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杀完孔融后,问他的子女为何不逃?9岁孩童这句话成千古名言

曹操杀完孔融后,问他的子女为何不逃?9岁孩童这句话成千古名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萍姑娘说历史 访问量:794 更新时间:2024/4/13 23:04:36

小学课本里都学过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一位懂礼貌有爱心的古代人,早已为后人做了非常好的德行榜样。孔融身世高,口才好,成名早,可谓是当时非常顶尖的人物。而这样的人物也十分自负,非常看不惯曹操的行为,于是处处与其作对,最终死于曹操之手,其结局令人惋惜。

说起孔融,后世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他从小就口才了得,很多人都辩不过他。当然,也有人认为他从小就过于聪明,但并不代表他长大之后会有很高的成就。而孔融用自己的能力告诉大家,他不仅小时候聪明,长大之后更是成就不凡。仅仅数年之间,孔融就凭借其才华,受到了重用。但是孔融自视甚高,在为人处世方面不够圆滑,可以说是直男一个,有什么说什么,为此得罪了不少人。

孔融第一个得罪的就是董卓,他多次反驳董卓的意见,因此被董卓视为眼中钉。但是碍于他的身份地位,不能直接将其杀死,于是董卓使计将其派往当时匪患严重的北海。孔融是个文人,其德行和思想受到世人称颂,但毕竟是文官,面对暴乱分子,并没有很好的对策。孔融到任北海之后,也有一些改善民生的作为,但是却没能真正解决暴乱的问题,甚至还被困于北海,最后还是刘备出兵为他解围才能捡回一命。

孔融第二个得罪的人就是曹操,也因此注定了他悲惨的结局。在诸侯争霸的时代,袁绍和曹操都野心勃勃,而孔融对汉室非常忠心,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但是在那个年代,只有忠心没有能力的臣子并不会有多大的作为,孔融即使对曹操心有不屑,也不能拿他怎么办,毕竟他还是名义上的诸侯。因此孔融只能与曹操暗中较劲,多次暗讽抨击他的不义之举。

孔融文采好,口才更好,曹操每次都被他怼得哑口无言。但是曹操这样心怀天下的野心家自有其修养,并不会为了那些不痛不痒的文章,而做出让世人所不容的事情。因此对于孔融的一再挑衅,他也总是置之不理。但每个人忍耐都是有底线的,直到孔融真正触及了曹操的逆鳞,才最终让他起了杀心。

孔融忠于汉室,眼看着汉室江山被诸侯瓜分,于是便向汉献帝提出了稳固皇权的建议,那就是限制诸侯分封权力和土地。而这个建议,无疑是劝皇帝打压这些诸侯,一旦皇帝采纳,就意味着曹操等人会被削权。曹操认为自己被人骂几句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想要让他分权是万万不行的,而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就是孔融,因此孔融就上他的黑名单,是他必须除掉的祸害。于是他开始编织罪名,一个不行就编两个,直到找到能让孔融必死的理由。而最终孔融被冠上了不孝罪,理由就是孔融的“父母无恩论”,这个观点本是孔融为了阻止曹操大肆屠杀百姓而言,但是却成为了他满门被诛的理由。

当时孔融全家都被逮捕,唯独两个年幼的孩子寄居在亲戚家。曹操自然不会放过这两个孩子,于是派人去找,发现这两个孩子根本就没有打算逃走,而是在院子里玩耍。曹操觉得很奇怪,问这两个孩子为什么不逃走,没想到孔融9岁的儿子却说出了一句话,让曹操无言以对,甚至成为了千古名句。而这句话便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意思是被倾覆的鸟巢下面,不可能会有完整不碎的鸟蛋。也就是说孔融完蛋了,他的子女也不可能保全性命,与其如此,又何必惶恐逃走,反正迟早是要被抓的。

这句话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了勉励后人从容面对突发事件的一种鼓励。对于那些将会发生的事情,不必过于惊慌失措,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好的心态去面对,这样才可以用最好的方法去解决。

标签: 孔融曹操董卓刘备袁绍汉献帝

更多文章

  • “孔融让梨”中的孔融,素以忠孝著称,为何却因不孝被曹操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孔融,曹操,董卓,袁绍,甄宓,孔子

    文|飞鱼说史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也就是存在即合理。这句话可谓是精辟。我们从这句话中也能知道,世界万事万物都有存在的道理,就好比苹果,它的存在就是用来让人们吃的,不过对于牛顿来说,苹果存在的意义可不简单,因为正是因为一个苹果,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很多人谈及这件事的

  • 孔融临死前请求曹操放过儿子,9岁儿子说了8个字,被流传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孔融,曹操,董卓,袁绍,东汉末年,孔子

    融谓使者日:‘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世说新语·言语》提起孔融这个历史人物,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孔融让梨这一美德流传了千年之久,如今大人们经常把孔融让梨的故事,当作启蒙故事讲给孩子听。长大后的孔子性格刚正,能诗善文,才略出众,又是孔子之后,在当

  • 孔融,沉浸于自我欣赏的典型知识分子

    历史解密编辑:鱼的故事标签:孔融,知识分子,曹操,何进,孔子,袁绍

    孔融在三国时期是一个很有名望的人。被时人尊为名士大儒。历来也被史学家评价为不依附权臣,坚持汉室忠贞的典范。这是因为孔融这个人有着很大的志向,叫“志在靖难”,意思是他的人生理想就是平定变乱,可以说是三观很正的一个人了。但我们知道,孔融是一个知识分子,在乱世之中他有这个能力来平定变乱吗?他是如何“靖难”

  • 三国志11:北海背后的故事,孔融应该怎么玩下去?

    历史解密编辑:单机时代标签:孔融,北海,吕布,董卓,袁绍,刘备,太史慈,三国志,曹操手下

    上一回我们介绍了青州两座城之一的平原城,今天介绍另一座城--北海。由于一河之隔,以致于小编曾经一度以为北海与河北四州没什么关系,其实北海属于青州,但北海又确实不是河北地区,而是中原地区。为什么这么别扭呢,有可能古代黄河并没有太宽,以致于三国里面都打不起海战,反而沿河两岸适合农耕生产而聚集了几个城市,

  • 这是那个4岁让梨的孔融?怎么越来越会怼人

    历史解密编辑:李砍柴标签:孔融,曹操,李膺,何进,汉献帝,宦官

    公元168年,东汉王朝发生一桩奇案。名士张俭遭宦官集团追杀,被迫亡命天涯。逃亡途中,他投奔一位友人。恰逢友人外出,只有年方十六岁的弟弟在家。张俭心生犹豫,少年却表现出了超出年龄的胆识和勇气,大意凛然地说:虽然我兄长不在家,焉知我就不能做主?弟弟遂留张俭于家中。不料东窗事发,少年兄弟俩都被抓进了监狱。

  • 曹操下令将孔融诛九族,他9岁儿子说了8个字,如今成为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曹操,孔融,袁绍,曹丕,孔子,汉献帝,汉朝,建安七子,三国,曹操麾下

    前言提起三国时期,人们大都会想到各大名将之间的对决。如三英战吕布,许褚战马超等等。实际上,三国时期除了军事发展迅速之外,文化事业也非常繁荣,比如大家十分熟悉的“三曹”。就在文学创作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实除了“三曹”之外,还有一个人也堪称当时的文学代表人物,他就是孔融。说到孔融,人们一定都听过

  • 孔融被处死前求曹操放过儿子,9岁儿子说了8个字,成为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孔融,曹操,曹丕,三国志,吴质

    提到孔融,相信大家都会想到“孔融让梨”的故事,其实,发生在孔融身上,还有许多事情非常耐人寻味;三国时期,曹操和孔融都是有才华、有远见的人,无奈二人理念不同,注定不能成为同路人。孔融终究是遭到了曹操的弹劾被灭九族。孔融在临死前曾放下尊严哀求曹操放过他的儿子,面对死亡时,他九岁的儿子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

  • 孔融被诛九族,死前求曹操放过自己的幼子,9岁幼子说出8字成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孔融,曹操,袁绍,孔子,妲己,东汉末年

    孔子建立儒学,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能达到这些要求的人,在儒家看来这是真君子。作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可以说完美得达到了孔子的要求。不过君子如果生活在一个混乱的时代,结局可能不会很美好。孔融就是因为太耿直了,最后被曹操杀了了。在孔家后人里面,孔融应该是最有出息,

  • 曹操杀孔融后,问他的子女为何不跑?9岁小孩回答8字,成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历来都很现实标签:孔融,袁绍,祢衡,刘表,刘备,曹魏,诗人,东汉末年,曹操手下

    公元208年,御史大夫郗虑为投曹操所好,献上了一封举报信:污蔑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在收到这份信件以后,曹操大喜,他早就对孔融有诸多不满,现如今有人递了刀子,曹操也没有丝毫犹豫,当场就下令处死孔融,并且连坐其家人。于是乎,曾经留下过“孔融让梨”这一千古美

  • 曹操将孔融满门抄斩,孔融7岁孩子临终前说了13字,成千古绝句

    历史解密编辑:吴刚故事汇标签:孔融,曹操,甄宓,绝句,曹丕

    《后汉书》曾言:“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三国年间,奇才孔融因见罪于曹操,遭满门抄斩惩罚,危急关头下,其七岁幼女一句遗言,终成千古绝句,令后世百般赞颂。古往今来,无数优秀人才的出现,为世人提供学习榜样,在此类人才的帮助与引导之下,我国社会的发展水平亦实现稳定提升。提到孔融这个名字,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