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忧公主,一生嫁过3人,晚年幸得皇帝批准回乡

解忧公主,一生嫁过3人,晚年幸得皇帝批准回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荣浦和趣闻 访问量:2926 更新时间:2024/3/7 23:00:14

说起“和亲”,那似乎是一个十分屈辱的词汇,好像随之而来的就是割地赔款之类的事情。但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对于封建王朝来说,和亲其实是一件十分划算的“买卖”。是的,一桩买卖。看似是和亲主角的公主,只是一件“抵押和凭证”,她本身实际上是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的。当然,这只是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古人。从古时的角度来看,连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未见得当时的人有多少觉得侵犯了个人自由的。平民之间为了家族的利益互相联姻以作为合作的基础之一,在古时本就是很自然的事。那从皇家的角度来看,将家族中的女子嫁给异族,也不过是为了“家族”间的合作加个保险罢了。

古代和亲的公主有很多,战国的公主嫁到敌国后,帮母国的有,帮儿子、孙子打母国的也有。这其中有多少因为情感,又有多少是因为利益?随着历史的流逝,已经渐渐不为人所知,只留下了当时的记载。传至今日,和当时的真相的差距之大,估计能等同化石和原动物的差别。像是汉武帝时被派往乌孙国和亲的刘解忧公主,便是这样命运十分凄凉的人。与众多埋骨异乡的“同行”不同,她在离开家乡50年、完美地完成任务后,给汉宣帝(刘病已)写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信,获得了同样从小在民间感受过疾苦的皇帝的同情,得以回到家乡。

解忧公主的高祖,即她爷爷的爷爷,是刘邦的四弟刘交,爱读书,受刘邦信重,受封为楚王。但公主的爷爷刘茂作风不良,汉景帝时在薄太后服丧期饮酒作乐,被削减了封地后不服而反叛,掀起了“七国之乱”,于兵败后自杀。也就是说,解忧公主其实是有罪的宗室之后。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推恩令的施行,各诸侯国渐渐没了大汉刚立国时那般大权在握的威势了。所以,解忧公主十分有可能为了改善楚王一系的情况,或自愿,或“被自愿”地向汉武帝请缨和亲异族。

其实解忧公主去和亲的乌孙国,从人种上来说,应该是欧罗巴人种,从生产生活的文化上讲,是典型的中国北方游牧部落。古代的中国北方有白种人?其实这事不新鲜。商朝时妇好就有打败入侵的雅利安人的记载,考古发现过大量的欧罗巴人奴隶被用作祭祀和殉葬。汉朝时的西域都护府也有打败罗马方阵的记录,据考证其技战术来自东征的亚历山大帝国。因为北方草原处于高纬度,在那个维度,亚洲到欧洲的距离要近得多得多。

解忧公主要嫁给的人叫军须靡。军须靡的爷爷猎骄靡刚生下来时,大月氏灭了乌孙国。但是冒顿可汗把猎骄靡抚养成人,并帮助猎骄靡复国,乌孙因此亲近匈奴。解忧要嫁的军须靡,他本人也更亲近匈奴,他的大夫人就是匈奴公主。所以公主想要完成联乌抗匈的任务,难度异常。乌孙国本是亲近匈奴,但匈奴势大,影响了乌孙的安全,故而猎骄靡为牵制匈奴交好汉朝。猎骄靡身死,军须靡继位。没过几年,军须靡也死后,他的弟弟翁归靡继承了首领的位置,公主只能按照收继婚的习俗嫁给了他。没想到公主和翁归靡关系更好,生育了几个孩子。再加上利益相关,乌孙渐渐与汉朝交好。

到了汉昭帝末年,匈奴联合车师攻打乌孙,公主于是派人向汉朝求救。但因昭帝驾崩,汉军未能成行。等到汉宣帝时,翁归靡和公主再次遣使求救,这次汉朝派出了十五万大军,与匈奴大战三年,打败匈奴后,匈奴自此开始衰败,在西域威风不在。乌孙成为了西域的首席强国,汉朝也自此驻兵西域,隐隐有监视乌孙之意。此时解忧公主49岁,完成了她的联络乌孙、击败匈奴的使命。

等到公主55岁时,翁归靡向汉朝上书,愿意立自己与公主的儿子元贵靡为继承人。但是当公主60岁,翁归靡身死,乌孙人违背了承诺,立军须靡与匈奴公主的儿子泥靡为首领。公主仍按照收继婚的习俗,被迫嫁给泥靡,还和他育有一子鸱靡。当公主67岁时,翁归靡与匈奴女的儿子乌就屠杀了泥靡。汉朝派兵来讨伐,最终将乌孙一分为二,公主的儿子元贵靡任大部落首领,乌就屠任小部落首领,但乌孙人更亲近乌就屠。公主69岁时,她与两任首领的儿子元贵靡和鸱靡都得病死了。于是她向宣帝上书,表示想落叶归根。宣帝表示了同情和理解,派人去接回了解忧公主,以及她的孙子和孙女,三人。公主71岁时,在故国闭上了眼睛,从此长眠于故土。

解忧公主,一生嫁过3人,晚年幸得皇帝批准回乡和亲的解忧公主,一生奉献给了国家,晚年得到皇帝批准回乡

更多文章

  • 戴虎:歌舞剧《解忧公主》简评

    历史解密编辑:联忠评戏标签:解忧公主,乌孙,歌舞剧,细君,哈萨克

    2022文化艺术节专家艺论歌舞剧《解忧公主》简评文|戴 虎作者: 戴 虎 朗读:张玉平 录制:赵晋毅 监棚:王冠彭2020年9月,习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特别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

  • 穿越历史的重合和遇见—— 豫剧《解忧公主》创作谈

    历史解密编辑:文旅中国标签:解忧公主,豫剧,王昭君,穆桂英,艺术,乌孙,解忧公主(电视剧),古装剧

    故乡九千里,人生五十年。舍我一人去,万家得团圆……每每吟唱这几句词,我都会热泪盈眶,脑海里便会闪现出解忧公主的伟大形象。古典素雅、雍容大方、福慧双修、慧心妙舌、卓尔不凡、深谋远虑的优秀品格成为我想要塑造该人物的原动力。我曾尝试采用“去”与“回”的双重创作动机阐释解忧公主舍小家、为大家的一生。去时离长

  • 同为和亲乌孙的公主,为何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有截然相反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乌孙,匈奴,刘彻,汉宣帝,翁归靡,解忧公主,细君公主

    汉武帝时期,为了对抗长期骚扰汉朝边境的匈奴,汉武帝决定联络西域诸国中最强大的乌孙国,共同抗击匈奴。《汉书》记载:"乌孙于是恐,使使献马,愿得尚汉公主,为昆弟。天子问群臣,议许,曰:"必先内聘,然后遣女。"乌孙以马千匹聘。汉元封中,遣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以妻焉。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

  • 用悲凉一生换取了历史上诸多“第一”——江都公主刘细君的情与志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刘细君,江都,刘彻,匈奴,张骞,乌孙

    一箭良缘,初定乌孙时值暮春,桃花已谢,片片吹落在池塘中。冷风阵阵,将所有的离愁别绪越抒越浓。正是多情自古伤别离的季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眺望西北方向的天空,刘细君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一个青年将军在柳树下束手而立,殷切地注视着她。青年将军问她“什么时候回来?”刘细君叹了一口气说道:“如果这

  • 从刘细君《悲愁歌》到隋炀帝《春江花月夜》跟着博导品读江都诗词

    历史解密编辑:微江都圈标签:江都诗词,春江花月夜,悲愁歌,刘细君,隋炀帝

    龙/川/大/讲/堂为进一步营造文化氛围、厚植艺术土壤,不断增强市民群众文化素养和艺术品鉴能力,在全区形成崇尚知识、崇尚文化的良好风尚,今年以来,江都区文体旅局精心打造“龙川大讲堂”文化载体,以文化浸润提升城市品位。6月2日下午,首期“龙川大讲堂”在若虚城市书房二楼报告厅成功开讲,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 历史上的江都公主刘细君,汉武帝侄孙女,汉室和亲第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鱼的故事标签:刘细君,刘彻,匈奴,乌孙

    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封刘细君为江都公主。都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被封为公主肯定是有所交换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古代,保家卫国本是理所应当,但生在皇室的女子,却极少可以自由选择婚姻自主,享受了荣华富贵的生活,就得做好一枚棋子职责,为国与国之间做出牺牲。刘细君生于汉朝,是江都王刘建之女,他的祖

  • 史上第一位和亲公主刘细君,嫁过祖孙两任国王,创造了三个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刘细君,匈奴,刘彻,张骞,悲愁歌,乌孙

    在安徽省灵璧县有一处景观名为“灵璧手印”,讲的是西汉江都公主刘细君远赴乌孙国和亲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然而,在中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个和亲公主却是西汉江都公主刘细君,因为她远嫁西域乌孙国国王,又被称为“乌孙公主”。刘细君,汉朝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她是江都王刘

  • 揭秘大汉和亲公主刘细君艰辛19年,睡前原谅一切,醒后万事可期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刘细君,刘彻,匈奴,王昭君,乌孙

    很多人喜欢明朝的君王,“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听起来很牛,其实很蠢! 政治家的交易,永远都是利益至上。这不是没有人性,丧失人格。因为,政治家要考虑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多人的利益舍弃少数人利益,这一点看起来很残酷,但这是每一个政治家必须面对的,残酷的现实。 天子之怒

  • 11岁的皇后张嫣无法怀孕,吕后想到一个办法,太狠了!

    历史解密编辑:郝人故事标签:张嫣,吕雉,皇后,刘盈,汉惠帝,皇帝,宫女,吕后,孝惠张皇后

    汉高祖刘邦驾崩以后,他和吕后年仅16岁的儿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但此时西汉王朝真正的执剑人并非汉惠帝,而是他的母亲吕后。吕后为人一向心狠手辣,在历史上以悍妇著称,汉惠帝当皇帝期间,基本上就是他母亲吕后的傀儡,汉惠帝至死也没有亲政。甚至司马迁在写帝王本纪时都没给他单独写本纪,可见他这个皇帝当得有多窝

  • 皇后张嫣性情温和,貌美如花,为何汉惠帝却不喜欢?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张嫣,汉惠帝,刘盈,吕雉,张皇后,皇后,孝惠张皇后

    我们现代人都知道,近亲是不能结婚的,近亲结婚繁衍的后代容易有缺陷,但是古人却因为崇尚亲上加亲的陈旧思想,产生了很多的近亲结婚的例子,表哥娶表妹屡见不鲜,但那毕竟是同辈中人的近亲婚姻,然而有些隔辈的婚姻,就让我们现代人难以接受了,比如,西汉的惠帝娶自己的外甥女,这情何以堪?西汉的惠帝刘盈和他的皇后张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