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的胜利

刘邦的胜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如汝侃娱乐 访问量:2690 更新时间:2024/1/28 10:39:27

注:本文系作者胡再迁原创作品。无立稿,仅是凭着个人认知随笔创作,就是简单的想到哪写到哪。文虽糙但原创不易,最近发现网上有人剽窃我的文章用来做视频底稿,如未经允许抄袭,侵权必究,全国追踪。图片源于网络免费素材,如有侵权,48小时内联系我删除。

今天看了部电影叫鸿门宴,刘烨和吴彦祖主演的一部古装剧。剧中刘烨饰演汉高祖刘邦,吴彦祖饰演楚霸王。

电影一开场就以简朴写实地风格,还原了后战国新秦时代的社会面貌。

以楚国贵族项梁和项羽为代表的旧贵族为了反对暴秦统治,打着支持怀王的旗帜,聚众起义。四方英雄诸如刘邦等闻讯前来投靠。

在刘邦初始创业期间,刘邦依仗着自己的个人魅力,笼络了一批能文善武的牛人聚拢到身边,在连年地征伐中不断地壮大势力。并最终在数年后让项羽兵败垓下,最终自刎于乌江。

刘邦出身卑贱,谋略、武力、年龄各方面均不如项羽,且起事时的资源与项羽也相差甚远,那为什么刘邦能在短短几年间从不利局面彻底逆转并且战胜不可一世的楚霸王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刘邦善于整合资源,充分调动了身边人的能力。利用团队的力量战胜了项羽。

除了那些一直追随刘邦的沛郡丰邑老兄弟,刘邦能做到知人善用,对于非出于沛县的陈平、韩信等人,一旦发现对方有非凡的能力都能给予充分的信任,搭建平台让其发挥自身的价值。

战争期间即使条件困难,也能在生活中也能与他人分享胜利的成果,度量非常人所能企及。

也正是在刘邦如此的管理模式下,以张良、萧何、韩信、樊哙等人才在长达八年的楚汉争霸中,完美的扮演了各自的历史角色,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点,例如张良善计、萧何善后勤、韩信善兵、樊哙善战。

正是由于每个人都在庞大的汉营中最大限度的发挥着自己的能量并将此力量凝聚成了一根利刃,锋利的利刃,并且狠狠地插进了曾经在灭秦战役中不可战胜的楚军。

凝聚这股力量的核心就是刘邦。

刘邦用自己无赖的心,善言的嘴,容人的气度,将一批让后世耳熟能详的名将、名臣笼络到自己周围并效犬马之劳,从这么做一开始这就开了最终胜利的序幕。

在取得政权以后,刘邦在集权方面也做得非常好,没有纠结于以往的情感之中,终按照自己的认知加强对皇权的巩固,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刘邦自私的一面,但从另一个角度辩证来看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自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横征暴敛,对民力极尽榨取,造成了很多地方百里无一户的现象,再加上陈胜吴广起义以来至八年楚汉战争,全国的人口急剧下降,可以说是民不聊生,随处白骨皑皑。

中华大地已经再也经不起任何折腾了。由于战争需要汉帝国胜利初期,名义上是全国统一,其实仍是军阀林立,如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王信,都拥有各自的势力,实质性的统治着地方政权。

再加上战争时期一直跟着刘邦南征北战的功勋阶层,由于累积的军功、岗位业绩取得了一些特权开始变得娇蛮任性,加上北方匈奴势力长期对边境的骚扰。

种种现状对刚摆脱战争之苦且仍处于风雨飘摇的初汉帝国都是一种潜在的威胁,让帝国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稍有不慎中华大地就有可能重燃战火,百姓将再次陷入人间炼狱。

这个时候的刘邦是清醒的,当然还有吕雉。在长期的政权斗争中,两人养成了唯心、冷静、残酷的性格,随着时间的推进能够理性的处理一些潜在的威胁,对帝国不稳定的威胁。并建立了当时刘邦自认为唯一能巩固汉帝国政权的方法-“非刘姓不封王,否则共诛之”,并以白马血誓。

虽然景帝期间仍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七王之乱”,但当时这个政策确实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起码维持了惠帝到吕后到文帝这么长的一段时间的稳定局面,给汉帝国经济、军事的崛起奠定了时间基础,也极大的削弱了当时权贵功勋们的野心基础,无论从律法层面还是从军事、政权方面都做到了不同程度的约束。

当然政权稳定最大的受益者除了执政者,其实还有百姓,政权稳定百姓就可以从动乱中挣脱出来,休养生息,延绵子嗣,中华大地才能重新焕发生机。

回顾历史追溯历史、理性看待真相,在那个年代与其说是刘邦赢得了天下,跟不如说是天下选择了刘邦。

汉帝国的建立即是刘邦的胜利也是中华民族的胜利。

标签: 刘邦项羽韩信樊哙楚汉战争韩王信

更多文章

  • 刘邦的三个称呼

    历史解密编辑:老刘一说标签:刘邦,项羽,曹参,嬴政

    刘邦是西汉的开国皇帝有很多传奇的故事流传至今,在三年反秦和四年楚汉争霸战争中其身份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刘邦最初的身份是泗水亭的亭长,相当于现在的乡派出所所长或者乡武装部部长类的职务,古代的官和吏是有区别的,官是朝廷封赏的有编制的国家公务人员。吏相当于政府聘请的协助政府

  • 刘邦最憎恨的人,曾公然背叛,最后却被刘邦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理科男读历史标签:刘邦,封侯,张良,魏国,楚王,汉朝,霸王项羽

    这个人是刘邦最痛恨的人,他曾公开背叛汉高祖,但却成为了西汉的开国功臣。公元前201年,刘邦做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就是给自己最痛恨的人封爵!这个人是刘邦的老乡,跟刘邦混了很多年,却在刘邦最艰难的时候,离开了刘邦。后来因战败,又重新归降刘邦。刘邦不知道有多少次想杀了他,可为何会让他成为开国功臣呢?今天

  • 荥阳、成皋之战中刘邦被打死,那么刘邦军、韩信、项羽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刘邦,韩信,项羽,成皋,荥阳

    刘邦在荥阳和成皋之战中,都是在极危险的困境中,采用计谋,才只身突围出去,免于做项羽的俘虏和被打死。刘邦在成皋之战中,胸部曾中了项羽埋伏的弩箭,他当时怕影响军中的战斗土气,假装是脚部中箭,并且还强忍着伤痛巡视了军队,以免造成军队的惶恐。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刘邦在军中的影响和地位。如果当时刘邦被打死,荥

  • 刘邦死前预言竟然成真了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刘邦,刘濞,吴国,吕雉,曹参,英布

    话说公元前196年7月,刘邦在平叛淮南王中身中流矢,此后在班师途中病情加重,势将不起。回到长安后,吕后找来名医为其诊治。刘邦向医生询问病情,医生只说能治。历经人间是非的刘邦马上明白身体是不会治好了,于是他大骂医生: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说完赏赐给医生五十金就打发他走

  • 贵人不踏贱地,读懂老子34字,刘邦让命中贵人心甘情愿结交他

    历史解密编辑:帝王霸朱标签:项羽,秦王,韩信,老子,汉朝,夏侯婴,汉高祖刘邦

    贵人不踏贱地,读懂老子34字,刘邦让命中贵人心甘情愿结交他路遥小说《人生》中说:“人生的路虽然很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贵人,往往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又非常稀缺的珍贵资源。有贵人相助,一生衣食无忧、事业有成。失去贵人相助,生命的质量和高度往往会大打折扣,人生也会变得黯然无光。那么,怎样才能让贵

  • 刘邦遇险总有人相助,项羽失败就一败涂地,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神马动物世界标签:刘邦,韩信,张良,萧何,汉朝,秦朝,夏侯婴,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刘邦和项羽,关于他们两个总有说不完的故事,因为从这两个人身上能找到很多启迪,不管是处世还是为人都有借鉴的意义。今天来聊的话题就是为什么刘邦遇到危险,总会遇到人帮助,项羽为什么失败就一败涂地,无人相助呢?刘邦第一次遇到危机是鸿门宴上,这是刘邦人生最大的危机,比起当年雍齿献出丰县投靠魏国周市,使得他无家

  • 汉高祖刘邦形象新解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刘邦,项羽,韩信,夏侯婴,齐国,张良

    古代的人们认为帝王之所以能成为人上人,有很多的天命玄学所在,觉得这都是“上天”的授意,但是人世间那么多事情,哪有这么多玄学理论呢?一个人能位居帝王将相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实力。也许人生来起点不同,有些人一生下来就拥有尊贵的身份还有可以继承的地位与庞大家业;而有些人则只能依靠自己去打拼。刘邦的成功无疑是

  • 刘邦在秦朝当过泗水亭长, 亭长是多大的官, 相当于现在的啥官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小课标签:秦朝,泗水,嬴政,亭长,汉朝,汉高祖刘邦

    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只比秦始皇小3岁而已,这个时候是战国晚期,当时的秦王还是秦昭襄王,周赧王姬延也在这一年去世,刘邦的家乡是在今天江苏省的丰县,当时叫沛郡丰邑县中阳里,刘邦出生的时候还是魏国人,后来沛郡被楚国占领,于是刘邦又成为楚国人。《史记 高祖本纪》: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

  • 珠联璧合|互为倚重,助刘邦得天下好兄弟,却被媳妇拍在沙滩上

    历史解密编辑:荣一尘讲谈标签:刘邦,韩信,张良,萧何,樊哙,周勃,汉朝,霸王项羽

    汉高祖刘邦是个人物,从一个小吏能够一步一步地成为一代帝王,刘邦最大的依仗就是自己那双慧眼以及手底下为他效命的谋士将领,并且刘邦还能够很准确的把握住时机和境遇,虽然不学无术,但这种天赋一样的能力足够让他走上领导者的位置,那么刘邦和手底下的功臣们真正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西汉开国第一功臣

  • 鸿门宴,项羽没有杀刘邦的意思,甚至向刘邦示好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刘邦,范增,张良,汉朝,秦朝,鸿门宴,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秦汉两朝之间几年中争夺天下的两个重要人物。想必大家也十分清楚,要讲的是谁了,没错,就是刘邦和项羽。说到刘邦和项羽,那我们就一定会想起一场宴会,是的,它就是鸿门宴。在现代鸿门宴的意思是往往是指他人不怀好意的邀请。而这个词的由来就是始于当年,这一个设于鸿门的宴会。为什么会有这场宴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