠井而死。

诏令赋死牛诗,不得道是牛,亦不得云是井,不得言其斗,不得言其死,走马百步,令成四十言,步尽不成,加斩刑。

子建策马而驰,既揽笔赋曰: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凼士头,峍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泄毕。赋成,步犹未竟。”

这个故事说的是,有一次曹丕和曹植一起坐马车出去游玩。曹丕一直想要找机会除掉曹植,但是没有合适的借口。

这时,曹丕看见路边上有两头牛在打架,其中一头牛愈战愈勇,而另一头则节节败退,最后不敌被撞入井底死去。

曹丕见此情景,心生一计,想到了一个杀死曹植的好借口。

他逼身边一起出行的曹植马上以牛作诗,而诗里却不能有“死”,“牛”两个字。

如果马车行驶百步之内没有把诗写出来,就要将曹植杀死。

这首诗难度极大,既要将两牛相争的情况和结果写明白,又要暗示一牛死亡的结果来代表自己,还不能出现曹丕要求的字,可以说曹丕用心歹毒,丝毫没有给曹植留活路。

然而曹植丝毫不慌,他思索片刻,心中便已十拿九稳。

曹丕和曹植一起坐在马车上,曹丕要求马车行驶百步之内成诗,曹植不仅不觉得马车行走太快,反而觉得马车走得太慢。

他用力抽打了马几下,马立刻飞奔起来。

只见曹植坐在飞驰的马车之上,于众人的惊叹声中,随即写出这首妙作《死牛诗》。

诗成之后,马车竟然还没跑出百步之远。

曹植凭借自己的的才高八斗,处变不惊做出此诗,成功保护了自己。

其实后世认为,《死牛诗》的难度和水平比起《七步诗》要高出很多,而且因为两首诗的故事相似度较高,曹丕不太可能用同样的手法来迫害曹植两次。

虽然故事的真实性已经不可考,但是曹丕和曹植兄弟之间的危险关系依旧可以窥见一斑。

虽然曹植的才华一次次帮助他摆脱危险,但是曹丕始终没有放弃对曹植的打压,使得曹植十多年里只能每日饮酒买醉。

曹植本是一个喜爱交友、游玩的人,却遭遇了曹丕的迫害和禁锢,一身的才华不能展示,每天都要苟且偷生,活得浑浑噩噩,受尽了苦头。

兄弟争权,勾心斗角

曹丕和曹植虽然是亲兄弟,但是一方面,曹操在世时有意让曹植做自己的继承人,同时曹植的才华天赋在汉末时期极为吃香,受到很多世家大臣的认可。

另一方面,曹丕虽然小有文采但是在曹植的珠玉面前可以说被承托得黯然失色,曹丕一直嫉妒曹植受到的喜爱和横溢的才华。

曹植是曹操和卞夫人第三子,《三国志》中记载说,曹植从小就很聪明,十岁通读《诗经》《论语》。

曹操看过曹植写的文章后,觉得这样有天赋的文章一定不是曹植写的,于是当面考教,结果曹植出口成章,震惊四座。

因为曹操的另一个幼子曹冲染病早亡(也就是曹冲称象中的主人公),这是曹操一生的痛楚,所以对与曹冲极为相似的曹植也分外疼爱。

在曹操历史记载中的25个儿子里,曹植对曹操继承人位置的竞争力最大。

曹操的长子曹昂本是最合适的继承人,但是因为常年随曹操南征北战,最后死于军旅之中。

卞夫人的儿子中,曹丕城府太重,曹彰只懂征战,只有曹植最得曹操欢心。

同时因为曹植的才华在中原士族里口碑很好,曹植坐继承人可以帮助曹操缓解内部的紧张关系。

可以说,曹植在夺位方面占尽了优势。

即使曹植优势很大,但是他始终还是一个热爱作诗的文人,像这样有天赋的文人都有着很重的浪漫主义思想。

曹植早期一直将曹丕当兄长,并没有争权夺位的意思,而曹丕则手段百出,为了打压曹植可以说是不择手段。

有一次曹操想要考验一下两人的本事,于是分别让两人出城去做一些事。但是又暗中吩咐守门的士兵拦住他们,不让他们出城。

曹丕先到城门口,被士兵阻拦后威逼利诱却无计可施,只能离开。

曹植到了城门后也被阻拦,但是谋士杨修发觉了曹操的考验之意,于是让曹植杀死守门的士兵出城。

曹操听说曹植杀人出城本来很欢喜,曹丕反应过来后发现不妙,连忙找曹操告密,说是杨修教曹植的方法。

于是曹操大怒,疏远了曹植,后来还找借口杀掉了杨修。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曹丕抓住曹植的心软和放浪形骸的缺点频频出手针对,最后得以继承曹操的位置。

多方打压,郁郁而终

曹丕称帝后,曹植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虽然有好友劝告,但是曹植依然不以为意。

他沉浸在曹操去世的痛苦之中,觉得曹丕和曹操掌权对他影响不大,于是和另一个兄弟曹彰相约饮酒,喝得醉死过去。

然而曹彰与曹植不同,他被曹操称为“黄须儿”,是一位手握重兵的猛将。

这可触及了曹丕的底线,他马上派兵捉拿喝醉的两兄弟并解除了曹彰的兵权,然后设法迫害曹植,多次陷害不成后,将曹植禁锢在家中,不允许他与外臣自由交游作乐。

曹丕去世后,他的儿子曹睿继承皇帝位。

可是曹植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好转,反而因为曹操时代和曹植交好的大臣逐渐凋零,曹植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曹睿同样不允许曹植出游和参与政治事务,他将曹植迁徙到东阿,令他潜心研究文学。

最后,在曹丕去世后第六年,曹植也抑郁而终,死后被封为“陈思王”。

曹植的一生可以说是悲剧的,身为曹氏子嗣,他有资格;才华横溢,他有潜力;深得曹操赞赏和期许,他有机遇,而这些最终都没能使他登上帝王之位。

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他的出身和才华反而造成了他的悲剧。

更多文章

  • 曹操白手起家,其军事实力是如何反超袁绍的?

    历史解密编辑:吹来人尘烟火标签:曹操,袁绍,太守,董卓,黄巾军

    曹操与袁绍在事业上的起点差不多,朝廷开始设置西园八校尉时,袁绍被任命为中军校尉、曹操被任命为典军校尉。在董卓掌权,曹操和袁绍害怕对己不利,先后逃离京都洛阳后,两人才形成了较大的“家底”差距。由于董卓顾及袁家四世三公的影响力,在周毙和伍琼的建议下,尽管袁绍离开京都逃往冀州,但仍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这就

  • “袁绍之野望”的起始:韩馥为什么要把冀州牧让给袁绍?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袁绍,韩馥,冀州,董卓,公孙瓒,太守

    初平二年(191年),时任冀州牧的韩馥将冀州牧之位让给了袁绍。冀州是当时北方人口最多的州,袁绍通过出任冀州牧一跃成为当时天下实力最强的军阀之一,为其横跨冀、青、幽、并四州的袁氏霸业打下了基础。那么时任冀州牧的韩馥为什么要把冀州牧让给袁绍呢?首先要说明的是,接下来的内容是本鬼的一家之言,大家姑妄听之即

  • 巅峰刘备和巅峰袁绍,谁更强?刘备有一张致胜底牌!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刘备,袁绍,诸葛亮,蜀汉,曹操

    刘备和袁绍,都是三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前者建立蜀汉王朝,三分天下有其一,后者雄踞青幽并冀,一度是北方男一号。当然了,袁绍巅峰时,刘备还在四海为家,刘备巅峰时,袁绍早已退出历史舞台。那么,如果纵向比较一下两人的巅峰,谁更强呢?第一,人口。21世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三国时期并非如此,那时候,

  • 降曹后高览默默无闻,因和袁绍是亲戚?想多了,他可能只是死的早

    历史解密编辑:闲岁标签:袁绍,高览,张郃,曹洪,刘备,汉朝,赵子龙,曹操手下

    东汉末年,官渡之战袁绍战败后,其部众是有很多人直接降了曹操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火线投降的张郃高览,但是这两人后来在曹魏的发展可谓天壤之别,张郃成为了曹魏的五子良将,而高览基本上投降后就默默无闻了,连什么时候死的,这么死的都不知道。三国演义中高览是在曹操和刘备的交战中被赵云刺死的,先来扯扯演义,高览

  • 为什么有人认为袁绍最后的失败之处是“死的不是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袁绍,曹操,官渡之战,平定,刘表,鲁肃

    众所周知,袁绍曾经是汉末三国最强大的军阀,但最后被曹操打败和消灭。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袁绍的最后一个失败之处是官渡之战的“奇袭乌巢”,袁绍在官渡之战后就完蛋了。不过有人认为,袁绍的最后一个失败之处并不是“奇袭乌巢”而是“死的不是时候”。这是为什么呢?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主力大军,袁

  • 忠烈慷慨审正南——袁绍最忠心的下属,硬刚曹操面北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袁绍,硬刚,许攸,沮授,曹魏,三国,东汉,曹操手下

    审配,在袁绍手下众多谋士之中似乎并不显眼。论才能他不如沮授、田丰,论窝里斗他不如郭图、逄纪,但审配却是袁绍手下最硬的骨头,最忠心的属下。他的面北而死,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典故。忠烈慷慨审正南审配,字正南,魏郡阴安(今河南清丰北)人。据史书记载,审配年少就显出忠烈慷慨,有不可犯之节。公元191年

  • 袁绍究竟因为何事果断南下,引发了官渡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袁绍,曹操,吕布,荀彧,公孙瓒,刘备

    话说曹操被张绣反叛,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吃了个大败仗。过后不久又接到了袁绍的来信,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来自袁绍的挤兑和奚落的言语,是又恼怒又焦虑。荀彧得知之后,特地赶赴曹操的营帐前去劝慰。听了荀彧的一番话,曹操心情大好,又进一步和荀彧说出了自己对未来可能来自西凉、甚至西蜀益州之地的威胁而产生的担忧。荀彧

  • 曹操赤壁之战和袁绍官渡之战,谁的损失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少左史标签:曹操,袁绍,官渡之战,刘备,沮授,赤壁之战

    袁绍官渡之败,损失精锐军队约8、9万(其中光被坑杀的就7、8万降卒),外带损失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大将淳于琼、韩荀等。以及最重要的谋士田丰、沮授、许攸、荀谌等等。官渡之战后袁绍集团之所以能支撑七年,是因为袁氏集团体量大,而曹操在此战之中也有损失,并且没能够及时补充其有生力量,不能做到一

  • 曹操历来“好人妻”,袁绍败给曹操之后,其家族女眷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曹操,袁绍,曹丕,张绣,逢纪,曹魏,汉朝,诗人

    无论是出于个人喜好,还是出于政治目的,由于何进儿媳、张绣婶婶等事件,曹操都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好人妻”的不良人设。那么,袁绍在被曹操击败之后,其家中女眷的下场又是如何呢?袁绍共有三子,即袁谭、袁熙和袁尚,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来看看袁绍及其三个儿子女眷的下场。袁绍:妾室被刘夫人杀尽,刘夫人结局不详袁绍原有一

  • 袁绍实力最强,为何败给曹操?毫无战略眼光,都不如汉灵帝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袁绍,曹操,汉灵帝,董卓,荀彧,沮授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地方官员纷纷招兵买马,割据一方,进行着兼并的战争。在这个过程中,袁绍在北方崛起,占据了冀州、幽州、并州、青州等地,拥兵数十万,成为当时天下实力最雄厚的军阀。曹操虽然占据着黄河以南地区,但整体实力远不如袁绍,可是袁绍最终却战败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抛开官渡之战的具体战术问题,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