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乔:诸葛亮过继的嫡长子,却恰巧在诸葛亮亲子出生次年病逝?

诸葛乔:诸葛亮过继的嫡长子,却恰巧在诸葛亮亲子出生次年病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白泽述异 访问量:4112 更新时间:2024/1/20 0:14:52

227年,46岁的诸葛亮喜得长子。妻子黄月英想起他们的24岁养子诸葛乔,担忧地问:“那乔儿该怎么办?”诸葛亮瞬间懵了,陷入沉思:是呀,如今有了亲生儿子,该置诸葛乔于何地呢?

诸葛乔,表字仲慎,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次子,也就是诸葛亮的侄子。诸葛瑾生有3子1女,均是人中龙凤,其中长子诸葛恪才智过人,诸葛乔略有不及。但诸葛乔性情温顺,这点却比刚愎自用、乖张疏狂的诸葛恪要好得多。

诸葛亮年过40仍没能生下一儿半女,而且诸葛亮日夜操劳,不是在丞相府加班加点,就是在外面练兵讲武或率军远征,他也担心这样下去,自己会因无后而香火断绝。

于是,诸葛亮写信给远在吴国的诸葛瑾,希望将诸葛乔过继到自己膝下,成为养子。

诸葛瑾与诸葛亮虽然分仕吴蜀,却是感情深厚,时不时互通书信,交流国事及家事。诸葛瑾收信后,自然同意。但他也不敢擅自作主,急忙将此事禀告吴主孙权。孙权也乐意促成此事,毕竟诸葛亮乃蜀国丞相,更是蜀国的实际掌权者。

就这样年近20的诸葛乔被千里迢迢送来了成都。诸葛亮和黄月英夫妇见到诸葛乔时,喜不自胜,诸葛亮更是仰天长叹:“我诸葛亮不至于无后矣!”说着,诸葛亮夫妇就拉着诸葛乔到祠堂,焚香祷告,祭拜祖宗,完成过继仪式。

如此一来,诸葛乔就成了诸葛亮礼法上的嫡长子。

古代兄弟取字,讲究“伯仲叔季”的次序:长兄称为“伯”,次兄称为“仲”,其次称为“叔”,幼弟称为“季”。黄月英听闻诸葛乔的表字是“仲慎”,顿时觉得不堪妥当,并向诸葛亮提醒此事。

诸葛亮也醒悟过来,当即决定为诸葛乔更换表字。诸葛亮思索片刻,望见院子里的松树,欣然道:“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为父就为乔儿更换表字为‘伯松’,希望你品质高洁、志向坚定!乔儿你看如何?”

诸葛乔很快就适应了新身份,磕头致谢:“父亲赐,不敢辞!孩儿多谢父亲赐字!日后必定孝敬父亲及母亲,光耀门楣!”

诸葛夫妇大喜,有了这个知情识趣的少年儿陪伴,这暮气沉沉的诸葛府必将焕然一新。

诸葛丞相过继一子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传遍了蜀国上下。蜀汉官员们纷纷向诸葛亮恭喜道贺,称赞诸葛乔少年英雄,必成大器。

皇帝刘禅一直谨遵刘备遗旨,拜诸葛亮为“相父”,以父事之。如今他听说自己凭空多了个大自己3岁的“兄长”,也是欣喜不已,直接将诸葛乔诏入宫中相见,并拜为“驸马都尉”,以示荣宠。

诸葛亮觉得无功不受禄,不能因为自己丞相的身份而让诸葛乔沉溺于众人的恭维吹捧之中,沦为平庸俗士、纨绔子弟。

他与黄月英通气之后,便决定对诸葛乔严加教管。诸葛亮教其兵法战阵、治国韬略,黄月英授其奇门遁甲、匠心机巧。

面对父母的悉心栽培,诸葛乔不敢松懈,日夜苦读,令诸葛夫妇老怀甚慰。诸葛亮夫妇又为诸葛乔完婚,诸葛乔很快就诞下一子,让诸葛亮抱上了孙子。诸葛亮为孙子取名为“诸葛攀”,意喻不畏艰险,勇攀高峰。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驾崩,诸葛亮觉得此乃天赐良机,意欲北伐,率军屯驻汉中筹备。他担心蜀汉后继无人,因而让各位将军的子侄都到汉中军营磨砺锻炼,诸葛乔自然不能排在外。诸葛亮特地交代他与不能以势压人,务必与将士们同甘共苦。

诸葛乔也没有辜负诸葛亮的期望,吃苦耐劳,身先士卒,军中上下无一不服。很快,诸葛亮就敢放心让他独领600士兵,与名将霍峻之子霍弋共同参赞军务。

次年,诸葛亮的亲生儿子诸葛瞻呱呱坠地。46岁的诸葛亮中年得子,自然抽空回了一趟成都探视。

诸葛亮抱着诸葛瞻,笑得合不拢嘴,一时间忘了他的嫡长子诸葛乔还在汉中山谷受苦受累。黄月英有些担忧,低声向诸葛亮提醒此事。

诸葛亮霎时间收起了笑容。一个是宗族礼法上的嫡长子,一个是血脉相连的亲儿子,日后该由谁继承诸葛家的爵位呢?

诸葛亮想起了被过继给大宦官曹腾的曹操之父曹嵩,想起了被过继给伯父袁成的袁逢庶子袁绍,想起了被刘备收为义子、又被刘备杀掉的刘封,想起了曹丕曹植的世子之争,想起了袁谭袁尚的水火不容,想起了刘琦刘琮的兄弟阋墙。。。

宗族礼法,长幼有序,终不可废!

心念电转之间,诸葛亮就做好决断,语气坚定地对黄月英说:“乔儿虽是过继而来,但咱俩早就对他如亲生的一般。乔儿温驯孝顺,有功无过,于情于理,于礼于法,诸葛家都将由他继承!”

黄月英深明大义,微笑点头:“自当如此!”

很快,诸葛亮就将刚出生的幼子及蹒跚学步的嫡孙交予黄月英照看。他自己快马回到汉中,准备带着诸葛乔完成克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大业。

然而,天妒英才,诸葛乔竟在北伐前夕(公元228年)病逝了,享年不过25岁。诸葛乔英年早逝,诸葛亮白发人送黑发人,自然哀伤不已。

虽然父子俩只相处短短数年,但诸葛亮对诸葛乔视若己出,寄予厚望,一心希望他能继承自己和先帝的北伐之志。如今,北伐在即,诸葛亮痛失爱子,却要强装镇定,实在令人唏嘘。。。

更多文章

  • 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诸葛亮日后道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刘备,曹丕,曹魏,李严,汉朝,诸葛亮,天文学家,史说三国

    刘备先是用了几个分量很重的词去称赞诸葛亮的才华,而且对比的对象还是曹魏的皇帝曹丕,说君的才华十倍于曹丕,很显然,刘备没有把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个曹魏的军师或者和哪个国家的军师比,而是和曹魏的皇帝曹丕比,显然是暗示说诸葛亮有皇帝的才能,当军师有点委屈了你的才华。刘备自己说他是汉室后裔,也是用这个起兵的他,

  • 什么!诸葛亮也有三大致命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日远字不泯标签:马谡,刘备,关羽,蜀汉,三国,诸葛亮,毛主席,天文学家

    古往今来,很多人对诸葛亮的评价无不是赞美和敬佩。但同样作为军事家的毛主席却对诸葛亮有着不同的看法,并指出了诸葛亮身上有三项致命的错误,注定了他无法统一三国。并且毛主席根据诸葛亮的错误得到了启发,找到了我军发展的道路,使我军百战百胜。那么,毛主席发现诸葛亮的三个错误究竟是什么?毛主席又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 关羽很委屈,诸葛亮也无辜,是谁的疏忽大意导致了荆州之战溃败?

    历史解密编辑:木棉小故事标签:关羽,刘备,孙权,糜芳,三国,汉朝,诸葛亮,荆州之战,天文学家,五虎上将

    一提起武圣人关羽关云长,人们首先会想起演义小说虚构的过五关斩六将,接着就是正史有记载的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最后可能就是真假参半的大意失荆州了。之所以说关羽大意失荆州是真假参半,只因为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关羽败于骄傲自大,对东吴的狼子野心估计不足。但是我们细看《三国志》等相关史料,就会发

  • 诸葛亮最不该杀的2位名将,无论谁活下来,蜀汉都有机会统一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子范儿标签:刘备,蜀汉,刘封,关羽,马谡,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亮受感于刘备的三顾茅庐,所以才决定随,为其打天下,由此建立了蜀汉。他一生为刘备可谓是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不过直到诸葛亮自己死后,也没有实现刘备的复兴汉室大业的愿望。而历史也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离去而改变。事实上,在三国时期,如果当时诸葛亮没有把这两名大将杀了,其实蜀汉还是有更多的可能性实现一统在。第

  • 为什么赵云死后诸葛亮只是哭,而张苞死后,诸葛亮却吐血?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赵子龙,诸葛亮,张苞,蜀汉,刘备

    《三国演义》中有载:“魏兵大败,郭、孙二人弃马爬山而走。张苞望见,骤马赶来,不期连人带马,跌入涧内。不多日,忽报有人自成都来,说张苞身死。孔明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三国之中,曹魏、蜀汉、东吴,三国鼎立,名将众多,为逐鹿天下,战争频发。而战争避无可避的便是流血和牺牲,经历过太多的战争和

  • 中国历史上智商最高的5个人,诸葛亮排第五,你知道第一是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间史名人录标签:张良,刘邦,刘备,范蠡,智商,三国,诸葛亮,姜子牙,天文学家,霸王项羽

    诸葛亮是中国人心中智慧的化身,用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等词语来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从正史记载来看,诸葛亮无愧为顶级智谋、政治家、军事家。未出隆中便为刘备想好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而后推动孙刘联盟建立,将刘备集团从悬崖边缘拉了回来,帮助刘备巩固发展根据地乃至于三分天下有其一。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力挽狂澜,将蜀

  • 阿拉丁中文网:让刘备后悔一生的错误!痛失堪比诸葛亮的绝顶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雷哥商业阿拉丁标签:刘备,曹操,徐庶,汉朝,蜀汉,三国,诸葛亮,阿拉丁,五虎上将

    从桃园三结义开始,刘备和关张三兄弟的情谊之深就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后又经历了如三顾茅庐之类的佳话,这些都向我们表明了他有着独特的眼光和卓越的手段,能够准确判断和利用人才,不放过任何一个觅得贤者的机会。传统文化中有一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成功的人身边往往会有许多得力的助手,拿三国时期的

  • 诸葛亮既是忠臣,也是权臣,除他之外,历史上还有没有类似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肥羊标签:权臣,霍光,皇帝,伊尹,三国,诸葛亮,司马懿,张居正,天文学家

    权臣和忠臣,似乎是两种不同的属性,也似乎很难集于一身,绝大多数压倒皇权的权臣会主动或不由自主的走向反叛或篡位之路,这不仅仅是权臣个人和家族的需求,也是其追随者的需求,所以,权臣一般来说,很难成为忠臣。纵观历史,权臣因权力超过皇权,而逐渐变得不忠的例子太多了,王莽、曹操、司马懿、杨坚等,都是这一类型,

  • 宋杰:诸葛亮的丞相府是“霸府”吗?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宋杰,蜀汉,刘禅,孙权,三国,诸葛亮,丞相府,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一个重要历史特点,就是经常出现皇权衰微与权臣执政的现象,以及与其相适应的“霸府(霸朝)”政体形态。例如建安时期曹操架空汉献帝与朝廷,独揽国政的统治模式,史家袁宏称之为“霸朝”,胡三省称其为“霸府”。目前史学界对“霸府”的性质与含义的认识基本上趋于一致,即认为霸府是权臣建立的控制皇帝与

  • 诸葛亮去世前,阿斗问了他一个问题,诸葛亮才明白他傻都是装的

    历史解密编辑:蒙面小鸟哥标签:刘禅,蜀汉,刘备,曹操,阿斗,三国,诸葛亮,赵子龙,天文学家

    一句乐不思蜀,让后人纷纷感慨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殊不知,刘禅的乐不思蜀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正因如此他最终才能在乱世中保全自己,得以善终。不信你们就看诸葛亮临终前,刘禅让人问的一句话:“如果丞相病逝,您的后人该如何安排呢?”这句话吓得诸葛亮一个激灵,向来人说道:家中还有桑树800,足够家用。刘禅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