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别忘了,我的靠山那可是正儿八经的汉武帝!
一个复杂到极致的关系
在接下来长达30秒的时间里面,我会给大家讲一个复杂到极致的关系,这个关系,如果你能够捋顺了,你也就能够明白,霍去病为什么非要杀李广的儿子李敢了。
故事的大背景是在汉武帝执政时期,汉武帝执政时期有三个大臣,分别是霍去病,卫青和李广。
在某一次特殊战役当中,卫青没能够让李广按照自己的心愿去打仗,最终的结果就是此次战役只得以草草收场,不久之后卫青又把这件事情原封不动的告诉了汉武帝,汉武帝有点小生气。
于是就让周边的臣子来回调查这件事情,调查来调查去就调查到了李广那边,李广一听一下子气血上涌,好家伙,你不让我打仗不说,你还侮辱我?怎么办,没招了,于是李广就直接自杀了。
在李广自杀之后李广的儿子李敢出来了,虽然父亲李广的死亡和卫青并没有太过直接的联系,但卫青多多少少也能沾点关系。既然如此,李敢就决定为自己的父亲报仇。
于是趁着一次巧妙的机会,李敢二话不说上去直接就和卫青干了起来,最终的结果就是卫青受了伤,李敢也害怕这件事情暴露就跑掉了。
而卫青也害怕这件事情暴露,毕竟卫青明白李广的死和自己多多少少沾点关系,再加上李敢是李广的儿子,这个时候再直眉瞪眼的去处理这件事情,实在是太不地道了。但是没有想到,这件事情最终被另一个人知道了,他就是霍去病,霍去病是谁呢?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
霍去病准备给自己的舅舅报仇,报仇来报仇去,就直接把李敢给杀掉了,汉武帝因为太疼爱霍去病这个人了,这件事情最终也就不了了之,被汉武帝给担了下来。这是这件事情的简单经过,但是简单经过的背后却有着一系列复杂的原因,我们依次来看。
李广的自杀与卫青的关系
李广这个人吧,什么都好,要武功有武功,要智商有智商,要谋略还有谋略,可偏偏就这样的一个人在整个汉朝都不受待见,为什么?因为他压根就没有功勋。
当然这句话说得有点大了,事实上李广有功勋,可是和同时期的人物相比,那简直差得不像样子,尤其和卫青相比,李广在卫青面前虽然是个老头子,但是他的功绩连个小孩都不如。
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
这句话说得相当客观了,简而言之李广就是很优秀,可是就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在汉文帝时期,李广倒是参与平定了七王之乱,但那个时候自己表现的虽然有猛,可是不顶事儿呀,虽然镇守北疆,但后期经过一系列非常拉胯的战争,又直接被打回原形了。
比如在元光6年的时候命令李广带着家伙去和匈奴打一场,但是悬殊太大直接负伤被俘虏了,在最后历经千辛万苦才终于又跑到了长安城。
当然,李广数次和匈奴的较量也让匈奴意识到李广这个人不好惹,所以就尽可能的避开这个所谓的飞将军。
好不容易到了有自己能够一展手脚的时候了,也就是元寿4年,公元前119年,李广决定担任前将军参加漠北之战,在此次战争当中,只要李广表现的好,那么封侯也是有可能的,毕竟李广的功绩在这儿摆着,那最终结果是什么呢?不好意思迷路了,折腾来折腾去连路都找不到,最终的结果就是贻误战机。
李广和卫青的矛盾出现
等等,按照这么说的话,李广自己耽误的事,和人家卫青有什么关系?千万不要把屎盆子扣在人家卫青身上下,事实上李广之所以迷路和卫青还真有无法推脱的关系。
要知道最开始的时候,李广实在是受不了自己没有功绩,毕竟自己有勇有谋,怎么就不能当个大将军呢?于是李广就开始给汉武帝写书,一天写个七八百十篇,汉武帝看见李广之后就头疼,哎呀呀,行了行了,你去吧,你和卫青一块去打仗。就这样,李广拥有了他人生当中的最后一次机会,可刚出到塞外,卫青就已经捉到了几只匈奴兵,知道了单于的驻扎地。
这个时候卫青直接告诉李广,现在我要把自己的部队放在最前面去攻击敌军,你们呢就要从东路出击来给他个迂回包抄,咱们东西两路合并去搞他们。
李广听了之后就不乐意了,唉,我的职务明明是前将军,你干嘛非得让我从东路出发?而且我从小的时候就和匈奴作战,这点事还用你来教我?这是我为数不多的能够和匈奴对战的机会了,你一定要把前锋让给我。
要是卫青在走之前没有和汉武帝聊天的话,那肯定会大大方方地把这个功劳让给李广,因为卫青也不是贪功的人,但是卫青突然想到自己临走之前,汉武帝把自己拉到一边神神叨叨的告诉自己:这个李广啊,每次打仗战绩都是平平地,让他去吧也没招了,实在是碍于面子,你说他一直请求出战,我要不让她去那怎么办?
但是他这个人命运不好,千万不要让他和单于对阵,因为一旦让他和单于对阵,万一把霉运给带过来了,打来打去什么都打不出来,那这算谁的锅。
这句话也把卫青说动了,毕竟在卫青的心目当中,李广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点太背,于是卫青告诉他不行,你必须得按照我的命令去做。
果不其然,就在李广等人浩浩荡荡的从东路出发之后迷路了,迷路在哪?谁也不知道,而这个时候卫青已经打完这场仗了,需要给汉武帝上书报告军情。卫青都报告过去了,发现一个人没报告,谁呢?李广。
于是卫青又派人去找李广对峙,其实对峙也就是问一下李广,你为什么不给汉武帝报告军情?要明白古代将在外,虽然军令有所不受,但是还得时时刻刻给皇帝打个小报告,万一自己出了什么事,皇帝那边也能有个照应。
李广说:"校尉们无罪,是我迷失道路,我现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
大家看此时的李广就已经非常非常的生气了,换句话来说就差急眼了。
果然,不久之后李广认为自己受到了屈辱,受到了屈辱怎么办?我给大家剖个腹吧。
李广虽然自杀了,但是李广可是有儿子的。要注意,这年头谁还没有个宝贝儿子呀?李敢就认为因为卫青害得自己父亲去世了,那怎么办?我就一定要给自己的父亲报仇。
要说李敢这个人吧,也是个人物,为什么说是人物呢?因为他多次和匈奴作战并且屡立战功,在不久之后还跟着霍去病一起去征讨匈奴,有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李敢的心目当中,你敢把我的父亲给杀了,那我就得想办法找你的麻烦。在公元前118年里,李敢意识到卫青他父亲李广之死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时候,就直接打伤了卫青。
卫青也是自知理亏,再加上卫青本人吧,就比较随和,从来不随意动用手中权力,于是便吩咐左右把这件事情一定要隐藏下去,如果这件事情暴露了,估计李赶活不成。可就是左隐藏右隐藏,这件事,最终也被一个人知道了,谁知道呢?就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霍去病知道这件事情之后,直接就跑了出去,并且将李敢射杀。!
"李广未尝非忠臣,李敢亦未尝非孝子,乃皆以过激致死,甚矣哉血气之不可妄使也!
不好了,出了人命了,这个李广本身问题不大,因为李广是自杀的,卫青那边多多少少也能糊弄过去,可是这个李敢怎么办?李敢死是被谁杀的?一下子把老天给捅了个大窟窿。
按照当时的状态来看,私自伤害自己手下的将领非但不能服众,从另一个角度来出发,他也不配去当大将军,甚至最终的结果就是斩首。但是汉武帝动了私心,一来自己特别喜欢霍去病这个孩子,二来霍去病打仗就是能。
别人打不过就霍去病打得过,别人不敢打就霍去病敢打,别看他年龄小,但是年少有为,于是汉武帝偷偷地把这件事情给隐藏下来,并且一再告诉周边的人:李敢并不是被人暗杀的,他只不过是被野鹿撞死而已。
就这样,李广、李敢两个人都死掉了,而霍去病却一点事也没有。
当然也有人说这事也是报应,因为一年之后霍去病就死了,杀人都得偿命,当然如果说成报应的话,多多少少就有点异想天开了。
但是在这里不得不佩服汉武帝的目光,从一开始他就知道李广这个人有点背,果不其然,最后一次战役李广还迷路了。
只可惜了李广,到了都没能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