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歆,平原郡高唐人,在今天的山东聊城高唐县。
高唐是齐之名都,有钱有权者都喜欢游行市中,华歆在当地担任官吏之后,与他人 不同 , 华歆 回家就闭门不出,谈及他人总是议论持平,从来不 诋毁 他人。
同郡有一名士叫做陶丘洪,名气比华歆大,自以为水平比他也高。
当时冀州刺史王芬等人有意废掉汉灵帝,改立合肥侯,他们请陶丘洪与华歆一起,当然他们也请过曹操,被曹操拒绝了。
陶丘洪有意参加,华歆却摇头说:“王芬其人,生性疏漏而不勇武,难成其事,败则祸及身家。”
陶丘洪想了想,听从了华歆的建议,后来王芬果然事败自杀,陶丘洪自此华歆甚是叹服。
之后,灵帝驾崩,何进辅政,征华歆入朝为尚书郎。
何进诛宦不成被杀,董卓入朝作乱,迁都长安,华歆求为下邽 (guī) 令,因病未能成行,被袁术给半道截住。
华歆劝袁术讨伐董卓,袁术不能用其计,华歆一看这领导不行啊,没眼光。恰好太傅金日磾出行安定关东地区,便征辟华歆,皇帝下诏封华歆为豫章太守,在任期间政清不烦,百姓和官吏都爱戴他。
小霸王孙策江东略地,华歆知道孙策是个会用兵之人,于是整理衣冠相迎,孙策则待之以上宾之礼 ,自此投在孙策帐下 。
孙策受人暗算而亡,孙权掌权。其时恰好曹操在官渡用兵,以天子之令征召华歆。
孙权有意留下华歆,华歆对孙权说:“将军因遵奉王命,刚刚交好曹公,如今情义尚不稳固,如果我去效力曹公将显出将军的诚意,岂不是一桩好事?如果只是把我留下来,是养无用之物,请您三思。”
孙权想想也是,放华歆上任。
华歆走前,江东有近千余人来送行,馈赠了数百金。
为什么给这么多钱呢?大概都是想结交一下华歆,由此给自己留条后路吧。
华歆都不拒收,只是让人都暗暗标明,等到临行告别前,他对众人说:“我无拒绝诸君之心,但收到的确太多,想我只身远行,恐怕有怀璧之罪,请诸位体谅一下。”
怀璧之罪指,把璧玉藏在身上因而招惹罪祸。
华歆的意思是说,这么多财富带在身上不方便,因此冒风险不值得,然后将礼物归还了原主。
众人由此都称赞华歆不爱财,道德高尚。
华歆到了曹操这边后,先拜议郎,然后入为尚书,又代荀彧为尚书令。
曹操征孙权时,又上表华歆为军师。
魏国建国之后,华歆为御史大夫。
曹丕继魏王位后,华歆为相国,封安乐乡侯。曹丕登基做了皇帝后,华歆又被封为司徒,可谓是位极人臣。
但做了大官的华歆,一向坚守清贫,所得俸禄均分给亲戚故人,家中并无多少余粮。
朝廷曾经赏赐给大臣们奴婢,大家都留着在家里为仆为佣,而华歆则令将其嫁个好人家。
曹丕听了之后很是感慨,说:“华司徒是国之元老,掌握国家大事,如今官员都锦衣玉食,如何却令华司徒过得如此清苦,这样不好。”他亲自下令命人给华歆家赏赐服装。
当时,三府曾经建议,举孝廉以德行 为 主, 不要 再考试了。
华歆则不认同,他说:“丧乱以来,经籍荒废,应该想办法恢复,以尊崇王道。如果举 孝 廉不考试的话,那民间学业将更加荒疏。如果有特异之人,可以破格,忧虑的是没有人才,而不是有人才而征召不到。”
曹丕同意了华歆的意见。
黄初年间,曹丕下令举荐人才,华歆推举了自己的老朋友管宁,曹丕以安车征之,不过结果是没成。
魏明帝曹叡继位,华歆改封为太尉。这时他以病乞归,希望让位于管宁,曹叡不准,派人下诏,希望华歆不要离职,又吩咐下诏人,华太尉不起身接旨你别回来。
华歆不得已,乃起身接旨。
魏明帝曹叡派曹真从子午道出军伐蜀,华歆听说后上疏反对。
他认为,用兵乃是下策,当修道德,以来远人。而且千里运粮,用兵不利,越险深入,难成其功,一旦动兵,劳民伤财。
曹叡还是执意用兵,写了封回信表示感谢。
后来,天降大雨,魏国军队无由得进,只得引军而还。
太和五年,华歆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讲到这里,我们还要补充两个关于华歆的小故事,这两件事也很有名。
第一件事情有两个版本,咱们用《世说新语》里的版本吧。
话说,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半路上碰到一个人,想和他们一起乘船逃难,华歆表示不同意,王朗回头看了一眼船说:“咱们这船大,再装个人,不打紧。”于是,就让那个人上了船。
船行了一阵,来了一队盗匪追击,王朗一看着了急,就想让那后来的人下船,好让船轻快些,好逃命。
华歆说:“我刚才之所以犹疑,正是因为此事。但我们已经接纳了人家,又怎么可以半路将其放弃呢?”
在华歆的坚持下,没有让那人下船 (注:遂携拯如初) ,好在老天保佑,盗匪没有追上。
世人因此认为华歆的道德、人品远在王朗之上。
还有一个故事,之前我们在讲汉献帝故事的时候讲过了,简单说来,就是当时伏皇后写信让父亲伏完搭救献帝,被曹操发现,命人去皇宫里捉伏皇后处死,当时把伏皇后从夹壁中抓出来的,正是华歆,那时他已经是尚书令。
因为这件事情,后世对华歆很是诟病,觉得其人人品不佳。
详情可点击查询。
讲到这里,关于华歆的故事,我们就全部讲完了,以下是小方叔叔的观点。
你看,整个了解下来,华歆的确不是大奸大恶之徒,在政治上,他有眼光,弃袁术,离孙权,到曹操那里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做到魏国相国,达到人生顶峰。
在钱财上,他不贪图,别看他当年和管宁在一起时有点儿贪财的意思,但还是守得住清贫的,并没有长成一个贪官。
在虑事上,他也很周全,别人向你求救,别看着容易简单,就轻易帮人,因为一旦帮了,就有后续一系列问题,如果半途而废,还不如不帮。
这就是德行上的始终如一,行事上的深谋远虑,这人在品德和情商上,都让我佩服,虽然他也确实有污点,在处置伏皇后这件事上,但怎么说呢,也是他职责所在吧,那时的天下的大势,确实如此。
割席断交的管宁,三代曹魏首领都来征召他,他就是不做官。
被割席断交的华歆,追随曹魏三代首领,位极人臣。
要我说,这两个都度过了他们自己精彩的一生,按照自己的心愿去生活,求仁得仁,又何怨哉?
希望我们诸位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愿去生活。
好啦,今天先讲到这里,让我们下期再见。
往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