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少年歌行》:为何华歆说明德皇帝治得好身体,治不了心病?

《少年歌行》:为何华歆说明德皇帝治得好身体,治不了心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柳缘阁主 访问量:3412 更新时间:2023/12/28 3:33:21

在观看《少年歌行》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在神医华歆的帮助下,萧瑟的父亲明德皇帝逐渐好转,但是身体有病容易治疗,可是心病却是无法治疗的。要想治好明德皇帝的心病,还需要心药治理。那么明德皇帝有什么心病呢?具体情况,且看下细细道来。

首先,琅琊谋逆案,可能一直都是明德皇帝的心病。很多人都感到不理解,那就是才华横溢、功勋卓越的琅琊王为被明德皇帝,以谋反的罪名处死。这件事也是导致萧瑟与自己父亲明德皇帝决裂,离家出走的根源所在。那么明德皇帝为何要处死琅琊王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琅琊王的存在,已经威胁到皇权整个国家的稳定。即使最后琅琊王不想谋反,也会被别有用心的人,逼着谋反,故而其一言不发,直接自杀而死。

其次,明德皇帝的另一个心病则是皇位的传承问题。很显然对于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三个领域,一个是将国家治理好,老百姓安居乐业;另一个则是维护政权的稳定,防止那些图谋不轨的人发动叛乱以及外部敌人的侵犯;最后一个重要领域便是接班人的选择问题。很显然第一个领域明德皇帝做得很好,可见心病的来源就在于防止叛乱和接班人的人选问题。尽管琅琊王已经死掉,但是叛乱的隐患一直存在,这就使得皇帝心里不安。另外,对于接班人的人选,他自然还是格外看重萧瑟,可是萧瑟过于看重琅琊王,与皇帝心存芥蒂。将来为其平反,势必引发新的叛乱,故而忧心忡忡。

当然,以上都是一些国家大事,在家庭和情感方面,明德皇帝的心病可能也存在,那就是与宣妃的关系问题。总而言之,身居暮年的明德皇帝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扑面袭来,使得他有点招架不住,即使能够调理好身体,但是心病难医。

标签: 心病少年歌行华歆皇位明德皇帝

更多文章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14,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华歆,论诗三十首,陶渊明,世说新语

    前言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十四首:出处殊途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这首诗对于诗坛一味重视出世,轻贱入世提出了批评。同时也对于欺世盗名者,进行了讽刺。一、华歆掷金掷金,掷地金声,表示文章词藻优美,出自《世说新语》: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

  • 「清风润禹」禹城廉吏故事——汉魏重臣华歆

    历史解密编辑:人文禹城标签:华歆,曹操,董卓,袁术,何进,孙策

    ◆编者按:7 月 2 日是全市廉洁文化宣传日。为弘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推进“五型”机关和干部队伍建设,打造“清风润禹”廉洁文化品牌,市纪委监委、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中心即日起联合推出“清风润禹”专题栏目,定期刊发禹城历史上的廉洁故事和人物事迹,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形成处处有廉、人人尚廉的浓厚

  • 三国时期重臣华歆:我的一世英名,就被这些个文艺作品给糟蹋了

    历史解密编辑:侃侃历史官方标签:华歆,曹丕,曹操,陈群,汉献帝,魏明帝,古装片,历史片,三国(电视剧)

    世说新语·德行》中记载:“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者过门,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上面的这段记载,我们不难看出,管宁华歆曾经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最后终因性格或者说是关注度不同分道扬镳。两个人后来的道路也不

  • 从华歆掷金到王戎钻枣,魏晋时期士人的金钱观缘何发生如此巨变?

    历史解密编辑:画个圈圈吧标签:王戎,石崇,金钱观,曹魏,华歆,曹操

    在传统的中国儒家文化中,“视钱财如粪土”一直是儒学士人标榜自己清高傲岸的必备言辞。但事实上,爱钱是古往今来大多数人的天性。早在先秦时期,苏秦就曾发出“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的感慨。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的《货殖列传》中也表达他对金钱的态度和看法,从自己的遭遇出发,向世人讲述金钱的重要性。不

  • 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王朗,华歆,钟繇,三国志,太守,孙权

    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钟繇字元常,颖川长社人也。尝与族父瑜俱至洛阳,道遇相者,曰:“此童有贵相,然当厄于水,努力慎之!”行未十里,度桥,马惊,堕水几死。瑜以相者言中,益贵繇,而供给资费,使得专学。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

  • 华歆不配当“龙头”,管宁不该是“龙尾”,割席断义背后的精神

    历史解密编辑:郝人故事标签:华歆,管宁,曹操,孙权,荀彧,魏略,三国,诸葛亮

    “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魏略》这段记载见于《三国志·华歆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意思是东汉末年有三位名士,合称为一龙:其中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而这三人本身也是好友。而大家更熟悉的则是“割席断义”的故事,今天咱们

  • 华歆:被割席断交是否就是大奸大恶

    历史解密编辑:阿斗木标签:华歆,曹操,孙权,王朗,曹丕,袁术

    华 歆,平原郡高唐人,在今天的山东聊城高唐县。 高唐是齐之名都,有钱有权者都喜欢游行市中,华歆在当地担任官吏之后,与他人 不同 , 华歆 回家就闭门不出,谈及他人总是议论持平,从来不 诋毁 他人。 同郡有一名士叫做陶丘洪,名气比华歆大,自以为水平比他也高。 当时冀州刺史王芬等人有意废掉汉灵帝,改立

  • 败军之将王朗、华歆,没什么大功劳,为何在曹魏身居高位?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王朗,华歆,曹操,诸葛亮,孙策,太史慈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代,是个群星璀璨的时代,这个时代之中,本就能人辈出,更兼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宣传,直接神话了这个时代的诸多大能。在《三国演义》之中,对武将的描写总是颇为侧重的,像是“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拖刀计败黄忠”、“大破定军山”...等等等等,其实也可以看出来,罗贯中的写作倾向就是比

  • 华歆没什么才能,为何受到孙策、曹操器重?与其身份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华歆,曹操,孙策,曹丕,曹魏,孙权

    220年12月,曹丕举行了受禅仪式,成为曹魏的开国皇帝。与此同时,曹丕修改官制,将改相国为司徒,任命华歆担任曹魏的第一任司徒。之后,华歆一直担任司徒的职务,直到231年病死后,才由王朗接任。那么问题来了,华歆没有什么才能,既不能领兵作战,又不能运筹帷幄,为何却受到孙策、曹操以及曹丕的器重呢?一、孙策

  • 割席断交背后那个真实的华歆:以民为基的他算得上一个好官嘛?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华歆,王朗,丞相,荀彧,曹丕,曹叡

    昨天文章发出后:华歆上部:一个精致利己和廉洁清贫的矛盾混合体(华歆是如何脱离孙权的掌控?)评论不少,摘录几个供大家评析历史,就是一个小姑娘,任人打扮。有可以考证的,更有无从考证的。美名也好,骂名也罢,数代过后,再无回响不要忘了华歆有大功于魏,篡汉而立的曹魏被奉为正统,晋受魏禅,更是如此!魏晋时人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