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君是西汉的汉元帝的皇后,她在历史上是一个比较有争议性的人物。
王政君身为太后没能好好地辅佐幼主管理国家,反而一味地纵容王氏族人专权,干扰朝政,最后被王莽篡权夺位。可以说西汉朝政的混乱有极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王政君造成的。
但我们今天不说王政君,来说一说与王政君争斗了一生的傅昭仪,她也是汉元帝的妃嫔之一。
从汉元帝时期起,傅昭仪与王政君争宠,争夺储君之位;在汉元帝去世后,她又一直与王政君争权力,争地位。
傅昭仪有手段,有谋略,当过太后,也辉煌过。但她死后却被王莽挖坟掘墓,连太后的尊号也被废黜了。所以傅昭仪和王政君争夺了一辈子,到底还是没争过王政君。
破天荒的昭仪之位
汉元帝曾经有一位很喜欢的嫔妃叫做司马良娣。但是司马良娣很早就病逝了,所以汉元帝自此之后就对司马良娣念念不忘,甚至很少亲近其它的妃嫔。
汉元帝的母亲担心汉元帝没有子嗣,她就亲自为汉元帝挑选了很多美人,其中一个就是王政君。
王政君被挑选成为了太子妃,在为数不多的宠幸中,一举得男,生下了太子刘骜(ao,四声)。从生子之后,王政君却是越来越不得宠。
比较受汉元帝喜爱的是另外两位妃嫔,傅氏和冯媛。傅氏为汉元帝生下一子,取名为刘康,后来被封为定陶王;冯媛也为汉元帝生下一子,取名为刘兴,被封为中山王。
汉元帝为了表示对这两位嫔妃的喜爱,他特地设立了一个新的后妃等级——昭仪。昭仪是仅次于皇后的妃嫔之位。于是傅昭仪和冯昭仪就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荣获昭仪之位的妃嫔。
汉元帝不仅喜欢傅昭仪,他也很喜欢傅昭仪的儿子刘康。太子刘骜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桀骜不驯,喜欢玩乐。汉元帝渐渐对太子失望,并生出了想改立刘康为太子的心思。
王政君等人察觉到汉元帝的心意,内心十分惶恐。在王政君和前面大臣的共同劝说之下,汉元帝还是将易储的心思按捺住了。
汉元帝去世后,刘骜成为新帝。傅昭仪和冯昭仪只能与他们的儿子一起前往封地国定居。本来这出宫斗戏走到这里就应该圆满结束了,可是傅昭仪和王政君之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推动刘欣成为皇帝
汉成帝宠爱赵飞燕和赵合德两个妃嫔,飞燕合德姐妹为了维持汉成帝的宠爱,服用了一种特殊的药物,这种药物使得她们无法孕育子嗣。
而汉成帝其他的妃嫔大多也都被飞燕合德姐妹所迫害,所以汉成帝一直没有子嗣。为了立储,汉成帝只能从定陶王的儿子刘欣和中山王刘兴两个人中间挑选一个出来立为太子。
傅昭仪为了帮助自己的孙子刘欣成为皇储,她用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去贿赂赵合德以及信阳侯王根。
这两个人也想拉拢刘欣,所以反复地在汉成帝面前说刘欣的好话。
汉成帝听得多了,也就同意立刘欣为太子了。等到汉成帝去世,傅昭仪的孙子刘欣就成为了皇帝。
汉哀帝刘欣为了打压王氏家族的势力,他将自己的祖母傅昭仪立为了皇太后,将她的待遇提高到和王政君一样的地位。
不仅如此,他还将傅氏以及生母丁氏的族人安排到西汉朝廷中当差。有了汉哀帝的支持,傅太后才算是走上了人间巅峰。此时她与王政君的地位不相上下。
可惜的是,汉哀帝不太争气,纵情声色,贪图享乐,在位仅不到七年就去世了。汉哀帝一走,傅太后在朝中没有任何依靠,连带着她的族人也都被王氏族人所打压。
汉哀帝去世一年后,傅太后也去世了,王政君成为了人生赢家,她活到了84岁的高龄,死后与汉元帝合葬在了一起。
西汉末期,王政君的侄子王莽专权。傅太后去世后,王莽寻了个借口,将傅太后的尊号废除了,甚至挖了傅太后的坟墓,将她的尸骨迁到定陶,降低了规格重新埋葬。
傅昭仪与王政君的这场权力斗争,可谓是惨败。傅昭仪确实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因为她凭一己之力将自己的孙子推上了帝位。
再看看王政君,虽然地位尊贵,但是她除了提拔自己的娘家族人之外,没做什么对西汉有益的事情。
如果论受宠程度,王政君不如傅瑶;论儿子的优秀程度,刘骜不如刘康;论手段,王政君也不如傅昭仪。傅昭仪有孙子,王政君也没有。
王政君强就强在,她有一个强大的娘家。傅昭仪不是在和王政君争斗,她是在和王家人争斗,所以最后肯定是失败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