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不作不死之人,许攸

三国时期不作不死之人,许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琳子乐园 访问量:4739 更新时间:2024/2/10 18:26:01

三国历史之所以被这么多人所喜爱,是因为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出现了很多璀璨耀眼的历史人物,诸葛亮、曹操、刘备、法正、孙权,凭一己之力在这个混乱年代占据一席之位,改变时局。正是因为如此才让这段历史受人追捧,极具魅力。

当然,每个人的境遇和结局都不尽相同。许攸,是一个才华与谋略集于一身的人,凭一己之力改变时局,三国历史上有名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的官渡之战,就是在他的操控策划下曹操大军才得以取胜。本来为曹操立下大功的他,会受到曹操的优待和赏赐,但是却硬是把自己给活活作死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争霸,经过多年的互相征战讨伐,北方地区最终形成了以曹操和袁绍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由于利益上的冲突,两大军阀从盟友转变成了对手,关系日益恶化。终于在公元199年,官渡之战一触即发。

此时的袁绍刚刚结束了和公孙瓒的长达八年的战争,一时间青州、并州、冀州和幽州四个州都被袁绍收入囊中,此时的袁绍的势力如日中天,正是春风得意之时,难选有些骄傲自大。袁绍刚对付完公孙瓒就带着十万大军挥师南下进攻许都,攻打曹操。而曹操此时只有两万多兵力,敌强我弱,正面应敌肯定是不行的了,得用智谋。

曹操深知袁绍脾性,志大才疏,刚愎自用,朝令夕改。于是当即部署,兵分四路,派遣将领臧霸带一路人马入青州牵制袁绍,将领于禁带领一路人马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曹操亲率一路人马进据冀州黎阳,而曹操的主力军则是在官渡一带筑垒固守。曹操此举是先发制人,牵制住袁绍,将主动权握在自己的手里。

战事进展到一半时,刘备出现了,打算联合袁绍一起攻打曹操,曹操为了避免大军两面作战,于是亲自带兵攻打刘备,刘备兵败。而后袁绍打算直接带着主力军渡河和曹操正面交战,结果曹操麾下荀彧提出了声东击西之计,分化袁绍兵力,袁绍再次失利,麾下的颜良文丑都战亡了。因此两军在渡河对峙。

曹操大军此时虽是大捷,但是袁绍兵多,一时间还是难以抗衡,而且曹操粮草不足,如果打持久战的话恐怕是不行的。眼看败局将至,曹操也是深感无能为力,心里在琢磨着先撤回许都再说,正是犹豫不决。

而袁绍折损了两名大将,对曹操更是恨之入骨,想尽快解决了曹操。此时袁绍麾下的谋士许攸献计,建议袁绍与曹操展开持久战,利用自己兵多将广,粮草充足来拖垮曹操,最后在一举歼灭。但是袁绍并不听许攸的意见,一意孤行,还对许攸心生不满。许攸见此对袁绍很是失望,知道袁绍此战必败,于是趁着黑夜去投奔了曹操。

曹操见到许攸投诚很是高兴,曹操很会看人,对许攸的投诚深信不疑。许攸献计,让曹操派兵偷袭袁绍的乌巢,袁绍的粮草辎重都在那里,此处是袁绍的软肋,而且驻守的将领淳于琼是个酒囊饭袋,不足为惧,到时候粮草没了,袁绍大军必将一片混乱。

曹操听从了许攸的意见,带兵星月奇袭乌巢,结果袁绍的粮草都被烧了。而火烧乌巢为曹操赢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赢得了转机。

此次大捷许攸功不可没,按理说他日后在曹军的地位和威望都不容小觑,可是他开始作死了。袁绍战败之后,曹操大军进驻冀州,许攸自恃功高,对曹操开始轻慢起来,总是不分场合和曹操说:“阿瞒啊,没有我,你得不到冀州。”曹操虽然表面上和从前一样,可是对许攸也是心生芥蒂,但是又不能直接杀他,这会显得自己心胸狭隘,苛待有功之人。

因此许攸更加的有恃无恐,有一次在城门碰到许褚,许攸傲慢地对许褚说:“你们要是没有我,怎能从此门出入。”许诸很是生气,“我们是经历了血战,才抢夺的城池,你怎么这么无礼?”许攸骂道,“你们这些人都是莽夫,有什么可说的”许诸大怒就将许攸杀了,并且割了他的头。

曹操知道了只是责怪,并没有处罚许诸,就不了了之了。而许攸就这么把自己给活活的作死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

标签: 许攸曹操袁绍刘备官渡之战公孙瓒

更多文章

  • 三番五次惹怒“曹老板”,许攸死有余辜

    历史解密编辑:素意花开标签:许攸,许褚,官渡之战,谋士

    在一次庆功饮酒会上,许攸醉醺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前对“曹老板”说,“阿瞒啊,如果没有我,你今天是不可能得到冀州的。“曹老板”听了大笑起来,并且回答说:“你说得太对了。”此时,“曹老板”心中肯定怒火中烧,恨不得马上把许攸杀了。后来,许攸带着随从从邺城出来,见人就得意地说:“曹阿瞒要是没有我,根本不可能出

  • 曹操敬重贤能,对谋臣很是容忍,但为何偏偏不放过功臣许攸?

    历史解密编辑:凉觅凉人心标签:许攸,袁绍,大军,许褚,汉朝,诗人,东汉,曹操手下

    众所周知,尽管曹操为世人冠以奸雄的称号,但他那颗爱才惜才的心,却丝毫不比刘皇叔差。可以说,正是因为曹操礼贤下士的做法,才使得他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横扫中原,并做到挟天子号令诸侯的地步。但是,在曹操的忠贤谱上,却存在着一个特殊的案例,那就是协助曹军成功拿下冀州城的大功臣许攸。在破城之后,许攸因醉酒狂言被

  • 官渡之战的最关键人物,许攸?张郃?曹操?是个三流小谋士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许攸,张郃,曹操,官渡之战,袁绍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战役,取得胜利的曹操从此成为中原霸主,为一统中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那么谁是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的最关键人物呢?对于官渡之战的最关键人物,很多人会想到许攸。许攸是个贼拉聪明的人,官渡之战开始后,他给袁绍出主意,说曹操就那么一丁点兵,都用来在官渡抵抗我军了,许都几乎就是空城,赶

  • 官渡之战前夕,许攸献策奇兵偷袭许都,这是一条妙计吗?

    历史解密编辑:勇敢他标签:许攸,许都,袁绍,曹操,沮授,官渡之战

    196年汉献帝迁都后北方虽然仍处于乱局之中,但是随着各方诸侯逐渐被剿灭,局势也越来越明显,那就是原本是盟友的曹操和袁绍迟早会有一场一决胜负的大决战,当时曹操占据了徐州、兖州、豫州和司隶州的一部分,袁绍则坐拥冀、并、青、幽四州之地,无论从地盘还是实力来看,袁绍显然占据了上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

  • 许攸背叛袁绍投降曹操,看似审配栽赃诬陷,实则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许攸,袁绍,曹操,徐晃,荀彧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回,发生在官渡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袁绍、韩猛、淳于琼、许攸、张郃和曹操。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经过一个多月的交锋,曹操军粮告急,打算放弃官渡返回许昌。谋士荀彧写信提出劝谏,认为应该坚守官渡,等待时机,对袁绍发动致命一击。这封信终于曹

  • 许攸:一手好牌愣是给打烂,明明是曹操发小却遭厌弃

    历史解密编辑:风尚论说标签:许攸,曹操,袁绍,荀彧,郭嘉

    说到孙策周瑜,我们总免不了说他们是总角之好,那是从小相互培养的感情,所以即使在长大后面对更加复杂的环境还是能做到彼此扶持,共创事业,这差不多就是我们所说的竹马无双了。同样算得上竹马一起长大的小伙伴许攸,曹操,就没有这么好的结局了。如果我的小伙伴是金大腿,不说从小要巴结巴结这么庸俗的套话,最起码应该做

  • 三国时期的两个许攸,都曾对曹操无礼,一个被杀一个被厚待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曹操,许攸,袁绍,官渡之战,刘备,荀彧

    曹操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你说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可他当年确实有拼死追击董卓的想法;你说他爱惜人才,但是他也因为一些小事杀了不少人。“许攸”就是能够体现曹操这种矛盾特性的人。为什么要打个引号呢?曹操阵营中有两个许攸,这两个人都对曹操很是无礼。结果有才的许攸被杀掉,无才的许攸反而得到曹操的厚待。这是怎么

  • “官渡之战”以后,许褚为什么杀死许攸

    历史解密编辑:承承故事汇标签:许褚,许攸,曹操,官渡之战,袁绍,荀彧

    “官渡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以不足2万的兵力对战袁绍10余万的兵力,最后曹操却反败为胜,官渡之战的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官渡之战之所以会胜利,这里面有几个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们分别是荀彧,许攸,刘晔,是这三个人帮曹操扭转了局面,我们现在重点要说的是这三个人中的

  • 许攸:军粮尚有几何?曹操:可支一年。许攸:恐未必。曹操:半年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许攸,曹操,袁绍,沮授

    本文取材于罗贯中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回(下)劫乌巢孟德烧粮,与正史无关。曹操作为一代奸雄,实在是奸的可爱,这在许攸投降之事上体现地淋漓尽致。官渡之战时,许攸在袁绍处不得志,来投奔曹操,曹操听闻后,不及穿鞋光脚跑出来迎接。许攸与曹操乃是旧时故友,他们与袁绍曾在洛阳度过了一段志同道合的日子。十八路

  • 为什么说许攸无论怎么选择都是被杀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迷路了标签:许攸,曹操,袁绍,许褚

    许攸对于曹操来说太关键了,在曹操快要顶不住的时候,许攸的到来可以说是曹操的救命稻草。前面假如没有荀彧的鼓励,曹操早就打退堂鼓了,这个时候的曹操,就是眼巴巴地盼望着天下有变,许攸来投就是上天给曹操的礼物。从此,接下来的夜袭乌巢是官渡之战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标志。这个时候,曹操对这位昔日奔走之友的感激之情也