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关平是关羽在过五关斩六将千里送嫂寻兄路上,在关家庄收的义子。原为庄主关定亲子,从此以后,关平常年跟随在关羽身边,兢兢业业,片刻不离。
关平离开关定之后,十几年如一日侍奉关羽,至死都没再见过自己的亲生父亲,最后随关羽身死,让人叹息!
为什么是养子关平跟在关羽身边,最后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而不是亲子关兴?
一、关平年长,对关羽帮助大。
关羽收关平时,关平已经年满18岁,而此时关羽还无子,所以关平至少比关兴大18岁。且关平武艺精熟,虽然远不如关羽,但常年跟随关羽,能力肯定倍长。最后也证明关平的武艺、见识出类拔萃,成为关羽的得力助手。
二、关平性格稳重,见识不凡,对关羽忠心不二,深得关羽信任。
关羽生性多疑,对手下人除周仓等寥寥数人外,都不信任,而且傲慢自大,关羽曾说:“天下英雄,闻吾之名,无不畏服;庞德竖子,何敢藐视吾耶!”这句话把关羽的狂傲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在关羽手下只能当“孙子”,任何事情不能擅专。而关平是“子”,周仓又对关羽崇拜无比,绝对唯关羽马首是瞻,是“仆”。两人可以完全配合关羽,所以深得关羽信任。
周仓
关平冷静沉着、见识不凡,相对于关羽的性格(刚愎自用),是个很好的“润滑剂”。在襄樊之战中,关平多次向关羽谏言,可惜关羽没有采纳,最终导致了荆州之战的失败。
关平还数次劝阻关羽冲动之举(如于荆州想杀害吴国来使诸葛瑾、要只身远赴鲁肃的宴会),后来关羽与庞德大战,遭到冷箭暗算,幸得关平眼快示警,更纵马出阵接应,关羽方保无虞。
三、关羽不愿唯一亲子关兴(三子关索史料无记载)跟随自己镇守“险地”。
荆州是蜀汉收复中原的前哨,与曹魏直接军事接触,又是东吴北上的门户,东吴如果得不到荆州,那么北向将被堵死,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关羽占据荆州就像是魏吴卡在喉咙里的一根刺,不拔掉他对曹魏、东吴是一种莫大的威胁,都欲拔之而后快。所以荆州身处三战之地,重要无比,也险恶无比。关羽不愿关兴随自己冒险。所以关兴刚到荆州来看望父亲,就被派回汉中报喜。“遂水淹七军后,派关兴回汉中”。
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可能已有预感,关羽虽然表现得骄傲自大,目空一切,但毕竟是百战老将,基本的危机意识还是有的,再加上关平的提醒,关羽虽表面不显,但心中已有不好的预感。
关羽
关平武力值不弱,虽不是一流战将,但堪比魏延,高于关兴。
1、曾杀败曹仁。“却说曹仁见关公落马,即引兵冲出城来;被关平一阵杀回,救关公归寨”。
2、战平庞德。“平大怒,纵马舞刀,来取庞德。德横刀来迎。战三十合,不分胜负,两家各歇”。
3、与廖化合力不敌徐晃,但可堪一战。“平大怒,纵马轮刀,直取徐晃;不三四合,三军喊叫,平不敢恋战,杀条大路,径奔四冢寨”、“前面一军拦住,为首大将,乃是徐晃也。平、化二人奋力死战,夺路而走”。
4、战败丁奉。“正遇吴将丁奉截往。被关平奋力冲杀,奉败走”。
5、三五回合战败三流战将徐商、吕建。“两阵对圆,关平出马,与徐商交锋,只三合,商大败而走;吕建出战,五六合亦败走”。
关平
而关兴在三国前期因为年龄原因,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他的武力值只能从跟随刘备伐吴短短时间猜测:
1、偷袭杀死三流战将周平。“周平、夏恂分别对战关兴、张苞,在张苞一矛刺死夏恂后,周平大惊失色,也被关兴一刀斩了”。
2、杀死“受惊吓”的潘璋。“潘璋进来后,看到关羽神像,以为是关公显灵,索命来了,吓得神魂惊散,被关兴顺手一剑斩杀”。
关兴
从以上战绩可以看出,关平战力远在关兴之上,堪比战平庞德的魏延,“前面一军相迎,为首大将乃魏延也。操令庞德出战。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保操前行”。
当然,魏延的长项不止在武力,军事亦佳,魏延曾独自镇守汉中三年,也曾献“子午谷奇谋”于诸葛亮,魏延是统帅之才,而关平没有独自领军经历,因此不好比较。
在荆州之战失败后,关平对关羽不离不弃,始终伴随在关羽的左右。关羽在突围前往西川的路上中伏被擒。关平在后路闻讯前往救援,为救关羽,死战不退,最后陷入吴军的包围,力竭被俘,最终和关羽一起被害。惜哉关平!壮哉关平!
由于关平的忠勇,后人把他和最后自刎殉主的周仓一起,左右陪伴关羽,供奉于关帝庙中,世代享受香火。这也算是关羽对关平的唯一补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