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乱世枭雄来说,人才,永远是他们最为重视的一种宝贵资源。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得人才者方可得天下,这句话是真的一点都没有错。
陈平,作为刘邦帐下的谋士,自打陈平追随刘邦以来一直深受刘邦器重。根据司马迁《史记》记载,陈平擅长阴谋,也就是用各种各样的阴谋诡计打击他的对手。
在陈平和张良的轮番打击下,最终项羽还是被刘邦彻底击败,沦为了历史的失败者。尽管陈平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劳,却少有人知道,其实一开始的陈平并不受待见,尤其不被刘邦待见。
二人见面之初一度唇枪舌剑弄得极为不快!不过陈平在这场交锋中将自己的才华完美地展露了出来,赢得了刘邦的欣赏。那么,两人在一见面的时候,究竟爆发了什么样的精彩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怒而跳槽的陈平
随着秦朝苛政压迫下各地百姓的揭竿而起,使得各地诸侯接踵而起,纷纷都想趁着秦末乱世建立不世之功,一统天下完成宏图霸业!
同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各路诸侯逐渐折戟沉沙,随着形式的发展,各路诸侯都明白,能够完成统一大业的只有可能是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刘邦或是项羽。
项羽就不说了,被人称为西楚霸王的他,生来就有着万夫莫敌之勇力。作为勇冠三军的主将,项羽可以说是所向披靡,崭露头角之时就已经带着数十万大军破釜沉舟血战巨鹿,靠着勇气和猛力击败了秦军。
巨鹿一战后,项羽一战成名,成为了天下最恐怖的男人之一。相比之下,刘邦在这一方面就显得完全不够看了,武艺平平的刘邦哪里会是项羽的对手?
虽然如此,刘邦却有着一件项羽没有的本事,那就是知人善任。在他的身边永远都不缺人才,萧何、曹参、夏侯婴等等的人才都愿意为刘邦效力。
也就在此时,一个真正能够帮助刘邦成就一番霸业的人才,却还在项羽那里受着辱没。这个人就是陈平,他也算是一个可怜人,家中贫寒的陈平幼年时期便喜欢读书。
他认为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和自己家族的命运,那时陈平努力苦读,所幸他的家人也比较理解,默默地鼓励着他,家中的大小事情不让其操心。
这个过程虽然很艰难,但是陈平靠着不懈的努力,还是将自己变成了一个饱学之士。后来。为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陈平决定加入这场乱世的游戏之中。
陈平与项羽的故事
他作为谋士加入这场游戏的第一站,便是项羽的麾下,然而,只能说初出茅庐的陈平还是太年轻了,项羽岂是明主?果然,投靠项羽麾下的陈平,根本就受不到项羽的重视和重用。
当时,除了范增能说得动项羽之外,其他人的话他根本就听不进去!不仅如此,项羽还多次对陈平表现出傲慢和瞧不起的态度,甚至于动辄打骂陈平。
对于项羽的所作所为,陈平深感失望,最后他打定决心离开项羽。离开了项羽之后,陈平思来想去,决定去刘邦那里看看。上文说到过,刘邦与项羽最大的不同,就是对待人才的态度大不相同。
刘邦自己可能没有什么本事,但是知人善任这一点,就足以弥补一切了。与项羽相比,刘邦的心胸和格局要开拓得多,虽然他已经有了韩信、张良、萧何等诸多的优质人才了。
但是人才这东西对于刘邦来说,永远都不嫌多,因此在陈平初次来访的时候,刘邦还是非常有礼地接待了他。只不过,二人在这次见面中还稍稍有了一小点的交锋。
话说,陈平的哥哥因为操劳过度去世得早,只留下了陈平的嫂子和陈平二人一起生活。这样的事情放在我们现代人的眼里,似乎根本就算不得什么,但是在当时却不同。
这样的事情难保不会生出闲言碎语,俗话说得好“三人成虎事多有”,在这众多的闲言碎语中,一个“陈平盗嫂”的事情就这么传扬开来了。
尽管这件事很难让人相信,灌婴和他说起的时候,陈平也只是一笑了之。毕竟嫂嫂嫌弃他都来不及,两人之间又怎么会有人们口中的那种关系呢?
大王眼光独到
只不过,眼下那种情况,刘邦出于考量的需求,倒是可以把这件事拿来挤兑挤兑陈平,看看他是什么反应。于是,接见陈平时,刘邦悠悠地开口了:
“我听闻阁下曾经有过盗嫂的事情,不知道先生是怎么样看待这一件事的呢?”听到刘邦那漫不经心一般的调侃和戏谑,陈平却并没有生气,相反还很平淡地表示无所谓的态度。
他连一句话都没有说,这令刘邦对陈平顿时高看一眼。紧接着,陈平开始说话了:“某有可采者,惜项王不用!便无可留恋,因请金具并封输官,故此祈骸骨!”
这句话的意思也很好理解,就是抱怨了项羽的不识货,自己明明有真才实学,他却对自己肆意欺凌,不信任更不重用自己,而大王(刘邦)您爱贤之名流传甚远,因此希望能为您效力。
在陈平的二十八字陈述结束之后,刘邦先是看了看陈平,之后终于没忍住大笑了出来。可以说,陈平这段话说得非常成功,即表明了自己不在乎流言蜚语的态度,又在暗地里捧了刘邦一把,让刘邦极其高兴。
听完这句话之后,刘邦也不墨迹,当即就把陈平收到了自己的麾下,随着一段时间过去,陈平的才华也逐渐被挖掘了出来。
在看到了陈平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之后,刘邦更加高兴,开始将更多的事情交给陈平,并且屡次委派陈平重任。
陈平在受到如此的重视之后,也没有忘恩负义,而是积极为刘邦筹谋,屡次定下奇计,靠着自己的阴谋诡计帮助刘邦铲除了范增,帮助刘邦一步步的夺取了天下!
多年后,他更是在刘邦深陷危难之时,奋不顾身多次援护,比如白登山之围,拯救刘邦于水火之中。甚至于在刘邦去世后,陈平依然在为刘邦和刘邦的后人效力,联合周勃等人诛灭吕氏,将朝政归还到了刘氏一族的手中。
可以说,对于刘邦的知遇之恩,陈平也用自己的一生来报偿了这份恩情。或许陈平的名声是有点欠缺,但是对于刘邦来说,陈平的所作所为已经能证明他的人品和价值了,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对于陈平此人,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