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是东汉末年的官员、一代名儒、能诗善文,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孔融年少时便才华显露,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孔融让梨。说的是孔融四岁时候,与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亲奇怪地询问他,他回答说:“我是小孩子,按理应该拿小的。”他的话让人啧啧称奇。《三字经》有“融四岁,能让梨”之语。
孔融十岁时跟随父亲来到了京城洛阳。当时,有一个叫李膺的名士在洛阳任职,孔融听说李膺名气很大,就登门去拜访,为了见到他,孔融对李膺的门人说: “我是李君的亲戚。” 守门人通报后,李膺让他进去。李膺一看,不认识,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呢?” 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师生之谊,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孔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据记载孔子曾多次向老子问礼求学,并对老子推崇至极。当时很多宾客都在场,对孔融的回答感到十分惊奇。不久,一个叫陈韪的官员来到李膺府第,知道这件事后,陈韪却不以又曾经上奏认为应当遵照古时京师的体制,千里以内,不得封建诸侯。曹操怀疑他所谈论的越来越广,更加害怕他为然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孔融即刻反驳说:“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一时语塞。李膺听后非常欣赏,笑着说,“你这么聪明的人将来必定能成大器。”
孔融十三岁时,父亲去世,孔融太过悲痛,需要人扶着才能站起来,此孝行被州里人所称道。
孔融十六岁时,有一天名士张俭逃到他的家里。因为得罪了中常侍侯览,被官府通缉。张俭与孔融的哥哥孔褒是好友。但此时孔褒却不在家。孔融却力劝张俭留下,并把他藏匿了起来。
后来事情泄漏了,张俭逃脱后,孔褒、孔融却被逮捕入狱。但官吏不知该定谁的罪。孔融说:“收容匿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官吏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一家人都争着顶罪,郡县迟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最后只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因这件事而闻名。
后来,孔融任虎贲中郎将。当时权臣董卓总揽朝政,想要废掉汉少帝刘辩,孔融与董卓发生了争执,言辞激烈,董卓怀恨在心,将孔融转任议郎,随后又暗示下属举荐孔融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为国相,担任地方长官。
孔融剧照
孔融在北海国设立学校,宣讲儒术,荐举贤良,帮助弱小,对待国人,哪怕只有一点微小的善行,也都以礼对待。政通人和,被时人称为“孔北海”。在任六年后,被刘备上表推荐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汉献帝迁都许昌后,征召孔融,升任少府,参议朝政。
国贼董卓被王允用计除掉以后,袁绍、曹操势力逐渐崛起,成为中原最强大的集团。而孔融知道二人终究对汉室不利,所以不愿意投靠他们。其幕僚左承祖劝孔融结纳袁绍或者曹操,孔融怒而将其杀害。他一心要维护汉家天下,虽然在文学上颇有建树、品格上威望极高,但是在朝廷上其却逐渐陷于孤立。
曹操当了丞相以后,朝野上下都成了曹操的势力,”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根本就失去了决策的权力,空有天子之名,实则成了木偶,任人摆布,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孔融不讨好曹操,也只能做一个没有实权的文臣墨客了。
孔融已经看出曹操是个大奸雄,诡诈无比,担心他篡夺汉室。自己坐着汉家的臣子,却看到有人欺压天子,越来越不能忍受。他自恃气节清高,屡屡讥讽曹操,甚至言辞偏激,更想阻止曹操的一些行为。
曹操攻下邺城后,袁绍家的妇人女子多被掳掠。曹操的儿子曹丕看到袁熙的妻子甄氏颇有姿色,便私自收纳了。孔融知道后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以此来讥讽曹氏父子。曹操北讨乌桓,孔融又讥笑他说:“大将军远征,使得海外萧条,这和从前肃慎氏不进贡楛矢,丁零人偷盗苏武放牧的牛羊使他陷入困境两件事,是可以相提并论的!”当时,饥荒战乱,曹操上表请禁酒,孔融便写信给曹操,反对禁酒,其中多有傲慢无礼之词。又曾经上奏朝廷认为应当遵照古时京师的体制,千里以内,不得分封建置诸侯。曹操见他所谈论的越来越广,对他已有所忌惮。因孔融名重天下,曹操表面上容忍,暗中却嫉忌他正确的议论,怕阻碍自己统一的大业,早已暗含杀机。
曹操剧照
有一个叫郗虑的大臣,揣摩透了曹操的心事,为迎合曹操,以蔑视国法为由奏免孔融。曹操又写信故意挑拨二人,孔融也回信相对。曹操的猜疑忌妒,加上郗虑的诬陷,曹操最终指使手下枉奏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一系列罪名,于建安十三年八月将孔融处死街头,并株连全家,孔融时年五十六岁。
孔融被害时,女儿七岁,儿子九岁,因年幼得以保全。寄在别人家中。二子下棋,孔融被抓走时,竟不为之动。左右的人问:“父亲被逮捕,为什么不起身站起来啊?”答说:“哪有鸟巢被毁掉,鸟卵不破的道理呢!”有人将此话禀报了曹操,曹操怕留下后患,于是决定把兄妹二人都杀掉。可见曹操为了自己的大业,心有多么的狠。等到捉拿的人到了,女孩对哥哥说:“如果死者有知,得见父母,难道不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于是伸着脖子受刑,从容赴难,颜色不变。现场的人无不为他们感到悲伤怜惜。
孔融之死的原因是触怒了当权者曹操,这是由他的性格和思想所导致的。他为人清高耿直,不善献媚,骨子里不愿向危害汉室江山的权臣低头妥协。在思想上他心怀汉家天下,处处维护汉室安危,根本就不支持曹氏集团。虽然不能改变时局,但也昭示了自己不屈的气节。
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最终篡夺了汉室江山。但魏文帝曹丕却十分欣赏孔融的文辞,在他死后曾悬赏征募他的文章,把孔融与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六位文学家相提并论,列为“建安七子”。孔融的文章、品格与言论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