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峻为什么推荐诸葛恪做辅政大臣?-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孙峻为什么推荐诸葛恪做辅政大臣?-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读史学文 访问量:2919 更新时间:2024/1/19 3:55:57

在三国的历史上,权力的继承导致的争斗其实是很残酷的,曹魏之所以发生司马懿的高平陵兵变,诛杀曹氏宗族,也是曹魏内部政治势力斗争的结果。

而在东吴,孙权是属于比较长寿的领导者,虽然孙权目睹了曹魏政权交接过程中的乱象,从而希望避免东吴也陷入这种纷争,但反而造成了南鲁党争。而在孙权即将离世之际,又废掉了太子孙和,让幼小的孙亮继承权位。而这时让谁来辅政就成为现实的问题,最终东吴的宗室孙峻上书推荐诸葛恪来辅政,从而才引发了后来的东吴的更加血腥的政治风波。

那么孙峻为什么推荐诸葛恪成为辅政大臣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中的相关记载。

01

《资治通鉴》原文

02

译文

03

收获与反思

关于诸葛恪,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就做过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读一下这篇文章。

诸葛恪是诸葛瑾的儿子,而大家都知道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哥哥,所以在三国时期,诸葛家族能同时服务于三家彼此对立竞争的政权也是奇谈。

诸葛瑾和其弟弟诸葛亮后来分别成为了东吴和蜀汉的肱股之臣,其实一方面是靠其智慧,另外就是靠其在士族之间的影响力,能团结大多数士人毕竟是君王的最高梦想。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也介绍过诸葛恪继承了诸葛家族的优秀基因,从小就得到了孙权的赏识,成语蓝田生玉就是孙权夸奖诸葛恪聪明而流传后代的。而且诸葛恪能力也是很强的,在平定山越中的优异表现,为诸葛恪在东吴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但诸葛恪再优秀,毕竟是士族和外臣,其实就跟曹魏的司马懿一样,帝王使用他不过是看重了其才能和在士族中的影响力而已,而当考虑权力继承的时候,总是会担心这样的外臣会成为自己家族执政的障碍,所以诸葛恪一开始没有进入辅臣的角色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但是我们也看到之前的东吴的政局是异常混乱的,尤其是太子孙登去世后,孙权对于权力的交接变得异常谨慎,没有直接放手给孙和,反而挑起了南鲁党争,造成了兄弟相残,朝臣站队。在上一篇中以及中,我们也分析过,孙权挑动了南鲁党争,有多种考虑,其中打压江东势力也是一种考虑,不过从后世来看,虽然打压了江东势力,但也让自己的嫡亲之间互相杀戮,最后不得不选择了最小的孙亮执政,而孙亮过于年幼,更导致了后来的东吴的乱局。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孙权发动南鲁党争的时候,依仗的还是自己的宗族的力量,尤其是孙峻,孙弘等人得到了孙权的倚重。这也许是孙权借鉴到了曹魏司马懿以士族的身份干掉了曹氏宗族,从而也对士族代表尤其是江东士族产生警惕的考虑。

孙权曾经想过恢复孙和的太子的角色,让孙和接班,但是当时的全公主以及孙峻,孙弘等人却极力的劝阻孙权不要这么做,其原因一方面有全公主和孙和的矛盾的问题,同时作为宗族的势力,孙峻等人扶持一个幼小的孙亮继位,这样就能获得更大的权力,是符合这些人的利益的。

而为什么孙峻又推荐诸葛恪为辅政大臣呢?从历史上看有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在南鲁党争中,诸葛恪虽然作为士族的代表,但他当年一直带兵在外,远离朝堂中心,所以党争并没有波及到他,所以它是两派都可以接受的人物。

其次诸葛恪从小也是得到孙权的器重的,所以才让诸葛恪辅助太子孙登,这个人孙权不会激烈的反对。

而更重要的是从孙峻等人的角度出发,认为诸葛恪这个人在朝堂中的根基浅,个人理想化成分严重从而更容易控制,而当时的江东豪族的代表跟孙氏宗族之间的矛盾还是严重的,不容易控制。相比较而言诸葛恪上位比选一个江东豪族代表更有利。所以孙峻才会极力的推荐诸葛恪为士族的代表来辅政。

而从孙权的角度而言,孙亮幼小,辅政大臣之间必须要达成一种相互平衡,互相牵制,才能让孙亮的权力稳固,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诸葛恪也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才有了诸葛恪被选为辅政大臣,和宗族的代表孙峻,孙弘,滕胤(孙权女婿)以及武将的代表吕据共同形成了辅政大臣的班子,共同辅佐幼主孙亮。

我们看到在孙权去世,权力的交接过程中仍然步步惊心,一方面是孙弘和诸葛恪之间的矛盾爆发,而这本身其实也是孙弘和孙峻之间的矛盾,于是孙峻支持诸葛恪诛杀了孙弘。

而为什么孙峻会支持诸葛恪诛杀孙弘,这不得不提到之前的潘皇后案。我们知道孙权晚年立了潘皇后为皇后,而潘皇后是孙亮的生母,如果孙亮即位,那潘皇后就是太后,在东吴将拥有很高的权力。但在孙权死之前,潘皇后却惨遭杀戮,为什么潘皇后被杀呢?从历史的蛛丝马迹来看,应该就是孙弘做的手脚。应该看到孙弘的权力欲望也是很强的,作为顾命大臣,当然不希望潘皇后成为权力的另一极,所以才有了孙弘策划的潘皇后一案,以潘皇后想要效仿吕后的缘由杀掉了潘皇后,从而为自己夺权扫除障碍。而潘皇后死后,孙弘实际上又开始针对诸葛恪动手,实际上就是孙弘和孙峻在争夺权力,最终孙峻支持诸葛恪诛杀了孙弘,扫清了自己的障碍。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诸葛恪在来建业之前,显然没有预料到朝堂内部的争斗是如此激烈的,所以才有当时诸葛恪来之前驳斥吕岱的言论,这也证明了诸葛恪过于理想化了。而到了建业,最终在宫廷的争斗中,诸葛恪其实也是被孙峻所利用,成为孙峻夺取权力的一个工具罢了,所以孙峻为什么选择诸葛恪,也许一早就有这方面的考虑,这也奠定了诸葛恪后来的一系列悲剧的根基。

所以有的时候政治结构这个事情各有利弊,我们看到曹魏是因为宗族势力衰落,所以被司马懿所篡夺,从而改了天下,但东吴的悲剧却在于宗族势力虽然把持了朝政,但宗族之前的争斗的残酷性也是非常血腥的,而诸葛恪等即使能力再高,也是成为被他人所利用的对象。所以在政治上没有绝对的好和坏,大家都是不断在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之中不断的打补丁,所以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虽然看起来好像都是封建专制,但如果我们去看细节,都是在不断的迭代更新,才有了历史的复杂性。

更多文章

  • 孙峻之死为什么会引发吴国的政治动荡?-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孙峻,孙权,孙亮,孙策,滕胤,吴国,杨吴,诸葛恪,资治通鉴,三国争霸,史说三国

    我们前面讲过孙权由于南鲁党争导致孙霸被杀,太子孙和被废,最终驾崩前只能选择小儿子孙亮登基。而为了辅助儿子执政,任命了诸葛恪,孙峻和滕胤,孙弘以及武将的代表吕据共同形共同作为辅政大臣,辅佐孙亮执政。但之后我们会看到东吴的内部争斗反而更趋激烈,诸葛恪先是诛杀了孙弘,接下来孙峻又诛杀了诸葛恪,而孙峻因病而

  • 传说中的东吴道士徐光:能够隔空偷瓜;预测了权臣孙綝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徐光,孙綝,孙亮,孙峻,诸葛恪,权臣

    古代人非常相信神仙道法,也有很多关于神仙道法的书籍和故事。有些故事在内容上甚至已经大同小异,换上人名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故事。下面小编就来讲一个《搜神记》中记载的故事。东吴道士徐光,能够隔空偷别人家的西瓜;还预测了东吴权臣孙綝的灭亡。隔空偷瓜《搜神记》中记载,这个叫做徐光的道士,在市场里溜达。市场里有卖

  • 聊一聊东吴后期权臣孙綝的崛起和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孙綝,孙峻,诸葛恪,孙休,孙权,孙亮

    读三国志(李九龄)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 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东吴后期有一段时期长期处于皇权旁落的局面,先后出现三个权臣——诸葛恪、孙峻、孙綝。其中有以孙綝最为嚣张跋扈,对皇权的威胁最大。孙綝还做过废立皇帝的事情,他废掉孙亮,立孙休为皇帝。不过孙休也是一个有手段的人,上位不久后

  • 孙綝: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执政时嗜好杀戮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孙綝,孙休,东吴,孙峻,曹魏,孙亮

    孙綝(chēn)(231年-259年1月18日),字子通,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安民都尉孙绰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綝初任偏将军。太平元年(256年),孙綝的从兄孙峻在北伐曹魏途中过世,他接替其位,升任侍中兼

  • 随着孙綝废帝,权力巅峰的全公主也退出东吴政治舞台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孙亮,孙峻,诸葛恪,孙权,朱据,曹操

    作者:握中悬璧,授权读史发布。百年东吴连载59正所谓“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这句话用在孙綝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就在灭亡的前夕,孙綝迎来了他最后的疯狂。到了太平三年(258年)下半年,东吴的政治形势比一年多之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是曾经不可一世的全公主一派遭到大幅削弱,随着全氏家族多名主要成员以及众多

  • 孙綝为什么要废掉孙亮?为什么又会被自己推举的孙休杀死?-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孙綝,孙亮,孙休,孙峻,孙权,东吴,资治通鉴,三国争霸,史说三国

    前面我们谈到了孙綝诛杀了滕胤和吕据后,再次控制住了东吴的政权。而之后小皇帝孙亮对孙綝愈来愈不满,于是和朝臣密谋杀掉孙綝,但事情败露,孙綝废掉了小皇帝孙亮,立琅琊王孙休为帝。但孙休执政后,却能翻盘诛杀了孙綝。为什么看似掌握了东吴局面的孙綝在孙休上台后变得没有抵抗能力束手就擒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资治通

  • 谋逆也有遗传吗?——闲聊吴国权臣孙峻、孙綝(三)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孙峻,孙綝,孙休,权臣,诸葛恪,丞相

    原创(紧接上期)上期聊到吴国君臣合谋诛杀权臣孙綝,看上去是胜券在握,却因有人告密而失败,究竟是谁泄露了这个天大的秘密呢?有两种说法:一、全皇后。全皇后是全尚的女儿,母亲是孙峻的姐姐。二、全尚的妻子,即孙峻的姐姐,也就是孙綝的从姐。起事前,孙亮先找全尚的儿子黄门侍郎全纪商量,说:“孙綝专权,轻视我。我

  • 孙綝借诸葛诞之乱使阴招,猛力打击全公主家族力量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孙綝,孙峻,孙权,吕据,三国,诸葛诞,诸葛恪,司马昭,毌丘俭

    作者:握中悬璧,授权读史发布。百年东吴连载58孙峻的猝死让全公主始料未及,突然失去了这个提线木偶,她的权力之路变得扑朔迷离起来。由于孙峻是孙恭的独子,没有亲兄弟,也没有子嗣,因此临终之时只好将大权交给堂弟孙綝,以他为侍中、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对于全公主来说,这是个不得已的选择。费尽千辛万苦压制了

  • “宴无好宴”——东吴权臣孙綝,被丁奉用一场“鸿门宴”除掉

    历史解密编辑:潍水仙儿标签:孙綝,权臣,孙休,孙峻,诸葛恪,孙权

    东吴、蜀汉、曹魏后期的政治都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其中曹魏和东吴都比较严重,出现了威胁皇权的权臣。曹魏是成功被权臣篡夺政权了,就是司马氏;而东吴有一段时期也长期处于皇权旁落,皇帝如芒在背的局面。其中有一个权臣叫做孙綝,更是行废立之事,废掉了孙亮,迎立孙休为帝。那么这个权臣是如何被孙休除掉的呢?下面小编

  • 东吴景帝时期第一权臣——孙綝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孙綝,孙峻,景帝,孙休,权臣,孙权,丞相,孙亮,东吴,三国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东吴权臣——孙綝。孙綝字子通,是孙权和孙策的叔叔孙静的曾孙,在历史上他的权势要远远超过当时的皇帝。孙綝年少得志仅仅26岁就接替自己的从兄孙峻掌控大军成为了当时东吴最有权势的大将军,但是虽然他权势滔天但也只在这个高位上坐了两年就身死,而且过程与当年的韩信相当相似。在孙权死后太子孙亮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