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全网首发•折狱龟鉴•鞫情卷•066胡质至官

全网首发•折狱龟鉴•鞫情卷•066胡质至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智囊智囊 访问量:4616 更新时间:2024/1/10 5:53:41

01

译文

曹魏的胡质,最初被曹操征召为东郡顿邱令。县里有一个叫郭正的人,和他的堂妹私通,谋杀了堂妹的丈夫程他。郡里的公务员冯谅作为人证也被关进监狱。

郭政和他的堂妹都强忍刑罚拒不认罪,而冯谅却扛不住刑罚,只能承认了罪过。这样一来,冯谅却要受反坐的罪名。

胡质到任以后,仔细观察了三个人的表现,又反复推演案情,最后终于查出了真相。故事出自他的传记。旧集没有收录这个故事。

按:初步观察涉案人员的表情,就能猜出个大概了。再详细推演案情,分别从事实和物证来验证案件,于是发难动机就出来了,狡辩的话也说不出来了,不服不行。

少卿王靖在担任河东刑狱的时候,潞州长子又凶杀案没有破获。当时县里抓了十多个人,严刑拷打以后因为没有证据就只能全部释放了。

王靖在仔细查看了卷宗以后,说:“这个人就是真凶。”然后就让办案人员好好的审讯这个囚徒,这个囚徒果然就是真凶。

王靖,熙宁四年以太长少卿度支副使致仕退休。故事出自他的传记。

是什么让那么能抗的犯罪分子认罪呢?实在是看他们的证词就知道他们的动机了,就已经知道他们是真凶了。所以认真讯问,直接抓住他们想要隐瞒的那个点,他们就理屈词穷不得不认罪。这可比用刑抢夺了。

但是这审讯的技巧,要察言观色,要么详查供词,那么就可以知道是不是诬陷或者被错判。再详查证据,仔细讯问,没有得不到案情真相的。

02

原文

魏胡质,初召为东郡顿邱令。县民郭政通于从妹,杀其夫程他,郡吏冯谅系狱为证。政与妹皆耐掠隐抵,谅不胜痛,自诬,当反其罪。质至官,察其(神)情(面)色,更详其事,检验俱服。出魏志本传。旧集不载。

按:此盖初察其色,已见其情,乃更详其本末,而验核以事,验证以物,于是情既露矣,辞必穷矣,安得不服乎。

●王靖少卿提点河东刑狱时,潞州长子贼杀人不获,县械十数,掠治无状,皆释去。靖视其牍,曰:“此真贼也。”教吏曲折讯囚,果服罪。靖,熙宁四年终于太常少卿、度支副使。见本传。

是亦耐掠隐抵者也。其能使之服罪,何哉?盖察其款辞,而见其本情,已识其为真贼矣。于是曲折诘问,攻其所抵,中其所隐,辞穷情得,势自屈服,斯不待于掠治也。然则鞫情之术,或先以其色察之,或先以其辞察之,非负冤被诬审矣,乃检事验物,而曲折讯之,未有不得其情者也。

03

胡质: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死后追封为阳陵亭侯。他被陈寿称为“国之良臣,时之彦士”。他的顿邱令是曹操任命的。

潞州长子:即长子县,在今山西省长治市。

熙宁:北宋神宗赵顼时期使用的年号。王安石主持的变法就是在这个时间段进行的。

04

呃,第一个案子真的是好莫名其妙啊。

像这种通奸谋杀亲夫的案件,还是堂兄妹之间的通奸,为什么会有一个郡吏来做人证呢?按照咱们前面故事的惯例,有一个公务员参与,这就算是诬告都已经做实了。

结果,在有公务员作为人证的前提下,这个案子审得居然这么谨慎,而且还对涉案的人包括人证都上了大刑。就离谱。

后面第二个故事也讲得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王靖就是看了卷宗就发现了真凶,卷宗里的破绽到底是什么也不讲清楚。

在我看来,第一个案子还是非常有冤案的嫌疑的。

更多文章

  • 马秋丽 | 孟子“平治天下”思想研究(一)

    历史解密编辑:孟子研究院标签:孟子,马秋丽,孔子,儒家

    摘 要:“平治天下”是中国传统政治的一个重要理念,以孟子的言说最为典型且影响深远。孟子“平治天下”思想,以内政邦交一体化视角,由仁心而仁政、由仁政而王道层层展开,涉及国家的施政原则、邦国关系和对天下定于一的仁义共同体的设想。“平治天下”思想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第一,战与不战,皆为安民。反对践踏国计民

  • 马秋丽 | 孟子“平治天下”思想研究(二)

    历史解密编辑:孟子研究院标签:孟子,孔子,管仲,文王,法家,儒家

    三、重义:邦国相交,重德重义处理好邦交关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息争止乱、避免战争。因此,孟子平治天下思想还体现为邦交关系上的“重德”“重义”。义利之辨是孟子学说的重要内容,朱熹认为:“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14“义利之辨”不仅涉及伦理学上道德与利益这一普遍问题,还关涉政治学上权力和正义的问题。“孔、

  • 歌唱家金铁霖:曾是李谷一老公,二婚娶马秋华,一生桃李满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冰蝉人物志标签:李谷一,马秋华,宋祖英,阎维文,科学家,桃李满天下,歌唱家金铁霖

    金铁霖,是中国民族声乐的旗帜,更是他让全世界认识了中国音乐文化的魅力。他这一生培养了许多赫赫有名的歌唱家,他的学生们也唱出了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例如彭丽媛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宋祖英的《爱我中华》,阎维文的《小白杨》等等,不禁令人感叹其桃李满天下。然而,比起事业的红红火火,金铁霖的感情生活却显得波折

  • 如果曹睿听从了高堂隆的劝谏,曹魏的历史就很可能改写-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曹睿,高堂,资治通鉴,曹操,曹魏,司马懿

    我们都知道曹魏的政权后来被司马氏所篡夺。在当时的朝堂上,对于强势的司马懿,没有人敢于正面提出任何质疑和劝谏,而魏明帝曹睿的老师高堂隆,却在临死时建议曹睿采取措施,防止曹魏政权被篡夺。高堂隆是如何劝谏曹睿的?为什么曹睿没有听从高堂隆的劝谏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上的相关记载。01《资治通鉴》原

  • 曹操去世,儿子曹徽饮酒作乐,高堂隆屡劝不听,大怒:不孝逆子

    历史解密编辑:浣熊研习室标签:曹徽,逆子,曹叡,曹丕,魏王,三国,东汉,高堂隆,曹操麾下

    曹操去世,儿子曹徽在服丧期间,饮酒作乐,四处游猎。老师高堂隆屡劝不听,大怒:不孝逆子!且看你兄长曹丕如何治你!于是,高堂隆一纸奏疏上告朝廷,却石沉大海、渺无音信,高堂隆疑惑不已。数月后,曹丕称帝,突然下诏,任命高堂隆为堂阳县县长。“高堂隆学业修明,志在匡君,因变陈戒,发于恳诚,忠矣哉!”这是陈寿在《

  • 杨阜借兵破马超-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杨阜,马超,曹操,夏侯渊,张鲁,资治通鉴

    在曹操打败马超,夺取关中的过程中,马超一直退到了安定,也就是现在的甘肃镇原附近。但当时后方河间的田银,苏伯反叛,只有曹丕坐镇邺城,曹操只能回兵稳定后方。而马超才稳住了阵脚。之后马超对凉州展开反攻,包围了冀城,在这个过程中,参凉州军事杨阜挺身而出,借其姑表兄姜叙之兵,打败马超,使得马超逃离西北,投奔了

  • 孔明计捉张任,杨阜借兵破马超,刘璋向张鲁求援,马超投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杨阜,马超,刘璋,张鲁,刘备,孔明,诸葛亮,曹操手下,张任(嘉靖进士)

    刘备听闻孔明亲引大军,赵云、张飞为先锋,赶来雒城。刘备令黄忠、魏延攻雒城,张任出城与刘备大战,张任部将吴兰、雷铜分别敌住黄忠、魏延。刘备打不过张任,危急关头,张飞杀到,张任败退回雒城。吴兰、雷铜被刘备、张飞、黄忠、魏延夹攻,兵败投降。张任引军战张飞,张任部将吴懿领军夹攻张飞,被赵云一枪生擒,孔明已来

  • 三国杀测试服更新武将 三国杀谋甘宁、谋黄盖、谋周瑜、杨阜

    历史解密编辑:福旺房车的生活标签:周瑜,黄盖,谋甘宁,三国杀,杨阜,武将

    随着春节版本的来临更新,不仅出了很多活动,也新加了不少新武将,这期给大家介绍下新武将测试服更新了哪些武将呢?今天给大家分享攻略的同时,先给你们聊一个有趣的话题,什么是手游内部号?根据市场调研,现在有官网的平台,能申请到内部号,说是整合了很多手游,据说内部号每日都有1千左右的官网扶持,游戏开局5千充值

  • 魏书·辛毗杨阜高堂隆传原文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杨阜,高堂隆,魏书,丞相,高祖,公卿

    魏书·辛毗杨阜高堂隆传原文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也。其先建武中,自陇西东迁。毗随兄评从袁绍。太祖为司空,辟毗,毗不得应命。及袁尚攻兄谭於平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太祖将征荆州,次于西平。毗见太祖致谭意,太祖大悦。后数日,更欲先平荆州,使谭、尚自相弊。他日置酒,毗望太祖色,知有变,以语郭嘉。嘉白太祖,太

  •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未能建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辛毗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辛毗,袁绍,曹叡,北伐,三国,诸葛亮,司马懿,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今天我们来讲讲三国颍川四大名士中的最后一位,他叫做辛毗。辛毗大家应该不太熟悉,但这个人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不重要的角色,他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导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未能建功,最后操劳过度病逝五丈原的主要因素之一。光凭这点就足以让他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故事。辛毗字‘佐治’,他在颍川当地十分有名,后来袁绍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