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项羽把手下当兄弟,刘邦经常骂人,为何人才都爱往刘邦那里跑?

项羽把手下当兄弟,刘邦经常骂人,为何人才都爱往刘邦那里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地宫丝绒 访问量:2124 更新时间:2024/3/11 7:07:15

也许每个人小时候都听过老人们讲述的楚汉相争的故事,幼小的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气贯山河的项羽最后会输给平平无奇的“街溜子”刘邦呢?如今长大了,明白了刘邦能得天下全靠麾下众多贤才良将,可凭什么爱兵如子的项羽没几个青史留名的人才,反而粗俗爱骂人的刘邦有韩信张良萧何等一大箩筐让人耳熟能详的奇才。一切都有因果,这三个原因注定了项羽得不到人才。

天下民心向刘背项

导致二人人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产生巨大差距的根本原因就是项羽失去民心,刘邦得到了百姓拥护。先说项羽,项羽本来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秦末之时举起反秦大旗,因为他本就是六国贵胄,而且勇武不凡,颇有个人魅力,一时间响应者不计其数,天下豪杰纷纷投奔项羽,以求能得明主,反抗暴秦。本来一切都在往好的地方发展,可是,一切都在咸阳被攻破后发生了变化。

项羽在刘邦让出咸阳后,入城之后都做了什么呢?项羽为了犒赏三军,放任士兵在咸阳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掠夺无辜百姓财富,丝毫不在乎百姓死活。他入住秦宫后,不光将秦朝奇珍异宝、珍藏典籍、各国美女等掠夺一空,还在临走时放了一把大火,将富丽堂皇的阿房宫付之一炬,大火烧了三个月,整个咸阳化为一片焦土,流离失所者,死于非命者不计其数,最后携带无数珍宝浩浩荡荡返回江东,丝毫没有天下雄主之风,反而像极了一个土匪。

历史早已告诉我们,实行仁治者能得民心,项羽如此残暴行径,在百姓之间口口相传,他的形象早就被妖魔化,不复起义之初的英雄形象。试想如果你是一个英雄豪杰,想要在乱世之中建功立业,你会选择一个百姓惧怕的主人跟随吗?有见地的贤才良将都知道失去了民心就失了天下,愿意投奔跟随的自然就少了,这也是项羽会人才稀少的原因。

说完项羽我们再来看看刘邦。刘邦本身虽然是发迹于微末之中,甚至可以说是泼皮无赖,但是他在大是大非上的行为明显更加高明。刘邦在项羽巨鹿之战时率先进入咸阳,刚开始他也被咸阳的繁华富有给迷住了眼,每日都在秦宫中饮酒作乐,夜夜笙歌,也对咸阳珍宝十分眼馋。

所幸这时他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召集乡绅富商,与他们“约法三章”——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以这三条约定和自己退出咸阳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他刘邦不是个不顾百姓死活的军阀,而是心怀天下的明主,约束收下士兵的同时还赦免了秦王子婴等秦朝宗室。

虽然刘邦约法三章的动机并不单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这么做确实赢得了民心,获得了百姓的支持,后来楚汉相争不少地方百姓都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如此迎接刘邦。刘邦深得民心的同时也注定了人才的大量涌入,良禽择木而栖,有能力的人自然会投奔更符合王道的刘邦,这就是刘邦人才济济的原因。

项羽只有匹夫义气

项羽人才不多的原因还在于项羽只有匹夫义气却没有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应该有的品质。项羽爱兵如子,也与部下将领交情莫逆,按理说这样的人是不会缺人才的,可是项羽如此只是出于行伍之间袍泽之情,他对待士兵和将领就是对待战友,所以深得兵将拥戴,这是项羽义薄云天的体现,但是逐鹿天下需要的可不仅仅是讲义气就够了,更需要知人善用,在这一点上项羽就做得很不好。

就比如说兵仙韩信,这位可是帮刘邦赢得天下的头号功臣了,然而他一开始可是项羽的人。韩信一开始拜于项羽帐下,不得重用,只当个小小的执戟郎中,这才转投刘邦的,项羽就是因为他做不到知人善用才把韩信给送到了敌人手中,这对于他来说绝对是无与伦比的损失。

除此之外项羽还刚愎自用,不听他人建议。鸿门宴上范增多次示意他除掉刘邦,任凭范增如何努力他就是不为所动,这也让他错失了消灭刘邦的最好机会,不知道他被围垓下时会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总的来看项羽虽然对兵将很好,视如兄弟,但是他却只有匹夫义气,却没有身为一方诸侯该有的知人用人之道,还骄傲自满,刚愎自用,听不进他人建议,如此作风,又怎能得到真正的人才呢?

刘邦很有自知之明

刘邦能得到大量人才的原因肯定就是他知人善用,尊重人才,这都是因为他很有自知之明。刘邦知道自己无论是才华还是军略都极为平庸,所以他在对待人才这件事上不会带有任何傲气,因为他根本就傲不起来,所以这才能做到虚心听取谋士建议,并且对不同才能的人分别委以重任。

韩信善用兵就拜为大将军,张良运筹帷幄就做谋士,萧何心细周到,就让他负责后勤财政等工作,刘邦总能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工作,人才去了他那里都可以得到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任务,能在他们最擅长的地方发光发热,这对于那些自命不凡,渴望建功立业的贤才良将们的诱惑不言自明,因此刘邦能网罗天下贤才也并非什么无法理解的事了。而且刘邦在听取他人建议这件事上真的非常虚心。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刘邦太清楚自己几斤几两了,书都没读过几本,所以他知道自己看待事情永远有局限,无法看清,所以他向来很听从自己人的建议。

初入咸阳时他忍住欲望,听从张良建议约法三章,这才得了民心;韩信逃跑被萧何追回后萧何建议重用韩信,刘邦也听从了,这才有了用兵如神的大将军。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这样的一个一方诸侯,是古往今来谋士将才都无法说不的,所以刘邦就成了人才们最好的选择了,这也是刘邦笑到最后的关键原因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做到知人善用的刘邦才是英雄豪杰。

总结:离心离德让项羽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纵有万夫不挡之勇也无济于事,网罗人才让刘邦实现华丽逆袭,从一个泼皮变成了大汉天子。所以说很多时候不必要的傲气会害了自己,虚心自检才能长久,霸王如此,常人也是如此。

标签: 项羽刘邦韩信张良萧何

更多文章

  • 此人是刘邦到死都没有战胜的人,刘邦死后,他公开调戏刘邦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刘邦,匈奴,冒顿,项羽,吕雉

    刘邦是一位幸运的皇帝,他的运气十分好,总能逢凶化吉,逢吉更吉,他从沛县起兵,最后与各路统领共灭暴秦,然后挥师击垮项羽,逼的项羽乌江自刎,不得不说刘邦是一位雄主,然而刘邦一生也有无法战胜的人,这个人比项羽还难对付,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匈奴之患刘邦平定天下之后,觉得自己拥兵百万,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连项羽

  • 刘邦为什么将皇位传给最无能的刘盈?是狠人刘邦的无赖之举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刘邦,刘盈,吕雉,刘如意,刘禅

    如果说传位太子刘盈,是狠人刘邦的无赖之举,怕是没人相信,但历史确实如此。三年秦末战争,四年楚汉之争,短短七年时间,刘邦便从泗水亭最靓的仔变成全天下最靓的仔。这种光速飞升的成就,估计就连玄幻修仙爽文中的男主角也自叹不如。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西汉,刘邦和吕后的嫡长子刘盈被册封为太子。但刘盈天性

  • 项羽把手下当兄弟,刘邦把手下当狗,为何人才都爱往刘邦那里跑?

    历史解密编辑:梦崖揽佳人标签:刘邦,项羽,韩信,范增,张良

    众所周知,秦朝是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它的建立结束了中原大地数百年的分裂与混乱,可谓是功德无量。但是随着秦始皇的去世和秦二世的上位,秦朝的暴戾和苛政越发不堪,终于使得人民无法再忍受,纷纷揭竿而起,反抗暴秦。在这些反抗的人中,有两个人在历史上最为有名——汉王刘邦和霸王项羽,他们两人一个气拔山兮力

  • 楚汉战争刘邦集团的顶层战略规划,刘邦制胜项羽的根本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刘邦,项羽,楚汉战争,英布,韩信,楚汉传奇,春秋战国,秦朝

    【楚汉战争刘邦集团的顶层战略规划】国家、势力或组织之间的竞争,起根本决定作用的是双方“顶层战略规划”之间的差距,本文将阐述所谓“顶层战略规划”的一般具体组成内容,并结合楚汉战争中的刘邦、项羽两大集团加以简单说明。顶层战略规划,主要包括四大层面,分别是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政治规划层面,第一重要的是

  • 樊哙是刘邦连襟,并救过刘邦的性命,为了刘邦临死前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24史杂谈标签:樊哙,刘邦,吕雉,汉朝,霸王项羽

    公元前195年,长乐宫中,春寒料峭,阴雨绵绵。汉高祖刘邦的身体每况愈下,渐渐有些神志不清,常喃喃自语:“樊哙,取我的宝剑来,扶朕上马,朕还要上阵杀敌……”陈平、周勃两位大臣侍奉左右,劝慰道:“陛下,樊哙早就没在您身边当侍卫了,他现在是大将军,正在外地作战呢。”刘邦听后怅然若失。良久后,他缓缓吐出几个

  • 救过刘邦性命的樊哙,官拜大汉左丞相,为何刘邦死前却非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邦,樊哙,左丞相,吕雉,汉朝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有这么一句话:“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来形容主子夺权之后,跟他一起打江山的臣子大多没有好下场。这句谚语最开始出现在《史记·越世家》中,叙述了战国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协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越王复国后决定重赏大功臣范蠡。但范蠡深知历代权力斗争的残酷,就辞官隐退去了,临行前他用这句

  • 项羽射了刘邦一箭,刘邦没死,从此我国的象棋多了一条规矩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项羽,项梁,秦国,象棋,秦朝,汉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象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仅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且在全世界也拥有着许多爱好者。但是谁又知道象棋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规则,其实来源于当初刘邦和项羽的争霸战争。这到底是什么样的规则?这个规则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呢?象棋到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这一点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就是象棋它借用了

  • 彭城之战,项羽大败刘邦,为什么没有乘胜追击,反而让刘邦逃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点儿历史事标签:刘邦,英布,韩信,汉朝,秦朝,彭城之战,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彭城之战,项羽大败刘邦,为什么没有乘胜追击,反而让刘邦逃了?我知道打出这个题目的时候肯定就会有人反驳我,作为世界上最一流的军事家,项羽不可能不懂得“乘胜追击”的道理。事实上,项羽也确实是在第一时间展开了追击。面对项羽的追击,大败的刘邦逃窜地十分狼狈,甚至连老婆和孩子都顾不上了。在《史记·高祖本纪》和

  • 台男子纵火烧死9人逃死刑,柯文哲:刘邦约法三章“杀人者死”

    历史解密编辑:震姐灵魂分享站标签:刘邦,纵火,汉朝,柯文哲,李光耀,医学家,科学家,杀人者死

    柯文哲 图源台媒据台湾联合新闻网25日报道,台湾一名男子李国辉6年前在中和出租公寓纵火造成9人死亡5人受伤,一审至更二审(发回重审)四度被判处死刑,更三审则认为李国辉想杀的人没死,无辜死者是“不确定有意”而丧命或受伤,改判无期徒刑。台“最高法院”认为更三审的判决没有违误,全案定谳(定案)。张姓死者家

  • 刘邦为什么要杀樊哙,有4大理由,足见刘邦充满大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历说观标签:刘邦,樊哙,韩信,三毛,吕雉

    刘邦临死之前,下令让陈平杀掉樊哙,结果陈平还未执行命令,刘邦就已去世,在吕后的保护下,陈平没有杀樊哙。刘邦想杀樊哙纯粹就是因为樊哙和吕雉有亲家关系,怕自己离开后外戚势力增大,而陈平左右为难,但他特别机智,从而保全了自己。刘邦是担心死后吕雉乱政,而樊哙作为吕雉的妹夫,是吕氏势力唯一有能力,有实力可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