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晋才子王献之:为不娶公主自残双腿,公主听后意外一语令他泪崩

东晋才子王献之:为不娶公主自残双腿,公主听后意外一语令他泪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木木夕木夕 访问量:4388 更新时间:2024/1/26 22:49:06

东晋才子王献之:为不娶公主,自残双腿。公主突如其来的话,让他泪流满面。得了皇上,驸马不敢在皇上面前犯错。相当于最高级别的“倒车门”。他虽然享尽荣华富贵,亲近他的人也不少,但这等于断了他的仕途。限制很多,所以不是每个人都想嫁给皇帝的女儿,甚至有人会避而远之。

大家都知道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他和他的儿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而且都出自大名鼎鼎的琅琊王氏,与皇室关系密切不过王羲之并没有娶皇帝的女儿,而是娶了东晋著名书法家、重臣习隋的女儿。他们有七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王献之是他们最小的儿子。

王献之自幼才华横溢,继承了王献之和习隋的长处。王献之娶了舅舅席坦之女郗道茂,青梅竹马。半年后,王羲之和席坦相继离世,王献之和郗道茂更加心存眷恋,形影不离。

但不幸的是,新安公主的驸马桓济篡权未遂,被贬。日子不好过,而且桓姬是权臣桓温的儿子,新安公主和桓姬的婚姻只是政治联姻,373年1999年桓温病逝后,桓家失势。

桓姬被贬后,新安公主司马道孚再次单身。晋孝武帝司马同情新安公主,心中愧疚,打算为新安公主另选一个好女婿。简直是百万分之一,可是新安公主谁都不喜欢。

其实,新安公主也有她欣赏的人。他就是已婚的王献之。我不会做妃子。

王献之听到这个消息,吓坏了。他既不想做一个没心没肺的人,也不想做一个所谓的女婿,就把腿打断了,以为自己已经废了。只怕他也觉得无聊,皇上才收回命令。

但是当新安公主听到王献之腿残的消息时,出乎意料的说:“我就是残了也要嫁人。”真的没有人为郗道茂说话。最终,王献之与郗道茂离婚,成为公主的驸马。

郗道茂离婚后只好去找舅舅喜隐。她知道王献之的难处,就算他们违命私奔,王家和席家又会怎样?他们负担不起,郗道茂也没有再婚,据说他一生凄凉,郁郁而终。

一对恩爱夫妻就这样断了。新安公主与王献之育有一女王舍哀,王献之不欢而散,史书无记载。究竟如何,无从知晓。

但是还有一件事被载入了史册。王献之病重时,请来道士主持餐桌祈祷。这时候病重的人就该认错了,道士就问王献之这是怎么了?”王献之回答说:“我想不出别的了,只记得离了习家。也许他们可以如愿与郗道茂重逢,成为恩爱夫妻。

王献之去世时,他的女儿王慎爱只有2岁,但王慎爱却过着不幸的生活。13岁嫁给了15岁的太子司马德宗(孝武帝长子),但司马德宗有点笨,口吃,冷热饿都感觉不到,一举一动都得有人扶持。很显然,王舍爱不是自愿嫁给这样的人,她也没办法。

隆安元年(397年),司马德宗即位,王舍乃为皇后,但很多将领都自恃清高,不听王命。谁会听从傻瓜的命令?不久,兖州刺史王恭、豫州刺史于楷造反。

王舍爱经历宫廷政变,生命受到极大威胁,她惊慌不断。五年后,王舍爱去世,年仅29岁。据史书记载,她没有孩子。

更多文章

  • 王献之《更等帖》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王献之,王羲之,更等帖,钟繇,书法,草书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王献之少负盛名,才华过人。历任州主簿、秘书郎、司徒长史、吴兴太守、中书令等职,为

  •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宋刻玉版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小楷,书法

    《洛神赋十三行》,简称《洛神赋》,东晋王献之的小楷书法代表作,原来的墨迹写在麻笺上,内容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的著名文章《洛神赋》,但流传到唐宋时代就已经残损并亡佚了。【1】旧拓玉版十三行;丙子秋日{?}{?}题【2】晋中{+书}令王献之书。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 王献之服下“仙丹”之后,随手写下两行草书,只有此作能超越王羲之!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王献之,王羲之,书法,行草书,鸭头丸帖,赵孟頫

    魏晋为什么是书法发展的巅峰,后世不论怎么写都无法超越?魏晋书法的繁荣是由各种社会发展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因素就是玄学的兴盛。魏晋时期,人们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修仙问道之风盛行,这对书法意境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玄学思想的影响下,权贵士大夫阶层炼丹修仙是常有的事,王献之

  • 王献之写给前妻的信,成千古名帖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离婚,书法家,王羲之,谢安,唐伯虎,王献之,艺术家,皇帝,婚姻,晋朝

    在古代士族豪门之间、名门之间通过接亲进行联姻,连皇室都不例外,皇室为了巩固政权还会与外族进行联姻,也会跟士族、名门进行联姻。王献之就是因为联姻找到了挚爱,但也因为联姻又失去了挚爱。《奉对帖》就是王献之离婚后写给前妻的一封信,没想到成为千古名帖。王献之《奉对帖》故事还要从王献之的老子王羲之说起,王羲之

  • 《中国书法史》, 王献之的艺术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穆姿伊数码知识标签:草书,章草,隶书,行书,晋朝,诗人,王献之,王羲之,书法家,书法作品,中国书法史

    王献之跟他的前辈书家一样,能够用各种书体作字。上一篇我们已经知道:他的传世书迹有真楷、行书、行草书、草书。但王献之实际所能,恐怕还不限于这几种体势,据唐代张怀瓘《书断·中》所称:子敬隶、行、草、章草、飞白五体俱入神,八分入能。可见他至少能用六种书体作书。这里张怀瓘所说的“隶”,即今天所谓的真收、楷书

  • 王献之,打开了哪一扇书法奇妙之门?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王献之,书法,草书,王羲之,行草书,米芾

    在书法史上,父子书家并不是一个罕见的现象,比如王羲之父子、欧阳询父子、米芾父子、文征明父子等,但像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这般难分轩轾的还是非常罕见的。王献之非但可以和其父齐名,甚至一度甚嚣尘上。▲ 《王献之造像》傅心畲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琅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第七子,官历建威将军、吴兴

  • 王献之临终前的这幅字,超越了父亲

    历史解密编辑:王氏书画家园标签:王献之,地黄汤帖,行书,米芾

    王献之《地黄汤帖》,又名 《新妇地黄汤帖》,现存墨迹是唐人墓本(又传为米芾临本)。《地黄汤帖》用笔外拓,笔画圆腴而纵逸,极富节奏感。起始“ 新妇”两个字写得古朴凝重, “服”字以后,渐渐放开,到第二行已很洒脱,笔画连绵流畅,提按一任自然,纵放自如,充满韵律感。此帖点画精谨,用笔一丝不苟,是研习行

  • 《中国书法史》, 王献之的书艺

    历史解密编辑:天乐谈科技标签:行书,晋朝,诗人,王献之,行草书,王羲之,书法家,书法作品,中国书法史

    王献之一生耽好书艺,写下的字幅书迹一定很多很多,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历经一千多年的战乱,时聚时散,历久日少,实际数量已不可知晓。历代存世作品数量记录东晋至南朝梁时期,王氏父子书作的数量难分轩轾,梁武帝提出“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迨,读dài,及;到)之后,崇尚王献之书法的风气骤然衰

  • 王献之凭啥和他爹平起平坐?看看他这帖草书,周总理下令重金买回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相约标签:王献之,草书,王羲之,中秋贴,钟繇,楷书

    人们说龙生九子,九子不同。书圣王羲之有七个儿子,但是只有王献之与他并称“二王”,王献之的名气甚至一时之间曾经超过王羲之。作为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享受的绝对是顶级资源,书圣亲自教习。但是能与他父亲平起平坐,王献之靠的除了深厚的家学渊源,还有超乎常人的努力。王羲之练字,有著名的“十八口大缸”的典故。王献

  • 书圣之子王献之,大胆改变王羲之笔法,一笔写出鸭头丸帖更有风骨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草书,米芾,晋朝,诗人,王献之,王羲之,书法家,鸭头丸帖,书法作品

    草书的美可以是自然、萧索、简逸、雅致的,也可以是狂草般浪漫、不羁、急促、磅礴、气势恢宏的。那么王献之的草书书法艺术又呈现出怎样的美呢?东晋王、谢、郗、庾四大家族中,最显赫的要算王氏家族了,而书法成就最卓著的也当之无愧的属于王氏一族。特别是出现了书圣王羲之和他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父子二人被世人并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