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章太炎:诸葛亮借孙权之手除掉关羽,诸葛亮为何要害关羽?

章太炎:诸葛亮借孙权之手除掉关羽,诸葛亮为何要害关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故事征集 访问量:4250 更新时间:2024/1/19 4:39:39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内容描述东汉末年至西晋年初近百年的群雄割据,期间政治与战争风云诡谲变化多端。也多亏了《三国演义》,以其生动的艺术加工的形式表现出了三国时期枭雄们的形象,其中文有诸葛亮,武有关羽赵云等强将更是吸引我们这些后世人们的目光。

诸葛亮借孙权之手除掉关羽?

诸葛亮作为刘备三顾茅庐而来的军师,以其出色的工作能力与辩才被称作三国时期的代表人物;而关羽如今常被人称之为关二爷,以红脸形象示人,象征着忠肝义胆的武将形象。

然而一位清末的历史学家章太炎先生却提出一个与世人认知截然相反的观念,他认为,在关羽失了荆州最后导致自己身亡的事件中,有诸葛亮的手笔,也就是诸葛亮策划了这场关羽身死的阴谋。

1900年,在章太炎出版的《訄书》一书中,有一篇名叫《正葛》,在这一篇中讲述了章太炎认为诸葛亮处心竭虑、借刀杀人处置关羽的始末。

章太炎认为,关羽是一位有功之人,并且没有黑历史,光风霁月英武堂堂,诸葛亮若想处理他,明着杀肯定不行,会失了人心。但若不杀,依关羽在军中的声望与为人,必然会成为日后诸葛亮在朝中的劲敌,所以诸葛亮在权衡之下,不惜以荆州为失地筹谋害死了关羽。

这是一个十分离奇的想法。因为在许多普通民众、历史爱好者、甚至读者来说,诸葛亮与关羽都是同一个阵营的人,一位是刘备优秀、坚实的智囊军师,另一位是刘备桃园结义的至亲二弟,章太炎这一观点的提出等于将诸葛亮放在了刘关张阵营的对立面,将他视作因一己之力不惜残害将领的恶人。

关羽受命镇守荆州,当时的他已经年近六十,不再是当初他那个威震华夏的好年纪了,作为武将的锋利与锐气也在渐渐消失。

建安二十四年末,关羽出兵攻打曹兵,双方交战之际孙权趁机出手袭击,导致关羽败走麦城。后关羽率十余只骑兵出逃,又遭遇埋伏,与其长子关平一起被俘,随即被害。

一代英雄将领就这样陨落。且不说关羽镇守荆州的命令,若无刘备首肯是不可能的,而刘备作为关羽的大哥,又是蜀军首领,怎么可能去陷害自己手下最得力的大将呢。

即使英雄迟暮,但关羽的名头也不是随便什么人可比拟的,曹操不就一直虎视眈眈地在一旁看着呢吗。出于爱惜羽毛的角度,刘备也不可能任凭别人胡来。

诸葛亮为何要害关羽?

章太炎作为一个专业的历史研究学者,真的就这样凭借自己的喜好随意提出观点吗?实际上,章太炎先生也是有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的。

其一,章太炎认为诸葛亮作为刘备身边远见卓识的军师,足智多谋、多智近妖,这样一个决胜于千里之外的人不可能不知道关羽荆州的窘境与危机,但他却没有去施以援手,最终令关羽丧命。除非诸葛亮是故意的,借刀杀人,令关羽死于战场,就没有他的嫌疑了,反而令关羽征战一生的晚节不保。

这其实有些想当然了。章太炎觉得诸葛亮这么聪明不可能不知道荆州的困境,也不可能不知道关羽面临的危机,但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章太炎凭借的依据不过是诸葛亮之前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但这并不足以作为他残害忠良的依据。

俗话说得好,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再好的学生也会有考砸的时候,人类之所以是高级动物就是因为我们拥有动物所没有的思考能力。

诸葛亮会根据战场思考最优解,关羽也会,曹操也会,谁也无法把握对方的想法,且当时关羽已经年近六十,美髯公的胡子都已经逐渐花白,判断失误也是常有的事。更不用说他当时与荆州守将失和,办公室矛盾激发引起将士不战而降,这都是远处的诸葛亮所预料不到的事情。

其二,诸葛亮杀死关羽并非最终目的,他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解决日后障碍——刘备的养子刘封

其三,铲除李严这个同为托孤大臣的对手。照章太炎的说法,诸葛亮是在有些心狠手辣了。不仅要铲除刘备养育多年的长子,更要严厉打击政治对手,不顾幼主身受的环境与立场,解决帮扶之人。

且不说关羽败走麦城之时诸葛亮没有伸出援手,那刘备也没有啊。再者说,刘封作为刘备的养子,由于跟关羽的矛盾激化而拒援关羽,后被刘备怪罪。由于刘封性格刚烈,考虑到刘备去世后幼主难以驾驭这样的哥哥,于是被刘备赐死。

而李严,在蜀军北伐时期负责押运粮草,但被天气延误,因为怕受处罚而祸水东引致使诸葛亮退兵,后又在刘禅面前假意询问说军中粮草充足,诸葛亮为何要退兵?这样的双面娇娃自然无法在诸葛亮的眼皮子底下存活太久,很快就被废了。

刘封跟李严的下场,可以说都是自己作的。诸葛亮不过是在他们犯错的前提下进行合理考量,提出合适的处罚,而并非出于个人获利。章太炎提出的观点可以说是偏向于个人理解了。

知错善改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诸葛亮、关羽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章太炎这样贸贸然提出有些诋毁个人形象的观念,不仅是给历史学者这个形象抹黑,也是轻视了诸葛亮这一神奇人物在三国时期所做出的贡献。

在章太炎发表《正葛》篇章的十五年后,他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年轻时候学术研究方向的不足,重新梳理史实,对他原来的《正葛》篇章的内容进行大篇幅的修改,后更是正是更名为《思葛》,以表达自己知错善改的愧疚之意。

正葛,意为端正大众眼中诸葛亮的形象,当时章太炎认为大众的眼睛都被蒙蔽了,唯他是酒醒之人;思葛,思念、怀念诸葛亮,且没有重新发一本,而是在原文上修改,也是为了不再有错误的观念产生,引导众人。

更多文章

  • 诸葛乔:诸葛亮过继的嫡长子,却恰巧在诸葛亮亲子出生次年病逝?

    历史解密编辑:白泽述异标签:刘备,三国,诸葛乔,诸葛亮,诸葛瑾,黄月英,天文学家

    227年,46岁的诸葛亮喜得长子。妻子黄月英想起他们的24岁养子诸葛乔,担忧地问:“那乔儿该怎么办?”诸葛亮瞬间懵了,陷入沉思:是呀,如今有了亲生儿子,该置诸葛乔于何地呢?诸葛乔,表字仲慎,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次子,也就是诸葛亮的侄子。诸葛瑾生有3子1女,均是人中龙凤,其中长子诸葛恪才智过人,诸葛

  • 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诸葛亮日后道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刘备,曹丕,曹魏,李严,汉朝,诸葛亮,天文学家,史说三国

    刘备先是用了几个分量很重的词去称赞诸葛亮的才华,而且对比的对象还是曹魏的皇帝曹丕,说君的才华十倍于曹丕,很显然,刘备没有把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个曹魏的军师或者和哪个国家的军师比,而是和曹魏的皇帝曹丕比,显然是暗示说诸葛亮有皇帝的才能,当军师有点委屈了你的才华。刘备自己说他是汉室后裔,也是用这个起兵的他,

  • 什么!诸葛亮也有三大致命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日远字不泯标签:马谡,刘备,关羽,蜀汉,三国,诸葛亮,毛主席,天文学家

    古往今来,很多人对诸葛亮的评价无不是赞美和敬佩。但同样作为军事家的毛主席却对诸葛亮有着不同的看法,并指出了诸葛亮身上有三项致命的错误,注定了他无法统一三国。并且毛主席根据诸葛亮的错误得到了启发,找到了我军发展的道路,使我军百战百胜。那么,毛主席发现诸葛亮的三个错误究竟是什么?毛主席又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 关羽很委屈,诸葛亮也无辜,是谁的疏忽大意导致了荆州之战溃败?

    历史解密编辑:木棉小故事标签:关羽,刘备,孙权,糜芳,三国,汉朝,诸葛亮,荆州之战,天文学家,五虎上将

    一提起武圣人关羽关云长,人们首先会想起演义小说虚构的过五关斩六将,接着就是正史有记载的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最后可能就是真假参半的大意失荆州了。之所以说关羽大意失荆州是真假参半,只因为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关羽败于骄傲自大,对东吴的狼子野心估计不足。但是我们细看《三国志》等相关史料,就会发

  • 诸葛亮最不该杀的2位名将,无论谁活下来,蜀汉都有机会统一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子范儿标签:刘备,蜀汉,刘封,关羽,马谡,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亮受感于刘备的三顾茅庐,所以才决定随,为其打天下,由此建立了蜀汉。他一生为刘备可谓是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不过直到诸葛亮自己死后,也没有实现刘备的复兴汉室大业的愿望。而历史也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离去而改变。事实上,在三国时期,如果当时诸葛亮没有把这两名大将杀了,其实蜀汉还是有更多的可能性实现一统在。第

  • 为什么赵云死后诸葛亮只是哭,而张苞死后,诸葛亮却吐血?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赵子龙,诸葛亮,张苞,蜀汉,刘备

    《三国演义》中有载:“魏兵大败,郭、孙二人弃马爬山而走。张苞望见,骤马赶来,不期连人带马,跌入涧内。不多日,忽报有人自成都来,说张苞身死。孔明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三国之中,曹魏、蜀汉、东吴,三国鼎立,名将众多,为逐鹿天下,战争频发。而战争避无可避的便是流血和牺牲,经历过太多的战争和

  • 中国历史上智商最高的5个人,诸葛亮排第五,你知道第一是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间史名人录标签:张良,刘邦,刘备,范蠡,智商,三国,诸葛亮,姜子牙,天文学家,霸王项羽

    诸葛亮是中国人心中智慧的化身,用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等词语来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从正史记载来看,诸葛亮无愧为顶级智谋、政治家、军事家。未出隆中便为刘备想好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而后推动孙刘联盟建立,将刘备集团从悬崖边缘拉了回来,帮助刘备巩固发展根据地乃至于三分天下有其一。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力挽狂澜,将蜀

  • 阿拉丁中文网:让刘备后悔一生的错误!痛失堪比诸葛亮的绝顶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雷哥商业阿拉丁标签:刘备,曹操,徐庶,汉朝,蜀汉,三国,诸葛亮,阿拉丁,五虎上将

    从桃园三结义开始,刘备和关张三兄弟的情谊之深就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后又经历了如三顾茅庐之类的佳话,这些都向我们表明了他有着独特的眼光和卓越的手段,能够准确判断和利用人才,不放过任何一个觅得贤者的机会。传统文化中有一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成功的人身边往往会有许多得力的助手,拿三国时期的

  • 诸葛亮既是忠臣,也是权臣,除他之外,历史上还有没有类似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肥羊标签:权臣,霍光,皇帝,伊尹,三国,诸葛亮,司马懿,张居正,天文学家

    权臣和忠臣,似乎是两种不同的属性,也似乎很难集于一身,绝大多数压倒皇权的权臣会主动或不由自主的走向反叛或篡位之路,这不仅仅是权臣个人和家族的需求,也是其追随者的需求,所以,权臣一般来说,很难成为忠臣。纵观历史,权臣因权力超过皇权,而逐渐变得不忠的例子太多了,王莽、曹操、司马懿、杨坚等,都是这一类型,

  • 宋杰:诸葛亮的丞相府是“霸府”吗?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宋杰,蜀汉,刘禅,孙权,三国,诸葛亮,丞相府,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一个重要历史特点,就是经常出现皇权衰微与权臣执政的现象,以及与其相适应的“霸府(霸朝)”政体形态。例如建安时期曹操架空汉献帝与朝廷,独揽国政的统治模式,史家袁宏称之为“霸朝”,胡三省称其为“霸府”。目前史学界对“霸府”的性质与含义的认识基本上趋于一致,即认为霸府是权臣建立的控制皇帝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