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十岁小孩的一句话,成了千古经典,你了解孔融的“小时了了”吗

十岁小孩的一句话,成了千古经典,你了解孔融的“小时了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邮寄雪兔 访问量:4432 更新时间:2024/2/13 15:25:21

提起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个小孩儿,我想很多中国人立刻会想起一个名字,孔融。没错,孔融在中国可以说是妇乳皆知,家喻户晓。一提起孔融,大家马上就会想起“孔融让梨”的典故。四岁的孔融就知道让梨了,对于家长教育孩子,那绝对是模范案例。但今天我要和大家说的典故,是关于孔融十岁时的另一个聪明、机智的典故“小时了了(liǎoliǎo)”。

孔融十岁时,跟随他父亲来到了京城洛阳。当时洛阳有个人叫膺(lǐyīng),字元礼,颍川郡襄城县(今属河南襄城县)人。李膺在东汉时期是名士,名气非常大,担任司隶校尉。李宅每日拜访的人很多,可以说是往来无白丁,谈笑皆鸿儒。都是才智出众之人,有名有号之辈。一般的人李元礼是不会见的,门卫也根本不给你通禀,很多人过来都吃了闭门羹。十岁的孔融到洛阳后也去拜望李膺,孔融刚到李家门前,看门的就把孔融给拦住了,“哎!小孩儿别往里走了。”孔融上歪了歪头,“我去拜望元礼先生。”看门的一听就笑了,“小孩儿!你才多大呀,你就想拜望我家老爷。”孔融一听,也笑了笑说:“你甭管我多大,我跟你家老爷是亲戚。”看门人一听,愣了一下,“你跟我们家老爷是亲戚?”“可不是吗!我是李元礼先生的亲戚,你赶快去通禀一声,就说他的亲戚孔融孔举求见,他必然来见我。”

看门人一看孔融这架势,不像是说谎,心想:一个十来岁小孩能有什么心眼?而且在自己面前气宇轩昂,不卑不亢。难道说,他真是我家老爷的亲戚?这可不能不报,万一漏报了,我可吃罪不起啊!“那好吧!这位小先生,你在这儿等候,我马上去通禀。”看门人一溜烟就跑进去了,见到了李膺,把门口孔融的事向李膺一说,把李膺也说糊涂了,“他叫什么?”门人赶紧回说:“他说他姓孔,叫孔融、孔文举。”李膺背着手琢磨了半天,也想不起亲戚里有姓孔的。李膺觉得挺奇怪的,心想:一个十岁小孩儿,口口声声说跟我有亲戚,我不妨见见,看看他是哪家的孩子。就对看门人说:“请他进来吧!”

看门人不大一会就把孔融领了进来,进入大厅后,孔融赶紧向李膺深施一礼。李膺看了看孔融,确实不认识,也回一礼,笑着问:“请问这位小先生,你尊姓大名啊?”孔融又作一揖,说道:“在下孔融,字文举。”李膺哈哈一笑,“失礼,失礼!原来是文举小先生啊!你刚才在门前说和我是亲戚关系,但是不知道我们是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不慌不忙作揖道:“在下孔融,乃孔子的20世孙,孔子是我的老祖先。”李膺听完,更糊涂了,“但是孔子跟我们家也没关系啊”“怎么没关系呢?您想想,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这不是亲戚吗,”“哎呀呀!”李颖听完大为惊骇,心想:这小孩太聪明了,说得让人无法拒绝,老子姓李,至于老子是不是自己的祖先,谁能说得清楚啊!但人家孔家不乱,孔融是孔子的20世孙,孔子就是他的祖先。把老子说成是我的祖先,既抬高了我,又攀了亲戚,这小孩了不得啊。于是李膺对孔融也是另眼相看啊!李膺府上平常作客的人不少,在场的很多宾客看到这一幕,听到这番话,无不称奇,都挑大拇指称赞孔融聪明。

这个时候,又来一个人,这人是李膺的一个好朋友,时任太中大夫叫陈韪。陈韪进入大厅一看,“好热闹啊!有什么新鲜事儿吗?”有人就拉着陈韪说:“陈先生,你来得正好啊!这小孩,太聪明了,就没见过这么有才华的小孩。”然后就把刚才发生的事和陈韪说了一遍。陈韪听完不以为然,面带轻蔑之色看了看孔融,当时就说了一句,“小时伶俐,大未必佳啊!”这意思很明确,小的时候是神童,聪明,等到长大了未必怎么样。他这话刚一说完,没想到孔融马上跟了一句,“想君小时,必当伶俐。”孔融的意思是,我想先生您小的时候一定是特别伶俐,因为您刚才说小时伶俐,大未必佳。从您现在的表现看起来,您确实不佳。大家一听,哄堂大笑。把陈韪羞得满脸通红,本来一位大人跟一个小孩儿过不去,结果反倒被这小孩儿反怼回来了,这不是当众出丑吗?

从这以后,就留下一个典故,就叫“小时伶俐”。但是这个“小时伶俐”,我得给大家解释解释。古时候这个伶俐,书写时就是了了(Liao,liao)。读的时侯,就是伶俐。后来,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俩字应该读作伶俐都读作了了了。

标签: 孔融李膺孔子典故

更多文章

  • 曹丕为何将孔融列入建安七子之中?

    历史解密编辑:夏雪NNN标签:曹丕,孔融,建安,曹操,吴质,皇帝,曹植,建安七子,汉朝,军事政策

    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关于道德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孔融,字文举。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他的七世祖孔霸是汉元帝的老师。父亲孔宙,曾任太山都尉。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受到名士李膺的赞

  • 历史书上人物的另一面,孔融不孝顺、匡衡是贪官、海瑞很无情

    历史解密编辑:古今中外历史说标签:匡衡,孔融,海瑞,李白,萧皇后,狄仁杰

    我们学习历史时,能在上面看到很多古人的事迹。有很多很正面的古人,他们在历史上都留下很好的一面。不过有时候历史书上只是记载这些人物的其中一面,这些人是有很多面的。我们现在看一下历史书上人物的另一面,和我们认为的完全不一样。纣王。我们商纣王的印象就是,这个人很残暴、宠爱妲己,总的来说是无恶不作。评说演义

  • 孔融死前哀求放过儿子,9岁儿子“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孔融,曹操,刘表,甄宓,孔子,死前,诗人,东汉,三国,汉献帝,建安七子

    众所周知,曹操生性多疑,极为自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奸雄之一。在三国的舞台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而孔融生性正直,公谨,忠心汉室,不屈强权。而据《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由此也更可见孔融的良好品行。

  • 孔融乃天下名士,因触怒曹操,结局令人不胜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孔融,曹操,董卓,李膺,曹丕,汉献帝,三国,建安七子,汉朝,曹操麾下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官员、一代名儒、能诗善文,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年少时便才华显露,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孔融让梨。说的是孔融四岁时候,与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亲奇怪地询问他,他回答说:“我是小孩子,按理应该拿小的。”他的话让人啧啧称奇。《三字经》有“融四岁

  • 临死一声笑——尽显建安七子之首孔融的风骨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孔融,曹操,祢衡,董卓,袁绍,三国,东汉,诗人,汉献帝,建安七子

    小引东汉末年,皇帝换得比走马灯还快。有的登基不到一年就被废,有的还没得及看清这个世界就夭折,有的好不容易长到成年,对于朝政,要么“你问太后”,要么“你问宦官”,要么被枭雄们吓得一身冷汗。最可悲的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一生活在被人控制的阴影中。董卓挟持他去长安,董卓死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 为什么学校只教杜撰的孔融让梨,却从来不提曹操夷灭孔融三族?

    历史解密编辑:无根树花正孤标签:曹操,孔融,蔺相如,秦国,齐国,信平君

    怎么可能?孔融让梨的故事竟然是杜撰的,我看你的观点才是杜撰的吧!秉持这种观点的人应该是不乏其数的。可事情的真实和虚假其实是没有人愿意去计较的,大家所在乎的也只是这个时候习惯使用了很多年的东西。孔融让梨之中宣扬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虽然未曾存在过,但也值得歌颂,而曹操的做法凶残暴力,虽然是真实历史,但却不

  • 曹操杀完孔融后,问其子女为何不逃?9岁孩童一语已成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三分钟的温度呀标签:曹操,孔融,袁绍,汉献帝,董卓,孔子

    孔融10岁那年,跟着父亲孔宇进洛阳,正好碰到洛阳尹李膺接待宾客。孔融想去拜访,但李府招待的都是名士,没有拜帖不能入内。孔融只好谎称:“我和你家主人是世交”!李膺听说一个10岁的孩童,号称与自己是世交,就颇感兴趣地让人带入府中。而后笑着问道:“你我素不相识,不知如何是世交”?宾客哄然大笑,孔融却镇定地

  • 孔融的“三不知”,给他引来杀身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小樊知识库标签:孔融,曹操,三不知,刘备

    孔融最后的结局是惨遭曹操杀害,世人尽皆批评曹操。但是孔融为什么会被曹操杀,其实当我们细说这段历史就会发现,孔融的死并不是由于曹操的暴戾,而是由于他自己的“三不知”才导致自己的不测之祸。孔融由于孔融让梨的故事而被我们熟知,且其出身自名门世家。所以他自小就有进入上流社会的资本。他20岁进入政坛,担任过中

  • 曹操欲杀孔融,孔融求放过孩子,没想到小孩随口说了句成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星空冬雪标签:孔融,董卓,刘备,袁绍,丞相,东汉,三国,建安七子,曹操手下

    当提起孔融的时候,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就是“孔融让梨”,这几乎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一个故事,将大的让出去,自己留下了小的。但是我们对于孔融的了解也只限于这个成语典故了,孔融所做的事情远不止如此,尤其是在他成年后,我们几乎没有人知道他做了什么。当时他成为了东汉的一个名士,是著名的“建安七子”其中的一位。

  • 孔融小时候让梨,长大之后过得怎么样?后来为何被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宋小小标签:孔融,曹操,董卓,袁绍,刘备,何进,李膺,汉朝,诗人,三国,东汉

    在战火纷飞的东汉末年,这要是论既有名又机智的英雄人物,那一定少不了我们的曹操,曹老板。曹老板在文学作品的中的形象,一般都是狡诈滑头、霸气侧漏的,但在真正的历史当中,即使是机智的曹老板,也吃过瘪,也挨过怼。这个人他不仅怼过曹操,他还怼过何进。他从小就擅长怼人,而且胆子很大从不会害怕会被报复,哪怕是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