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志11:北海背后的故事,孔融应该怎么玩下去?

三国志11:北海背后的故事,孔融应该怎么玩下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单机时代 访问量:3045 更新时间:2024/2/9 6:51:16

上一回我们介绍了青州两座城之一的平原城,今天介绍另一座城--北海。由于一河之隔,以致于小编曾经一度以为北海与河北四州没什么关系,其实北海属于青州,但北海又确实不是河北地区,而是中原地区。为什么这么别扭呢,有可能古代黄河并没有太宽,以致于三国里面都打不起海战,反而沿河两岸适合农耕生产而聚集了几个城市,把他们打包作为一个州管理。后来渐渐青州就只剩下黄河东南地区,推测黄河那时已经越来越宽,交通导致需要分开管理了。

【城市】:北海,最大兵力上限10w,建设用地12块连在一起,属于较小的都市(仅比小沛、武陵等多2块,倒数第二级的小城);她是青州两座城之一(另一座是平原),位于黄河的东南侧。在251剧本,西北是空城平原,西南有小路通濮阳,南面是吕布的下邳。通过港口(昌阳港)北可达襄平,西可达平原,西南可达濮阳,南可达下邳,属于海上交通特别发达的地方,贯通河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城市。游戏中历史剧本中,184属于空白,190和194属于孔融,200属于袁绍,之后属于曹魏;251英雄集结属于孔融。

地方不大、经济不算发达,但地方靠边,属于防守压力不大但可以谋求河北地区或中原地区:

·如果是在河北地区发展,可以重点基建南边,适当发展一些海军便可骚扰南皮限制袁绍发展,然后趁韩馥占平原的时候抓张郃沮授,快速灭了韩馥,便可放弃北海(视情况平原也可以放弃),全力进攻袁绍。一旦吃掉袁绍,则基本破局。

·如果是在中原地区发展,则可以占平原的港口引诱黄巾军去河北,西防而南攻吕布,一旦拿下吕布就可以进军中原腹地,相信黄巾或者曹魏难以抵挡吕辽顺的铁蹄。

*具体防守方案再后面有详细介绍

特色:戟(生产戟8折,且每月增加戟)

【历史】青州之名,始见于《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为古“九州”之一。东方主春、主木,故而曰青。青州,起自渤海以南、泰山以北,涉及河北、山东半岛,地为肥沃白壤。

说起北海,大家应该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孔融吧,在《三国演义》和《三十六计》都有孔融被黄巾军围攻向外(刘备、田楷等)求援的故事。如果有留意孔融的出现的话,会发现在中央朝廷有孔融、讨董有孔融、还有曹操挟天子的时候孔融又回来朝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孔融成名很早,因此才董卓进京前孔融就被征为司空掾属。然后逢权臣董卓总揽朝政,想要废掉汉少帝刘辩,孔融与董卓争辩,言辞激辩,但言论都合情合理,董卓找不到什么把柄,又忌惮杀名士(在三国时期名士在民间的威望极高)遭遇天下人唾骂(其实董卓的忌惮是多余的),因此通过暗示三府(太尉、司徒、司空),把孔融举荐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治今山东昌乐西)为国相,然后静待黄巾把他融化。

那知道孔融到北海后礼,竟然能把被黄巾蛊惑的官吏百姓四万多人劝诱回来,通过以礼相待、帮助安葬、设立学校等感召士民,还荐举贤良郑玄(就是“吞食天地”里面写给袁绍书信的郑玄)、彭璆、邴原等名士,结果颇有政声,被时人称为“孔北海”。 后孔融被黄巾军将领管亥所围,情势紧急。于是派太史慈向平原国相刘备求救。连刘备都惊奇地说:“孔北海竟知道天下还有个刘备呢。”可见其名声之响。

后来刘备得了徐州之后,还上表举荐了孔融进一步为青州刺史。适逢袁术一派全面失败(袁术、公孙瓒等),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打北海,失去了太史慈,而刘备也逃亡去了曹操处,外无援军的孔融被袁谭击败而逃亡,汉献帝征辟他回朝廷。再后来由于孔融经常顶撞曹操,就被曹操处死了他的一族。这就是孔融的朝廷→北海→朝廷的过程了。

【防守】英雄集结剧本中,孔融所在的北海经济较小,将领也不多,那么如果在这里发展如何站稳脚跟呢?

先看北海的经济区,位置在山东半岛的最东北边上,理论上襄平或平原的港口出来都可以骚扰,但是电脑基本不会这么做,所以经济区相当安全,那就只要堵路就好了。

去北海一共有两条陆路,一条经过西边港口临济港,另一条就是南边的分岔路。西边即使临济港被打下,后面也是独路,很好守。

临济港就面对着空城平原的高唐港和经济区,可以适当留些兵在港口,派一个有水军B适性的将领就可以控住平原,甚至骚扰袁绍的南皮。

南边就有点麻烦,由于右侧森林的原因,无法完全堵住,但可以限制弩兵的战法,并且可以通过基建来歼灭吕布军,具体怎么做,我们且看下面。

对于西南的陆路,可以用土垒完全堵住,不放心还可以多建一个箭楼,重点防御在港口,因为黄巾军莫名其妙会划较远的船也要来进攻。这个可以通过早期快速1兵占了平原的高唐港,把黄巾军引到河北地区就好了。

如果不想用这招,那就把临济港的兵撤掉,准备攻城器械,放黄巾军占领,然后争取一个回合夺回,这样就可以生吃一万多兵。但是需要6月生产好这么多攻城器械,有点困难。

至于南面,我们就直接在分岔路的汇合点基建好了,如果想懒就建土垒+箭楼,通过盛产的戟兵的高防御力扛住吕布军,左右两个箭楼(后面可以升级投石台)就可以教他们做人。

如果想积极一点,可以建一个太鼓台,派出北海的保护神太史慈坐镇,除了吕布以外,以他93的武力+暗器,保准来一个抓一个,来两个抓一双。(如果不擅长单挑,可以在挑战模式里面用张飞练习几次就熟悉了)

下面两幅图,就是小编连着抓捕宋宪和曹性。

只要把吕布军抓空,然后太史慈在野外蹲够六个月(记得给他补给粮食),再回城就可以敲响微软windows经典开机音乐--登登登登登。再然后,吕布军就灭亡了。

【人才】251的“英雄集结”剧本中,孔融初始连他自己一共只有5个人,当中有一位T1选手太史慈,一位力扛吕布而不死的武力83的武安国(掉了一条手臂),两个内政能力尚可,和一个素人。

特技只有太史慈的“戟神”,跟北海的属性倒是匹配,其它都是空白一片。

适性方面,戟兵只是几乎只有太史慈最适合,儿子勉强能用用罢了。话说太史慈的射术非常了得,这里设为C真是莫名其妙。

在野方面有一个数值都是七十多的王基、两个内政不错和一个路人。

特技方面王基是“枪将”,可以背靠基建独当一面,也可以匹配太史慈在南路晕人抓人;另一个国渊的特性“屯田”,可以放港口,特别是要向河北进攻时,需要屯兵临济港的时候,用处特别大。

在适性方面,王基除了枪兵了得,骑兵也有A,和太史慈都擅长骑兵,只要吃下吕布军或者河北的幽州或并州,可以转带骑兵。另外在野的王基和国渊的兵器属性是S和A,可以很好弥补太史慈等只有C的弱点,

科技方面完全空白,如果要南下吃吕布,可以在研究了“熟练兵”之后就主要投放在骑兵的科技上,吕布军八健将+太史慈、王基,可以组成“骑兵旋风团”,一直横扫整个天下。当中也可以适当研发攻城的“强化车轴”和内政的“木牛流马”,加快支援部队的移动速度。

如果是要通过水军骚扰限制袁绍、同时基建防备吕布和黄巾军的话,那就主要放在发明的路线上。

总的来说人才不多,但有一个拔尖的太史慈,想方设法让他多留在战场上抓人是唯一要做的事情。

以上就是三国志11的北海的介绍以及攻略建议,这样北四州所有城池都介绍完了。大家有没有用孔融的经验呢,欢迎把当年的艰辛或成功经验在评论区分享。下一回大家希望写哪个地区呢,也可以留言告诉我们。

为啥把太史慈设定为戟神,翻看经典三国演义连环画《小霸王孙策》那集,推测就是因为太史慈身背着两柄小戟,就延伸为戟神了。可见这本三国演义连环画影响之深远。

更多文章

  • 这是那个4岁让梨的孔融?怎么越来越会怼人

    历史解密编辑:李砍柴标签:孔融,曹操,李膺,何进,汉献帝,宦官

    公元168年,东汉王朝发生一桩奇案。名士张俭遭宦官集团追杀,被迫亡命天涯。逃亡途中,他投奔一位友人。恰逢友人外出,只有年方十六岁的弟弟在家。张俭心生犹豫,少年却表现出了超出年龄的胆识和勇气,大意凛然地说:虽然我兄长不在家,焉知我就不能做主?弟弟遂留张俭于家中。不料东窗事发,少年兄弟俩都被抓进了监狱。

  • 曹操下令将孔融诛九族,他9岁儿子说了8个字,如今成为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曹操,孔融,袁绍,曹丕,孔子,汉献帝,汉朝,建安七子,三国,曹操麾下

    前言提起三国时期,人们大都会想到各大名将之间的对决。如三英战吕布,许褚战马超等等。实际上,三国时期除了军事发展迅速之外,文化事业也非常繁荣,比如大家十分熟悉的“三曹”。就在文学创作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实除了“三曹”之外,还有一个人也堪称当时的文学代表人物,他就是孔融。说到孔融,人们一定都听过

  • 孔融被处死前求曹操放过儿子,9岁儿子说了8个字,成为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孔融,曹操,曹丕,三国志,吴质

    提到孔融,相信大家都会想到“孔融让梨”的故事,其实,发生在孔融身上,还有许多事情非常耐人寻味;三国时期,曹操和孔融都是有才华、有远见的人,无奈二人理念不同,注定不能成为同路人。孔融终究是遭到了曹操的弹劾被灭九族。孔融在临死前曾放下尊严哀求曹操放过他的儿子,面对死亡时,他九岁的儿子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

  • 孔融被诛九族,死前求曹操放过自己的幼子,9岁幼子说出8字成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孔融,曹操,袁绍,孔子,妲己,东汉末年

    孔子建立儒学,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能达到这些要求的人,在儒家看来这是真君子。作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可以说完美得达到了孔子的要求。不过君子如果生活在一个混乱的时代,结局可能不会很美好。孔融就是因为太耿直了,最后被曹操杀了了。在孔家后人里面,孔融应该是最有出息,

  • 曹操杀孔融后,问他的子女为何不跑?9岁小孩回答8字,成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历来都很现实标签:孔融,袁绍,祢衡,刘表,刘备,曹魏,诗人,东汉末年,曹操手下

    公元208年,御史大夫郗虑为投曹操所好,献上了一封举报信:污蔑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在收到这份信件以后,曹操大喜,他早就对孔融有诸多不满,现如今有人递了刀子,曹操也没有丝毫犹豫,当场就下令处死孔融,并且连坐其家人。于是乎,曾经留下过“孔融让梨”这一千古美

  • 曹操将孔融满门抄斩,孔融7岁孩子临终前说了13字,成千古绝句

    历史解密编辑:吴刚故事汇标签:孔融,曹操,甄宓,绝句,曹丕

    《后汉书》曾言:“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三国年间,奇才孔融因见罪于曹操,遭满门抄斩惩罚,危急关头下,其七岁幼女一句遗言,终成千古绝句,令后世百般赞颂。古往今来,无数优秀人才的出现,为世人提供学习榜样,在此类人才的帮助与引导之下,我国社会的发展水平亦实现稳定提升。提到孔融这个名字,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

  • 曹操得知曾罗列孔融五大罪状的路粹卖驴以后,当即大怒: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曹操,孔融,路粹,孔子,曹丕,孙权

    208年,曹操怒道:“路粹把驴卖便宜了,我要处死他!”众人听后心想:一封奏折能把孔融处死的路粹也有今天呀!路粹,字文蔚,是河南临漳人。他年少时就文采出众,并拜大名士蔡邕为师。后来,曹操非常看重他的才华,就任命他为军谋祭酒。路粹虽然很有才华,却和另一个同样有才华的孔融有矛盾。孔融不仅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 孔融被诛九族,死前哀求曹操放过幼子,9岁幼子随口8字尽显聪慧

    历史解密编辑:君臣史记标签:孔融,曹操,董卓,汉献帝,曹丕,袁绍,建安七子,三国,艺术家,曹操麾下

    孔融让梨的故事为人们熟知,常常用来教导年幼的孩童。年幼的孔融就如此懂得谦让之礼物,实在讨人喜爱,又的确值得后世所学习。现如今的孩子们大都娇生惯养,唯我独尊。分发梨子的时候往往会展开“争梨大战”,所以“让梨之举”更应该蔚然成风。知礼节、行礼节,是我们一生需要研习的必修课。大多数人对孔融的印象只定格在他

  • 曹操将孔融满门抄斩,孔融7岁女儿临终前说了13个字,成千古绝句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孔融,曹操,妲己,曹丕,袁绍

    孔融让梨的典故,是自小家长都会跟我们讲的故事,该故事夸奖孔融是如何尊重长辈、爱护小辈的。值得一提的是,长大后的孔融同样也是不畏强权、舍身取义,这种精神也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俗话说:“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作为孔融的长女,也被孔融培养得知大义、懂进退。曾经,曹操派官兵将孔融家全部围起来时准备绞杀,

  • 曹操将孔融处死,赴刑前9岁儿子说了句千古名言,却招致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学史思今标签:孔融,曹操,曹丕,刘邦,樊哙,三国,诗人,汉献帝,建安七子

    208年,曹操下令将孔融处死,孩子留下。没想到,官兵上门抓捕时,孔融9岁的儿子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令在场的官兵为之动容!然而,曹操知道后却下定决心,将孔融一家全部处死。提起孔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就是那位4岁能让梨的孩子。孔融是孔子的第20世孙,从小聪慧过人、才华横溢,成年后能诗善文,是一名风度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