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忠烈慷慨审正南——袁绍最忠心的下属,硬刚曹操面北而死!

忠烈慷慨审正南——袁绍最忠心的下属,硬刚曹操面北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凡读史 访问量:273 更新时间:2024/2/13 16:01:09

审配,在袁绍手下众多谋士之中似乎并不显眼。论才能他不如沮授田丰,论窝里斗他不如郭图、逄纪,但审配却是袁绍手下最硬的骨头,最忠心的属下。他的面北而死,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典故。

忠烈慷慨审正南

审配,字正南,魏郡阴安(今河南清丰北)人。据史书记载,审配年少就显出忠烈慷慨,有不可犯之节。公元191年,袁绍领冀州牧,委审配以腹心之任,以为治中别驾,并总幕府,这说明袁绍是把审配当作自己的绝对心腹的。

公元199年,袁绍准备南下进攻曹操,田丰、沮授反对,审配、郭图支持。袁绍最终大举进攻曹操,审配负责留守邺城。袁绍手下另外一位重要谋士许攸,他的家人犯法,被在后方审配抓了起来,许攸听说后,一怒之下投了曹操,并建议曹操火烧乌巢,导致官渡之战形势发生了逆转。

按理说,许攸正在前线随军出征,你审配就算是知道了许攸家人犯法,但也要考量一番如何稳妥地处理。但审配的性格就是刚烈正直,没有弯弯绕,就是秉公办理。这很难说到底是对是错,因为审配就是一个这种性格的人。坚守邺城,硬刚曹操袁绍死后,没有明确确定自己的继承人。众人认为袁谭为长子应为继承人,打算拥立他。但审配和逢纪向来为袁谭所厌恶,又和辛评、郭图有过节,担心袁谭即位后加害,因而私下改袁绍遗命,立袁尚继位。于是袁谭、袁尚兄弟开始内斗,审配、逄纪保袁尚,辛评、郭图保袁谭。建安九年(204年),袁尚又到平原去进攻袁谭,留审配、苏由镇守邺城。曹操进军到洹水,苏由打算为曹操作内应,因密谋泄露,苏由就出城投奔曹操。曹操大军到达邺城后,上筑土山,下挖地道,发动进攻。审配一一应对,曹操见邺城一时难以攻下,决定先清理邺城周边。四月,曹操留曹洪继续攻打邺城,亲自统军进攻尹楷,击败尹楷后回师。又去进攻镇守邯郸的袁尚部将沮鹄,攻陷邯郸。审配的部将冯礼作内应,打开城下小门,让曹操的三百多士兵进城,审配发现后,从城墙顶上用大石头砸门,将城门关闭,结果进城的曹兵全部战死。

五月,曹操毁去土山、地道,开凿壕沟,包围邺城,围圈达四十里。最初让挖得很浅,看去好像可以越过。审配在城上看见,放声大笑,没有派兵出来破坏。曹操派人乘夜疏浚,一夜之间,挖成深二丈、宽二丈的深壕,把漳河引入壕沟,完全断绝了邺城内外的联系。

自五月到八月,城内饿死的人超过一半。袁尚得知邺城危急,率领一万多人回救邺县,曹操迎面拦截,打败了袁尚。曹操收得袁尚的辎重,获得袁尚的印绶、符节、斧钹和衣服物品,拿给城内的人看,城内守军沮丧崩溃。

但此时审配依然没有放弃,他向士兵下令说:“要坚守死战,曹军很疲惫了。袁幽州(袁熙)正向这边赶来,何用担心没有主帅!”曹操出来巡视围城情况,审配埋伏射手射曹操,差点儿射中。拒不投降,面北而死

审配的侄子审荣夜间打开城门放曹军进城,审配在城东南角楼上,望见曹军攻入,愤恨辛评、郭图坏败冀州,于是命人驰诣邺城的监狱,杀了辛评一家。同时,审配在城中与曹军展开巷战,战败后被活捉,将押送至曹操帐下。审配坚守邺城数月,得到了曹操的尊重,曹操想要收降审配。

曹操对审配说:“你可知道是谁打开了邺城的城门?”审配说:“不知道。”曹操说:“就是你的侄子审荣。”审配说:“这小子不足以一用,居然到了这种地步!”曹操又笑着问:“我近来巡视围城情况,你的箭怎会这么多(差点射中曹操)?”

审配说:“只是恨箭支太少。”曹操说:“你对袁氏忠心,也是不得不这么做。”曹操的意思不想杀他。但审配意气雄壮,始终没有屈服的言辞,在场的人没有不叹息的,而辛毗等又号哭不已,曹操于是杀了他。

冀州人张子谦历来和审配不睦,曹军攻城时先行投降,此时笑着对审配说:“正南,你比我怎么样?”审配厉声呵斥:“你不过是个降虏,审配为忠臣,虽然死了,哪里像你苟且偷生!”临行刑前,审配呵斥刽子手让自己面北而死,说:“我的君主在北边。”

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评价审配“配一代之烈士,袁氏之死臣”。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也赋诗一首,称赞审配的忠烈慷慨:河北多名士,谁如审正南;命因昏主丧,心与古人参。忠直言无隐,廉能志不贪;临死犹北面,降者尽羞惭。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罗贯中《三国演义》、吕思勉《三国史话》

标签: 袁绍硬刚许攸沮授曹魏三国东汉曹操手下

更多文章

  • 袁绍究竟因为何事果断南下,引发了官渡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袁绍,曹操,吕布,荀彧,公孙瓒,刘备

    话说曹操被张绣反叛,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吃了个大败仗。过后不久又接到了袁绍的来信,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来自袁绍的挤兑和奚落的言语,是又恼怒又焦虑。荀彧得知之后,特地赶赴曹操的营帐前去劝慰。听了荀彧的一番话,曹操心情大好,又进一步和荀彧说出了自己对未来可能来自西凉、甚至西蜀益州之地的威胁而产生的担忧。荀彧

  • 曹操赤壁之战和袁绍官渡之战,谁的损失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少左史标签:曹操,袁绍,官渡之战,刘备,沮授,赤壁之战

    袁绍官渡之败,损失精锐军队约8、9万(其中光被坑杀的就7、8万降卒),外带损失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大将淳于琼、韩荀等。以及最重要的谋士田丰、沮授、许攸、荀谌等等。官渡之战后袁绍集团之所以能支撑七年,是因为袁氏集团体量大,而曹操在此战之中也有损失,并且没能够及时补充其有生力量,不能做到一

  • 曹操历来“好人妻”,袁绍败给曹操之后,其家族女眷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曹操,袁绍,曹丕,张绣,逢纪,曹魏,汉朝,诗人

    无论是出于个人喜好,还是出于政治目的,由于何进儿媳、张绣婶婶等事件,曹操都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好人妻”的不良人设。那么,袁绍在被曹操击败之后,其家中女眷的下场又是如何呢?袁绍共有三子,即袁谭、袁熙和袁尚,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来看看袁绍及其三个儿子女眷的下场。袁绍:妾室被刘夫人杀尽,刘夫人结局不详袁绍原有一

  • 袁绍实力最强,为何败给曹操?毫无战略眼光,都不如汉灵帝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袁绍,曹操,汉灵帝,董卓,荀彧,沮授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地方官员纷纷招兵买马,割据一方,进行着兼并的战争。在这个过程中,袁绍在北方崛起,占据了冀州、幽州、并州、青州等地,拥兵数十万,成为当时天下实力最雄厚的军阀。曹操虽然占据着黄河以南地区,但整体实力远不如袁绍,可是袁绍最终却战败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抛开官渡之战的具体战术问题,直

  • 汉末最有资格称帝的人,刘备都不如他,袁绍也多次劝其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道远文史标签:刘备,袁绍,董卓,曹操,汉末,汉朝,三国,蜀汉,公孙瓒,汉献帝

    导读:东汉末年,董卓进京后为了争夺权力,开始铲除反对者,手段残暴,引起了诸多不满。他甚至废黜并杀死了汉少帝,改立刘协为帝,史称汉献帝,至此董卓完全掌握了朝廷。汉末乱世的开始,也引起了群雄并逐,在往后的数十年里,各个诸侯为了争夺天下,开始了各自不同的选择。董卓选择暴力手段另立皇帝,袁术选择自己称帝,曹

  • 三国最强草寇:和赵云是同乡,曾力敌袁绍吕布!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赵子龙,袁绍,吕布,公孙瓒,曹操

    东汉末年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各地或多或少都有些贼寇,其中黑山贼、白波贼、泰山贼都算是较为出名的。至于笔者今天要说的张燕,则是黑山军的首领。作为汉末三国时期的最强草寇,张燕和赵云是同乡关系,也即都是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并且,因为长期活动在冀州地区,张燕还曾和袁绍吕布的联军相抗衡。那么,问题来了,

  • 从朋友到对手:曹操与袁绍的恩怨纠葛

    历史解密编辑:现代出版社标签:袁绍,袁术,吕布,董卓,诗人,东汉,三国,公孙瓒,曹操手下,从朋友到对手

    本文选自《游侠、豪族与名士》作者依据正史史料,借鉴陈寅恪、吕思勉、陈垣等史家的成果,以三国权力分配与变迁的真实剖面图,层层还原一个真实的三国。 0 1《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孙盛《异同杂语》记许劭评价曹操:“子(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后汉书·李膺传》记载李膺的儿子李瓒也称赞曹操“天

  • 从韩馥手里夺取冀州,袁绍绝非软弱之辈,他只是背弃了最初理想

    历史解密编辑:老张聊史标签:袁绍,韩馥,曹操,冀州,董卓,刘协,张邈,汉朝,史说三国

    袁绍给韩馥封了个“奋武将军”的空头杂号,却任命跟韩馥不对付的朱汉为“都官从事”,负责监察究劾百官。果然朱汉带兵持刀冲进韩馥家,打断韩馥儿子双腿,韩馥侥幸逃脱,他本来就是个胆小懦弱的人,否则也不会把冀州拱手相让了,于是哀求袁绍放他跑路,投靠了张邈,但是更巧的又来了,袁绍使者来访,偏偏当着韩馥的面和张邈

  • 袁绍建议何进召董卓进京,是智商不够,还是另有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袁绍,董卓,何进,宦官,少帝,曹操

    揭开三国乱世序幕的,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184年爆发的黄巾起义,而是189年董卓进京。董卓本来只是个边地将领,却阴差阳错的进入洛阳,掌握了东汉朝廷的大权。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袁绍,那么袁绍为何建议何进召董卓进京呢?混乱的公元189年,各方势力大乱斗史学界一般习惯于把三国时代界定为公元190年-280

  • 袁绍手下的河北五大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重耳标签:袁绍,张郃,颜良,文丑,汉朝,公孙瓒,河北省,官渡之战,五大名将,曹操手下

    三国时期名将辈出,曹魏有五子良将,蜀汉有五虎上将。最早以“五”字构建的武将团体来自群雄割据时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袁绍,虽没官方封号,却也有个江湖称谓——河北五将。往往江湖称呼更能代表实力,因为官方给称号时还会考虑资历、出身之类进行综合评定。而江湖称呼往往依据自身实力和表现,更具客观性。袁绍手下的河北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