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问李靖刘邦刘秀谁厉害,李靖说刘秀远胜刘邦,这是真心话

李世民问李靖刘邦刘秀谁厉害,李靖说刘秀远胜刘邦,这是真心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年华名人汇 访问量:1392 更新时间:2024/2/14 23:25:54

刘秀与刘邦究竟谁更胜一筹?这个话题自古就没停过,奇怪的是,大多数人认为名气不大的刘秀,要比家喻户晓的刘邦更厉害。

李靖也持这个观点。

李世民问:“刘邦不是自吹善于‘将将’吗?为何杀韩信、诛彭越,还把萧何扔进监狱,他这么做是什么目的?”

李靖说:“以我的观点,刘邦和项羽都不是‘将将’之才。张良、陈平、韩信各怀其志,属于不需扬鞭自奋蹄的那类人,刘邦是他们实现个人价值的阶梯罢了。萧何、曹参樊哙、灌婴等人都是亡命之徒,刘邦靠他们得了天下。假如六国的后人被拥立,这些人各投其旧主,刘邦还有人可用吗?韩信、彭越的被杀,本质上与范增被排斥一样,所以我说刘、项都不是‘将将’之人。”

李世民又问:“光武帝刘秀得天下后,用罢退的方式保全了功臣们的性命和荣华富贵,这是不是说他更善于‘将将’呢?”

李靖说:“王莽的实力不在项羽之下,寇恂、邓禹的能力又不比萧何、曹参强,光武帝靠一颗诚心,用怀柔之术保全功臣。因此我认为刘秀远比刘邦高明,他掌握了‘将将’之道的精髓。”

这段对话出自于《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且不论史料的可靠程度,但就对话内容来说确实值得说道。我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其一,李靖的观点有失偏颇。

张良、韩信、陈平确实各怀其志,但刘邦为何能成为他们的阶梯,而项羽就不行呢?他们原本都是项羽的部下,改投了刘邦啊。

即便他们投到刘邦帐下后,也是经历了对刘邦的考察,才死心塌地地为刘邦效劳的。

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月下追韩信”。

再比如陈平被周勃、灌婴等人告状后,刘邦也曾经怀疑陈平,陈平一点不隐瞒自己受贿的事实,并直言“如果你不用我我马上走”。而刘邦却从此表现出对陈平的绝对信任,这些难道不是“将将”的才能?

秦末到处都是亡命之徒,且大多数归于项羽,为何项羽的旗下越来越稀薄,刘邦越来越厚实呢?

其实陈平和韩信早就点出了原因:项羽假仁慈、舍不得与人分享成果、刚愎自用、疑心病大、没主见、不识才,刘邦恰恰相反,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是他能“将将”的原因。

六国之后并非没有立,比如韩成、魏咎、魏豹、赵歇田荣田儋、田市、熊心,除了燕国的后人外,其余五国后裔都被复立过,怎么没出现“各归其主”呢?

其二,不能将刘邦与刘秀简单比较。

毫无疑问,刘邦和刘秀都是非常善于用人的帝王,但我们不能脱离历史环境简单比较,他们在用人上,都摆脱不了客观条件的限制。

刘邦所用的人才,都是个人才华的展现,而刘秀所用的人才,除了个人能力,刘秀更看重的是他们所代表的政治集团价值。

刘邦所处的秦末时期,是政治势力的“空档期”。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帝国打造了一个皇权独尊的体系,所有利益集团都被消灭,社会统治秩序靠“法”这个刚硬而又冰冷的工具运转。

可我们从后来的发展规律得出一个结论:没有集团势力做根基的皇权是靠不住的,“法”这个东西架不住人心的冲击。

所以西汉尝试着找到皇权的拥护势力,于是宗室、外戚,甚至宦官势力都轮番登场。这个问题直到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才算为两千多年帝制文化找到了最强大的政治势力——士族集团。

到刘秀起兵的时候,士族集团已经走向豪门化,他们形成了复杂而又庞大的利益关系网,足以左右帝国的走向,甚至能决定谁有资格坐上皇位。

如果你仔细分析一下刘秀的云台功臣榜,就会发现他们绝大多数出身于豪门士族家庭,这难道是偶然的?绝不是,是刘秀刻意挑选的,因为只有得到他们,以及他们背后的家族势力拥护,他才能做帝国的董事长。

所以,刘邦和刘秀的环境差异,决定了他们对人才的标准完全不同,使用的手段也不可能相同。比如说,刘邦可以杀异姓诸侯王,也必须杀掉他们,而刘秀不能杀功臣,也杀不了他们。

至于什么原因,限于篇幅不展开叙述了。

其三,李靖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你仔细玩味李靖的话,其实他一直在强调一个字——仁,采用的手段是“偷换概念”。

李靖想说什么呢?他想说,功臣都是人才,君王杀功臣就是不仁不义。但这话不能对李世民直说,所以他换了个概念:功臣都是人才,刘邦杀掉人才就是不懂“将将之道”,而刘秀能保全人才,所以他才是深谙“将将之道”的君王。

这个逻辑通吗?不通吗?谁告诉你人才不能杀?对皇帝来说不能为我所用的人才就是废材,被敌对势力利用的人才更要杀。

李靖难道不懂这个道理吗?当然不是,他说这话无非是为自己争取一个宽松的环境。

从功绩上看,李靖像极了韩信,那么结局呢,会不会也一样?那就要看他的顶头上司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很多人都说李世民是战神,但其实在李靖面前,李世民相形见绌。唐朝开国,北面是李世民一柱擎天,南面是李靖独领风骚。

史书说李世民没打过败仗,其实不然,只是史书帮他修饰了,李靖才是真正的不败之将。后来他又转战大漠,灭了东突厥、干趴吐谷浑,用兵之神神鬼莫测。

李靖不光善打仗,还善于终结兵法,有兵书专著留世,是不折不扣的实战派“教授”。后来李世民还派侯君集等人,专门拜在李靖门下学习兵法,他也经常跟李靖探讨兵法。

但李靖毕竟不是李唐宗室,早先跟李渊有过一段恩怨,还差点被李渊杀掉。他本人也不擅长政事,在朝中不得势。

这样的人手握兵权会怎样?一定是流言不断,杀机重重!李靖在战胜东突厥和吐谷浑之后,每次回朝都被弹劾有谋反罪,吓得他赶紧辞职,闭门谢客以避祸。

李世民什么态度呢?大体上是信任他的,但猜忌心并未完全消除。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前,想让李靖随军,但李靖以健康问题为由拒绝了,结果李世民脸一沉:“你想学司马懿吗?”

这个记载见于《隋唐嘉话》,虽然未必可信。但《新唐书》记载,李世民原本确实想带李靖上前线的,但当时李靖确实老了,身体又不好,于是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你也可以把李世民的“打消念头”,理解成“放心”了。

除了个人军事才华太特出,李靖拒绝参加“玄武门之变”,恐怕也是埋在李世民心中的一根刺。所以李靖的处境其实一直不好,只是人们出于对李世民的尊敬,淡化了李靖的艰难处境。

由此,您大概就能理解李靖说“刘秀强于刘邦”的真正含义了吧?

标签: 李世民李靖刘邦刘秀

更多文章

  • 陆贾为什么没有被封为侯爵?刘邦封侯的标志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陆贾,侯爵,封侯,赵佗,张良,西汉,汉朝,汉高祖刘邦

    西汉陆贾楚汉争霸时期,刘邦身边有一位文臣,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西汉开国之初,刘邦采纳了他的建议,西汉王朝才实现了长治久安。这就是陆贾,可惜陆贾并没有进入刘邦的两次大批量分配名单。“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汉朝开国皇帝刘渊曾说,陆贾为西汉王朝的建立和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惜没有被封侯爵的称号。那

  • 项羽把手下当兄弟,刘邦经常骂人,为何人才都爱往刘邦那里跑?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项羽,刘邦,韩信,张良,萧何

    也许每个人小时候都听过老人们讲述的楚汉相争的故事,幼小的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气贯山河的项羽最后会输给平平无奇的“街溜子”刘邦呢?如今长大了,明白了刘邦能得天下全靠麾下众多贤才良将,可凭什么爱兵如子的项羽没几个青史留名的人才,反而粗俗爱骂人的刘邦有韩信,张良,萧何等一大箩筐让人耳熟能详的奇才。一切都有

  • 此人是刘邦到死都没有战胜的人,刘邦死后,他公开调戏刘邦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刘邦,匈奴,冒顿,项羽,吕雉

    刘邦是一位幸运的皇帝,他的运气十分好,总能逢凶化吉,逢吉更吉,他从沛县起兵,最后与各路统领共灭暴秦,然后挥师击垮项羽,逼的项羽乌江自刎,不得不说刘邦是一位雄主,然而刘邦一生也有无法战胜的人,这个人比项羽还难对付,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匈奴之患刘邦平定天下之后,觉得自己拥兵百万,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连项羽

  • 刘邦为什么将皇位传给最无能的刘盈?是狠人刘邦的无赖之举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刘邦,刘盈,吕雉,刘如意,刘禅

    如果说传位太子刘盈,是狠人刘邦的无赖之举,怕是没人相信,但历史确实如此。三年秦末战争,四年楚汉之争,短短七年时间,刘邦便从泗水亭最靓的仔变成全天下最靓的仔。这种光速飞升的成就,估计就连玄幻修仙爽文中的男主角也自叹不如。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西汉,刘邦和吕后的嫡长子刘盈被册封为太子。但刘盈天性

  • 项羽把手下当兄弟,刘邦把手下当狗,为何人才都爱往刘邦那里跑?

    历史解密编辑:梦崖揽佳人标签:刘邦,项羽,韩信,范增,张良

    众所周知,秦朝是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它的建立结束了中原大地数百年的分裂与混乱,可谓是功德无量。但是随着秦始皇的去世和秦二世的上位,秦朝的暴戾和苛政越发不堪,终于使得人民无法再忍受,纷纷揭竿而起,反抗暴秦。在这些反抗的人中,有两个人在历史上最为有名——汉王刘邦和霸王项羽,他们两人一个气拔山兮力

  • 楚汉战争刘邦集团的顶层战略规划,刘邦制胜项羽的根本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刘邦,项羽,楚汉战争,英布,韩信,楚汉传奇,春秋战国,秦朝

    【楚汉战争刘邦集团的顶层战略规划】国家、势力或组织之间的竞争,起根本决定作用的是双方“顶层战略规划”之间的差距,本文将阐述所谓“顶层战略规划”的一般具体组成内容,并结合楚汉战争中的刘邦、项羽两大集团加以简单说明。顶层战略规划,主要包括四大层面,分别是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政治规划层面,第一重要的是

  • 樊哙是刘邦连襟,并救过刘邦的性命,为了刘邦临死前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24史杂谈标签:樊哙,刘邦,吕雉,汉朝,霸王项羽

    公元前195年,长乐宫中,春寒料峭,阴雨绵绵。汉高祖刘邦的身体每况愈下,渐渐有些神志不清,常喃喃自语:“樊哙,取我的宝剑来,扶朕上马,朕还要上阵杀敌……”陈平、周勃两位大臣侍奉左右,劝慰道:“陛下,樊哙早就没在您身边当侍卫了,他现在是大将军,正在外地作战呢。”刘邦听后怅然若失。良久后,他缓缓吐出几个

  • 救过刘邦性命的樊哙,官拜大汉左丞相,为何刘邦死前却非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邦,樊哙,左丞相,吕雉,汉朝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有这么一句话:“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来形容主子夺权之后,跟他一起打江山的臣子大多没有好下场。这句谚语最开始出现在《史记·越世家》中,叙述了战国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协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越王复国后决定重赏大功臣范蠡。但范蠡深知历代权力斗争的残酷,就辞官隐退去了,临行前他用这句

  • 项羽射了刘邦一箭,刘邦没死,从此我国的象棋多了一条规矩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项羽,项梁,秦国,象棋,秦朝,汉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象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仅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且在全世界也拥有着许多爱好者。但是谁又知道象棋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规则,其实来源于当初刘邦和项羽的争霸战争。这到底是什么样的规则?这个规则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呢?象棋到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这一点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就是象棋它借用了

  • 彭城之战,项羽大败刘邦,为什么没有乘胜追击,反而让刘邦逃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点儿历史事标签:刘邦,英布,韩信,汉朝,秦朝,彭城之战,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彭城之战,项羽大败刘邦,为什么没有乘胜追击,反而让刘邦逃了?我知道打出这个题目的时候肯定就会有人反驳我,作为世界上最一流的军事家,项羽不可能不懂得“乘胜追击”的道理。事实上,项羽也确实是在第一时间展开了追击。面对项羽的追击,大败的刘邦逃窜地十分狼狈,甚至连老婆和孩子都顾不上了。在《史记·高祖本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