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政君家族强大的根源,其实是历史选择了王家

王政君家族强大的根源,其实是历史选择了王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说新史 访问量:2681 更新时间:2024/2/21 23:25:07

王莽之所以能够站在汉帝国政治的最顶端,得益于王氏家族的外戚身份。实事求是讲,王氏家族的人,在历史上并没多少恶行,之所以落下骂名,主要是因为王莽代汉被打入黑名单所致。王氏家族势力庞大,既有其家族本身的原因,也有西汉外戚政治的客观环境原因,更是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

王氏家族到底有多强大,我们说几个简单的例子。当年太中大夫刘向曾经说:

“今王氏一姓,乘朱轮华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鱼鳞左右......尚书、九卿、州牧、郡守皆出其门,管执枢机,朋党比周......历上古至秦、汉,外戚僭贵未有如王氏者也。”

朱轮华毂、青紫貂蝉,并不是说王家有钱,坐得起豪车,穿得起名牌,而是指王家人位高权重。有资格坐“朱轮华毂”的要么是三公九卿,要么内朝官,都是决策层的要员。

王家最轰动一时的事件就是“一日五侯”,汉成帝在一天之内,册封王政君的五个弟弟为侯。王氏一门,一共出了五位大司马,九位侯爷,把持了汉成帝和汉平帝两朝三十多年的朝政。

刘向用一句“外戚僭贵未有如王氏”概括王氏家族的势力,很到位。那么,王氏家族是如何发展到如此强大的程度呢?

一、王氏家族具备了发展壮大的客观条件

一个家族要想发展壮大,形成势力,客观上至少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得有人,二是得有人才!王家都具备。

王政君的的父亲王禁有个爱好:好酒色,妻妾众多,植树造林工作出色。王禁一共生了八子四女,每个儿子都有若干子嗣,到新朝时期,王莽的族兄弟、子侄在中央和全国各地当官的不计其数。以王莽为例,他就有六个儿子三个女儿,长子王宇又有六个儿子两个女儿。

这么一大家子,出现一门五侯一点不奇怪!

王家还具备第二个客观条件:有人才!这一点不要听信历史,说王家人不学无术,就知道吃喝玩乐,我们举几个实例就知道。

王家第一任大司马王凤:王凤是个典型的法家思想人物,与当时儒家蓬勃发展的潮流不符,但是这个能力毋庸置疑。他当大司马期间,正值匡衡等腐儒当道的年代,若不是王凤拼命抵挡,这股儒生当道的势力,早就把大汉搞亡了!

第二任大司马王音:王音是王凤的堂弟,此人品行学识在当时就有公论,《汉书》对他也是褒奖有加。

第五任大司马王莽:不要被“王莽篡汉”,这个道德色彩过于浓重的话掩盖真相。王莽之所以走向正值巅峰,他个人的能力和品行,在当时可以用独树一帜来形容。事实上,在他的领导下,汉帝国表现出一股积极向上的风气,也创造了多项封建王朝难得奇观,比如倡导个人献爱心,捐助穷人。如果不是汉平帝早夭,历史不大可能出现王莽代汉的结局。

除了这三人,王家至少还有以下几位才能出众的人才:王闳、王邑、王况、王舜。

外戚家族,几乎没有哪一家能逃过骄奢淫逸、违法乱纪的诟病,翻开王氏家族的历史,就会发现,王家人虽然奢华,真正品行败坏,危害社会的,其实只有王政君的六弟王立一个。

家族人丁兴旺,又不缺人才,这是王氏家族实力强大的客观条件。

二、西汉外戚政治,是王氏家族壮大的历史土壤

让王氏外戚走向政治前台的,则是西汉开国以来的外戚政治。自刘邦驾崩后,吕氏外戚开始,每一朝外戚,都在西汉政治生活中,扮演着或轻或重的角色。汉文帝时期的薄昭、汉景帝时期的窦婴、窦彭祖、汉武帝时期的田蚡、卫青、汉昭帝时期的上官、汉宣帝时期的霍光、汉元帝时期的许氏和史氏,无一不是某个阶段举足轻重的人物。

所以,汉成帝即位后,王凤执政是朝中公认的必然格局。为了平衡新老外戚之间的权力分配,当时的名儒杜邺,还提出了“后父大于舅父”的理论。

西汉为何盛行外戚政治,这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宗法制崩溃,宗室势力衰弱,皇权支撑势力缺失有关。为了弥补这个缺失,西汉帝国尝试了外戚势力、宦官势力、宗室势力和儒生势力,直到儒生势力发展成强大的士族集团之前,这几股势力交替登场。

儒家思想的亲亲孝道,也是助长外戚势力的重要原因。我们知道汉元帝、汉成帝都是儒家好学生,自然难逃外戚政治的“魔掌”。

汉成帝这个人还有一个弊病,他比较懒惰,不作为,对舅舅王凤依赖性很强。偏偏汉成帝在位时间很长,整整二十六年。王凤去世后,外戚政治的土壤还在,他只能再选择别的舅舅当他的政治监护人。

今天我们看起来汉成帝的举动很弱智,其实是外戚政治的大背景所致,一点不意外。

三、汉哀帝子嗣断绝,是王氏家族势力强大的助推剂

外戚政治虽强,但是有个天然的弱点——对皇权的依附性太强。一旦新皇登基,老外戚必然迅速退出历史舞台。这就是外戚势力难以成为皇权拱卫力量的原因,太短寿,缺乏持续性。

王氏外戚遇到了“好时机”,自私无能的汉哀帝短寿且无子。

汉成帝驾崩后,因为无子,他的侄子刘欣即位,这就是汉哀帝。汉哀帝上位后,王氏外戚实际上已经全部退出历史舞台,新的外戚势力登台。

在这一次新老外戚的更替过程中,王氏家族以王政君和王莽为首,表现出让人敬佩的主动退让。相比之下,汉哀帝的绝情,不光给自己和自家外戚留下诟病,也为王家赢得了同情分。

如果汉哀帝一脉延续,王氏家族就会从此隐没在历史中了。但汉哀帝仅仅在位七年就驾崩了,而且无子。更要命的是,这位自私的皇帝,到死都没有安排子嗣问题,留下一个烂摊子就走了。

好人长寿的王政君,以74岁高龄,被大臣们推到前台,主持危局。王家之前积累的人望,帮助他们又一次走到了帝国的最顶点。

人有时候就是这样,抓得越紧失去越多,王政君家族以豁达的心态,主动放弃,反而命运对他们格外垂青,又再次将他们推向前台。

四、士族势力与外戚势力的融合,是王氏壮大的历史机缘

如果我们放眼整个古代史,我们对王氏外戚的强大,又会有另一个意外发现:王氏外戚的发展史,其实是一段士族势力与外戚势力融合的历史,是中国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王氏外戚只不过是恰好出现在那个历史时期,因而得到了一次绝佳的历史机缘!

皇(王)权势力的发展有个过程,它从诞生,到清王朝结束,经过了一个皇权共享、皇权共治、皇权独立、皇权独裁的过程。在皇权不成熟时期,它需要政治力量的支撑,西汉就处于皇权与政治势力共治天下的阶段。

前面我们讲过,西汉又是一个缺乏稳定政治势力的阶段,外戚政治的天然缺陷,决定了它只能做历史的过客。后来我们知道,长期稳定的政治势力就是儒家士族阶层。不过,在西汉中期,儒家刚刚成为治国理念,儒家士族阶层还没有完全形成。

士族阶层其实是一个“开放”的阶层,他不同于春秋战国,贵族身份意义上的士族,而是基于思想学说继承概念上的阶层。这种开放性,和士族走向政治生活中心的趋势,对社会各阶层都有强大的吸引力。而外戚势力,最具备走向士族化之路的条件。

以王氏外戚为例,王氏家族的第二代很注重与儒家士族阶层的交流。王家兄弟养了很多儒家门客,家族子弟纷纷进入儒家学堂,到了第三代,出了很多名儒。比如王莽、王闳、王舜等。

所以,王氏外戚势力,它所代表的利益不光是王氏家族,在很大程度上,它也代表了士族阶级的利益,这就是它能得到政治势力认可,进而长期占据政治高位的原因。尤其是王莽代汉,个人的私欲怎么可能改变国家机器,其实王莽是得到了,包括士族阶层在内的政治势力的拥护。

如果我们还不能看得很清楚,就把历史的时针拨到东汉,看看东汉时期的外戚就会一目了然,他们最终的归属,无一不是变身了士族阶层!

因而,王氏外戚的强大,其背后还是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只大手起作用,个人恰好处于这只手掌之下罢了!

更多文章

  • 傅昭仪与王政君的争斗,再有谋略也比不上王政君有个强大的娘家

    历史解密编辑:海的倒影标签:傅昭仪,王政君,汉元帝,汉哀帝,孝成皇帝

    王政君是西汉的汉元帝的皇后,她在历史上是一个比较有争议性的人物。王政君身为太后没能好好地辅佐幼主管理国家,反而一味地纵容王氏族人专权,干扰朝政,最后被王莽篡权夺位。可以说西汉朝政的混乱有极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王政君造成的。但我们今天不说王政君,来说一说与王政君争斗了一生的傅昭仪,她也是汉元帝的妃嫔之一。

  • 是气数已尽还是女主祸国?读懂王政君一生便知汉帝国国运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王政君,刘骜,刘病已,王莽,汉元帝,汉宣帝

    汉宣帝时期,一位来自河内郡的16岁的平民家女子王政君,参加全国“选秀”(为太子选秀女)活动,顺利通过“晋级”入东宫,侍奉皇太子刘奭。王政君入东宫时,恰逢刘奭最宠爱的妃子司马良娣病逝,刘奭一时间没有心思搭理王政君,直到一年多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刘奭心血来潮临幸了王政君,事后刘奭本人都忘了这回事,

  • 王政君:西汉最幸运皇后,活84岁掌权61载,被侄儿坑亲手终结汉朝

    历史解密编辑:阿千千万万标签:王政君,皇后,刘骜,王莽,王禁

    王政君:西汉最幸运皇后,活84岁掌权61载,被侄儿坑亲手终结汉朝钰姐的书屋2022-06-2609:34四川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关注公元9年,王莽派人逼姑妈王政君交出玉玺。王政君怒不可遏:“你们这样做会遭灭族的!”说完将玉玺狠狠摔在地上,玉玺被摔掉了一个角,但并不影响它的权威性。王政君最终未能阻挡王莽

  • 王政君:人称扶弟魔,她应该为王莽篡汉负责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小探长标签:王莽,刘骜,王政君,汉哀帝,汉元帝,孝成皇帝,军事制度,军事政策,国防政策

    壬寅年 丙午月 戊戌日 宜读此文王政君,汉元帝的皇后,王莽的姑姑,正是在她的提携下,王莽一步步登上权力巅峰,明朝思想家王夫之说“亡西汉者,元后之罪通于天矣。”01命中注定我是皇后王政君的上位之旅,就像有主角光环一样,命中注定要成为皇后。她的父亲叫王禁,做过廷尉史的小官,此人不修边幅,好酒色,娶了不少

  • 王政君:西汉最强“扶弟魔”,当权四十年扶植后族,终结大汉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刘骜,太后,皇帝,王政君,扶弟魔,汉元帝,大汉王朝,女皇武则天

    网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嫁人不嫁凤凰男,娶妻不娶扶弟魔。”凤凰男是指那些出身社会底层,升迁至高位后内心却没有与时俱进,还是怀有昔日自卑和敏感等心态,没有安全感的男人;扶弟魔指的是出嫁后的女性受到旧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不顾自身幸福为娘家兄弟谋取利益,甚至不惜损害伴侣一方的利益。在当今社会,如果适婚男女

  • 身历七朝、四世听政的王政君,断送了西汉,酿成王莽代汉的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王政君,王莽,王太后,太后,刘骜,成帝

    在西汉末年的政坛上,有一位身历七朝、四世听政,善于玩弄裙带关系的女主,这便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她18岁入宫,84岁寿终。“享国十六余载”。她平庸无能、任人唯亲,把国政交予外戚,搞得朝政腐败,断送了刘氏基业,酿成王莽代汉的悲剧。汉甘露三年(前53年),18岁的王政君被选入宫。不久,皇太子刘奭因爱妃司马

  • 权倾朝野的汉元帝之后,五任国君的太后-王政君

    历史解密编辑:和他去远方标签:王政君,汉元帝,太后,刘骜,宣帝

    引言西汉末年,有一位权倾一时,从嫔妃到皇后直至皇太后的长寿女人,在皇宫生活六十余载的汉元帝之后王政君。王政君的家世非常显赫,据说能够追溯到她是黄帝后代。到了王政君父辈,官职越做越小。她的父亲王禁只是廷尉史的小官。王政君生下后就被父母当成了宝贝。请来不少名师,指导王政君的诗、琴、书、画。异常聪慧的王政

  • 辅佐六代帝王的太后王政君,是如何自作聪明,断送西汉200年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太后,王莽,西汉,王政君,汉哀帝,汉元帝,汉宣帝,孝成皇帝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这个定律放在中国古代的王朝上同样适用。如果一个朝代能够连着出现三位贤明的君王,那无疑就是一个王朝盛世。但是历史上,这样三世明君的美好景象屈指可数,除了一个特例—西汉。西汉自高祖刘邦开国,到最强盛时期的汉宣帝,连着7位皇帝都是明君。这样的国运,简直是匪夷所思,奋七世之余烈的大汉王

  • 母仪天下:刘鳌三妃王政君、傅瑶和冯媛原型揭秘!傅瑶真的很坏?

    历史解密编辑:枕桃花时节标签:王政君,傅瑶,冯媛,母仪天下

    在电视剧《母仪天下》中,讲述了刘鳌后宫妃嫔的故事,其中王政君、傅瑶和冯媛三姐妹的宫斗生活。今天,黑狸狸就跟大家盘点一下她们三个人的原型!1-王政君剧中的王政君就是一个圣母玛丽苏大女主。要什么没什么,却凭借忍者神龟的技术,成为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她的丈夫不爱她,儿子不孝顺她,孙子被人害死了,她明明

  • 王政君:一路躺赢的大女主人设

    历史解密编辑:手工匠人标签:王政君,刘骜,刘询,王莽,傅昭仪

    历史上的皇后之位是最让后宫女子眼红的,它象征着后宫之中大权独揽、唯我独尊,也意味着母家繁荣昌盛,还代表着自己的长子能够顺理成章的继承江山,但同时要承担管理后宫的职责,要有容纳宫嫔的雅量,因此不是一般人能当的,更鲜少有人当得好,今天我们要聊的是另一个改变西汉格局(由盛转衰)的皇后——王政君。王政君(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