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平投奔刘邦,刘邦:你盗嫂名誉差!陈平说了28字,刘邦直接录用

陈平投奔刘邦,刘邦:你盗嫂名誉差!陈平说了28字,刘邦直接录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阿乐聊文史 访问量:3801 更新时间:2024/3/11 7:07:20

对于乱世枭雄来说,人才,永远是他们最为重视的一种宝贵资源。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得人才者方可得天下,这句话是真的一点都没有错。

陈平,作为刘邦帐下的谋士,自打陈平追随刘邦以来一直深受刘邦器重。根据司马迁《史记》记载,陈平擅长阴谋,也就是用各种各样的阴谋诡计打击他的对手。

在陈平和张良的轮番打击下,最终项羽还是被刘邦彻底击败,沦为了历史的失败者。尽管陈平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劳,却少有人知道,其实一开始的陈平并不受待见,尤其不被刘邦待见。

二人见面之初一度唇枪舌剑弄得极为不快!不过陈平在这场交锋中将自己的才华完美地展露了出来,赢得了刘邦的欣赏。那么,两人在一见面的时候,究竟爆发了什么样的精彩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怒而跳槽的陈平

随着秦朝苛政压迫下各地百姓的揭竿而起,使得各地诸侯接踵而起,纷纷都想趁着秦末乱世建立不世之功,一统天下完成宏图霸业!

同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各路诸侯逐渐折戟沉沙,随着形式的发展,各路诸侯都明白,能够完成统一大业的只有可能是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刘邦或是项羽。

项羽就不说了,被人称为西楚霸王的他,生来就有着万夫莫敌之勇力。作为勇冠三军的主将,项羽可以说是所向披靡,崭露头角之时就已经带着数十万大军破釜沉舟血战巨鹿,靠着勇气和猛力击败了秦军。

巨鹿一战后,项羽一战成名,成为了天下最恐怖的男人之一。相比之下,刘邦在这一方面就显得完全不够看了,武艺平平的刘邦哪里会是项羽的对手?

虽然如此,刘邦却有着一件项羽没有的本事,那就是知人善任。在他的身边永远都不缺人才,萧何曹参夏侯婴等等的人才都愿意为刘邦效力。

也就在此时,一个真正能够帮助刘邦成就一番霸业的人才,却还在项羽那里受着辱没。这个人就是陈平,他也算是一个可怜人,家中贫寒的陈平幼年时期便喜欢读书。

他认为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和自己家族的命运,那时陈平努力苦读,所幸他的家人也比较理解,默默地鼓励着他,家中的大小事情不让其操心。

这个过程虽然很艰难,但是陈平靠着不懈的努力,还是将自己变成了一个饱学之士。后来。为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陈平决定加入这场乱世的游戏之中。

陈平与项羽的故事

他作为谋士加入这场游戏的第一站,便是项羽的麾下,然而,只能说初出茅庐的陈平还是太年轻了,项羽岂是明主?果然,投靠项羽麾下的陈平,根本就受不到项羽的重视和重用。

当时,除了范增能说得动项羽之外,其他人的话他根本就听不进去!不仅如此,项羽还多次对陈平表现出傲慢和瞧不起的态度,甚至于动辄打骂陈平。

对于项羽的所作所为,陈平深感失望,最后他打定决心离开项羽。离开了项羽之后,陈平思来想去,决定去刘邦那里看看。上文说到过,刘邦与项羽最大的不同,就是对待人才的态度大不相同。

刘邦自己可能没有什么本事,但是知人善任这一点,就足以弥补一切了。与项羽相比,刘邦的心胸和格局要开拓得多,虽然他已经有了韩信、张良、萧何等诸多的优质人才了。

但是人才这东西对于刘邦来说,永远都不嫌多,因此在陈平初次来访的时候,刘邦还是非常有礼地接待了他。只不过,二人在这次见面中还稍稍有了一小点的交锋。

话说,陈平的哥哥因为操劳过度去世得早,只留下了陈平的嫂子和陈平二人一起生活。这样的事情放在我们现代人的眼里,似乎根本就算不得什么,但是在当时却不同。

这样的事情难保不会生出闲言碎语,俗话说得好“三人成虎事多有”,在这众多的闲言碎语中,一个“陈平盗嫂”的事情就这么传扬开来了。

尽管这件事很难让人相信,灌婴和他说起的时候,陈平也只是一笑了之。毕竟嫂嫂嫌弃他都来不及,两人之间又怎么会有人们口中的那种关系呢?

大王眼光独到

只不过,眼下那种情况,刘邦出于考量的需求,倒是可以把这件事拿来挤兑挤兑陈平,看看他是什么反应。于是,接见陈平时,刘邦悠悠地开口了:

“我听闻阁下曾经有过盗嫂的事情,不知道先生是怎么样看待这一件事的呢?”听到刘邦那漫不经心一般的调侃和戏谑,陈平却并没有生气,相反还很平淡地表示无所谓的态度。

他连一句话都没有说,这令刘邦对陈平顿时高看一眼。紧接着,陈平开始说话了:“某有可采者,惜项王不用!便无可留恋,因请金具并封输官,故此祈骸骨!”

这句话的意思也很好理解,就是抱怨了项羽的不识货,自己明明有真才实学,他却对自己肆意欺凌,不信任更不重用自己,而大王(刘邦)您爱贤之名流传甚远,因此希望能为您效力。

在陈平的二十八字陈述结束之后,刘邦先是看了看陈平,之后终于没忍住大笑了出来。可以说,陈平这段话说得非常成功,即表明了自己不在乎流言蜚语的态度,又在暗地里捧了刘邦一把,让刘邦极其高兴。

听完这句话之后,刘邦也不墨迹,当即就把陈平收到了自己的麾下,随着一段时间过去,陈平的才华也逐渐被挖掘了出来。

在看到了陈平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之后,刘邦更加高兴,开始将更多的事情交给陈平,并且屡次委派陈平重任。

陈平在受到如此的重视之后,也没有忘恩负义,而是积极为刘邦筹谋,屡次定下奇计,靠着自己的阴谋诡计帮助刘邦铲除了范增,帮助刘邦一步步的夺取了天下!

多年后,他更是在刘邦深陷危难之时,奋不顾身多次援护,比如白登山之围,拯救刘邦于水火之中。甚至于在刘邦去世后,陈平依然在为刘邦和刘邦的后人效力,联合周勃等人诛灭吕氏,将朝政归还到了刘氏一族的手中。

可以说,对于刘邦的知遇之恩,陈平也用自己的一生来报偿了这份恩情。或许陈平的名声是有点欠缺,但是对于刘邦来说,陈平的所作所为已经能证明他的人品和价值了,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对于陈平此人,你有什么看法呢?

标签: 三毛刘邦项羽

更多文章

  • 李世民问李靖刘邦刘秀谁厉害,李靖说刘秀远胜刘邦,这是真心话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李世民,李靖,刘邦,刘秀

    刘秀与刘邦究竟谁更胜一筹?这个话题自古就没停过,奇怪的是,大多数人认为名气不大的刘秀,要比家喻户晓的刘邦更厉害。李靖也持这个观点。李世民问:“刘邦不是自吹善于‘将将’吗?为何杀韩信、诛彭越,还把萧何扔进监狱,他这么做是什么目的?”李靖说:“以我的观点,刘邦和项羽都不是‘将将’之才。张良、陈平、韩信各

  • 陆贾为什么没有被封为侯爵?刘邦封侯的标志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陆贾,侯爵,封侯,赵佗,张良,西汉,汉朝,汉高祖刘邦

    西汉陆贾楚汉争霸时期,刘邦身边有一位文臣,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西汉开国之初,刘邦采纳了他的建议,西汉王朝才实现了长治久安。这就是陆贾,可惜陆贾并没有进入刘邦的两次大批量分配名单。“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汉朝开国皇帝刘渊曾说,陆贾为西汉王朝的建立和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惜没有被封侯爵的称号。那

  • 项羽把手下当兄弟,刘邦经常骂人,为何人才都爱往刘邦那里跑?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项羽,刘邦,韩信,张良,萧何

    也许每个人小时候都听过老人们讲述的楚汉相争的故事,幼小的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气贯山河的项羽最后会输给平平无奇的“街溜子”刘邦呢?如今长大了,明白了刘邦能得天下全靠麾下众多贤才良将,可凭什么爱兵如子的项羽没几个青史留名的人才,反而粗俗爱骂人的刘邦有韩信,张良,萧何等一大箩筐让人耳熟能详的奇才。一切都有

  • 此人是刘邦到死都没有战胜的人,刘邦死后,他公开调戏刘邦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刘邦,匈奴,冒顿,项羽,吕雉

    刘邦是一位幸运的皇帝,他的运气十分好,总能逢凶化吉,逢吉更吉,他从沛县起兵,最后与各路统领共灭暴秦,然后挥师击垮项羽,逼的项羽乌江自刎,不得不说刘邦是一位雄主,然而刘邦一生也有无法战胜的人,这个人比项羽还难对付,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匈奴之患刘邦平定天下之后,觉得自己拥兵百万,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连项羽

  • 刘邦为什么将皇位传给最无能的刘盈?是狠人刘邦的无赖之举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刘邦,刘盈,吕雉,刘如意,刘禅

    如果说传位太子刘盈,是狠人刘邦的无赖之举,怕是没人相信,但历史确实如此。三年秦末战争,四年楚汉之争,短短七年时间,刘邦便从泗水亭最靓的仔变成全天下最靓的仔。这种光速飞升的成就,估计就连玄幻修仙爽文中的男主角也自叹不如。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西汉,刘邦和吕后的嫡长子刘盈被册封为太子。但刘盈天性

  • 项羽把手下当兄弟,刘邦把手下当狗,为何人才都爱往刘邦那里跑?

    历史解密编辑:梦崖揽佳人标签:刘邦,项羽,韩信,范增,张良

    众所周知,秦朝是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它的建立结束了中原大地数百年的分裂与混乱,可谓是功德无量。但是随着秦始皇的去世和秦二世的上位,秦朝的暴戾和苛政越发不堪,终于使得人民无法再忍受,纷纷揭竿而起,反抗暴秦。在这些反抗的人中,有两个人在历史上最为有名——汉王刘邦和霸王项羽,他们两人一个气拔山兮力

  • 楚汉战争刘邦集团的顶层战略规划,刘邦制胜项羽的根本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刘邦,项羽,楚汉战争,英布,韩信,楚汉传奇,春秋战国,秦朝

    【楚汉战争刘邦集团的顶层战略规划】国家、势力或组织之间的竞争,起根本决定作用的是双方“顶层战略规划”之间的差距,本文将阐述所谓“顶层战略规划”的一般具体组成内容,并结合楚汉战争中的刘邦、项羽两大集团加以简单说明。顶层战略规划,主要包括四大层面,分别是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政治规划层面,第一重要的是

  • 樊哙是刘邦连襟,并救过刘邦的性命,为了刘邦临死前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24史杂谈标签:樊哙,刘邦,吕雉,汉朝,霸王项羽

    公元前195年,长乐宫中,春寒料峭,阴雨绵绵。汉高祖刘邦的身体每况愈下,渐渐有些神志不清,常喃喃自语:“樊哙,取我的宝剑来,扶朕上马,朕还要上阵杀敌……”陈平、周勃两位大臣侍奉左右,劝慰道:“陛下,樊哙早就没在您身边当侍卫了,他现在是大将军,正在外地作战呢。”刘邦听后怅然若失。良久后,他缓缓吐出几个

  • 救过刘邦性命的樊哙,官拜大汉左丞相,为何刘邦死前却非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邦,樊哙,左丞相,吕雉,汉朝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有这么一句话:“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来形容主子夺权之后,跟他一起打江山的臣子大多没有好下场。这句谚语最开始出现在《史记·越世家》中,叙述了战国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协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越王复国后决定重赏大功臣范蠡。但范蠡深知历代权力斗争的残酷,就辞官隐退去了,临行前他用这句

  • 项羽射了刘邦一箭,刘邦没死,从此我国的象棋多了一条规矩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项羽,项梁,秦国,象棋,秦朝,汉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象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仅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且在全世界也拥有着许多爱好者。但是谁又知道象棋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规则,其实来源于当初刘邦和项羽的争霸战争。这到底是什么样的规则?这个规则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呢?象棋到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这一点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就是象棋它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