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刘邦临死之际,最后一个心愿却是——
那刘邦一直想杀的这两个人,吕雉和樊哙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最简单直接的一层关系就是,樊哙是吕雉的
刘邦一直想杀吕雉,结果却到死也未能如愿。所以干脆先把樊哙除掉,意思是我虽杀不了你吕雉,但我先斩掉你最粗壮的那只手还不行吗。
那么,刘邦为何心心念念想要除掉自己的结发妻吕雉呢?而刘邦到死都未能如愿,吕雉的势力究竟是有多大?樊哙最终又被刘邦杀掉没有?他和他家人最后的下场如何?
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便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段2000多年前的政坛惊变。
刘邦杀樊哙,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吕雉。下面我们先来了解,刘邦为何想除掉吕雉?
当时,已经
那时的刘邦每天四处骗吃骗喝,长期和一帮痞子混混们厮混,其中就包括以屠宰为业的屠户
吕雉一家就是这个时候搬来的沛县。刚搬来时,吕家大宴宾客。刘邦听说后便带了几个朋友空手前去蹭吃蹭喝。
就是在这时,吕雉的父亲吕公第一次见到刘邦。善于相面的他觉得刘邦面相不俗,谈吐不凡。于是便直接做主将年约
吕雉生得美丽又贤惠过人。初嫁刘邦时,生活并不富裕。刘邦经常都在外和朋友喝酒厮混,很少回家。后来刘邦起事,又长期在外征战。吕雉则一直留守家中,亲率子女从事农桑针织,孝顺父母及养育儿女,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这时的吕雉,被刘邦视为贤内助,贴心人,对其敬爱有加。只是后来,随着刘邦的事业越做越大,权势催人迷,终于有了个年轻貌美的红颜知己取代了贤内助在刘邦心中的地位。
那一年,项羽仅以3万之师杀得刘邦的56万大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同时吕雉也被项羽俘虏。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
吕雉被项羽一抓就是两三年。后来楚汉议和,当吕雉再回到刘邦身边时,却发现刘邦身边早已有了一个年轻貌美的红颜知己
戚夫人的美貌在历史上都是排得上号的,有些典籍中还曾将她纳入过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列。有了年轻貌美、翘袖折腰的戚夫人后,年长色衰的吕雉便日渐被刘邦冷落。
但吕雉毕竟是刘邦的结发妻,并且
当了皇后的吕雉心理逐渐产生了变化,既然在情感上不能得到慰藉,那就自己从权力上弥补。
当时汉朝初建,在外有一大堆麻烦事,不是这个造反就是那个叛乱,还有匈奴入侵。所以刘邦这个时候就在忙着处理外部的各种麻烦,朝堂内政其实都是由皇后吕雉在操持。
所以当时汉朝的政治格局就是
权势日增的吕雉,再加上家族势力雄厚的吕家,引起了刘邦的深深忌惮。
而这个时候,戚夫人又仗着刘邦宠幸,想撺掇刘邦把吕雉儿子的太子之位废黜,改立自己所生的儿子为太子。
刘邦本就忌惮吕家,再加上戚夫人的枕边风一吹,于是便打算
当然,以吕雉的政治手腕和朝堂势力,各种手段齐下,刘邦想改立太子的事情最终还是没能实现。
但对吕雉来说,戚夫人这是碰了她的逆鳞和底线呀。床笫之争我可以不在意,但你想要夺我儿子的太子之位,那绝对是不死不休。于是吕雉越发对戚夫人恨之入骨,恨不得生啖其肉。
刘邦当然深知吕雉对戚夫人母子的恨意和杀意,所以在他去世前的一段时间,经常闷闷不乐,慷慨悲歌。他知道只要自己一驾崩,戚夫人母子绝对难逃吕雉的毒手。
说说吕家当时的势力到底多强大。吕雉有两个哥哥,关于这两人,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述是
当初刘邦彭城一败,一溃千里,连他爹和老婆吕雉都被项羽俘虏了。而当时刘邦就是去投奔了吕雉的哥哥,如果不是吕雉哥哥出兵帮助,那历史上大概就没有汉朝了,只有楚朝。
所以,吕氏兄弟并不是以下属身份加入刘邦队伍的,人家是
所以,可以说吕家是和刘邦一起合伙打的天下。甚至在史记的一些记载中,还把吕雉父亲吕公的名字排在了刘邦父亲的前面。
刘邦称帝后,吕雉当了皇后,又在长期的施政中不断提升着政治水平,积蓄着人脉和威望。可以说是足以和刘邦分庭抗礼的存在。
所以面对这样的一个吕雉和这样的一个吕家,刘邦实在寝食难安。但杀又杀不了,撸也撸不掉,如果非要对吕家动刀,但给年轻的汉王朝带来的一定是场毁灭之灾。
所以,刘邦即使去世前也是带着深深的焦虑的,他甚至都不知以后这江山到底会姓刘还是姓吕。
事实上刘邦焦虑也是有道理的,刘邦去世后,汉朝最有权势的人就是吕雉,皇帝都要靠边站。如果吕雉当时称帝,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就不会是武则天了。
但是,刘邦虽然到死也没能杀成吕雉,可他却在闭眼前下了最后一个命令
杀不了吕雉,刘邦为什么又转而对好兄弟樊哙起了杀心?
樊哙本是一名杀狗屠户,在刘邦还未发迹时就一直追随刘邦,在刘邦集团中属于居功至伟的那一类人。
刘邦最开始起事,打下沛县取得了起义的根据地,就离不开樊哙的帮助。
后来项羽设下鸿门宴,欲取刘邦性命。也是樊哙无惧生死,勇敢护主,使得刘邦得以从死局中安然脱身。
后来又一直帮助刘邦南征北战,勇猛无敌,战功无数。是汉朝从打天下到稳天下所有阶段都不可或缺的几大将领之一。
凭借着军功,在汉朝建立后,樊哙受封舞阳侯,官拜
后来樊哙又娶了吕雉的亲妹妹
但是,这也给樊哙打上了一块吕雉的烙印,为他埋下了一场杀身之祸。
上文说过,在刘邦晚年,外戚集团的势力已膨胀到甚至可以制约皇权。那么如果这时军功集团倒向外戚集团,那么皇权面临的将是灭顶之灾。
那军功集团会倒向外戚集团吗?当然有可能会!因为军功集团第一代表人物樊哙,就是吕雉的亲妹夫,有这层关系在,也至少可以算半个外戚集团的人了。
在刘邦看来,虽然樊哙一直对他忠心耿耿,但在他去世以后,难保樊哙不会帮助吕雉夺权,取代刘氏江山。因为樊哙是绝对有这个势力并且还有这个动机的。
所以刘邦死前才做了一个安排,他说:“安刘氏天下者,必然是周勃,可以让周勃执掌天下军事。”而没有说是与他感情更为亲厚的樊哙,就是因为在他看来,樊哙是外戚集团的人。
樊哙刚率军出发,就有人在刘邦耳边进谗言,说樊哙一直在和吕雉合谋,想等陛下百年之后图谋不轨,篡夺刘氏江山,并且
本来刘邦临终前一直有两件事情放心不下,一是
于是刘邦便决定先杀掉樊哙,只要樊哙一除,在军中就周勃一人独大,吕雉在军中也就没了势力,就算想造反也会变得很难。
于是,刘邦急传陈平和周勃,让他们速速去军中将樊哙就地斩杀,并把樊哙的人头带回来给自己查验。陈平、周勃得令后立即动身,前去斩杀樊哙。
后面,幸得陈平老谋深算,即保住了樊哙的性命,又保住了他自己的性命。
陈平老谋深算,保住了樊哙的性命,也保住了他自己的性命。
陈平与周勃接到刘邦密令后,火速赶到樊哙大营,假装有刘邦诏令,传樊哙前来听诏。樊哙不疑有他,便孤身一人前来听诏,结果便被陈周二人一举拿下。
但陈平是个人精呀,其智慧计谋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排得上号的人物,他仔细一想,这个事好像哪里不对。
如果就这么将樊哙给杀了,那不管怎样,他与周勃二人绝对逃不了来自吕雉的报复。刘邦本来已行将就木,只要刘邦一死,那以吕雉的手段,他们二人也会死无葬身之地。
于是陈平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先不杀樊哙,只把樊哙抓了起来,想着先将樊哙押送长安,杀不杀由刘邦自己决定。好给自己留个转圜的余地。
果然,押送樊哙的囚车刚走到半路时,就传来了刘邦驾崩的消息。而吕雉姐妹二人听到樊哙还活着的消息,长出了一口气。
陈平也因此而避免了一场灭门之灾。不止于此,后来吕雉还把他拜为郎中令,让他辅助新皇。
而樊哙这次也因为陈平的灵机一动而保全了性命,并且一生富贵,得以善终。可是,后来还是因为
因为“吕雉妹夫”的这层关系,樊哙的妻子、儿子尽被诛杀。
刘邦死后,由吕雉所生的儿子
吕雉大权在握后,首先对付的一个人就是戚夫人。她残忍地把戚夫人
而在朝堂上,皇帝的废立全在吕雉一念之间。就在刘邦去世后的十余年间,吕雉就立过3任皇帝,而这些皇帝都是傀儡,她自己则临朝称制,成了中国太后专政的第一人。
与此同时,吕雉还不断扶植吕家在朝堂的势力,在朝中遍植党羽,朝中重要位置全被吕家人所占据。
可吕雉掌权后,一连就杀了好几个刘氏藩王,然后大封吕家人去各地做藩王。在这样的铁血压制下,就连刘邦最看好的周勃都不敢说话,白马盟约成为一纸空文。
此时,吕家权势已达顶峰,甚至比武则天时的武家人权势更隆。如果吕雉能活得像武则天那么久的话,那称帝几乎会是必然的。
只可惜,在刘邦死后的第十五年,吕雉终于倒在了一场大病之下。吕雉刚死,陈平与周勃便振臂一呼,发动兵变,带领刘氏族人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
而此时的樊哙已经去世了近十年。在诛杀诸吕的那场行动中,樊家仅有他的庶子樊市人逃过了那场浩劫。在吕雉倒台后,后来继位的汉文帝刘恒让樊市人承袭了樊哙
所以,刘邦才在临死前才想要杀掉对自己忠心耿耿,立功无数的樊哙。在他看来,樊哙
一旦有反的能力,那不管是什么人,不管有多忠心,帝王们挥起屠刀来都一定会毫不留情。
这是古代功臣,特别是军功之臣的宿命,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