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融让梨”中的孔融,素以忠孝著称,为何却因不孝被曹操处死?

“孔融让梨”中的孔融,素以忠孝著称,为何却因不孝被曹操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1238 更新时间:2024/1/21 5:09:01

文|飞鱼说史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也就是存在即合理。

这句话可谓是精辟。

我们从这句话中也能知道,世界万事万物都有存在的道理,就好比苹果,它的存在就是用来让人们吃的,不过对于牛顿来说,苹果存在的意义可不简单,因为正是因为一个苹果,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很多人谈及这件事的时候,对那个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都给予了高度地肯定。

对此,苹果的兄弟——梨,总是愤愤不平,觉得人们忽略了它的功绩,想想也是,梨的存在也不单单只是水果,至少对于东汉的孔融来说,它不单单只是一个水果。

融四岁,能让梨。

这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孔融让梨也成为了中华传统美德中一则经典故事,也就是从这件事情之后,孔融就在我们的脑海中刻下了“懂礼仪、重忠孝”的印象。

不过这只是我们的印象,说白了,我们对于孔融的印象也仅仅只停留在了他四岁的时候,因为孔融长大后的所作所为,和我们的印象是有千差万别的。

先不说别的,单说孔融的死,就是死于不孝之名。

那么问题就来了,“孔融让梨”中的孔融,素以忠孝著称,为何却因不孝被曹操处死呢?

这件事,我们还得从孔融让梨说起。

孔融让梨

(孔融)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

四岁的时候,我不知道您会做什么,但飞鱼却知道自己会做什么,最擅长就是玩泥巴了,如果说到吃的,那自然也是当仁不让,如果有一筐梨,那肯定选最大的那个,只不是那时候比较穷,吃梨都是一种奢侈。

所以说到孔融让梨,我是打心底佩服,一个小小的孩子竟然知道把大梨让给诸位哥哥,而自己却拿了最小的一个,这份觉悟,当真让不少人汗颜,当然也包括我。

其实孔融能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要遵从公序良俗,知道礼和孝,是和他自幼受到的教育分不开的,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孔子倡导的那套儒家学说,自认也是孔门后代所遵从的,这也就说明了家庭环境在孩子成长中是至关重要的。

孔融让梨之后,慢慢地也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毕竟一个小孩子不可能每天都做出让大人们吃惊的事情,而孔融下次在乡里出名,则是在13岁的时候了,这一年孔融的父亲去世了,孔融悲痛过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自此忠孝的名声就在乡里远扬。

孔融抛弃妻儿

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城夜陷,乃奔东山,妻、子为谭所虏。——《后汉书》

权臣董卓总揽东汉朝政之时,孔融就与董卓发生过争辩,认为董卓想废掉汉少帝的做法是不对的,后来被董卓记恨,最终把孔融安排到了黄巾军最猖獗的北海国当国相,想借用黄巾军的手除掉孔融。

可是孔融命大,到任后做的还不错,也得到了当地民众的爱戴,奈何黄巾军的势力太强,后来孔融还是陷入了被围困的境地,还是刘备帮助他解了围。

不过在那个乱世,孔融只有满腹经纶显然是不够的,后来孔融又得罪了袁绍,袁绍就命令儿子袁谭进攻北海,双方激战了半年之久,这次孔融没有等来帮他的人而无计可施,面对此情此情,孔融仍不思抵御之道,反而只顾自己读书。

不知道孔融是不是想从书中找出抵御袁军的办法,很显然他没能找到,在城破之时,孔融跑了连自己的妻儿他都没有带上,自己跑了,最终妻儿都成为了袁谭的俘虏。

孔融大逆不道的言论

融曰:父之于子,当有何亲? 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夏奚为?——《后汉书》

孔融能做出抛弃妻儿的事情,其实并不是被逼无奈,而是从他的言语中就能看出征兆,上面的引用就是孔融说的原话,究竟什么意思呢?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说,孔融认为:父亲对于儿子来说,其实没有什么亲情,本就是因为抒发情欲,儿子对于母亲来说,只不过像是一件百容器而已,装的东西到日子出来了,那个容器也就没有用了。

这番言论当真是毁人三观,很难想象这是那个四岁就知道让梨的孔融说出的话,不过这却是长大后孔融真实的面孔。

所以对于自己抛弃妻儿的行为,孔融也并没有一点负担,毕竟他在思想上已经否认了亲情存在的意义,这种举动也正是在这种思想下而发生的。

孔融最终死于大逆不道

大逆不道,宜极重诛。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后汉书》

后来曹操掌权之后,孔融就投靠了曹操,可是对于曹操他又看不上眼,后来曹操打败了袁绍,让自己的儿子曹丕纳了袁熙的妻子甄宓,孔融就借机讽刺他: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曹操一听,觉得这个典故自己没有听过啊,就问孔融这是哪里记载的,孔融却回答说,是他按照曹丕纳甄宓的事情推算出来的,曹操又不傻,听了孔融过的话,自然知道是孔融故意让自己难堪的。

孔融的所做所为,让曹操十分不爽,曹操是什么人,是一代奸雄,得罪了他的基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比如说那个高呼“鸡肋”的杨修,而孔融自然也得到什么好下场。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更何况孔融这个让当时很多人都很反感的人物,所以曹操想要搜集他的罪名,很快四条大罪就被罗列了出来,包括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朝仪等,打总给孔融坐实了“不孝”的罪名,最终处死了孔融,并且诛连全家。

总的来说,孔融这个人是毁誉参半的,他为政期间也卓有成绩,也深受民众爱戴,而且刚正不媚上,经常针砭时弊,当时东汉的大人物几乎都被孔融得罪了遍,孔融的这种结局也是在意料之中。

不过孔融也确实做了一些让时人不齿的事情,在那个标榜忠孝的时代,孔融却逆其道而行之,也难怪曹操能抓住他的小辫子了,此外还有孔融弑母一说,不过在史料中,并没有确切的记载,所以此事并不可信,不过他抛弃妻儿的事情倒铁证如山,容不得半点开脱。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后汉书》、《资治通鉴》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孔融曹操董卓袁绍甄宓孔子

更多文章

  • 孔融临死前请求曹操放过儿子,9岁儿子说了8个字,被流传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孔融,曹操,董卓,袁绍,东汉末年,孔子

    融谓使者日:‘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世说新语·言语》提起孔融这个历史人物,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孔融让梨这一美德流传了千年之久,如今大人们经常把孔融让梨的故事,当作启蒙故事讲给孩子听。长大后的孔子性格刚正,能诗善文,才略出众,又是孔子之后,在当

  • 孔融,沉浸于自我欣赏的典型知识分子

    历史解密编辑:鱼的故事标签:孔融,知识分子,曹操,何进,孔子,袁绍

    孔融在三国时期是一个很有名望的人。被时人尊为名士大儒。历来也被史学家评价为不依附权臣,坚持汉室忠贞的典范。这是因为孔融这个人有着很大的志向,叫“志在靖难”,意思是他的人生理想就是平定变乱,可以说是三观很正的一个人了。但我们知道,孔融是一个知识分子,在乱世之中他有这个能力来平定变乱吗?他是如何“靖难”

  • 三国志11:北海背后的故事,孔融应该怎么玩下去?

    历史解密编辑:单机时代标签:孔融,北海,吕布,董卓,袁绍,刘备,太史慈,三国志,曹操手下

    上一回我们介绍了青州两座城之一的平原城,今天介绍另一座城--北海。由于一河之隔,以致于小编曾经一度以为北海与河北四州没什么关系,其实北海属于青州,但北海又确实不是河北地区,而是中原地区。为什么这么别扭呢,有可能古代黄河并没有太宽,以致于三国里面都打不起海战,反而沿河两岸适合农耕生产而聚集了几个城市,

  • 这是那个4岁让梨的孔融?怎么越来越会怼人

    历史解密编辑:李砍柴标签:孔融,曹操,李膺,何进,汉献帝,宦官

    公元168年,东汉王朝发生一桩奇案。名士张俭遭宦官集团追杀,被迫亡命天涯。逃亡途中,他投奔一位友人。恰逢友人外出,只有年方十六岁的弟弟在家。张俭心生犹豫,少年却表现出了超出年龄的胆识和勇气,大意凛然地说:虽然我兄长不在家,焉知我就不能做主?弟弟遂留张俭于家中。不料东窗事发,少年兄弟俩都被抓进了监狱。

  • 曹操下令将孔融诛九族,他9岁儿子说了8个字,如今成为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曹操,孔融,袁绍,曹丕,孔子,汉献帝,汉朝,建安七子,三国,曹操麾下

    前言提起三国时期,人们大都会想到各大名将之间的对决。如三英战吕布,许褚战马超等等。实际上,三国时期除了军事发展迅速之外,文化事业也非常繁荣,比如大家十分熟悉的“三曹”。就在文学创作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实除了“三曹”之外,还有一个人也堪称当时的文学代表人物,他就是孔融。说到孔融,人们一定都听过

  • 孔融被处死前求曹操放过儿子,9岁儿子说了8个字,成为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孔融,曹操,曹丕,三国志,吴质

    提到孔融,相信大家都会想到“孔融让梨”的故事,其实,发生在孔融身上,还有许多事情非常耐人寻味;三国时期,曹操和孔融都是有才华、有远见的人,无奈二人理念不同,注定不能成为同路人。孔融终究是遭到了曹操的弹劾被灭九族。孔融在临死前曾放下尊严哀求曹操放过他的儿子,面对死亡时,他九岁的儿子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

  • 孔融被诛九族,死前求曹操放过自己的幼子,9岁幼子说出8字成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孔融,曹操,袁绍,孔子,妲己,东汉末年

    孔子建立儒学,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能达到这些要求的人,在儒家看来这是真君子。作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可以说完美得达到了孔子的要求。不过君子如果生活在一个混乱的时代,结局可能不会很美好。孔融就是因为太耿直了,最后被曹操杀了了。在孔家后人里面,孔融应该是最有出息,

  • 曹操杀孔融后,问他的子女为何不跑?9岁小孩回答8字,成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历来都很现实标签:孔融,袁绍,祢衡,刘表,刘备,曹魏,诗人,东汉末年,曹操手下

    公元208年,御史大夫郗虑为投曹操所好,献上了一封举报信:污蔑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在收到这份信件以后,曹操大喜,他早就对孔融有诸多不满,现如今有人递了刀子,曹操也没有丝毫犹豫,当场就下令处死孔融,并且连坐其家人。于是乎,曾经留下过“孔融让梨”这一千古美

  • 曹操将孔融满门抄斩,孔融7岁孩子临终前说了13字,成千古绝句

    历史解密编辑:吴刚故事汇标签:孔融,曹操,甄宓,绝句,曹丕

    《后汉书》曾言:“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三国年间,奇才孔融因见罪于曹操,遭满门抄斩惩罚,危急关头下,其七岁幼女一句遗言,终成千古绝句,令后世百般赞颂。古往今来,无数优秀人才的出现,为世人提供学习榜样,在此类人才的帮助与引导之下,我国社会的发展水平亦实现稳定提升。提到孔融这个名字,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

  • 曹操得知曾罗列孔融五大罪状的路粹卖驴以后,当即大怒: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曹操,孔融,路粹,孔子,曹丕,孙权

    208年,曹操怒道:“路粹把驴卖便宜了,我要处死他!”众人听后心想:一封奏折能把孔融处死的路粹也有今天呀!路粹,字文蔚,是河南临漳人。他年少时就文采出众,并拜大名士蔡邕为师。后来,曹操非常看重他的才华,就任命他为军谋祭酒。路粹虽然很有才华,却和另一个同样有才华的孔融有矛盾。孔融不仅是孔子的二十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