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仅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且在全世界也拥有着许多爱好者。
但是谁又知道象棋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规则,其实来源于当初刘邦和项羽的争霸战争。这到底是什么样的规则?这个规则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呢?
象棋到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这一点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就是象棋它借用了汉代的历史典故。象棋的中间,有四个字楚河汉界,这四个字取源于秦朝末年以刘邦为代表的汉国,和以项羽为代表的楚国争霸的故事。
而且象棋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规则,那就是象棋双方的主帅棋子,棋手是不能随便指挥的,它只能在一个规定的范围内移动。不仅如此,两方的主帅棋子,他们绝对不能在棋盘中碰面,一旦有一方不慎让自己的帅棋和对方的帅棋碰面,这就意味着此人输掉了这场象棋博弈。
那么这个规则它的由来是什么?其实据学者考证,他来源于当年楚汉争霸的故事,曾经有一次刘邦和项羽两个人面对面过,爆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战斗,这场战斗的结局就是象棋这个规则的来源。
刘邦和项羽生活的时代,是秦朝的末年,那个时候秦朝统治残暴不已,各地的起义军还有潜逃的贵族纷纷选择反叛秦朝。
其中最厉害的一位反叛的领袖,那就是项羽的叔父项梁,项梁是当初被秦国灭掉的楚国大将军,他为人慷慨侠义,所以号召力很强,由他起兵反抗秦朝,四方有抱负想法的英雄豪杰都纷纷过来投奔。
其中有一个人就是刘邦,他当时的身份是秦朝的一个基层官吏,但他也感觉到秦朝可能维持不了太久,所以带领着手下的兄弟们投奔项梁,希望可以在项梁帐下立下一番功业。项梁也发觉了刘邦的才能,他越级提拔刘邦,让刘邦负责一路军队直接朝秦国的首都咸阳城杀去。
项梁对刘邦的重用和欣赏,让项梁自己的亲侄子项羽非常不满,因为项羽是贵族出身,他又是项梁的亲人,所以他觉得为什么叔父要信任刘邦这么一个外人。
项羽瞧不起刘邦是有原因的。根据史料记载,项羽本人身高八尺,有万夫不挡之勇,而且他长相英俊潇洒,颇有领袖气质。
至于刘邦,当时的年纪已经有四十多岁了,他长得其貌不扬,缺乏英雄气质。所以项羽自然瞧不起这种形象的刘邦,但是项梁却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刘邦是一位贤才,必须好好的重用他。
项羽也没有再多说什么,但是他对刘邦的怨恨这个时候已经埋下了种子。后来的几年内,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就是项梁在一次跟秦朝军队的遭遇战中牺牲了,因为他没有自己亲生儿子,所以项羽继承了项梁的势力和军队,成为反秦联盟的领袖。
而且因为项羽在战场上立下的功劳太大,也过于耀眼,所以秦国决定拿主力来对付他。但最后项羽却凭借他出色的军事才华,击溃了秦国的主力部队。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刘邦在当时秦国朝统治者眼中,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
所以刘邦反而抓住这个机会,他趁机火速的攻打下咸阳城,一举端了秦帝国的老巢,让天下震动。在项梁还活着的时候,他曾经跟手下人说过,如果手下哪个将领可以先把咸阳城打下来,此人就可以在咸阳地区称王,成为天下的主人。
那么现在是刘邦打下了这个地方,这是不是意味着刘邦就会成为天下的主人了?当然不会有这么容易的,第一个表达不满的,那就是项羽。项羽觉得是自己消灭了秦朝的主力部队,他刘邦一个小人,不过是坐山观虎斗,趁机偷袭敌人而已,他凭什么可以成为天下之王。
而且项羽本来就瞧不起刘邦,现在他就是新仇旧恨一起算,所以他直接派出军队,打算一鼓作气消灭掉刘邦。刘邦此时势力,自然不是项羽的对手,但他账下有许多智者,他们劝刘邦直接去和项羽吃饭,在宴会上多说好话,或许可以打消项羽的顾虑。
接下来就上演了一幕千古传奇鸿门宴,刘邦和他的几位智者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打消了项羽的疑虑。项羽不仅没有对刘邦下死手,反而把今天的四川地区封给刘邦。
刘邦也抓紧这个机会在四川一带休养生息,然后再率领部队北上攻击项羽,争夺天下的霸权。意识到此事的项羽勃然大怒,率领自己的部队在荥阳城和刘邦发生一场血战。当时刘邦为了鼓舞士气,亲自站在三军之前,指挥将士冲杀。
这也导致刘邦在军队中太过于显眼,于是项羽拿出弓箭,直接一箭射到了刘邦。刘邦身负重伤,他的主要军队也立刻溃败,这样战役以刘邦失败告终。
据传说后世的象棋,之所以定下规则两边的主帅棋子不能互相接触,就是因为这么一个历史典故,刘邦主动和项羽在战场面对面决战,结果他差点被项羽给射死了。
不过还好因为刘邦在中原地区更加得到民心,而且重用手下的人才,所以几年之后,刘邦反败为胜,逼项羽自杀。
但是之前的战事让刘邦留下难已愈合的伤口,几年之后他也因为旧伤发作,遗憾离开了人世。他们两个人恩怨情仇也就此消散,但是关于他们的故事,在历史上流传了下来,后世之人就以他们的故事为典故创立了象棋这一伟大的竞技游戏。
由此可见,我们今天的人玩象棋,不仅可以锻炼我们智力,同时我们可以通过象棋来学习我们的历史文化,增加我们的智慧,从中提高我们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