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策明明有儿子,死后为何将位置传给弟弟孙权?

孙策明明有儿子,死后为何将位置传给弟弟孙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爱文历史 访问量:992 更新时间:2023/12/8 23:03:31

东汉末年,天下群雄争霸,各方割据诸侯王势力,在历史书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三国时期,出现很多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乱世奸雄的曹孟德,武艺盖世的赵云,义薄云天的关云长,儒将风流的周瑜

历来皇位的继承交接都是传子,这个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但是为什么三国时期的东吴,孙策在离世之际要把统治权给弟弟孙权

图一

孙策的武艺很高,人称“江东小霸王”,时人经常拿孙策和霸王项羽比较,认为孙策就是在世项羽。虽有百般武艺,但孙策统治江东之路走得并不平坦。孙策的父亲孙坚奠定了江东的基业,然而孙坚在和刘表作战时不幸阵亡,那个时候的孙策仅仅16岁。

年仅十六的孙策难以服众,不能继承孙坚的统帅之位,这个时候的孙策认识到实力才是乱世生存之道。于是,他从基层开始学习,慢慢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军事水平。后来孙策投靠到袁绍手下,短短几年,就成长为袁绍手下的将军。

图二

袁绍在军营中任人唯亲,赏罚不明,士兵都离心离德。孙策也清楚袁绍为人,于是离开袁绍的势力。离开袁绍之后,孙策仿佛如鱼得水,他具备超人的军事指挥素养,高强的武艺,加上周瑜等一众的辅佐,很快,孙策在江东有了一席之地。

公元200年,孙策在一次打猎中,被刺客刺杀,回到家中不治而亡,世人皆叹天妒英才。孙策在弥留之际,思考自己的统治之位该传给何人。摆在孙策的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是自己的儿子孙绍,二是其弟弟孙权。

图三

自古以来,江东就被当地豪强世家所控制,这些世家的门生遍布江东各界,在政治和军事都有很强的影响力。每个豪强世家都不服气,认为自己所在的世家才是江南的最强者,所以在孙策统一江东之前,江东四分五裂。现实的情况严峻,如果孙策的继承者没有才能,江东必将不属于孙家,而且江东会再次分裂。

当时孙策的儿子孙绍只有七岁,七岁的儿童在战乱时期必然会沦为权力交替的牺牲品,汉献帝就是例子。如果当时的局势统一,战乱平息,还可以设立辅政大臣辅佐孙绍,让权力平稳的过渡,但是当时的局面显然不具备这种条件,所以孙策不能传位给自己的儿子。

图四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曹操对孙权的评价,说明孙权的军事才能卓越、政治素养很高。孙权从小时候就被称为神童,八岁便能吟诗作对,长大之后跟随孙策身边南征北战,在多次战役中出谋划策,能文能武,在军中颇有威望。如果拿孙权和孙策比较,孙策在武艺方面强于谋略,孙权在谋略方面强过于武艺,两人都是江东豪杰。

当时江东的政治局面可以做一个分析,江东的根基是孙策和周瑜一等大将打下来的,孙权在其中也立下赫赫战功,周瑜等一众大臣和将领对孙权的能力很认可,孙权如果继承江东之主,大臣没有意见,孙策势力的内部意见是很统一的,这可以保证权力的和平交替。孙权是孙策的亲弟弟,这也不会把权力落入外人手中,如果孙氏集团的权力和平交替,当地的豪强世家也就没有机会趁火打劫。

图五

孙策对于天下大势的分析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北方处于半统一的局势,曹操当时统治了一半的北方,这个时候不是东吴出击的最好时机,他认为现在东吴需要休养生机,发展自我,操练兵马,等待最佳时机一统天下。

在地理上,东吴坐拥长江之险,北方的战局暂时波及不到东吴,东吴可以在这个时候休养生息、积蓄实力。所以这个时候,更需要找一位能够治理和发展东吴的人才。

图六

前文说到孙权的谋虑强于武艺,在治理东吴这方面能力出众,孙策自己都认为自己的治理能力不如孙权,孙策说“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以保江东,我不如卿。”所以孙权就是继承江东之主的最佳人选。

200年,孙权继位成为江东之主,孙策的儿子孙绍被封为上虞候,孙绍得到孙权的善待,生活富足,安逸悠闲。试想,如果孙绍继位,那么他的下场一定很悲凉。

图七

孙权继位之后,励精图治,发展东吴。在曹操率领大军攻打东吴之时,孙权和刘备结成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大破曹军,曹操狼狈逃窜回许昌

东吴的孙权的治理下,国富民安,军事实力强大,公元229年,孙权在东吴称帝。

标签: 孙策孙权曹操袁绍周瑜东吴

更多文章

  • 孙权上位之后,孙策的后代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孙权,孙策,孙坚,曹操,袁术,刘备

    外出打猎的孙策被自己仇家许贡的门客盯上,在打猎的途中被刺杀了,身受重伤。话说孙策没有当场死亡,而是看到镜子中自己那刮花了视如珍宝的帅气脸蛋,悲痛地大吼一声,血管直接爆裂,当场人就驾鹤西去了。好在孙策当时把自己身后事都交代清楚了,将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江东托付给了孙权。当时的孙权也才十几岁,相比孙策自己

  • 孙策之死背后的谜团,是郭嘉派的刺客,还是江东豪杰的暗杀?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孙策,郭嘉,刺客,曹操,孙权,江东,于吉,汉朝,三国

    经常看到这样一句话——孙策不死,便无三国!可见孙策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孙策17岁那年(公元191年),父亲孙坚攻黄祖过程中战死,此后孙策开启了纵横江东的模式。短短几年时间,横扫江东六郡,为后来的孙吴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公元200年,年仅26岁的孙策英年早逝,如此勇猛的孙策为何会突然死去?官方记载

  • 孙策为何能轻松拿下长江天险?(顶级士族庐江周家为啥站队袁术)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孙策,袁术,周瑜,太守,孙坚,刘繇

    听说孙策要出征江东,沿途前来投奔的人已是络绎不绝,抵达历阳之时队伍已经壮大到了五、六千人(比至历阳,众五六千)为了免除后顾之忧,孙策知会吴郡都尉朱治,将自己的母亲从曲阿经历阳转移到后方的阜陵城(策母先自曲阿徙於历阳,策又徙母阜陵)孙策取江东的另一大助力朱治也开始浮出水面。朱治,字君理,丹杨人。朱治也

  • 袁术一直提防孙策,却借兵让其进军江东,为何放任孙策去一统江东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孙策,袁术,刘表,江东,借兵,汉朝,曹操手下

    汉末三国时期的猛将,除了吕布马超、关羽、张飞、赵云、许褚等人,孙策也是不能忽略的一位。对于孙策的骁勇,《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称其勇猛犹如霸王项羽,绰号“小霸王”。《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孙策:“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曹操则表示:“猘儿,谓难与争锋。”至于孙策的主公袁术,则感叹

  • 孙策的3大缺点:忌人、好杀、轻率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孙策,袁术,刘备,于吉,孙坚,孙权,汉朝,三国志

    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这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给“小霸王”孙策评语,其中对孙策的褒奖之词可谓非常高了。记得小时候读《三国演义》,对孙策那真是心向往之,非常的喜爱和崇拜。正史中《三国志》作者陈寿对孙策的评价也很高:“为人美姿颜

  • 孙策、孙权、陆逊往事,血海深仇也可化解,但前提是孙策必须得死

    历史解密编辑:少左史标签:孙策,孙权,陆逊,袁术,东吴,汉朝,曹操手下

    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上面这句话是建安5年,孙策在狩猎时被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刺杀,重伤将死时对二弟孙权所说,千万不要把这句话简单理解为孙策在总结自己与弟弟孙权之间的优势与劣势,事实上,孙策这段话是在向孙权

  • 三国志11:这才是最被策划低估的武将,带着几百人打得孙策没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游戏我为王标签:孙策,吕布,刘备,曹彰,高顺,曹操手下,三国志11

    三国志11这才是最被策划低估的武将,带着几百人打得孙策没办法。这个角色就是陈登。统帅也不低,带着几百人仗着地方势力,在广陵打得孙策没想法,一度还准备出兵灭江东,结果身死功灭。陈登严重低估,他智力90政治85差不多。他是因为当地士族,为政确实也得民心支持,所以能够得到当地士兵人民鼎力支持,可以围困吕布

  • 孙策带领几千人马打下江东基业,为何曹操却不认可他?

    历史解密编辑:大超说历史标签:孙策,曹操,孙坚,平定,丞相,诗人,东汉,汉朝,江东基业

    孙策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名将,他用数千人马打下了江东的基业,成为历史上令人敬仰的英雄。然而,在《三国演义》的“煮酒论英雄”中,曹操却并不认为孙策是真正的英雄。那么,孙策为何在曹操眼中依然算不得英雄呢?首先,孙策达不到与曹操平起平坐的高度。曹操是自己一步步努力成为的汉朝丞相,他的成就和能力都较为出色。虽然

  • 三国时期,孙权建立的东吴政权,把首都建在哪里的?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图鉴标签:孙权,刘备,孙策,孙皓,三国,汉朝,东吴政权,五虎上将

    公元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称帝,并定都于武昌(今湖北鄂城),但是在同年9月,孙权又下令将都城迁往建业(今南京市)。建业被称为六朝古都,而孙权的东吴也是第一个在建业建立都城的。公元210年的时候,孙权将妹妹孙尚香嫁给了刘备,刘备在去拜访孙权路过秣陵的时候,发现这里是一个好地方,于是就向孙权建议

  • 李术:不满孙权继承孙策王位,结局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孙权,孙策,李术,曹操,太守,献帝,汉朝,史说三国

    孙策为孙权长兄,孙策选定孙权为继承人,孙策死后孙权如愿继位,事实也证明孙策没有看错人,孙权完全可以掌控全局,任人唯贤。他不仅能举贤任能,而且有本事把父亲的老部下,与哥哥的部下以及好朋友,都团结在一起,除了李术一人以外。李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当初孙策奉袁术之命攻陷庐江,杀死了庐江太守陆康,陆家是江东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