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降曹后高览默默无闻,因和袁绍是亲戚?想多了,他可能只是死的早

降曹后高览默默无闻,因和袁绍是亲戚?想多了,他可能只是死的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闲岁 访问量:3708 更新时间:2024/1/19 19:02:28

东汉末年,官渡之战袁绍战败后,其部众是有很多人直接降了曹操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火线投降的张郃高览,但是这两人后来在曹魏的发展可谓天壤之别,张郃成为了曹魏的五子良将,而高览基本上投降后就默默无闻了,连什么时候死的,这么死的都不知道。

三国演义中高览是在曹操和刘备的交战中被赵云刺死的,先来扯扯演义,高览武力和张郃差不了太多,被赵云枪挑也绝不是被偷袭,措不及防,赵云是后军杀入直到前军,这过程肯定要不少时间,所以高览完全有时间准备。高览被枪挑是受了伤,高览之前杀了刘备手下将领刘辟,刘辟为掩护主公舍死迎战高览,几个回合后被杀,俗话说打架就怕遇到不要命的,刘辟可能以死换伤,全力攻击被杀同时也伤了高览,使得高览在赵云杀来时行动不便,一枪被挑。

当然之前的都是演义了,还是那句话,《三国志》中对于高览的描述极少,基本上主要集中在官渡之战,按理说,当时高览和张郃是被袁绍任命去打曹营的,袁绍的想法是曹操偷袭乌巢,自己夺了曹操的大营,就可以反败为胜,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就彼攻琼等,吾攻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张郃、高览攻曹洪。不过曹洪没有掉链子,顶住了袁绍最后一波强兵,可以说,袁绍没有调遣主力去援救乌巢,而是选择了攻打曹营,这本身就是一次冒险,所以说张郃高览所统率之军必是精锐,两人也是当时袁绍军中最有能力的两位战将,高览未必就不如张郃,降曹之后,两人都被封为偏将军和列侯,也就是说,两人地位是同级的。

那么为何感觉高览没有受到重用呢? 要知道曹操一定可以算东汉末年最会用最敢用降将的军阀了,手下文臣武将很多都是投降来的并且得到了重用,曹操不是刘表和袁绍,用人只用有声望的,只要有才华不管品行如何都用。英雄不问出处,大胆猜想一下,高览默默无闻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他有勇无谋吧,不怕是投将,就怕无谋,曹操手下战将如云,如果不能应付方方面面的事情,慢慢的就会淡出权利中心,这也许是高览归曹以后慢慢消失的原因,能自己镇守一方的都是被重用的。

相对来说张郃也不是降曹后就立马成为主将的,是后来曹魏名将死了后才牛逼的,之前汉中之战张郃先后辅助曹洪、夏侯渊,曹姓、夏侯姓武将自不必说,外姓武将里张郃地位一直不如张辽、徐晃,那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高览寿命不长,张郃高览作为降将,前期都是被冷藏的,基本上没有出头的机会,但是张郃活到后期,那时曹魏大将不足,张郃带兵的机会多了很多,自然一次次因功升迁。高览很有可能是死的早,没等到不得不用他的时候。

还有一种说法是高览可能和袁绍有亲戚关系,所以曹操不敢重用,这个依照目前的记载是不能佐证的,毕竟有关高览的记载太少,但是有明确记载的是,高干是袁绍的外甥,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这个高干为袁绍平定河北立下汗马功劳,后来,袁绍任命高干为并州刺史,与袁谭袁熙各掌一州,高干总共奉命治理并州有七年之久,之后虽在袁家落败后投降曹操,但是高干于建安十年,兴兵反曹,高览有没有可能因为和高干有血缘关系,而被曹操猜忌而弃用呢?这个是不存在的,原因很简单,即便高干和高览有血缘关系,但绝非是血缘不亲近的,可是高干的堂弟高柔,魏国太尉,封安国侯,高柔一生经历了曹魏5位君主,可见即便高干一人反曹,但是没有参与到反叛事件中的,和高干有血缘关系的人,也没有受到牵连,所以说,高览即便是和高干有关系,被牵连的可能性不大,何况还极有可能两人没有任何关系。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有人认为袁绍最后的失败之处是“死的不是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袁绍,曹操,官渡之战,平定,刘表,鲁肃

    众所周知,袁绍曾经是汉末三国最强大的军阀,但最后被曹操打败和消灭。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袁绍的最后一个失败之处是官渡之战的“奇袭乌巢”,袁绍在官渡之战后就完蛋了。不过有人认为,袁绍的最后一个失败之处并不是“奇袭乌巢”而是“死的不是时候”。这是为什么呢?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主力大军,袁

  • 忠烈慷慨审正南——袁绍最忠心的下属,硬刚曹操面北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袁绍,硬刚,许攸,沮授,曹魏,三国,东汉,曹操手下

    审配,在袁绍手下众多谋士之中似乎并不显眼。论才能他不如沮授、田丰,论窝里斗他不如郭图、逄纪,但审配却是袁绍手下最硬的骨头,最忠心的属下。他的面北而死,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典故。忠烈慷慨审正南审配,字正南,魏郡阴安(今河南清丰北)人。据史书记载,审配年少就显出忠烈慷慨,有不可犯之节。公元191年

  • 袁绍究竟因为何事果断南下,引发了官渡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袁绍,曹操,吕布,荀彧,公孙瓒,刘备

    话说曹操被张绣反叛,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吃了个大败仗。过后不久又接到了袁绍的来信,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来自袁绍的挤兑和奚落的言语,是又恼怒又焦虑。荀彧得知之后,特地赶赴曹操的营帐前去劝慰。听了荀彧的一番话,曹操心情大好,又进一步和荀彧说出了自己对未来可能来自西凉、甚至西蜀益州之地的威胁而产生的担忧。荀彧

  • 曹操赤壁之战和袁绍官渡之战,谁的损失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少左史标签:曹操,袁绍,官渡之战,刘备,沮授,赤壁之战

    袁绍官渡之败,损失精锐军队约8、9万(其中光被坑杀的就7、8万降卒),外带损失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大将淳于琼、韩荀等。以及最重要的谋士田丰、沮授、许攸、荀谌等等。官渡之战后袁绍集团之所以能支撑七年,是因为袁氏集团体量大,而曹操在此战之中也有损失,并且没能够及时补充其有生力量,不能做到一

  • 曹操历来“好人妻”,袁绍败给曹操之后,其家族女眷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曹操,袁绍,曹丕,张绣,逢纪,曹魏,汉朝,诗人

    无论是出于个人喜好,还是出于政治目的,由于何进儿媳、张绣婶婶等事件,曹操都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好人妻”的不良人设。那么,袁绍在被曹操击败之后,其家中女眷的下场又是如何呢?袁绍共有三子,即袁谭、袁熙和袁尚,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来看看袁绍及其三个儿子女眷的下场。袁绍:妾室被刘夫人杀尽,刘夫人结局不详袁绍原有一

  • 袁绍实力最强,为何败给曹操?毫无战略眼光,都不如汉灵帝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袁绍,曹操,汉灵帝,董卓,荀彧,沮授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地方官员纷纷招兵买马,割据一方,进行着兼并的战争。在这个过程中,袁绍在北方崛起,占据了冀州、幽州、并州、青州等地,拥兵数十万,成为当时天下实力最雄厚的军阀。曹操虽然占据着黄河以南地区,但整体实力远不如袁绍,可是袁绍最终却战败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抛开官渡之战的具体战术问题,直

  • 汉末最有资格称帝的人,刘备都不如他,袁绍也多次劝其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道远文史标签:刘备,袁绍,董卓,曹操,汉末,汉朝,三国,蜀汉,公孙瓒,汉献帝

    导读:东汉末年,董卓进京后为了争夺权力,开始铲除反对者,手段残暴,引起了诸多不满。他甚至废黜并杀死了汉少帝,改立刘协为帝,史称汉献帝,至此董卓完全掌握了朝廷。汉末乱世的开始,也引起了群雄并逐,在往后的数十年里,各个诸侯为了争夺天下,开始了各自不同的选择。董卓选择暴力手段另立皇帝,袁术选择自己称帝,曹

  • 三国最强草寇:和赵云是同乡,曾力敌袁绍吕布!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赵子龙,袁绍,吕布,公孙瓒,曹操

    东汉末年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各地或多或少都有些贼寇,其中黑山贼、白波贼、泰山贼都算是较为出名的。至于笔者今天要说的张燕,则是黑山军的首领。作为汉末三国时期的最强草寇,张燕和赵云是同乡关系,也即都是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并且,因为长期活动在冀州地区,张燕还曾和袁绍吕布的联军相抗衡。那么,问题来了,

  • 从朋友到对手:曹操与袁绍的恩怨纠葛

    历史解密编辑:现代出版社标签:袁绍,袁术,吕布,董卓,诗人,东汉,三国,公孙瓒,曹操手下,从朋友到对手

    本文选自《游侠、豪族与名士》作者依据正史史料,借鉴陈寅恪、吕思勉、陈垣等史家的成果,以三国权力分配与变迁的真实剖面图,层层还原一个真实的三国。 0 1《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孙盛《异同杂语》记许劭评价曹操:“子(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后汉书·李膺传》记载李膺的儿子李瓒也称赞曹操“天

  • 从韩馥手里夺取冀州,袁绍绝非软弱之辈,他只是背弃了最初理想

    历史解密编辑:老张聊史标签:袁绍,韩馥,曹操,冀州,董卓,刘协,张邈,汉朝,史说三国

    袁绍给韩馥封了个“奋武将军”的空头杂号,却任命跟韩馥不对付的朱汉为“都官从事”,负责监察究劾百官。果然朱汉带兵持刀冲进韩馥家,打断韩馥儿子双腿,韩馥侥幸逃脱,他本来就是个胆小懦弱的人,否则也不会把冀州拱手相让了,于是哀求袁绍放他跑路,投靠了张邈,但是更巧的又来了,袁绍使者来访,偏偏当着韩馥的面和张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